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催淚系導演  >>  目錄 >> 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幻想與現實,命運的交織

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幻想與現實,命運的交織

作者:天下小黑  分類: 都市 | 娛樂明星 | 明星 | 輕松 | 重生 | 天下小黑 | 催淚系導演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催淚系導演 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幻想與現實,命運的交織

《本杰明·巴頓奇事》在記憶里的另外一個時空,獲得過十三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雖然最終只拿到幾個技術獎項,但是能夠獲得那么多個提名,本身就足以證明,這部電影有多受評業界的喜歡了。

更不用說,這部電影包括奧斯卡金像獎在內的電影獎項當中,63項101個提名!

可以說,絕對是獲獎的大熱門。

而事實也是影評人對這部電影,可以說是有口皆碑。

著名老牌影評人約翰在個人專欄上為這部電影寫了一篇長篇影評,影評的標題是:“幻想與現實,命運的交織喚醒思考!”

“《本杰明·巴頓奇事》電影運用特殊的化妝和視覺特效,將本杰明在從老年到嬰兒的多個年齡段逼真呈現出來。這種視覺效果不僅為觀眾帶來了視覺盛宴,也強調了本杰明不尋常的命運。

電影涵蓋了時間、人生、愛情和命運等多個主題。本杰明的逆生長引發了觀眾對時間流逝和生命價值的思考。影片通過本杰明的旅程探討了生活中的變化和挑戰,以及他如何適應這一特殊的命運。

而影片最令人贊嘆的是那一處處看似平淡,卻令人心疼不已的細節。

這部電影,不是那種能讓人很快地入戲,很快地從中獲得觀影的快感的影片,反而它需要你在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去觀看,它需要這樣的氛圍,你才能靜下心來去解讀出電影里那些無處不在的細節所包含的暗示。

曾在觀影后去看了影迷們的評價,有人說,《本杰明·巴頓奇事》顯得太過平靜,所有的鏡頭都并沒有太多的情緒表達,比如,在影片當中,可以說是對本杰明至關重要的人,他的黑人母親,奎尼,她的去世,本應該是令本杰明傷心欲絕的,可是電影的鏡頭卻非常的克制,甚至給人一種冷漠的感覺。

但是我想說,這才是這部影片的真正的厲害之處,母親的角色重要嗎?當然重要。

可是需要通過煽情來表現出來嗎?我想大可不必,本杰明在養老院長大,那是什么地方?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醫生這個職業,往往給人一種冷漠對待死亡的感覺,因為他們見到的太多了。

可是在醫院里,那些人的死亡,往往是有聲息的,但是在養老院,那種死亡,卻往往是無聲無息的。

本杰明從小開始,就已經習慣了死亡,習慣了,有人來,有人走。

而事實上,影片對母親這個角色有著神圣的定位,無論是本杰明那因為分娩而撒手人世的生母,還是排除了眾人的壓力一手養育本杰明長大的奎尼,母愛的神圣光輝,點亮了這部電影最初始的氛圍與力量。

奎尼是一個尋常女人,有信仰,并且懂得寬容。她渴望愛與被愛,對情感有著最熱烈的表達,同時也不掩飾內心所萌生的感動。對于容顏蒼老的嬰兒本杰明,她眼神中的關愛絕對沒有矯飾,她愛這個孩子,不管他是否怪異,是否己生,僅此一點,她便抵達了了別的母親不可比擬的神圣高度。

整部電影都在演繹愛的形式,母愛則是第一曲樂章。對于本杰明來說,他異于常人的存在并沒有過多地妨礙他感受母愛的完整,愛與世界的啟蒙,他并沒有被孤立或被遺忘,而這是多么珍貴。這珍貴的力量支撐了他整個生命,讓他學會愛,學會了寬容與原諒。

而葬禮上,本杰明在奎尼的耳畔輕言:“你才是我的母親。”

于奎尼,一切艱辛的過往都成了甜蜜的音符;于影片外的我們,是感動,也是震撼。

說完母親,我們再來看父親。

與母親這個角色相對立的,是父親。父愛被放在了一個隱晦的角落,布滿蛛網。

巴頓先生很愛自己的妻子,他在匆忙地奔赴回來后應允了妻子最后的請求,給予本杰明一個完整的家庭,令他可以如正常的孩童那般體驗人世,卻還是在見到本杰明皺紋縱橫的臉后遺棄了他。那一刻,他愛自己的面子甚于一切,也包括他自己的孩子,本杰明。這里的遺棄是對峙的伏筆。

