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黃金屋中文 >> 修仙:從就職德魯伊開始 >> 目錄 >> 第三百五十二章 論君農之道 |
第三百五十二章 論君農之道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修仙:從就職德魯伊開始 第三百五十二章 論君農之道 戀上你看書網,修仙:從就職德魯伊開始 “許子所言當為正理,民者國之基石,無民則無國。” 靈青點了點頭,這般的道理他自然清楚。 以史為鑒,縱觀歷史,又有哪個朝代不是因為民不聊生惹來天怒人怨,致使國祀滅絕、天地反復? 又有哪個朝代是在國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的情況下滅亡的? 皆是民安則國泰,民怨則國亡。 “君自即位以來,亦曾墾荒田、播百谷,蓄靈田、種靈糧,亦是以民為本。 然君卻從未真正的深入其中,不見其中民心變化。 又如何能真的順民心?” 許行將手中書錄好的竹簡放在一邊,鄭重的對靈青說道。 “天下間這民即為良田,心為作物,為君者當如老農,時時順天時、應民心,方能政和國興。 行以為,君當與民并耕而食,方能真正的體會到這民心所愿。 方為賢明。” 靈青聽到這里倒是有些若有所思。 不說自漢以降,天子親耕是一項重要的禮儀傳統。 就是當今周朝也有關于“天子親耕於南郊,以共齋祀”的記載。 這禮儀能夠傳承經久不衰,自然有其道理。 如今被他以民為田、心為糧的說法一解釋,倒也真是那么回事。 “謹受教。” 靈青整衣肅衫,沖著許行恭敬的揖手一禮道。 昔者楚王好細腰,以致宮中多餓死。 上行下效之事屢見不鮮,可見君主表率作用之強。 許行聞言一喜,放下手中毛筆,看著靈青道:“君能明此理,行心中甚慰。 若君民卿士皆能并耕而食,耕者自有其食。 那國中也不必設倉稟、府庫,如此民富自然國強而君賢。 設若能市賈不二,則國中無偽,雖有稚子適市,概莫欺之。” 聽到這里靈青卻是有些蹙眉。 許行方才向他分別闡述了君民并耕之說和市賈不二的價格論。 要求人人都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反對君主損害民眾來供養自己的平均主義和共同勞動思想。 然后再將所有的東西統一標價,商品數量相同,則價格相等。 這樣就不會有商人利用市場高利來盤剝。 靈青之前自然也研究過一些許行的言論,特別是《孟子·許行篇》。 其中被孟子所攻訐的,也是許行的絕對公平主義。 孟子認為天下之人,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不可能使君主既要耕種又要治理天下。 同時價格不一是由物品的本性決定的,粗糙的鞋子和精細的鞋子價格相同,那誰還會做精細的鞋子。 這樣只會讓人弄虛作假,將國家引向混亂,是害國之舉。 孟子雖然是為了批判、打壓許行的農家思想,但也確實說到了其不協之處。 然則也并不是說許行的言論,就如同孟子批判的那般,是“南蠻決舌之人,誹先王之道”。 這兩樣思想理論可謂是富民強國、國泰民安的真理所在。 靈青之所以蹙眉,只是因為他的理論太過理想、太過絕對、太過單純了。 想要實現怕不是重回上古,就是要天下大同了。 不說當今戰亂之世,哪怕是后世亦做不到。 當下靈青向許行拱手道。 “我以為,民者以農為本,君者以農為賢。 耕桑于民而言是目的,于君而言只是手段。 民者需以其求溫飽,因此不可須臾離之。 而君者應當駕馭農桑之事,為民表率,使民效仿。 畢竟這一國能以農為本,但這并不代表一個國家的全部。 亦有商賈、軍士、師者、百工之人。 為君者當兼容并蓄,兼而有之方能稱之為賢。” 這君民并耕不應該是一定要君王只能自耕自食,自織自穿。 而是要讓君王從中體會到耕織的艱辛,從而重農愛民,為天下表率,使人能上行下效。 同理,其他方面亦是如此,了解了軍士的能力,才能人盡其才,使其更好的保護家國。 了解了商賈的利益與國民的消費能力、物品的優劣,才能調控相應的物價。 在不使商賈害民的前提下,創造更大的利益。 如此等等。 靈青伸手一指,在兩人面前顯出一副靈國的疆土來。 “百谷靈糧不可或缺,然其只為國之一璧。” 隨著他的訴說,面前的疆土上,所有能耕種的土地之上,升起一股赤氣,在南方化作一方赤璋。 “無論是種植百谷還是百工作物,均需要明白相應的天地規則,因此少不了知識的傳承。” 與各種智慧、方法等相關的知識衍生出一股連綿不斷的傳承之意,在東方化作一方青圭。 受這青圭所激,顯化在國土之中的赤氣猛地激增,催使著赤璋亦是光芒大放。 這是通過知識提高了農耕的效率和產量。 “而想要知識傳承有序,就少不了要制定相應的制度。 不僅能夠清晰的劃分各種傳承的分別,也能別尊卑之有序、定萬物之標準。” 物品之大小、價格之高低、等級之尊卑透露出一股規范標準的意味,在北方化作一方玄璜。 經這股規范意味的梳理,使得知識的傳承和傳承造就之物的優劣更加的清晰明了,應用起來也越發的有效率了。 青圭、赤璋之上的光芒更勝一籌。 “萬事萬物都是多變的。 若是不時時更替,任何的制度、規范都會在其野蠻的生長之中重新化為混亂。 而想要將其斧正,則需要力量來使其更替,并保持長久。” 槍桿里出政權,世間沒有不流血的變革。 一股鐵血斧正的意味,在西方化作一方白琥。 時時刻刻的修剪并維護著制度,不使其陷入混亂,反而越發的精細明了。 “這股力量,需要能量來維持。 遼闊的疆土、無以數計的萬民,正是其力量的源泉。 而百谷靈糧又能夠使這股力量源泉無窮無盡。 因此百谷靈糧、知識傳承、禮儀國制、軍事征伐相輔相成,為國之四璧。 方能撐開這無盡的疆土、保一國之長久。” 當四方禮器成型之后,形成一個循環相互激勵,相互成就。 有疆域國土化作一方黃琮承載著四方的禮器。 而四方禮器之氣的匯聚,又應在國運宗祀之上,化作一方蒼璧。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
瀏覽記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