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流傳中形成的哥窯
傳世哥窯,從器物的胎色、釉色、工藝、造型等方面對比和分析,其特征還是十分明顯的。
首先,傳世哥窯瓷器的胎色特征很明顯。
雖然哥窯瓷器的窯址和燒造年代,全都懸而未決,一直是考古界最具爭議的話題之一。
但是傳世哥窯瓷的瓷胎是什么樣的,卻早已達成共識。
傳世哥窯瓷器的胎質,
分為瓷胎和砂胎兩種。
胎色主要有兩種,第一種具有典型的“紫口鐵足”特征,胎色多為紫黑、鐵黑、深灰和淺灰等色。
另一種沒有“紫口”特征,其露胎處呈現醬褐色,胎色多為土黃色。
再就是傳世哥窯瓷器的釉色特征,傳世哥窯瓷器的釉色主要是灰青色、淺灰青色、炒米黃色、淺炒米黃色等。
其中灰青和淺灰青色的開片,
多呈深黑色。
而炒米黃色和淺炒米黃色的開片,多具有“金絲鐵線”和“文武片”特征,而且炒米黃的釉層較厚。
一般來說,傳世哥窯瓷器的釉,多呈失透乳濁狀,釉面具有酥油光澤,屬于一種無光釉。
再就是傳世哥窯瓷器的工藝特征,傳世哥窯瓷器的工藝十分精湛,底足工藝分為裹足支釘和露胎圈足兩種。
裹足支釘多露黑胎,支釘痕跡很小。
露胎圈足的器底多采用墊餅墊燒方式,修足十分利落,不拖泥帶水。
其他還有傳世哥窯瓷器的造型特征,這個就比較特殊,因為傳世哥窯瓷器的造型多以小件器物居多。
其中各式碗、盤、盆、罐、貫耳瓶、魚耳爐、五足洗、渣斗式尊等,是常見的器形。
這些造型頗有古韻,意味深長。
最后就是燒制特點,其中“聚沫攢珠”這種獨特的特征,更是顯著。
傳世哥窯瓷器的釉層很厚,最厚之處甚至可以與胎的厚度相等同,釉內含有氣泡,
如珠子隱現一般,所以素有“聚沫攢珠”的美贊。
歸納起來,最為重要的特點,其實就是三種“紫口鐵足”、“金絲鐵線”、“聚沫攢珠”。
前兩個特點,跟材料和燒制工藝有關。
而最后一個“聚沫攢珠”更簡單,就是跟釉層厚薄有關。
這個陳文哲早前就研究的十分透徹,就是釉層太厚,封鎖住了器胎內部的水分,讓它蒸發不出來,留在釉層之下形成的。
這一點對他來說,做起來并不難。
所以,最先做的就是哥窯膽瓶,其次哥窯魚耳爐。
膽瓶沒什么好說的,做出來簡單,最終還要看試燒效果。
只要膨脹、收縮都沒有問題,就算燒制成功。
至于器胎、釉面、釉色、開片什么的,陳文哲倒是不擔心燒制失敗。
他之所以燒制膽瓶,就是做實驗。
他真正想要的,肯定是像魚耳爐這樣的器型。
有難度的器型,制作起來雖然麻煩,但是制作出來之后,
它更加漂亮啊!
比如這種魚耳爐,就造型古樸大方,形體飽滿,釉面有典型的“金絲鐵線”特征。
再就是經典的哥窯葵口盤,造型簡約大方,釉表開細碎的紋片,線條優美流暢,這也是哥窯瓷器的代表佳作之一。
最后,陳文哲做了一件哥窯青釉葵花式洗。
哥窯青釉葵花式洗,造型新穎別致,玲瓏小巧釉面滿布開片,具有“金絲鐵線”特征,外底有六個支釘燒痕。
這件器物制作起來十分簡單,要想做得好,每一個步驟都必須要十分精細。
這種筆洗類的簡單器型,只要認真做出來,就肯定是不可多得的哥窯極品。
做完之后,雖然還沒有燒制,但是看著還算可以。
“這就是仿哥窯器?不算仿古瓷啊!”
看著自己自由發揮,做出來的哥窯瓷器,陳文哲笑了。
他慢慢的再開始放飛自我,而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走出自己的道路。
仿,就只能是模仿,到了他現在的水平,依靠仿制,已經很難讓水平繼續提升、進步。
所以,現在他制作瓷器,一般都會放開了手制作,摒棄缺陷,只要優點,這樣做出來的瓷器就會很漂亮。
而漂亮的東西,一般就是成功的作品。
當然,相比仿古瓷,賣出的價格肯定不會太高,但是現在陳文哲也不缺錢啊!
仿古只是興趣,最終還是需要提升技藝。
就像現在他做的仿哥窯,絕大部分已經不算是仿品,算是一種另類的瓷器品種。
哥窯瓷器的仿品,自宋代就有,其中以明清時期和現代的仿品數量最多。
仿制的哥窯瓷器名,就叫“仿哥窯”和“哥釉”。
不僅官窯有燒造,民窯也有一定的燒造數量,只不過仿制的效果,遠遠不如官窯。
清代仿哥窯瓷器,以清代盛世時期的作品最為出色。
現代仿品哥窯瓷器,一般仿制的效果不佳,開片比較生硬,釉色也不太自然,而且比例不太協調,與真品的韻味相距甚遠。
研究仿品,就自然必不可少所謂的傳世哥窯。
而只要研究這個,就一定會知道,這所謂的傳世哥窯,都是出自明清兩代。
特別是明代,因為這里,就可以證明一下哥窯的一個歷史謎團。
五大名窯里,汝窯、鈞窯、定窯都是以窯址所在地命名。
官窯有著官方背景,哥窯的窯址,則一直是華夏陶瓷界的一大懸案,這個之前已經說過。
如果你研究傳世哥窯,就會發現,明清時期對于哥窯器來說,是個特殊的年代。
比如現今所見最早記述龍泉哥窯的文獻,是成書于明代嘉靖十八年。
也就是公元1539年之前,那時一位叫陸深撰的,寫了一部《春風堂隨筆》。
書中曰:哥窯,淺白斷紋,號百圾碎。
兩兄弟,皆是處州人,主龍泉之琉田窯。
生二所陶青器,純粹如美玉,為世所貴,即官窯之類;
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窯。
從這里就證明,章家兩兄弟肯定是創燒哥窯和弟窯的人。
但在這里,也確定了他們原來燒制瓷器的窯口,肯定是屬于龍泉窯。
其他都不說,陳文哲只要把握住這一點,就可以讓他的論斷,得到足夠多的專家認可。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