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要做太孫 第492章 小朝會的爭執
“陛下,開封也是一塊好地方,北宋時期的都城汴梁,人杰地靈,朝廷若是遷都,可謂上上之選……”
坐在一旁的周王朱橚也說道,他的封地就在開封。
洪武三年,朱元璋分封其九子為王,建藩于各戰略要地,讓他們“夾輔王室”,鎮攝四方。
朱橚被封為吳王,后來朱元璋認為吳地乃國家財賦之地,不適宜建藩,于洪武十一年,將朱橚改封為周王,與燕王朱棣、楚王朱楨、齊王朱榑駐鳳陽。
洪武十四年,才命朱橚就藩于開封。
洪武二十二年冬,朱橚因為擅自離開封地到鳳陽而獲罪,被朱元璋下令遷往云南,不久又改變決定,在洪武二十四年獲準返回封地,重新回到開封。
朱允熥笑呵呵的說道:“聽說五叔正在編撰醫書藥方,不知道現在有沒有編撰完成?也好讓侄兒看看開開眼界,皇族有武術這種人才,實在是宗氏子弟效法的楷模!”
周王在返回開封之后,直到他離世之前的十多年時間,就組織編著有《保生余錄》、《袖珍方》、《普濟方》和《救荒本草》等作品。
對西南邊陲醫藥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直到現在許多方子還有很大的作用。
一談到醫學,周王臉上樂開了花:“陛下喜歡看,那我稍后就是送上來,現在編撰了《袖珍方》,正在編《保生余錄》估計再有一年就差不多了……”
朱允熥點點頭道:“五叔有需要協助的地方,盡管開口,我命人讓宮里的太醫輔助,這是一件惠及天下民生的好事,應該支持才是!”
“有陛下這話,臣就放心了!如果陛下能夠讓……”
周王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晉王打斷了,“五弟,現在談的是遷都的事宜,你別打岔!”
周王一拍腦門兒,趕緊說道:“你看我,一說起醫術來就忘了正事……
陛下,開封地處中原,位置極其重要,朝廷若是遷都于此,必然大有裨益!”
對于燕王朱棣和周王主動讓出自己的封地,以供朝廷遷都,朱允熥并不意外。
因為無論是北平還是開封,都是監督的備選之地。
作為此間的主人,不然要表明態度。
否則,若是低頭不語,那豈不是告訴眾人自己不同意讓出封地?
對于諸位藩王來說,沒了這塊兒封地,朝廷也會給他們換一塊兒其他的封地,總不至于讓他們吃虧。
朱允熥吃了一瓣兒柑
橘,“二位王叔如此高風亮節,實在讓人佩服,不過皇爺爺年歲也高,不宜在多勞累奔波,因此遷都之事,還需要仔細斟酌,不急于一時。”
李福來到朱允熥身側,躬身行禮道:“陛下,家宴已經準備好了,不知現在是否開宴。”
“諸位王叔想必都已經餓了,現在開宴吧。”
“是,奴婢遵命!”
朱允熥將手中吃剩下的柑橘放在面前的盤子里面,起身道:“諸位王叔,咱們去吃飯。”
“是,臣等遵命!”
在朱允熥的帶領下,一行人按照順序,堅守著禮儀,來到大殿用飯。
大年初六,舉行了宣武元年第一次的大朝會。
朱允熥身穿龍袍,一步步登上臺階,坐在龍椅上。
望著下面行禮的袞袞諸公,正式開始了他作為一個帝王的執政!
新年的第一次大朝會,重點在于朝廷各部稟報一些事務和安排,這都是早就擬定好的,并沒有什么新奇。
大朝會結束之后,朱允熥又在謹身殿的偏殿里面舉行了小朝會。
這才是真正能討論議事的地方。
陛下還沒有到,幾位大臣便聚在一起聊一聊。
“練大人,恭喜恭喜,晉升成為副都御史,往后還請多多關照……”
鐵鉉笑道:“練大人的關照就是彈劾,讓咱們時時警醒,免得誤入歧途,雖然是好意,可滋味兒卻不好受啊……”
練子寧笑道:“知我者,鐵鉉大人也!景清不也升為了嗎,署理僉都御史……
本官身為御史,對諸位同僚的愛意,就是個景清一起敦促提點,免得有人行為不端落了下乘……”
景清急忙說道:“練大人您別帶上我咋,咱們干的事兒就夠招人記恨了,再這么說,那還不捅了馬蜂窩呀?”
