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九百一十章毀其宗廟,遷其重器
“咦?這是弩機?不是三國時期才有的東西嗎?”
看著手中奇形怪狀的青銅器,陳文哲滿臉驚訝。
三國時期的諸葛連弩可是很出名的,沒想到此時在他眼前,居然出現了一件漢代的銅弩。
這是一件青銅器,也肯定是一件弩機,這也不可能是三國時期的東西。
看著手中銹蝕在一起的青銅器,它的弩機露于木拊之外的地方,均施錯金銀裝飾。
整體看,這已經是一件很成熟的弩機,而且上面的各個部位,都有著精美的紋飾。
不說其他地方,只是望山上就有五組:分別為蛇形龍紋、鳳紋、金蛇紋、奔獸紋、飛鶴紋;
雙牙上兩組:外側面為一對奔鹿,正面為一對靈鶴,牙下轉輪上為兩只飛雁;
鍵兩端兩組:一為白虎和朱雀,另一為奔鹿和奔獸。
比較復雜的是郭臺及箭槽內,也都有圖案。。
郭臺后部為白虎嚙野豬圖,前部則為兩組對稱的奔鹿圖;
斗山和牙槽邊上,則用金絲裝飾了13組復合菱形小圖案。
箭槽中畫有利劍和大雁圖案:一支金色利箭脫弦而出,前方兩只大雁倉皇而逃。
方寸之間,大雁的表情和形態,刻畫得栩栩如生,似乎可以聽到兩只大雁的哀鳴。
如果確定這東西為西漢時期的造物,那肯定可以稱之為“天下第一弩”。
“又是一件寶貝啊!”
這一支兵器之上,居然施加了這么多紋飾。
特別是其上的紋飾,還是錯金銀裝飾,這就更加難得。
當然,還有一點更加重要,那就是它還是一件實用兵器!
這里使用錯金銀的裝飾器還真不少,隨便看一看,就能發現不少。
收好這只弩,陳文哲看向旁邊放置的一件銅壺。
它應該是一件銅壺,畢竟陳文哲對于壺的制作,有著很好的造詣。
只不過,相比他制作的那些茶壺,這只銅壺的工藝就復雜的多了,而且也是使用了錯金銀裝飾的手法。
當然,這不算什么,這只銅壺之所以吸引陳文哲,主要還是因為工藝。
這是一件錯金銀鑲嵌絲網套銅壺,只不過,他好像不是漢代的,而好像是戰國時期的東西。
為什么說它是戰國的,因為這東西流傳有序。
齊宣王五年(公元前315年),北方燕國太子平和將軍市,
發動兵變攻打丞相子之。
子之成功地進行了反政變,
燕國內亂,
齊國將軍陳璋攻下了燕都。
陳璋的軍隊攻下燕都后,“毀其宗廟,遷其重器”。
“重器”,
其中一件便是燕國宮廷里的器具——戰國錯金銀鑲嵌絲網套銅壺。
陳璋命人在該壺上,刻下了他攻打燕國的記事銘文。
所以,
這只戰國錯金銀鑲嵌絲網套銅壺,
又名陳璋圓壺,
它為戰國中期的容酒器。
這只戰國錯金銀鑲嵌絲網套銅壺,通高24厘米,
口徑12.8厘米,腹徑22.2厘米,圈足徑13.8厘米,
重6250克。
由器身和肩與腹上的網套組成,
器身作侈口,
長頸,
圓腹,圈足。
此器口沿刻有記錄壺的容量的銘文,
圈足外刻有“陳璋伐匽(燕)之獲”的字樣。
這反映了公元前315年,齊國與燕國的戰爭。
這些想因為銘文,而附帶的價值。
就算是不看這些銘文,
只是看這件銅壺的工藝,這也絕對是件寶貝。
其實,
就是因為這件銅壺的工藝復雜,任是誰看到都知道是件寶貝,
才會有人在其上刻上銘文。
所以,是因為這件銅壺,
才有了銘文。
而有了銘文,又增加了這件銅壺的價值。
看著眼前的銅壺,再想象一下它的名字,其實這就可以看出,這件器物的制作工藝極其的不簡單。
錯金銀、鑲嵌、絲網套、銅壺。
這些工藝,到底復雜到什么程度呢?
其他先不說,只是看起腹部,
其上焊接縱橫有致的花枝。
這沒什么,但是,其花枝上焊接花朵,花朵上由五個花瓣和花蕊組成,
花瓣紋飾細如發絲,共為五百七十六朵盛開的桃花。
這樣就很不簡單了吧?還有更加復雜的。
這只銅壺的上腹花朵上,還焊接有金銀錯銅圈,圈的四圍焊接對襯的四只鋪首。
鋪首兩角根部正中,鑲嵌一顆圓珠。
彎曲的角梢,鑄成龍頭。
龍張口,口內含舌,唇的兩邊露出兩對小牙,尖小如針尖。
腹部焊接四只金銀錯虎狀把手,上端連銅圈,下端連花朵,與鋪首交錯排列。
虎作驅體彎曲狀,頭部向下,張開大口,前后足分開,爪子抓著圓柱。
這種復雜的紋飾,制作起來很難吧?夠復雜的了吧?
這還沒完呢!還有銅絲網套的工藝呢!
這只銅壺上的銅絲網套,是由九十六條卷曲的龍,和五百七十六枚梅花釘,交錯套扣而成。
網罩中間有錯金云紋銅箍,箍上有相間獸首銜環和倒垂的浮雕獸各四個,銜環與立獸上有錯金銀紋飾。
這些還只是銅壺的腹部紋飾,除了腹部,還有頸部、圈足等等。
它的壺頸和圈足上、網套下面的肩與腹部,分別飾錯金銀斜方格云紋。
壺座圓形,平面有鏤空圓形對襯圖案。
壺頸、壺座施以金銀片、金銀絲組成幾何紋圖案。
從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這件銅壺制作工藝有多么高超、繁復。
最主要的是,增加了這么多復雜的工藝,最后整體的效果,還是那枚的別致,器形還是那么的優美自然。
這就很不簡單了,這足可以說明,其制作工藝有多么的精美絕倫。
就這,還只是說了一下其上的紋飾,還沒有說到整體的布局,還有整體的工藝。
要說整體布局,這件器物是以長龍、梅花釘構成的三層網絡立體鏤空網套裝飾的青銅壺。
壺身外面以銅絲網套作裝飾,網套分上下兩半部,上部連接于壺身肩部,下部起于圈足座緣,上下于壺腹部套合,套合處以一道橫箍為飾。
網套為立體鏤空的三層網絡結構,由蜷曲起伏的長龍上下左右盤用,頭尾交錯,彼此糾結相連而成。
兩龍蜷曲交接處又用梅花釘連接,梅花釘貫通內外三層網絡。
網套上半部有長龍四十八條,每條起伏蜷曲三次,梅花釘為四十八豎行,每行三枚,其一百四十四枚;
下半部亦有長龍四十八條,每條起伏蜷曲九次,梅花釘亦為四十八堅行,每行九枚,共四百三十二枚。
這能說明,它的澆鑄工藝有多么復雜了吧?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