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黃金屋中文 >> 從今天開始做藩王 >> 目錄 >> 第三百六十章 真肥了 |
第三百六十章 真肥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從今天開始做藩王 第三百六十章 真肥了 “讓他們等著。”趙煦對鳳兒說了一句。 這兩家到來也在他的預料之中。 雖然他不喜歡竇蕭兩家,但生意還是要照做。 而且竇家和蕭家都守著一道關隘。 他不希望這兩道關隘被西涼攻破。 否則大頌亂起來,影響他做生意。 畢竟他還要從大頌吸取原始資本,在四郡實現工業革命,為此,這火炮買了就買了,反正也是最低檔次的白口鐵炮,影響不到什么。 “賢侄不必陪著我,盡管去忙,上次匆匆而來,匆匆而走,這次我就在燕城游玩兩日。”醇王眼睛轉了轉。 他是個識趣的人,自己想說的也和趙煦說了。 沒必須繼續留在這里,耽擱趙煦正事。 “那好,晚上我再擺宴招待皇叔。”趙煦點點頭,送醇王到王府門口。 “參見醇王殿下。”醇王一出門,兩個青年便向他行禮。 醇王神色詫異,“竇匡,蕭遷,這次竇家,蕭家讓你們兩個來,可真是誠意不小,你們忙,本王去轉悠轉悠。” 說罷,轉身離去。 竇匡和蕭遷尷尬地笑了笑。 這時二人趕緊又向趙煦行禮,“參見燕王殿下,許久不見,殿下越發豐神俊朗了。” “原來是竇家和蕭家的公子,請進。”趙煦道。 他的腦海里,八大勢族家的重要子弟基本上都有印象。 竇匡和蕭遷他自然認得,在京師的時候,他們沒少打照面,只是他們對自己一向愛理不理。 同二人到了會客堂,一番寒暄,趙煦便直入主題。 “二位這次前來也是為了火炮吧?”趙煦道。 “殿下真是神機妙算,正是如此。”竇匡的笑容近乎諂媚。 盡管被自己父親打了一巴掌,但他還是被派遣來燕州負責火炮的采購。 原本,他早就該來,只是因為馬家的事被耽擱了。 這次竇家和蕭家同時面臨防御關隘的問題。 于是便一起來燕州求購火炮。 雖然有了火炮也不一定能守住關隘。 但總比沒有要好得多。 蕭遷這時也道:“如今劍關和武關隨時可能遭受異族攻打,還望殿下體恤。” 趙煦心中暗笑。 竇家和蕭家現在對他如此低姿態,怕也是心虛,怕他一口回絕。 不過他不會回絕,只會在價格上坑他們一把。 于是道:“沒什么體恤不體恤的,同為大頌,這點事舉手之勞而已,不過你們應該也知道這火炮的價格吧?” 竇匡來之前就向韓家,謝家打聽了,這火炮八千兩一門。 點了點頭,他道:“據說是八千兩一門。” “沒錯是這個價,而且要自己運回去。”趙煦道。 盡管知道這個價虛高太多,但他們沒有任何辦法,畢竟其他幾家已經給了定金了。 竇匡和蕭遷同時道:“殿下,我們每家各要三百門。” 趙煦點了點頭,除了梁家,其他幾家要的火炮數量都差不多。 畢竟梁家是要把一部分火炮搬上船的。 “既然如此,也是老規矩,先交定金。”談到這里,生意算是談成了。 趙煦又陪兩人尬聊了一會兒。 最后注意到竇匡臉上有淤青,于是道:“竇公子,你的臉?” “哦。”竇匡一驚,忙捂起來,“不小心撞的。” 不過說話的時候,他眼中卻閃過一陣恨意。 定下了火炮的事,趙煦也不留他們,只客套一下讓他們在燕城游玩兩日。 不過兩人推辭了,說是回去復命。 兩人離去,趙煦去了書房。 想了想,他合計了一下勢族和朝廷向他購買火炮的數量,大概三千余門。 這么多火炮價值兩千多萬兩,而成本只有一百五十萬兩左右,他是大賺特賺。 而這還不包括朝廷購買的其他東西。 總體上,這一波軍火貿易會給他帶來二千四百萬兩銀子的利潤。 而這還只是當前的數目,王家和范家還沒來,但總歸會來。 如果他制造的火槍再能得到他們的認同,到時候還能再賺一筆。 “這些銀子足夠四郡的大基建了。”趙煦沉吟著說道。 基建就是工農業發展的配套設施。 等于是他灑銀子給百姓,讓百姓參與各種設施的建造。 如此百姓得益于基建,腰包鼓了。 他得益于道路,橋梁,水利,礦山設施的完備,為工業發展打下基礎。 這個大基建其實他一直在想,但苦惱于沒有銀子。 現在有了軍火貿易巨大的利潤,他完全能撐起自己的野心了。 夏收過后,就是播種,之后百姓們就會閑下來,到時候就是大基建的開端。 想到這,他在腦中籌劃了下需要建設的設施。 這時鳳兒報劉福過來了。 拍了拍腦袋,他想起今日是要和劉福巡視夏收的。 這是他主動提出來的。 如同行軍打仗和士兵共甘苦一樣,在農耕上他覺得有必要親自巡視。 一來是顯示他對農耕的重視,二來主要是做給官員們看的。 讓他們不要端著官老爺的姿態,而是要親民,省的不識五谷。 出了王府,劉福已經在外面等著。 上了馬,他同劉福向城外而去,隨行的是負責農業的官員以及學堂的學員。 這次他們來的是浮石村。 因為距離燕城最近,這里儼然成了當代類似模范村的地方。 抵達后,趙煦發現百姓正在地里割麥子。 燕州這個地方東種麥子,夏種稻子,一年兩熟。 此刻,田間的麥子金黃一片,十分喜人。 唯一讓趙煦不滿意的是麥子有點稀疏,顆粒也不是很飽滿。 而這就是為什么一畝地只能收個二百來斤的原因。 不過他知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這個時代是沒有高產種子的。 唯有依靠肥料和一些合理種田法子來提高產量。 “殿下您看,百姓們的干勁可足了,沒一個偷懶的,這景象,下官可從來沒見過。”劉福笑著說道。 “那是自然,田是自己的,糧食是自己的,能不積極嗎?”趙煦道。 劉福微笑點頭,“收了這一季,百姓家就有余糧了,多的還能拿出來賣,下一季的稻子還能賣一季,這年就容易過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
瀏覽記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