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東京泡沫人生  >>  目錄 >> 1336,特效會比模型震撼一百倍

1336,特效會比模型震撼一百倍

作者:大肚杯  分類: 都市 | 娛樂明星 | 穿越 | 輕松 | 大肚杯 | 東京泡沫人生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東京泡沫人生 1336,特效會比模型震撼一百倍

富士電視臺的中西直太郎這次是特意向上級要求,前來侏羅紀島采訪《侏羅紀公園》的拍攝的。

因為之前的宣傳熱度,以及大眾對于“買一個島來拍一部電影”這種新聞的好奇,臺里想要專門對樹...

深夜的雨停了,街道上積水映著霓虹,像打翻的星河。千夏沒有回家,她蜷在工作室的沙發上,蓋著俊介留下的舊毛衣,聽著窗外偶爾駛過的電車聲。電腦屏幕還亮著,宮崎禮子的申請資料靜靜躺在待處理列表里,光標在“受理確認”按鈕上方閃爍。她閉上眼,腦海中卻浮現出那個遺書上的字跡:“對不起,我不想再讓你失望。”這句話像一根細針,扎進她記憶深處某個從未愈合的角落。

小時候,母親去世前那段時間,家里總彌漫著藥味和沉默。有一次她發燒到三十九度,迷迷糊糊中聽見父親在客廳打電話,聲音壓得很低:“志穗的情況不太樂觀……孩子還小,不能讓她知道太多。”那時她躲在門后,手里攥著一張畫了一半的全家福,蠟筆顏色涂得歪歪扭扭。她想沖出去喊“我不怕”,可最終只是縮回房間,把畫藏進了抽屜最底層。

第二天醒來,母親已經去了醫院,再也沒有回來。

如今,她終于明白,那句“不要讓孩子知道太多”,其實是大人對死亡的恐懼投射在孩子身上的影子。而那些沒說出口的話,就像被風吹散的灰燼,落在時間的縫隙里,年復一年地堆積成山。

天剛蒙蒙亮,小林第一個來到工作室。他放下背包,看了看仍在運行的數據流,輕聲問:“你一夜沒睡?”

千夏坐起身,揉了揉眼睛,“我在想宮崎女士的兒子。他才十六歲吧?因為成績下滑、被同學孤立,最后……選擇了離開。”

小林點頭,“校園霸凌的數據我們之前整理過一部分。九十年代末到兩千年初,這類事件呈上升趨勢,但當時社會關注度很低,很多家庭選擇隱瞞或息事寧人。心理干預機制幾乎為零。”

“可他的媽媽還在等一句‘生日快樂’。”千夏低聲說,“她每年生日都會去兒子房間,擺上蛋糕,點一支蠟燭,然后對著空氣說:‘媽媽今天五十五歲了哦,你要是在就好了。’”

小林沉默片刻,“這種執念……不是病態,是愛的延續。”

“所以我們得找到那個聲音。”千夏站起身,走到主控臺前,“哪怕只有一秒。”

他們調出宮崎家提交的所有材料:一本泛黃的日記本掃描件、幾段家庭錄像、一封班主任手寫的回憶信,以及最關鍵的一份學校廣播站節目的存檔磁帶。據禮子描述,兒子生前曾參與一次校園晨間播報,原計劃在母親生日當天朗讀一首自己寫的詩,題為《致媽媽》。但由于當天情緒崩潰請假未歸,節目臨時取消,錄音也被誤刪。

“但我們查到了備份系統。”小林打開檔案目錄,“NHK教育頻道當年有合作項目,定期收集各地學校的優秀學生作品。雖然正式名單里沒有這首詩,但在未分類音頻庫里發現了一段疑似錄音,編號B742。”

千夏立刻啟動解碼程序。噪聲過濾、頻譜增強、語音分離……每一幀都在挑戰技術極限。二十分鐘后,一段極其微弱的少年嗓音浮現出來:

“各位同學早上好,我是高三二班的健太。今天……我想念一首寫給我媽媽的詩。”

(紙張翻動聲)

“你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做飯,煎蛋總是焦一點,面包烤得有點硬……可你說這樣才香。”

(輕微咳嗽)

“我考砸的時候你不罵我,只問我有沒有吃飽。下雨天你總會多帶一把傘,說是‘萬一哪個同學沒帶呢’。”

(停頓,呼吸變重)

“其實我知道,你是怕我一個人走夜路害怕……媽媽,今年……你的生日快到了。我想說……”

到這里,錄音戛然而止。

“中斷了?”千夏皺眉。

“應該是設備故障或者人為停止。”小林分析道,“但情感模型可以補全后續內容。根據上下文邏輯和青少年語言習慣,AI能模擬出最接近原意的表達。”

“不。”千夏搖頭,“我們要的是‘他說的話’,不是‘他可能說的話’。如果連最后一句都靠推測,那就不是重逢,是欺騙。”

小林看著她堅定的眼神,輕輕嘆了口氣,“那你打算怎么辦?”

