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周不良人 第七十六章 世人皆可成圣
 趙洵一口氣吟作出五首邊塞詩,輕蔑的看向方才挑釁的張玉,淡淡吐出三個字:“夠了嗎?”
 趙洵這一句話,可謂是把張玉氣的吐血,可他又不好在人前表露的過于猙獰,那樣他翩翩公子的人設就徹底崩塌了。
 他只能忍氣吞聲的沖趙洵拱了拱手:“方才,是張某的錯,給趙公子賠罪了。”
 趙洵微微頷首:“無妨,本就是切磋詩文。”
 殺人不過頭點地,這個張玉雖然心中還是不服,可至少面上已經認錯服軟,趙洵也沒有必要揪住不放。
 只是他一連吟作出五首絕品邊塞詩,似乎是有些用力過猛,雖然打臉打的很爽,但副作用也很明顯,那就是吸引了在座所有人的注意,更讓齊王世子李建業認為,在座的除了趙洵余者皆是垃圾。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眾人口味被養的刁鉆起來了,接下來詩會還怎么繼續下去?
 莫不是要變成趙洵的單口相聲大會。
 便在場面有些尷尬之時,一時間飛沙走石,風雷大作。
 隨之一聲猶如洪鐘般的聲音在眾人耳畔響起。
 “肅靜!”
 眾人皆是扭頭尋找聲音從何處來,可卻是無果。
 趙洵不由得一怔。
 這聲音,和前幾日他在夢中聽到的那個聲音竟然一模一樣。
 “我代山長問幾個問題。”
 這聲音威嚴至及,似是從蒼穹灌下,擊穿眾人軀殼進入識海深處。
 “第一個問題,何者能成圣。”
 這個問題一經拋出,在場眾人皆是沉默。
 且不說他們沒有想過變成圣人這個問題,便是想到了也不敢說啊。
 這要是被人扣上一頂不尊圣賢的帽子,那可是一輩子挺不起脊梁的。
 但趙洵心中卻沒有忌憚。
 因為在夢中,此人就問過他類似的問題,雖不盡相同,但大體是有關聯的。
 “所以為圣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圣人。”
 趙洵毫不猶豫的答道。
 片刻沉默后,那威嚴的聲音再度響起,發問道:“你是說成為圣人的標準是純乎天理?”
 “然也。”
 趙洵微微頷首表示贊同。
 “何謂天理?”
 “天理就是核心競爭力。”
 趙洵語不驚人死不休,他既然已經打定主意一鳴驚人,自然不會藏著掖著。
 “什么是圣人?所謂圣人,也就是在某一個領域做的出色的人。什么是天理,天理就是核心競爭力。如果一個人能夠擁有核心競爭力,那么他就有可能在某一個領域做的出色,也就有可能成為圣人。所以,在我看來人人皆可成圣。”
 趙洵的這番話可謂石破天驚。
 非但畫舫內眾人震驚不已,就連那個威嚴無比的聲音都久久未曾響起。
 約莫過了盞茶的工夫,那個聲音再度響起。
 “第二個問題,如何看待善惡。”
 趙洵思索片刻答道:“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這次不待對方發問,趙洵直接解釋道:“在我看來,良知是心之本體。所謂無善無惡就是沒有被私心物欲遮蔽內心。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會產生意念,并把意念強加在事物上,這才產生了善惡。符合天理者為善,不符合天理者為惡。所以,雖然良知無善無惡,但卻不由自主的知善知惡。此為知也,一切事情歸結到底是要知善去惡,按照良知去做事。”
 如果說方才趙洵回答的第一個問題還只是讓眾人震驚,這第二個回答就徹底讓眾人折服了。
 圣人之倫,善惡之辨,還有什么是趙明允不能回答的?
 這廝簡直就是妖孽啊。
 “第三個問題,人為何要不斷求學。”
 “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窮天下之理,是殆以吾心之良知為未足,而必外求于天下之廣,以裨補增益之。”
 趙洵已經徹底熟悉了對方的套路,這一次回答的更快了。
 “在我看來萬物之理皆在心中。之所以得求學于外,是因為我們心中還沒有足夠的良知。不斷求學,是為了彌補我們心中不足的良知。”
 趙洵解釋完之后,沖天空上方拱了拱手。
 “三個問題我已經回答完了,可滿意否?”
 便在這時天空中突然幻化出一個碩大無比的金色人形。
 這人形四肢軀體皆全,卻是個無面人。
 他周身散發出金燦燦的光彩,十分耀眼。
 眾人皆是好奇的望去,但沒盯多久就都痛苦的垂下頭去。
 太刺眼了!
 趙洵卻目不轉睛的盯著人象觀察。
 “明允,你快別盯著看了,會瞎的。”
 羅紹元在一旁提醒道。
 趙洵卻是完全沒有聽到,他沉浸在奇異的氛圍之中,身心一體無喜無悲。
 金光瞬時灌入,一時間趙洵雙目炯炯。
 繼而發散至周身各處。
 這種感覺很奇妙,仿佛全身被架在火堆上炙烤一樣。
 但是趙洵感受不到任何痛苦,只能感受到一絲微微的燥熱。
 無數金色游絲生成,附著在趙洵身上,這些金色游絲穿透趙洵的皮膚、肌肉,深入到氣竅、識海之中。
 趙洵腦海中再次出現了浩然書院的大門,出現了那道滿是禁制的牌坊,出現了數具圣人的雕像。
 隨后一道道金色字符灌入他的識海之中: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憚也,言足信也...”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世人皆可成圣!”
 這句話本能的從趙洵口中迸發而出,隨即趙洵浮空而起,被金色游絲托著越升越高,直朝那金色人像而去!
 ...
 ...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