而鋪開另一條線的角色是船長,那個看起來粗狂,不羈,總是酗酒,從未清醒過的邁克船長,我很驚異這個形象的立體性,雖然只是簡短的幾處鏡頭與臺詞來襯托。

父與子之間的對立,本杰明是沒有選擇余地就被置身于那一處,而船長卻是鮮明的個體情感的選擇。7歲離開,自謀生存,努力想擺脫父親的命軌,卻實是對這一命軌的再現。他在展示自己為之驕傲的藝術時,旁人的目光里夾雜譏誚與哂笑,他并不在意。他以此為對峙的籌碼,因為對象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并不苛求大眾的理解。這樣的對峙貫穿生命始終,原以為是不可剝離的,卻還是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忽然走向寬宏。無論生命以怎樣糾結怨恨的過程存在,最后的最后,我們都將會帶著平靜離開。

于是在影片里,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日出,本杰明背著年邁的巴頓先生去海邊,他們坐在木椅上,晨風清冽,云彩蘊紅。蛛網終是褪去,陽光乍現前的時分,如此美麗,如此溫情。

撇開了親情的畫面,來談影片的另一主旋律,愛情。這是我看過的最憂傷的愛情,明明是對的那個人,時機卻總是不對拍。

遇見的時候,她嬌俏可愛,他卻鶴發蒼顏;

她主動靠近的時候,他沒有做好準備;他跑著來挽回的時候,她身邊卻有了他人;

塵世紛擾,他們的世界漸行漸遠,上蒼給予機會與憐憫,尊嚴又成了新的壁壘;

終于對了時機,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力珍惜,而下一段旅程,還是分離。

愛是需要時機的,至少在這部影片的形式上如此。它需要最佳時間、最佳事件以及恰好的那個人。那樣一個人,是你無論身在何方做怎樣的事情,都會念念不忘;是你在每晚睡前安靜的時光里,會輕聲遙道晚安;是即便天涯遙遠,在你最需要的時刻依舊會以最快的速度抵達;是尊重你的內心,并在現時的每一天都為你一生的幸福構筑最完美保障。

我們看過很多童話,童話里的結局總是離別與苦難過后,最終是幸福和團圓,總是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是兩條不斷靠近并最終并行的軌跡。但是童話卻并沒有告訴我們,他們的幸福的生活,是一只存在的嗎?不是的,童話往往只是幸福生活的起點開始的時候,就戛然而止,留下從此以后,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樣的字眼。

而本杰明的憂傷在于,他與黛西的愛情,是交叉而過的兩條線,相愛的時光與漫長的一生相比較,是如此短暫憂傷。我看到他們把自己宅居在那所木頭房子里,他們笑著鬧著,快樂有多明顯,憂傷就有多深刻。他們是多么用力地在相愛啊,時光那么短,是預知的命運。

人們理所當然,輕而易舉地就能夠做到的,相濡以沫,白頭偕老,在本杰明這里,卻成了奢望。

因為倒行的生命軌跡原來并不是幸福,尤其是與眾生背道而馳。其實不幸福的,只是與心愛的人們背道而馳。越活越年輕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可若是從極端的這頭跋涉到極端的那頭,那是多么諷刺的悲劇啊。尤其是在經歷了愛情的甜蜜之后,在彼此還深愛著的時刻分離。

或許如果沒有真正的品嘗愛情的甜蜜,那么老也就老,年輕也就年輕,可是偏偏命運給了他品嘗甜蜜的機會,卻又讓快樂變得更加短暫。

本杰明的離開是一種愛的延伸。他深知卡羅琳需要一個怎樣的家庭,也深知黛西承受不起這樣的打擊。卡羅琳最后如觀眾所期待地說,她真希望他是她的父親,而這卻是她在經歷了歲月磨洗后的心境下,才懂得這大愛的含義。在此之前,她與本杰明也只能是構成對峙,不是不能化解,是時間還不對。

我們看到本杰明在世界各地奔走,生存,而這一行為的背后,誠如那本日記所呈現的,愛從未離開,離開卻是愛。

這是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最深沉的愛,他把余生,都用來成全愛人和女兒。

他走了,孤單地離開了,但是此時的他,內心卻并不孤單,因為他知道,他的女兒在健康的成長著,也許,他曾經偷偷回來過,在某個街角,在學校的門口,在女兒的樓下。

然后是影片的另外一條主旋律,死亡!

