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九百七十七章圣旨扎堆
人家普通話說的那么好,肯定是認識上面的字的。
快速瀏覽了一下這東西的歷史,陳文哲就知道這是一份真實的圣旨,它長130厘米,寬65厘米。
由于早就做過功課,陳文哲知道這是一份詔書。
古代皇帝詔告天下、封贈官員、敕諭外藩及處理軍國大事,所頒布的文書,統稱為詔令文書,民間俗稱為圣旨。
由于擬旨承宣的機構與功能各有不同,名稱極多,如詔書、誥命、敕命、敕諭、金榜、冊、書、符、檄文等。
詔書與誥命,就是極重要的詔令文書。
而在南越古代是實行內帝制度,這一圣旨制度,也學習得一模一樣。
這份南越圣旨,延襲華夏形制,全用漢文,所不同的是尺寸比國內的寬、短,質地為紙制,雙面用金銀粉繪制出精美的龍、云、吉祥圖案。
背面則呈現出華夏的青龍、朱雀、玄武,只是把白虎改成麒麟。
其圣旨上的國印玉璽,均由中國皇帝賜“敕命之寶”一方。
南越由于佛教的傳入也反映在圣旨方面,對神靈的推崇流露在每道圣旨的字里行間。
在南越古代王朝,凡國家重大事件或隆重慶典,如皇帝登基、大婚、親政、賓天、入承大統、維新、立憲、重大災變等,都要由皇帝頒布詔書,詔告天下。
詔書的擬寫有一定的格式,起首句必然是“承天興運,皇帝制曰”,結尾語為“布告天下,咸使聞知”,中間則敘述詔告天下事件內容。。
這份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為上好蠶絲制成的綾錦織品,圖案多為祥云,富麗堂皇。
圣旨之上還有有翻飛的銀色巨龍,作為防偽標志。
作為歷代帝王下達的文書命令,及封贈有功官員或賜給爵位名號頒發的誥命或敕命,圣旨顏色越豐富,說明接受封贈的官員官銜越高。
圣旨的長度歷代并沒有硬性規定:長的可達500厘米,短的約為200厘米,寬度一般約33厘米,上面印有皇帝的璽印。
仔細看了看內容,陳文哲發現,這好像是一幅南越皇帝冊封王妃用的詔書。
開頭是皇帝若曰,收尾也對,這肯定不是普通東西。
可惜,這不是國內皇帝敕封南越偽王的圣旨,要不然就有意思了。
“這一件確實是圣旨,我給你三點六億!”
看好了東西,陳文哲直接出價,他也沒有玩虛的,直接出價十萬人民幣!
這是說好的價格,只要東西對,不管大小,每份就是十萬塊,要不然還真不能吸引人自動送上門。
圣旨這東西的價值,也要看是誰頒發的,還有其內記錄的內容。
這一件很顯然不是多么重要,畢竟只是冊封王妃的詔書,如果是冊封皇后,那價值還要更高一些。
來人也知道他拿來東西的價值,也知道陳文哲會出個高價,所以在聽到能有三點六億盾之后,也是滿臉驚喜。
雙方都樂意,交易自然就順利。
只不過,這一次陳文哲的運氣,好像還沒有用完。
在他支付了三點六億南越盾給對方之后,對方轉頭就拿過來了一個包,并且從里面掏出來了不少折頁。
看到這種情況,陳文哲就是一愣,他現在也可以遇到寶物扎堆的情況?要知道現在可不是三十年前了。
“當年我家的那份圣旨沒有賣,現在我們自然也不會賣,這一份圣旨是后來我們收的,隨帶著還收了這么多奏折!”
陳文哲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怪不得當年彎彎那位沒有買到,他卻稍微詢問,就得到了肯定的答復。
原來是人家根本就沒有想著賣出家傳的寶貝,而是后來也做了這一行的買賣。
既然知道圣旨值錢,那么家庭條件好一些之后,作為本地人,長時間收購這東西,有所收獲太正常了。
再說,這東西在這個國家,好像真的不少。
這一陣子陳文哲也沒閑著,雖然寶物沒有收到多少,但是一些相關信息,卻是了解了個透徹。
還是彎彎那邊,有一位茶農早期在南越經商,因緣際會買得一批遺落在民間的,用中文繁體字書寫的明清皇帝年代的奏折、圣旨等珍貴近代歷史文物。
這位茶農私下請專家鑒定后,確定這是無價的“國寶”。
最近南越漢南研究院,曾透過渠道有意買回,但沒有達成目的。
不得不說,生對了時間,有點收獲還真是很容易。
就比如這位茶農,他只不過是十多年前,到南越賣凍頂烏龍茶時,無意間在舊書攤買到的東西,哪能想到都是南越國寶呢?
只是一次,他就買到了兩本中文的清朝“奏折”。
隨后他在朋友的協助下,先后在民間陸續搜集買到皇帝的詔、告、敕、諭等大大小小圣旨一百多件,另有奏折五十四件。
這些東西,全都被他攜回珍藏。
由于茶事忙錄,他最近才委請歷史專家鑒定,專家確認這些物品為“正品”。
南越在被法軍侵占前,是華夏歷史上的附屬國,期間十三位皇帝所下的圣旨詔書,都以中文記載。
越戰后流落民間,而越人經濟困窘,且對于中文根本毫無認知與感覺,因此不曉得珍惜而變賣。
剛才一份圣旨,陳文哲出價十萬,就是以這位當年購買圣旨的價格購買的。
當年那位茶農大約花了上千萬元,買得這些古文物。
平均一件也就六七萬,畢竟一百五六十件,才花費了上千萬元。
但是,當年的一千萬和現在沒法比,如果加上通貨膨脹,十萬一件,這些圣旨的價格肯定不算高。
只不過,如果所有東西都按照十萬來計算的話,這位南越人就賺大了。
看著這些折頁,里面有朱批,這肯定是奏折。
皇帝除了圣旨以外就是朱批,這些朱批都是皇帝回復大臣奏折的意見。
奏折是高級官員向皇帝報告事務的一種文書,南越模仿明清皇帝制度而來,初期只是賦予某些特定大臣有密奏之權,經皇帝硃批后發還原奏人。
后來皇帝擴大了奏折的使用范圍,定下回繳制度,即經皇帝御批的奏折,一律回繳宮中儲存,大臣不得私藏,其后歷朝相沿,遂成定制。
機密院設置后,凡經皇帝硃批的奏折,必先交至機密院,抄錄副本存查,稱為“奏折錄副”。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