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千古一帝明孝宗
明史之中記載,在洪武年間就已經規定了,官吏的衣服和帳幔,都不允許用玄、黃和紫三種顏色。
到了明英宗時期,黃色已經是皇族專用,皇族以外所有人都不允許使用。
景鎮官窯在元朝,就已經設定。
元朝統治者對于黃色并不敏感,加之黃釉的燒制比較麻煩,自然就一直沒有什么進步。
到了明永樂年間,官窯就一直在研制黃釉的燒制方法,到了弘治年間終于有了成果。
黃釉成了皇家專用的御用瓷,為了防止配方外傳至民間,御窯廠秘方是被嚴密控制的,民間的匠師們很難得到這些秘方。
黃釉瓷如此珍貴,所以今天我們在拍賣會上,見到的弘治年間的黃釉瓷藝術品,成交價格都很是不菲。‘
這也再次肯定了,弘治黃釉御瓷的身價地位。
其實,弘治時期的嬌黃瓷,是個意外的驚喜。
弘治黃釉瓷是歷代黃瓷至尊,盛世意外之美!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比如清朝是瓷器發展的鼎盛時期,五彩、粉彩也好,琺瑯瓷也罷,都是在最高統治者的關注和扶持之下,才有所發展。
而弘治時期,明孝宗基本上不過問御窯廠的燒瓷。
在他在位期間躬行節儉,不好玩樂。
雖然迎來了明朝的盛世中興,唯有皇宮藝術品,并沒有得到飛躍的發展。
弘治朝的瓷器,無論是從數量,還是從質量上來看,都不及永樂、宣德和成化年間的瓷器名氣大。
雖然我們在博物館之中,看到皇家官窯瓷的精美之時,總是由衷贊嘆。
但在當時來說,大量燒制官窯必定會勞民傷財。
明孝宗就是深刻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在位期間幾乎不問窯事。
而他的父親明憲宗,則是一位典型的玩樂帝王。
他死后,留下了很多技藝高超的匠師。
所以,即便弘治再勤政節儉,皇室祭祀制度,還是不能少的。
史料之中記載,明孝宗憤恨燒瓷勞民傷財,曾經想要下旨廢除御窯廠。
張皇后趕忙相勸,就算皇室御用的瓷器可以省下不做,但祭祀大典所用的瓷器是肯定少不了的。
如果廢棄了御窯廠,和祖宗規矩公然叫板,不僅皇室不滿,朝臣不滿,百姓們也會覺得皇帝觸犯天地祖先。
明孝宗思及此,才放棄了這個決定。
弘治朝的御窯廠,主要還是為祭祀大典燒制瓷器。
根據洪武年間所定的《大明會典》,祭祀所用的瓷器分為紅、黃、白、青四種顏色。
明孝宗下令御窯廠,放棄其他五花八門的瓷器品種,專心燒制單色瓷器。
也便是因為如此,弘治時期的黃釉瓷才有了突破性的發展。
也是因此,這才有了嬌黃欲滴,歷朝最盛!
弘治時期的黃釉瓷是歷代官窯黃瓷之首,后來歷朝歷代都難以超越。
到了正德年間,黃釉瓷的顏色逐漸變深,后來歷朝歷代都達不到弘治年間的水準。
因為弘治年間嬌黃瓷的成功太過意外,民間也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這個傳說解釋了為何在弘治年間,單單是黃色的瓷器燒出了飛躍。
原來當年張皇后和明孝宗亢儷情深,張皇后是一位賢良的一國之母,但她的兄弟仗著妹妹的身份囂張跋扈。
明孝宗一生只取了一個皇后,和她一直像百姓一樣生活著。
他不想讓大舅子的事情,傷了夫妻和氣,也不想這個蛀蟲繼續危害朝堂,傷害百姓。
于是他便想了個法子,提點了這位大舅子。
一日,明孝宗邀請張皇后的娘家人一同吃飯,正吃在興頭上,督窯官送上了最新燒制的祭祀瓷器。
明孝宗拿起黃色瓷器問道:“這是什么瓷?”
督窯官道:“這是澆黃釉。”
明孝宗若有所指地看了看賓客席,狀似漫不經心道:“澆黃澆黃,驕橫必黃(亡)。”
此話一處,眾人皆知明孝宗是在敲打大舅子,皆不敢吭聲。
明孝宗又道:“顏色雖好,也要用心掌握火候。”
眾人臉色不佳,唯有督窯官十分認真地記下了明孝宗的話。
回去之后仔細琢磨,想來明孝宗對嬌黃瓷十分滿意。
御窯廠工匠們從未見明孝宗對瓷器這么感興趣,就對黃釉瓷的燒制更是用心。
所以,就算在這位從來不重視,甚至是有點多打壓御窯廠的皇帝,居然在他的這一朝,出現了這種可以名傳千古的名瓷。
還有明孝宗,加上弘治這個年號,世人一定要記住。
不是因為他是皇帝,也不是因為他這一朝燒制出的瓷器有多么好,而是因為,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之中,他是一位絕無僅有的好皇帝。
現在我們接觸到的皇帝,這個千古一帝,那個是大帝,他們真的是好皇帝嗎?
不說其他,在明代之時,明孝宗在民間深受追捧,他就被稱為千古一帝。
這個可不是自己吹噓出來的千古一帝,而是民間眾口一詞的稱謂。
雖然他在位時間短暫,但即便是他所用的御窯瓷,都帶著正義和廉潔的印記。
相比之下,我國歷史上另一位偏好黃釉瓷的統治者——慈禧,卻以奢靡無道著稱。
她每一件精凋細琢的專用瓷器之上,都是被剝削來的民脂民膏。
黃釉瓷生來金貴,帶著皇天后土的寓意。
它被統治者占為己用,他們都希望這尊貴的黃釉瓷,能為他們帶來永遠的尊貴。
然而,歷史上卻少有弘治帝這般通透的皇帝。
他明白國泰民安和皇室的尊嚴,不是靠這些奢侈品、藝術品顯示出來的。
他在位時期,不曾有一天縱情享樂,也沒有留下什么奇珍異寶。
唯有這代表著天地玄黃的瓷器,真正代表著這個時代的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明弘治帝一生和張皇后鶼鰈情深,專心一意。
這個可謂是很少見了,且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是一位風評很不錯的帝王。
如果明朝那些皇帝,來場pk的話,弘治帝一定穩坐深情人設。
不僅如此,在藝術上,弘治帝的造詣也非常高。
現在流傳下來的精致黃釉瓷,就足以見得帝王不俗的審美。
可惜,就是這么一位好皇帝,卻沒有留下多少好名聲,為什么?
還不是因為明史是滿清幫著修訂的?諷不諷刺?要不然滿清也能出千古一帝?
請:wap.99mk.info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