而死亡,與離開不同。

影片給本杰明安排了一個別樣的環境,養老院。在這里,死亡如同空氣,因太常見而尋常,因尋常而沉默。你會在某一天,發現大廳里空出了一把椅子,或是清晨繚繞的音樂忽然消失了,或者在某一天醒來,發現隔壁的房間忽然空了,不久后又住進了新的人們。

司空見慣,悲傷就不再明目張膽,而是潛藏在那些深刻的皺紋下,被埋在渾濁的眼神里。最初的本杰明并不知曉死亡的寓意,人們來來往往,世界照常運轉,沒什么和昨日不同。是那個教本杰明彈琴的老人,告訴了本杰明,死亡對生命的意義。可本杰明甚至記不住她的名字。

這是眾人都不可避免的去處,也是我們不可控制的命運,它的存在將人人置于平等的位置,并告訴我們,走入我們生命之中的,可以由我們主觀來決定的,人人并不平等。

他人在自己內心的地位,與情感的濃烈程度構成正比。越重要的就該越珍惜,只有如此,失去之后方能少些后悔。悲傷是被允許的,后悔卻沒有救贖的途徑。

這一點,不僅僅是對愛。對夢想,同樣如此。

可以說這部電影里面,對死亡的敘述是最輕描淡寫的,它在這里太過尋常了。

于是,他的養父,他的養母,乃至于他的親生父親,以及他自己的死亡,也都并沒有太過悲傷,因為,這同樣的尋常。

沒有人能逃得過,無論你愿意,不愿意,都只能放手。

對了,還有夢想,這應該是影片所蘊涵的另一道感染力。夢想往往無關其他,只是對自己的承諾與期望。但是它有期限,兌現的時間最底線,是有生之年。

那位夫人終是在60多歲的高齡里,挑戰了自己的極限,并兌現了自己的諾言。這對于本杰明的激勵是深刻的,它成了他不斷行走的力量之源,并重拾了他童年時代對這個世界永不枯竭的好奇心。愛情,也是本杰明的夢想,而書寫,是一種外現與銘記。他以有生之年的記憶,完成一場類似于圓的生命旅行,并最終回歸了原點。而在愛情之外,本杰明還有生活和其他夢想,所以沒有理由絕望。更何況,他的愛一直延伸著,隨足跡遍布世界的角落。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那一只蜂鳥。

有些人一輩子的歷程會很孤單很艱難,就像是蜂鳥,在颶風的天氣里出現,只是一只,孤單的,單薄的,卻倔強地撲騰。

也許,它是在尋找自己的愛人。

本杰明曾遇到過這樣一只蜂鳥,他學會了它的精神。自然的規律在他身上全然顛倒,他一生都要遭受,自己深愛的人們,比自己先死去。以及,某些時刻,自己不可選擇的離開。

我一直記得奎尼在迷糊中給本杰明講述的道理,那時的本杰明有著70歲的容顏,卻是7歲的心智,他有太多事情不懂,有太多迷茫需要人引導,他因此在夜晚心神不寧。她握緊他的手,正如一個母親給予孩子勇氣與安心,她告訴他,我們每一個人最終都會去同一個地方,無論這過程中,我們是以怎樣的形式怎樣的方式,最后我們都將殊途同歸。

這是一處最震撼的暗示,也是這部電影的主題。在影片快要結束的時候想起這一鏡頭,更懂得了這些平凡的鏡頭所要呈現的,是一個簡單卻溫情的道理。

殊途同歸。

影片最后,已是嬰兒般弱小的本杰明,在黛西的懷里安靜離去;最后的最后,黛西在颶風來襲的時刻,看見了一只倔強的蜂鳥。

至此,眼淚洶涌而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催淚系導演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46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