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彩陶王
甘省彩陶的制作,所使用的工具不僅有硬毛制作的硬“筆”,還有用軟毛制作的軟“筆”。
否則,半山、馬廠類型細密的網格紋、鋸齒紋等都無法完成。
從細長流暢的線條中可以看出,當時繪彩的“筆”很可能是用狼、鹿之類的毛制成的長鋒硬筆,并具有較好的凝聚性。
在我國的傳統藝術中,彩陶是最早將圖案與器物造型結合的原始藝術作品。
繪制彩陶時,先民們非常注重圖案與器形、視角的關系。
并已注意到了圖案,在不同視角下所產生的視覺效果。
所以,繪制設計出了無論從哪個角度,正平視還是俯視,都可以看到好的畫面,并力求達到圖案的構成與器形相協調。
根據器形不同,確定設計其裝飾部位及圖案花紋。
因史前社會并無桌案之類,故物品多置放在地面或小土臺上,與現代擺放位置截然不同;
還有,史前先民多席地而坐,自然視角也有著明顯的區別。
因而,繪彩重點多在器物腹部及以下部位。
如仰韶文化的盆缽等,視線局限于口沿與腹部,所以僅在視線所及部位繪彩;
馬家窯類型的盆,大口淺腹,因俯視內壁更為清楚,因此多以內彩為主,簡練的外彩為輔;
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的瓶形器物造型瘦長、腹部斜直、器體不大,整體一目了然均可納入視線。
因而從口沿至下腹,大部分施彩或通體施彩;
半山類型的甕、大圓鼓腹造型,因在置放于地面時下腹基本被遮擋,故在中部以—上繪彩。
工匠在繪彩時,不可能是隨意涂抹的。
依據器物的造型,對口沿、頸部、腹部的花紋及內彩,應該有事先的設計與構思。
將圖案的位置確定之后,把器物的彩繪部位根據需要加以分隔劃分、定點,然后進行繪畫。
繪畫時先繪主題圖案,再補充勾畫與主題協調,且相輔相成的輔助紋飾。
根據對彩陶圖案的觀察研究,其實是可以推測出具體繪彩過程。
比如等分或分隔,彩陶除個別器物外,均為圓形器物,基本是由多組紋飾構成橫向展開的彩繪帶,少數彩繪為縱向。
所以,首先要設法將彩繪部位加以合理等分或分隔,然后再分組繪畫紋飾。
由于器形各異,等分的方法也不同,豎長型器物多以橫向平行線,從上到下將彩繪部位分隔;
橫寬型器物,則以縱向平行線,將器物由左向右等分。
彩繪的圖案帶有二等分、三等分、四等分和多等分,都因主題圖案紋飾而定。
有些圖案較為簡單也易劃分,如魚紋盆,把圓周橫向分為二等分,繪兩組相同紋樣的魚;
花瓣紋彩陶盆是先用垂直線,將器物腹部橫向二等分,之后再四等分、八等分,最后繪成八組花瓣紋圖案。
還有些器物的彩繪部位,為單數分隔。
如永靖三坪出土的被稱之為“彩陶王”的彩繪甕,它以平行線將彩繪部位,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之后再分部繪彩。
等分線或分隔線,不僅可作為各部位不同圖案的間隔線,又成為邊框起到了一定的裝飾作用。
半山、馬廠類型的圖案繁密復雜,等分或分隔極為精細。
如廣河地巴坪半山類型連續重弧紋彩陶甕,需將圓周等分為11份,可見當時此項工作的難度非同一般。
因此,當時也許已經有了用來等分的工具,否則,這11組弧線難以等分得如此精確。
對于帶耳的器物,這些附件都是最方便、現成的等分點。
再就是定位,仰韶文化晚期以后,彩陶出現了大量的旋動連續性圖案,且極富整體性,又無法分隔。
這些圖案用等分法,顯然已不能適應彩陶發展的需要。
根據此類圖案的特征,首先要整體規劃布局,確定其定位點或定位圓,并劃分彩繪部位。
如隴西呂家坪采集的尖底瓶,需用三個渦紋的中心圓。
點作為定位點,然后再以圓點為中心,向四周引出弧線,構成連續的漩渦紋。
半山、馬廠類型的彩陶,多以圓圈為主題花紋。
于是圓圈便取代了圓點,演變為圓圈定位。
如半山類型的彩繪,要先繪出幾個大圓圈、葫蘆紋等,再繪其他周邊補充輔助的鋸齒紋等圖案。
馬廠類型彩陶也是如此,先繪出四大圓圈的輪廓,其后填充圓圈內的網格圖案,以及周邊空當的細碎紋飾。
這些才會的制作,都是根據這些來完成的,還有一些圖案的彩繪是先主后次,由繁至簡。
彩陶圖案一般可分為,主題紋飾及非主題紋飾。
主題紋飾繪在器物最醒目的位置,其他紋飾或作為陪襯、補空,或飾在口頸部、下腹部,起輔助裝飾的作用。
繪彩時,要把握重要位置,先繪顯要位置的主題圖案,后繪邊角的附屬紋飾,以便整體達到和諧的效果。
永靖三坪出土的彩陶甕,上中下分為三格,由三部分圖案構成。
中腹部一格最大,主題圖案位于中間重要位置。
需先繪作為主題的旋渦紋,之后再于周邊空白之處填畫小同心圓,上下腹部的其他紋飾最后完成。
半山類型彩陶,圖案繁密精致,繪畫難度大。
但仔細觀察分析,雖然黑彩圖案占據主要空間,仍不難看出整體圖案是以紅彩為骨干。
紅色的線條,還起著等分定位作用。
黑色鋸齒紋或條帶、條塊間隔于紅色線條之中,黑紅相間彼此輝映,形成好的畫面。
因此,看來半山類型彩繪的繪畫程序,應是先用紅彩勾畫出主干紋飾之后,再繪制黑彩圖案。
總而言之,先繪主題圖案、骨干線條,就能控制整個畫面,使布局更為合理美觀。
先勾輪廓,再填充,這也是制作彩繪的一種主要方法。
自仰韶文化晚期,出現了較多的網格紋。
其外輪廓有圓形、橢圓形、葫蘆形、三角形、回形條帶等等。
而且輪廓內填充的網格,亦越來越密集精細。
對于這類器物進行分析,應是先繪外輪廓,其后再填充輪廓內的網格紋、菱形方塊紋等紋飾。
如鯢魚紋彩陶瓶,應是先勾勒鯢魚的身軀之后,再繪其軀體內的網格紋及肢體。
(本章完)
請:m.yetianlian.info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