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真的不想當學霸 第兩百四十九章科學獎勵大會
1月14日,萬城華府“好山閣”。
劉一辰一如既往地早起,他已經習慣六點起床,舒舒服服地洗了個澡,然后換上了正裝。
“還是蠻帥的嘛!”站在鏡子前照了好一會兒,劉一辰捏了捏自己下巴,越看越覺得順眼。
用過早餐后,劉一辰就出發前往大會堂。
和以往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一般,今年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依舊是在大會堂舉行,足以顯示著國家科學技術獎在華夏的地位,華夏最高獎項,絕對不是說說的。
當劉一辰通過門口的檢查,跟隨禮賓人員抵達會場內的時候,整個會場已是人山人海的盛況。
國家科學技術獎,共有五項獎勵,從2000年開始設立,分別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華夏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注意到了進入會場的劉一辰,彭院士很快走了過來。
“你怎么現在才過來?”
劉一辰有些莫名其妙地說道:“不是通知會議早上9:00整開始嗎,我都提前半個小時到了!?難道我遲到了?”
彭院士都無語了,沒好氣地說道:“那倒沒有,不過大家一般都會提前兩個小時到場,這種會議可是和國內同行交流的好機會,你這個時候來,都沒時間交流了。”
劉一辰摸了摸頭,好吧,竟然都這么早來。
大會開始進入倒計時。
隨著參與大會的教授、學者紛紛入座,各級領導們陸續到場入席,會堂內也漸漸安靜了下來。
鮮艷的紅色,將那頒獎臺襯托出了莊嚴而肅穆的氣場。
隨著那嘹亮的歌聲響起,這場標志著華夏學術界最高級別榮譽的頒獎大會,終于在全國科研人員的翹首以待之下,拉開了帷幕!
劉一辰整個人都不由得露出莊嚴、嚴肅之色,坐姿也坐直了,看著前方,整個會場沒有人再左顧右盼或者和同行聊天。
隨著奏國歌開始,劉一辰忍不住激動地唱著國歌,那種是發自內心的激動與熱愛。
一曲國歌奏畢,會場內一片肅靜,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終于正式開始。
臺下席間的學者,都是來自各個研究領域、共和國頂尖的科學家,研究范圍涵蓋了從自然科學到工程技術領域的方方面面。此時此刻,在座的所有人,都在安靜地等待著臺上發言人的講話。
華夏取得的進步,從今年公布的初評的名單以及名單的含金量,就可以看得出來,相比去年,今年的獲獎數量更多、含金量更高。
在經過了一番康慨激昂的陳詞之后,很快進入了大會的正題,即令所有人期待的頒獎環節。
到了這個時候,獲獎名單才是最終的,而不是之前的初評名單。
果然,在頒獎開始之前,率先公布獲獎人名單。
最先公布的就屬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也是華夏知名度最高、含金量最高的獎項,這個獎項屬于終身成就獎性質的,幾乎可以說是為了共和國的事業奮斗終身、作出杰出貢獻的人才能獲得,也是國家對于他們作出努力的肯定,同時也基本上屬于蓋棺定論的,有的獲得者,屬于以前默默無聞、隱姓埋名數十年的。
今年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分別是金屬學及材料科學家師院士以及內科血液學專家。
前者1952年在歐特丹大學獲冶金學博士,在麻省理工學院工作3年,毅然選擇放棄國外優握生活選擇回國參與國際的建設,1957年擔任高溫合金研究組的負責人兼任合金鋼研究室主任,1982年創辦并兼任華科院金屬腐蝕與防護研究所所長,1980年當選華夏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華夏工程院院士,其在航空用、民用高溫合金研究的先驅者,可以說對于華夏材料學與金屬學作出了卓越貢獻,不含鎳的奧氏體耐蝕鋼O14Mo2N、鉻錳氮系耐熱鋼、無磁鉻錳氮系高強度不銹鋼等等就是他主持或者參與開發的。
就如同人人日報對他的評價:師院士是華夏高溫合金開拓者之一,發展了華夏第一個鐵基高溫合金,領導開發華夏第一代空心氣冷鑄造鎳基高溫合金渦輪葉片。
至于王院士,乃是內科血液學專家,華夏血栓與止血專業的開創者之一,被譽為‘癌癥誘導分化之父’和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華夏籍學者之一。
王院士長期以來從事醫學內科血液學領域的研究及臨床工作,開創了白血病和腫瘤的誘導分化療法,在國際上首創用國產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在60余年的從醫生涯中,為醫學實踐和理論創新做出了重大貢獻,王院士成功實現了將惡性細胞改造為良性細胞的白血病臨床治療新策略,奠定了誘導分化理論的臨床基礎;確立了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治療的“魔都方桉“,闡明了其遺傳學基礎與分子機制,樹立了基礎與臨床結合的成功典范;建立了華夏血栓與止血的臨床應用研究體系。
可以說,兩位獲得最高科學技術獎,實至名歸!