千夏盯著那段殘缺的錄音波形,忽然想起什么:“禮子提到過,兒子有個隨身聽,里面錄了很多私人語音。他說過要把生日祝福單獨錄下來,藏在磁帶B面。”

“可那臺隨身聽在他離世后就不見了。”

“也許沒丟。”千夏迅速撥通宮崎家電話。

接電話的是禮子本人,聲音溫和卻帶著疲憊。

“宮崎女士,您還記得您兒子那臺藍色索尼隨身聽嗎?就是他常戴著耳機聽音樂那臺。”

“啊……”對方頓了一下,“后來清理房間時找不到了。我以為是他朋友拿走了……或者是……他自己扔了。”

“有沒有可能是您收起來了?比如放進柜子、箱子之類的?”

電話那頭傳來翻找的聲音,良久,一聲輕顫響起:“在……在我床底下。一個舊鞋盒里。我忘了……我一直不敢打開它。”

“請您現在打開好嗎?”千夏輕聲說,“我們一起聽。”

幾分鐘后,禮子再次接起電話,聲音已帶哽咽:“找到了……磁帶還在。標簽寫著‘給媽媽的秘密錄音’。”

“我們馬上過去。”千夏掛斷電話,抓起外套就往外走。

一個小時后,三人站在宮崎家狹小的客廳里。老式錄音機連接著工作站的信號采集模塊,千夏親手將那盤布滿劃痕的磁帶放入卡座。指示燈亮起,緩緩轉動。

第一段是流行歌曲,接著是一段空白,然后,少年清亮的聲音穿透歲月而來:

“媽媽,生日快樂。”

(笑聲,羞澀地)

“我知道你一定會哭。每次都這樣,我說句暖心話你就抹眼淚。可是……這次我真的想好好說一遍。”

“謝謝你每天早起給我做早餐,謝謝你在家長會被人議論成績時還笑著替我辯解,謝謝你從來不逼我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就算我現在不夠好,將來也可能讓你失望……但請你相信,我一直都很愛你。”

(長久的停頓)

“明天見,媽媽。”

錄音結束。

房間里靜得能聽見呼吸聲。禮子雙手捂住嘴,淚水順著指縫滑落,卻笑了。

“這是……他最后一次對我說‘明天見’。”她喃喃道,“那天早上,我因為他沒疊被子說了他兩句,他摔門出去的時候,我沖他喊‘別忘了帶傘’……可他沒回頭。”

千夏握住她的手,“但他記得對你說生日快樂。而且,他說了‘明天見’這不是告別,是約定。”

禮子用力點頭,把磁帶緊緊貼在胸口,“我能把它做成鈴聲嗎?每次手機響,就像他在叫我一樣。”

“當然可以。”千夏微笑,“我們還可以把它刻進吊墜,讓您隨時帶著。”

離開宮崎家時,天空放晴。陽光穿過云層,灑在濕漉漉的柏油路上,反射出碎金般的光。

回程車上,小林忽然開口:“你知道嗎?剛才那段錄音里,背景有鐘表滴答聲。我比對了一下頻率,那是老式掛鐘的走時聲和我家客廳那臺一模一樣。”

千夏側頭看他。

“我父親也死于抑郁癥。”他平靜地說,“他走那天,我也跟他吵了一架。我說‘你根本不懂我’,然后摔門而去。三天后,警察打電話來說他在河邊被發現。”

千夏沒說話,只是輕輕拍了拍他的肩。

“我一直以為,如果那天我沒發脾氣,也許結局會不一樣。”小林望著窗外飛逝的街景,“但現在我覺得……重要的是,他還愛我,哪怕在最痛苦的時候。”

那天下午,團隊召開內部評審會。針對近期高負荷運轉和技術倫理爭議,俊介提出建立“情感緩沖機制”:每完成一個案例,必須由心理學專家進行雙向評估既評估委托人接受聲音后的心理變化,也評估團隊成員的情緒負荷。

“我們不是機器。”他說,“我們在觸碰別人的傷痛,也在喚醒自己的記憶。如果不加保護,遲早會崩潰。”

千夏同意。她提議設立“靜默日”每月第一個周六,全員關閉系統,去海邊、公園或任何遠離城市噪音的地方散步、交談、放空。

會議結束時,奈緒發來一張照片:美術館展廳中央,《媽媽做的早餐》被精心陳列在柔光燈下,畫旁附著一段文字說明:

