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七百九十章手落為一錘,四錘成一紋
這件西漢金獸,是漢代金器制作工藝代表作品,于1982年出土于蘇江省盱眙縣南窯莊窖藏。
西漢金獸呈豹形,蜷伏狀,豹頭枕伏于前腿之上頸部戴三輪項圈。
它的頭頂有一環紐,通體錘飾圓形斑紋。
通高10.2厘米,身長16厘米,身寬17.8厘米,重達9100克。
這件金獸含金量達99,空腹、厚壁,澆鑄成形。
根據外形特征,推測金獸的鑄造時代,大約在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
錘紋銅板作為一種極具裝飾效果的肌理,深受高端設計師的喜愛“手落為一錘,四錘成一紋。”
每一道錘紋,都是匠人手工上萬次錘打過程的記錄。
一錘一打之間,呈現出千變萬化的風格,如阡陌縱橫的田野,如風吹荷塘的漣漪,隨意自然。
這件金獸全身作蜷曲匍匐狀,。雖然形貌兇狠、瞪眼俯耳、張口露齒。
但因頭部枕在前足上,且有點神化意味,望之反生親切感;
加之頸部鑄有項圈,給人以馴獸的印象。
獸身底面中空內凹,刻有“黃六”兩字。
雖作隸書,但不失小篆遺風,是鑄成后再刻的。
字跡細小,但很清晰。
金獸出土后,專家對金獸用途的猜測主要分為幾個流派。
第一個說法是鎮,比如席鎮,用來壓天子席子的四個角;
第二種看法認為金獸是用以鎮庫,也是國家財富的象征;
第三種說法則認為,金獸是一種類似秤砣的度量衡權器,用來衡量重量。
從目前考古結果來看,金獸作為鎮庫的可能性較大。
金獸最大的價值,在于其唯一性。
一方面,金獸的黃金純度達99;
二是年代久遠,可追溯至西漢時期;
三是體型龐大,重量達18.2斤,至少在我國,目前沒有發現比它更早更重的金器。
此外,同時期的金器,多以單一工藝形式呈現。
金獸將古代金屬鑄造工藝和金器錘擊工藝結合,這在當時十分罕見。
1982年2月,在蘇江盱眙縣穆店鄉南窯莊,當地村民萬以全在清理排水溝中淤泥時,發現了一批楚漢時期的珍貴文物。
出土的文物有一件銅壺,其余大多數是金器。
以金幣居多,總重量達20多公斤,是當時的一項重大考古發現。
現場勘察證明,那里原是一處古代窖藏,器物保存完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放置在銅壺口上的金獸。
銅壺里的26枚金幣呈馬蹄形,馬蹄金正是西漢時期的稱量貨幣,因此推定此次出土的文物多來自西漢時期。
目前學界推測金獸具體是哪種動物,還不十分清楚。
金獸的特征是頭大、身短而粗壯。
獸頭臥伏在上,俯耳瞪眼,頸部有項圈三道,頭頂有一環紐,通體錘飾圓形斑紋。
這些斑紋是鑄成后,特意用工具錘擊上去的,每個斑紋大小相當,呈不規則的圓形。
目前,學界主流觀點認為,從金獸全身滿布斑紋來看,將它斷為“豹”更為準確。
但也有學者認為,該器物的形象,可能是老虎或獅子。
亦有個別說法認為此物件是貔貅,也就是俗稱的“吞金獸”。
對于金獸究竟是什么動物,目前學界仍沒有一致的看法,這也是“神獸”的未解之謎。
同時期的金器金飾多用單一工藝,且形態多以虎、龍等為主。
金獸不僅工藝特別,形態也別具一格,是什么造成了這種獨特之處?
西漢時期,制金主要有兩種工藝,一個是鑄造,用模具形成特定形狀的黃金制品;
另一個是鍛造,用敲打、鍛打、錘打來塑造金器表面的花紋。
這只金獸身上,罕見地發現這兩種工藝同時存在。
在制作這只金獸的過程中,工匠是先把表面錘擊,在同時期其他的黃金工藝上,直至后代,這一技法都不常用。
這種鍛造技術,以及金器的獵豹(曾棲息于西亞地區,我國無野外分布)體形,說明當時中外在金器鑄造和鍛造工藝上已經產生相互影響。
通過研究文物,可以發現,中外在金器鑄造和鍛造領域的技術交流,始終不曾中斷。
在唐代,我國的制造工藝受到歐洲影響,在金器上會出現一些類似宮廷圖騰的花紋。
明代,我國形成本土特色的黃金花紋,紋飾和造型與之前的年代截然不同。
到了清代,各式各樣的圖騰花紋則展現了東西方工藝,從互相學習到內發結合的過程。
合東西之所長的文物,在當下應如何成為“外交使者”,讓中外文化更好地交流、碰撞、融合。
這種碰撞、融合,其實在掐絲工藝之上,也有表現。
掐絲之前陳文哲也研究過,就是將金銀或其他金屬細絲,按照墨圖案的彎曲轉彎,捏成圖案,粘在器具上,稱為捏絲。
這是景泰藍生產中,較關鍵的裝飾工藝。
跟這個比較接近的是累絲,這是一種較早的珠寶制造技術。
就是將金銀拉成絲,然后編成辮子或各種網狀組織,然后焊接在器具上,稱為累絲。
這幾種工藝,陳文哲之前制作景泰藍瓷器的時候,都涉略過,所以并不陌生。
反而炸珠工藝,他從來沒有接觸過。
炸珠工藝就是將金屑放在炭火上加熱,融化時金屑呈滴狀,冷卻成小金珠。
炸珠通常與捏絲編織鑲嵌一起使用,主要用來制作首飾。
說的簡單點,炸珠就是將黃金溶液滴入溫水中,會形成大小不等的金珠,這就謂之炸珠。
炸珠形成的金珠通常焊接在金、銀器物上以作裝飾,如聯珠紋、魚子紋等。
而是用這種工藝,必然要有一定的工匠精神,因為這種工藝做起來太過繁瑣。
而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我國的“工匠精神”自古有之,比如莊子就說過“技進乎道”。
“技”就是今天的“工匠精神”,就是對所做事情有近乎強迫的專注。
炸珠工藝的使用,如果沒有點工匠精神,就絕對做不下去。
而想要做出一件精品,就不止是工匠精神可以支撐的,必須要有技近乎道的水平,才能做出來。
(本章完)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