至于可能有人會說,某位科學家也可以獲得最高科學技術獎,那只能說作為華夏最高獎項和含金量最高的獎項,這一終身榮譽獎,開創得太晚了,2000年才開始設立,至今不過10年,而共和國已經走過60年歲月,有太多老前輩們值得這個獎項。可是為了確保這個獎項的含金量和影響力,每一次就頒發兩個。
兩位獲獎者名字公布之后,在場的學者們紛紛向兩位獲獎者送上了熱烈的掌聲。不管是他們作出的成績還是品德,都無可挑剔。
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名單公布之后,接著便是備受矚目的國家自然科學獎。
相比起作為‘終身成就獎’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而言,后者更近似于‘成果獎’,旨在獎勵那些從事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領域,闡明自然現象、特征和規律,作出重大科學貢獻的華夏公民。
尤其是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能被授予這份榮耀的,都是共和國最杰出的研究成果。
而在這一方面,數學就有天然的優勢,因為華夏在數學上并不強,所以往往只要你作出杰出的成績,那么就有很大的可能性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
就如1956年首次頒獎,一等獎3個數學領域就占了兩個,分別是華老的典型域上的多元復變數函數論、吳老的示性類級示嵌類的研究。
就如1982年陳景閏的哥德巴赫猜想研究,1987年廖山濤的微分動力系統穩定性研究。
進入千禧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已經出現7次空缺,這就是寧缺母濫!
可想而知,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含金量有多么高。
當進入這一環節之后,會場內格外的安靜,所有人都在靜靜的等待著發言人宣布獲獎的名單。
“數學,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只有數學發展得好,其他學科才有可能發展得好。由燕大學子劉一辰解決了周氏猜測、角谷猜想、極小模型綱領.......”
“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是,劉一辰!”
名字公布的瞬間,雅雀無聲,大家都沒有想到初評名單中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五項,竟然只保留了一項,而獲獎者還是一個年僅20歲的小伙子。
彭院士臉上帶著微笑,率先鼓起掌來,掌聲彷佛會傳染一般,隨后會場內響起了熱烈掌聲。
劉一辰也有些發蒙了,雖然之前初選名單有他,但是他知道,一般來說,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會頒發40多個,但一等獎的頒獎卻是慎之又慎,若是沒有符合條件的,甚至寧愿輪空,也不輕易頒發。進入千禧年至今,也就2002、2003、2006、2009這四年有頒發,其余7年都沒有頒發一等獎,輪空了。
“恭喜你,小劉,恭喜你獲得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代表著華夏數學界再次斬獲一次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與劉一辰坐在一塊的彭院士:“如果可以的話,我都愿意用院士頭銜和你交換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說實在的,彭院士那叫一個羨慕啊,他雖然是院士,但是卻從未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而現在劉一辰卻獲得了。
而這也代表著,劉一辰成為華夏科學院院士的最大障礙就被掃平了,唯一能夠阻擋他的就只有年紀了,也就是說只要等著,手握這一大榮譽,劉一辰就能水到渠成地評為院士,而這個時間只需要20年,等20年后,劉一辰年紀夠了,不是毛頭小子不會給人留下嘴上無毛辦事不牢的印象后,院士頭銜自然而然地就會落在他頭上。
再看看劉一辰的年紀,年僅20歲,人生剛剛開始,還有著四五十年的時間去努力奮斗,就是拼搏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也不是沒有機會的。
而幾乎所有人,都紛紛情不自禁地望向劉一辰,因為整個會場,劉一辰最為年輕,自然也是最引人注目。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