幾人在一起笑了笑,暴昭道:“升職的可不止他們二位,恭喜任大人,從侍郎成為尚書,一部的部堂,可真是讓人羨慕……”
“哪里哪里……”
任亨泰滿臉笑容的拱了拱手,“各位都受了陛下的恩澤,應當一同報效朝廷才是……”
“還有齊大人,現在擢升為吏部侍郎,這可是一件大喜事,怎么也得擺上兩桌酒席吧!”
齊泰謙虛的說道:“都是陛下的恩典,在下也是受之有愧呀,以后還望諸位同僚多多幫助,共同為陛下效忠……”
一人得道,雞犬必然升天!
朱允熥登基之后
,就下了一道旨意,提升禮部侍郎任亨泰為尚書,提升齊泰為吏部侍郎。
練子寧為督察院副都御史,景清署理僉都御史,他的品級還不夠,因此只是署理。
其他人雖然沒有明面上的升職,可他們的品級都有提升,
就算是原本就擔任尚書的楊靖、秦逵、茹瑺也受了賞賜。
這全是新君的恩惠。
“陛下駕到!”太監高聲提醒道。
眾人趕緊止住說笑,躬身行禮,
“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萬安!”
“諸位愛卿平身,來人,賜座!”
朱允熥徑直坐到了椅子上,待眾人落座之后。
笑著說道:“正在外面就聽到你們的笑聲,看來諸位新年過得都挺好!不過現在年也過完了,現在要集中精力處理朝廷大事了!”
鐵鉉道:“啟稟陛下,臣等都在贊揚陛下的恩典,想著怎么為陛下效忠呢,沒成心情太過高昂,聲調就高了……”
朱允熥問道:“能笑得出來是好事!難道朕還能管住不讓你們高興不成?好了,現在開始議事!
鐵鉉,就從你開始吧!”
“是,陛下!”
鐵鉉道:“微臣奉命會同鴻臚寺少卿接見倭奴國使臣大內義弘,將陛下的旨意告訴了他,朝貢按照個個藩屬國的定例,照常進行,通商就算了,這種恩惠怎么能給他們呢……
臣見了大內義弘以后,倭奴國南朝大臣龜山私下來見微臣,答應今年在,倭奴國內,誓必奪回神器,鏟除奸佞,處置亂臣賊子,使倭奴國的政局回歸正統……”
對于朱允熥對倭奴國的態度,以及在那里的籌劃,幾位心腹也都有所耳聞,只不過沒有當著眾人的面說出來罷了。
朱允熥點點頭,“好,那就再等等吧,大明可以給予他們支持,但是他們若是沒了血氣,顛倒正義,與那些奸佞之徒同流合污,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微臣明白,請陛下放心。”
朱允熥回頭,對侍立在一旁的太監王忠道:“王忠,今年你弟弟王義回來過年了嗎?有沒有見到他。”
王忠陪著笑臉,行了一禮回答說道:“回陛下的話,他今年沒有回來,奴婢的弟弟沒什么才能,再不勤奮一點兒那怎么能行。”
朱允熥頷首,對鐵鉉吩咐道:“讓他做事的小心一點,現在倭奴國的足利義滿已經知道他和南朝的貿易,難保不會鋌而走險,切斷南朝和大明的聯系。”
“是,微臣遵命。”鐵鉉領命道。
“多謝陛下恩典!”
王忠跪倒在地上謝恩,陛下這么說,就是在提醒自己的弟弟,避免危險!
禮部尚書任亨泰道:“陛下,之前陛下說讓禮部籌劃編纂女書,不知道……”
這件事因為朱元璋希望在新君繼位之后再實行,也好給新君增加威望,因此之前就沒有再推行。
但是無論是禮部,還是朱允熥,都一直在考量之前是該如何做。
現在朱允熥已經登上了皇位,也到了實行的時候了。
所以便說道:“來人,把書籍和目錄拿來!”
