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青花瓷中的巔峰
清代陶瓷所取得的藝術成就,是世界矚目的,對現代設計的影響,也是深遠并且巨大的。
從順治時期的承上啟下,到康雍乾盛世的百花齊放。
盡管最后由于局勢動蕩等原因,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敗。
但仍然在我國的工藝美術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它的傳世作品,體現了當時的審美觀、世界觀、道德觀。
其審美價值很高,不僅是珍貴的文物,更是珍貴的藝術品。
當然也是傳統勞動人民創造力、想象力、審美能力的體現。
那個時期的康熙的青花、五彩、三彩、郎窯紅、豇豆紅、琺瑯彩等裝飾品種,風格別開生面;
雍正的粉彩、斗彩、青花和高低溫顏色釉等,粉潤柔和,樸素清逸。
乾隆的制瓷工藝,精妙絕倫、鬼斧匠工,前無古人。
青花玲瓏瓷、象生瓷雕、仿古銅、竹木、漆器等特種工藝瓷,惟妙惟肖,巧奪天工。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年間琺瑯彩、粉彩,是這一時期勞動人民的重大發明。
琺瑯彩是國外傳入的一種裝飾技法,初期琺瑯彩是在胎體未上釉處先作地色,后畫花卉,有花無鳥是一特征。
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礎上,受琺瑯彩的影響而產生的新品種。
描繪人物服裝或植物花朵時,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在上面用蕓香油調合的彩料渲染。
其效果較淡雅柔麗,視覺上比五彩軟,所以也稱“軟彩。
康熙后期的瓷畫風格,多受當時著名畫家“四王”的影響,裝飾內容多為山水松石、古裝人物、神仙羅漢、仕女美婦等等。
當然,康熙年間模仿前代名瓷,也是這一時期的生產特點。
如在造型上模仿古代銅器,在風格特點上,模仿各大名窯的釉色紋飾等。
這種模仿,很大程度上要依賴多種顏色釉的出現。
如“臧窯”出產的蛇皮綠、鱔魚黃、吉翠、澆黃等等。
康熙四十四年,朗廷極任巡撫,兼管窯務,史稱“郎窯”。
在其任職期間,大力推動瓷器革新。
豇豆紅、郎窯紅、胭脂紅、祭紅、灑藍、瓜皮綠、孔雀藍、豆青、金銀釉等等花色品種,紛紛出現,爭奇斗艷。
而到乾隆時期,乾隆瓷器一面保留古代的精華,一面吸收西方藝術。
外觀造型大部分比較規整,除常見器型外,出現了一些奇巧怪誕的物件。
主要用于賞玩,被稱作“渾厚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
此時盛行在琢器上,使用轉心、轉頸等技藝手段,制作工藝極其精致。
象生瓷技術高超,仿木紋、仿竹器、仿漆器、仿金屬器等等,幾可亂真。
這與當時制瓷藝人的高超技術密不可分,他們高度準確地掌握了釉料的配制和火候的控制,以至惟妙惟肖地模仿別的物質效果。
到了乾隆時期,粉彩完全取代了五彩,但產品質量不如前代。
在粉彩器皿上講究用鏤空、堆塑的裝飾手段,輔以“軋道工藝”和開光、剔刻等等。
這些工藝到底有過好,能夠達到什么樣的效果,陳文哲因為全都制作過,所以十分清楚。
比如其中的名品“古月軒”珍瓷,這是一種有署“古月軒”的珍貴瓷器,它是以乾隆宮中古月軒命名的。
制作過程也很不簡單,這種瓷器是從景鎮挑選制造精良的素胎進京,命內庭供奉繪畫高手繪畫,于京城設爐烘烤而成就。
可以說,這三朝,已經是清代瓷器中的精華。
涉及到的釉色真不少,其中的精品有蛇皮綠、鱔魚黃、吉翠、澆黃等,這是康熙時期的精品。
當然,康熙的翠毛藍、寶石藍,更是特殊,畢竟更加少見。
還有康熙時期主要顏色有,像是紅、黃、綠、紫、藍、黑等釉色,都值得提一筆。
特別重要的是,這一時期很少用青花,所以康熙青花就更加少見。
少用,并不是沒有,也不是不用。
在之后,就是雍正時期,這一時期使用的釉色就更多。
雍正、薄胎瓷是經典,其次就是“粉彩”“斗彩”“青花”等“顏色釉”。
而顏色釉中的代表,就是十二色單釉菊瓣盤。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釉色像是豇豆紅、郎窯紅、胭脂紅、祭紅、灑藍、瓜皮綠、孔雀藍、豆青、金銀釉等等,都在這一時期成就輝煌。
最后才是乾隆,其中粉彩是巔峰,再就是轉心瓶。
還有,他繼承了康熙、乾隆時期的藝術成就,所以在這一時期,各種藝術成就集于一身,他什么都能做。
如果要真仿制清朝的各種名瓷,不說整個清朝,就算只是清三代,也足夠陳文哲仿的。
清代的瓷器品種,實在是太多,所以,陳文哲就打算選擇其中的精品瓷器,每樣制作幾件就算了。
這么一想,其實也不用做太多,首先肯定要做翠毛藍和寶石藍瓷器,這可是藍色中的經典啊!
先說翠毛藍,這可真不是普通瓷器,因為康熙翠毛藍,被稱之為青花瓷器之中的巔峰。
青花瓷可以說是最具有我國特色的一種瓷器,到元朝走向成熟。
明朝是青花瓷的一個繁盛時期,但真正的巔峰是在清朝的,確切的說是清朝康熙年間。
之所以說康熙時期的青花瓷,是歷代的巔峰,因為這一時期出現了名為翠毛藍的青花瓷。
翠毛藍使用的是國產南云的珠明料,在整個國產青料里,珠明料屬于上品。
然而想要燒制出翠毛藍,即便是珠明料也需要精心篩選。
還要用先進的煅燒法加工,如此才有可能燒出翠毛色,也就是翠毛藍。
根據景鎮老藝人的描述,翠毛藍是“窯神爺”的賞賜,能否燒出來完全碰運氣。
現代社會對翠毛藍的燒制,也曾做出過總結。
認為翠毛藍,是窯溫比較高的時候“燒飛”的結果。
但這種說法,更偏向于理論層次。
人們按照同樣的溫度多次燒制,并無法得到理想的效果。
翠毛藍的燒制哪怕現代社會,仍然存在不可知的因素,人們在瓷器的探索上,還需要繼續努力。
翠毛藍青花瓷燒制難度大,所以留存于世的并不多。
這也是為什么此類青花瓷,受到追捧的原因。
當然,除了數量方面的問題,翠毛藍在色澤上本身也極富魅力。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