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官窯中的官窯
乾隆年“萬花不露地葫蘆瓶”瓶身花卉繁密,滿布器身,一覽風華。
所謂“萬花不露地”是指,在瓷器中心部位,繪出牡丹等大朵紋樣。
并在周圍以菊花、茶花、月季、荷花、百合、牽牛花等小花作為陪襯。
令整個畫面覆蓋整個瓷器之上,使其不露出“空白地兒”的畫法。
所繪之花當然沒有萬朵之多,但勝在繁密細致、五彩繽紛,又有精細輔紋,又有“錦上添花”的美稱。
更有“萬花獻瑞,盛世升平”的美好寓意。
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中說:“瓷器滿畫花朵種種,色色形狀不一者謂之萬花,以黑地者為最貴,即白地者亦可珍。花之形狀大小偏反,各盡其致。”
很顯然,萬花類的瓷器,還是黑地瓷器最貴。
而在其中,比黑地更為珍貴的是“琺瑯彩金地萬花茶器”。
萬花不露地,珍貴琺瑯彩!
據清宮檔案記載,“萬花不露地”,是專為帝王賞花應景所用的瓷器。
所以較清代其它官窯相比,工藝更為講究。
采用代表了清乾隆年藝術巔峰——琺瑯彩技藝。
這種技藝從創燒到衰落,都由皇家壟斷,幾乎不外傳,被譽為“官窯中的官窯”。
其造價高,用料貴,在當時是身份的象征。
甚至因為制作起來極其費工,乾隆以后就銷聲匿跡了。
皇室御用琺瑯彩瓷器,留存下來的極為少見。
大部分都在博物館中,普通人想見上一面都很難,遑論擁有。
此種瓷器皆延續了傳統琺瑯彩技藝,以“萬花不露地”的綺麗華貴,盡顯御金寶相,尊貴氣質。
線條、底色皆用金線勾勒,金光燦燦,富麗堂皇,盡顯雍容華貴。
琺瑯彩用色迤邐清雅,粉潤清新,顏色過渡自然。
更難得的是這種工藝做出來的琺瑯彩,層次豐富,百花盛開,爭奇斗艷。
花朵與枝葉相互穿插,各盡其妍,使人仿佛置身萬花叢中,目不暇接。
整體紋飾看似繁縟,實則章法構圖皆有跡可循,極盡工巧之能事。
這種等級的瓷器,很顯然是離不開數十年載積累的扎實功底。
一筆一畫穩扎穩打,線條虛實有度,用平靜的工匠之心,繪制曼妙自然的花瓣線條。
可謂是不負國色天香,行云流水,揮灑自如。
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萬花獻瑞,雍容華貴!
其中的一件經典,為茶葉罐。
茶葉罐的器型,極其普通,而在這一件之上,不普通的是使用的工藝。
這件茶葉罐口徑11cm、高20.5cm、直徑17.5cm。
它形似古代將軍罐,整體就像戴盔披甲的將軍,穩重挺拔。
蓋沿、器口、足底以礬紅為底,描金繪制山水紋和纏枝蓮紋等祥瑞紋樣,有生生不息,連綿千里,吉慶祥和的美好寓意。
器身布局精巧工整,構圖飽滿繁復,富有金玉貴氣,雍容風雅。
茶葉對水分、異味的吸附性很強,香氣易揮發,若儲存不當,容易變質,香氣也會大打折扣。
茶葉罐密封性好,宜存茶,束足穩當,宜觀賞,擺放自成一景。
跟茶葉罐配套的是,一整套金地萬花茶器。
其中有杯子、蓋碗、茶壺等等。
這些茶器每一件都是精品,比如一件主人杯,它口徑7.3cm、高4.5cm、容量55ml。
這件杯子杯型端正穩重,細節勾勒精細,分毫畢現,杯口金線收口,整器華美貴氣,一派雍容之態。
執杯穩重如山,從容不迫,一派沉穩氣質由內向外散發。
還有蓋碗,口徑10.5cm、高8.5cm、容量120ml。
碗身以金地為底,邊沿圈金。
手繪琺瑯彩花卉,以牡丹為主花,菊花、月季、荷花、百合、牽牛花相映成趣,富麗華美,別具一格。
器腹飽滿聚茶香,是經典的品茶佳器。
蓋鈕外撇方便提握,杯沿微微外擴,避免燙手。
器型飽滿,斷水利落,配合主人杯使用,優雅方便。
再就是茶壺,它高8cm、直徑13cm、容量200ml。
器型精巧玲瓏,壺柄弧度圓潤優雅,和諧自然,壺嘴短而微翹,與壺把呼應,飽滿圓腹,聚茶香,揚茶氣。
傾茶如注,不漏茶。
滿器萬花,宛如一只花球壓目,搭配主人杯使用,雍容華貴。
這些瓷器全都工藝繁復,非巧匠所不能做出。
這種等級的瓷器,燒造過程十分復雜,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有詳細描述。
其制瓷工序:“共計一坯之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細節目,尚不能盡也。”
萬花之成,在于良工與巧匠。
其程式與工藝,全都相當繁復。
那一抹濃重色彩,驚倒世人,同時也難倒了景鎮的匠人。
特別是到了現代,一些工藝美術大師,更加精益求精。
他們從選料開始就不簡單,比如選泥,他們選用原礦高白泥料,相較于乾隆時期的景鎮高嶺土,這種泥料質地更堅硬,白度也更高。
燒制出的器物,胎感細膩,白如玉色。
手工練泥先是用雙手反復搓揉,或用腳踩踏,把泥團中的空氣擠壓出來,水和泥混合更加均勻,如此才能燒出細密堅硬的陶瓷。
手工拉坯、利坯想修整出光潔飽滿的器物,非經驗老到的匠人不行。
首先要能熟練掌握泥料的特點,制作時保證每一個部分泥料的厚度、大小相同,誤差控制在3mm以內。
這樣不僅器型連貫,也更方便掌控燒制的溫度,減少爆裂的風險。
再就是施釉,大部分陶瓷制品都要施釉后,才能進窯燒造。
施釉工藝看似簡單,卻是極難掌握的一道工序。
普通圓器一般采用醮釉或蕩釉,琢器或大型圓器則用吹釉。
施釉要做到坯體各部分均勻一致,厚薄適當。
同時還要關注到各種釉的不同流動性,非常考驗技藝。
施釉之后就是燒制,在1300°C的高溫環境之下燒造素胎。
要胎薄體正,且以高白為瓷胎的顏色標準,釉色光潤,觀茶色,賞器美,兩不誤之。
往往琺瑯彩還不是一次就能燒制成功,第一次燒制之后,第二次出窯再繼續描線。
就是在圓滾滾的白瓷胎上作畫,這可和紙面不同,每一筆都要考慮結構和走向。
一筆有誤,全域皆變,非常考驗臨摹畫稿的基礎。
一旦有誤,便要重頭來過,畫成,過火二燒。
(本章完)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