不過幾息功夫,王忠就抱來一個小木箱子,里面是大明的女子經常誦讀的書籍,有《女誡》、《女論語》、《女孝經》、《列女傳》等。
朱允熥道:“這些書朕已經做了批注,有些需要刪減,有些需要改正,這里是一份清單,作為編撰女書的綱領。”
這份清單傳了下去,幾人便輪流觀看了起來。
眾人的臉上露出難以名狀的面色,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覷,都不知道該如何說。
陛下已經說過這是編撰女書的綱領,那就是以此為準,斷然不會輕易更改的!
可上面的東西,卻與這個時代略微有些不同。
任亨泰斟酌了一下說道:“陛下,這位黃老婆曾經向黎族婦人學習棉紡織技藝,并且加以改進,總結出“錯紗、配色、綜線、挈花”的織造技術。
回到家鄉后,看到家鄉的棉紡織技術十分落后,就根據當地棉紡織生產的需要,總結出融合黎族棉紡織技術與當地紡織工藝為一體的完整新工藝,并且將這套技術廣傳于人,使百姓大眾普遍受惠。
從這點上來看,黃道婆確實有功……”
“既然有功,那你還擔憂什么?”鐵鉉問道。
任亨泰道:“諸位大人,南宋末年,黃道婆出生于松江府烏泥涇,早年為生活所逼,十二三歲被賣當童養媳,其后,聽說是不堪公婆的虐待而流落崖州……
直到年紀老邁才返回家鄉,如此違背丈夫,放棄贍養公婆,不在家中盡孝,反而去往他處,女子講究三從四德,未嫁從父,已嫁從夫,夫死從子,
她在丈夫還活著的時候就離開夫家,三從四德從何說起?如果把她加入女書,作為女子效仿的楷模,那么天下女子人人效法可怎么辦?”
鐵鉉反駁說道:“任部堂,黃道婆的功績你我有目共睹,天下
人人都知道!像這樣的人物為何就不能著書立傳?如何不能成為女子標榜?
她所改進的織造技術,就是一個男兒家也做不到,也正是因為她,烏泥涇和松江一帶百姓迅速掌握了先進的織造技術,一時“烏泥涇被不脛而走,廣傳于大江南北”,
當時的太倉、上海等縣都加以仿效,棉紡織品五光十色,呈現空前盛況,直到現在松江府周圍還是紡織興盛,有衣被天下之稱,這些都是黃道婆的功勞!”
鐵鉉繼續說道:“如果僅僅拿她逃離夫家來說事,也太有失公允了!如果家中真的公婆禮待,夫唱婦隨,沒有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沒有凌辱虐待,
哪個女子會冒著性命危險遠走他鄉?
并且黃道婆去世之后,松江百姓感念她的恩德,在順帝至元二年,為她立祠,歲時享祀,如果她的德行真的有虧,又豈會如此!”
任亨泰道:“我并不否認她的功勞,和對天下百姓的貢獻,但是她逃離夫家也確實是個事實,這總不能加以否認吧?”
“是,她是逃離了夫家,可這就能抹殺她對天下的功勞嗎?!”
任亨泰寸步不讓,“本官只是就事論事,只有一個恩惠百姓的黃道婆,可天下有無數個閨中女子啊,
她們并沒有造福百姓的本事,如果也學會逃離夫家,大明風氣何在?倫理綱常何在!”
“任部堂有些多慮了吧,松江府周圍那么多的女子,也沒有見有什么壞的影響!”
“以前沒有,不代表以后也沒有!一旦黃道婆的楷模樹立起來,誰知道會有什么不良影響?”
“我等做事,豈能只憑猜想!”
“咚咚咚!”
朱允熥敲了敲面前的作案,一臉不悅的道:“讓你們論事,沒讓你們爭吵!有理不在聲高,如此吵吵嚷嚷成何體統,也不怕被人笑話!”
“臣等之罪,請陛下責罰……”二人行禮請罪道。
朱允熥沒理他們,自顧自的對其他人說道:“他們放下的爭論,你們也都聽在耳中,黃道婆的功績大家都認同,這一點不必再議了。”
”唯一爭執的就是她的德行,對于此事,你們怎么說?”
三五第一_www.35wx.la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