“創奈緒(12歲)

靈感來源:夢中的重逢

色彩意義:藍色圍裙溫暖的等待”

下方觀眾留言簿上密密麻麻寫滿話語:

“我也夢見我媽給我梳頭了。”

“原來媽媽的味道,是醬油和陽光混在一起的氣息。”

“謝謝這幅畫,讓我敢回家看那間空屋子了。”

千夏看著照片,眼眶發熱。她回復:替我抱抱那幅畫,就像抱抱小時候的你。

入夜,她獨自回到工作室,打開最新一批申請。除了林田美和子的阪神地震請求外,還有一條格外簡短的記錄吸引了她:

姓名:未知

訴求:想聽“喂,是我”這三個字

備注:1998年某晚,公用電話亭,東京港區。對方撥錯號碼,卻聊了四十七分鐘。后來再也沒聯系上。我一直記得那晚的雨聲。

千夏怔住。這不像典型的“逝者遺言”請求,反而像一場錯過的緣分。她試著追蹤號碼歸屬,卻發現原始通話記錄早已銷毀。唯一線索是來電時間:1998年10月3日凌晨2:17。

她調取氣象數據庫當晚港區確實有暴雨。

又查閱公共電話使用檔案,在那個時間段附近,僅有三通外撥記錄。其中一通來自品川站北口電話亭,持續46分53秒,接收方為空號。

“也許……那個人撥的就是這個空號。”千夏喃喃自語。

她嘗試用環境音重建技術,從有限的城市噪音庫中提取那一夜的雨聲特征,并結合人類通話時的呼吸節奏與語調起伏,構建了一個虛擬對話場景。

當模擬音頻播放時,一個模糊的男聲出現在雨幕中:

“喂,是我……抱歉這么晚打擾你。外面雨太大了,我躲在這兒,突然想找個人說話。”

(輕笑)

“你不認識我,但我現在覺得,好像已經認識你很久了。”

千夏屏住呼吸。

接下來的四十七分鐘里,兩個陌生人談論夢想、孤獨、地鐵末班車的時間、便利店熱咖啡的價格……沒有名字,沒有見面,只有聲音交織在雨夜里。

音頻結束時,她發現自己淚流滿面。

第二天清晨,她在網站匿名區發布一條消息:

致1998年10月3日凌晨那位撥錯號碼的人

有人一直在找你留下的那句“喂,是我”。

如果你還記得那個雨夜,請來東京中央圖書館三樓視聽室。

那里有一段錄音,也許你會想聽一聽。

她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出現,但她愿意相信,有些聲音穿越三十年光陰,只為抵達真正需要它的人耳中。

傍晚,俊介帶來一盒草莓大福母親最愛吃的點心。

“我去了父親的墓地。”他說,“我把那段留言放給他聽了。我說:‘爸,她原諒你了。而且,她一定也希望你原諒自己。’”

千夏接過點心,指尖微顫。

“你知道嗎?”她輕聲說,“小時候我恨過他。如果不是他那天沒值班,媽媽也許還能多活十分鐘、五分鐘……哪怕一秒。”

“可現在我想通了。”她抬頭望向窗外漸次亮起的燈火,“生死不是醫生能完全掌控的事。真正重要的,是他三十年后仍記得她喜歡康乃馨,仍愿意在情人節對著錄音機說出心里話。”

俊介握住她的手,“所以我們也該繼續下去。不只是為了別人,也是為了我們自己。”

當晚,千夏做了個夢。夢里她站在一片海灘上,浪花溫柔拍岸,母親撐著那把藍傘走來,身邊站著年輕時的渡邊醫生。兩人相視一笑,轉身走向海霧深處。

臨別前,母親回頭對她揮手:

“千夏,替我說聲謝謝。”

“給所有讓聲音回家的人。”

她醒來時,東方已泛白。電腦屏幕自動亮起,提示音輕輕響起:

林田美和子案例初步建模完成

目標語音捕捉進度:41

預計完成時間:72小時

她起身泡了杯茶,坐在窗邊,看著第一班電車駛過軌道,鈴聲清脆如童年。

遠處高樓頂端,朝陽正緩緩升起,照亮整座城市。

她打開筆記本,寫下新的一行:

“科技無法復活死者,但它能讓愛繼續說話。”

“而只要還有人愿意傾聽,我們就不會停下。”

風拂過窗臺上的向日葵,金黃花瓣微微顫動,仿佛回應著某種無聲的承諾。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東京泡沫人生目錄  |  末頁
東京泡沫人生 手機網頁版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30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