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催淚系導演 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不怕套路老,就怕繞圈圈
《七宗罪》的項目,趙光明看完之后就直接表示可惜了。
他當然知道這個故事是好故事,劇本是好劇本,但是這種電影,顯然不可能過審。
太過陰暗,壓抑,以及絕望,關鍵是,結局也同樣的對于電影來說,或許是個最好的結局,但是顯然,這樣的結局對于觀眾而言,影響絕對是負面的。
當然,一部能被譽為經典之作的電影,肯定不止是僅僅是劇情。
事實上,《七宗罪》的角色的設計也很出彩。
當然,也很考驗演員的演技和把控角色的能力。
首先老警,這個角色可以說是電影不可或缺的存在,老人,兇殺案專家,老謀深算,冷靜乃至冷漠,整個人仿佛已經看透了這個世界的一切陰暗面,一心只想在七天后離開崗位,退休以避俗世間的負能量。
李易自己在研究這個電影的時候,也很是認真地分析了這兩個角色。
老警的角色,他是什么人?他是從業多年的老警探了,可以說,這個職業本身就需要面對無數的令人難以想象的陰暗面。
他不是剛入行的菜鳥警探,只能說,他心已死,已經化為灰燼。對于這個社會的不公平、不正義、不體面、不上進的一切,沙摩塞和其他只把緝兇歸案當作工作的警察不同,他同情這一切,然而這顆悲天憫人的心卻在整個社會的冷漠中,漸漸窒息。他的同情心曾迫使他憤慨于冷漠,結果他最終妥協了,收拾起自己的熱血和悲憫,藏在冷靜后,表現出對世事的消極態度——他終于變的同樣冷漠了。
當然了,這樣的主角,必然需要一個搭檔,因為如果是他單獨辦案,那么這個案子,他很大的可能會直接拖到自己退休,然后交給其他人來辦。
哀莫大于心死,也許這位老警探本來就要這樣結束自己的職業生涯,結果,米爾斯出現了。
典型的人物塑造是需要典型的環境,米爾斯,和沙摩塞可以說是兩個極端。他年輕,沖動,富有激情,對正義有純粹的堅持,對解決重大案件充滿渴求,有一位從高中開始戀愛的美麗妻子,朝氣蓬勃地來到這里。
對兩個主要人物的塑造,一個重要的襯托就是這座城市的環境描繪。這里的紐約,不再是燈紅酒綠紙醉燈謎的繁華都市,而更像是一個陰暗、混亂的城鎮,這里每天都在下雨,陰云密布,仿佛陽光從不光顧一般,直到最后,才施舍般的出現了夕陽。隨處可見涂鴉和流浪漢,這樣一個灰色城市,和印象中的“典型”的紐約并不相符,但卻和陰郁的故事、外表冷漠的老警探非常匹配。而故事里的唯一一抹亮色——米爾斯恰是一個外來者,一個剛到此地想要建功立業而略顯毛躁的年輕人似乎預示著他將改變這一切。
當然,這些設定也讓這兩個角色,需要演員去展現非常精湛的演技。
特別是前者,可以說一定是需要那種老而彌堅的老戲骨來演繹,一般的演員真的很難演出那樣的味道來。
其實相比之下,年輕的警探,同樣的出彩,和老警探不同,他是初來乍到,身上的銳氣的棱角還沒有被社會磨平,所以,這里是老警探的終點,但是卻只是他的起點。
“李,你可真的是太神奇了,這個故事太棒了,我都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他呈現在大銀幕上的時候的樣子了。”詹姆斯·迪恩對李易的到來和《七宗罪》展現出來的極大的熱情。
當然,這完全可以理解,畢竟,《七宗罪》同樣的不會是什么超級大片,可是票房的預期卻一點都不會低。
簡單地說,詹姆斯·迪恩,太明白老美的觀眾喜歡什么樣的口味的電影了。
關鍵是《七宗罪》一點都不“新”!
是的,在好萊塢創新不是不行,但是創新就意味著風險,如果投資不高的話,或許還沒什么,但是投資高到一定程度,他們的首選必然不是所謂的創新劇本。
而《七宗罪》這個故事,套路真的不算新。
連環殺人案,連環殺手,富有儀式感的犯罪現場,等等,這些,真的不稀奇。
而詹姆斯·迪恩在拿到李易的劇本之后,其實也第一時間召開了內部會議走流程。
按照迪恩影業的其他的幾個高層和制作人的說法,《七宗罪》的優點非常明顯。
首先,是開篇劇情老套!
是的,這是優點,不是缺點!
為什么說是優點?
因為這可以讓觀眾很輕易地看明白電影到底在講述什么樣的故事。
可以讓觀眾觀影門檻大大降低,相比起《看不見的客人》這樣的電影來,《七宗罪》要顯得更加直白。
開篇就是案件,沒有太多的故作懸疑,就是發現尸體,發現犯罪現場,警探到場勘察,等等。
這些可以讓電影的受眾變得更加廣泛。
其次,雖然老套,但是卻有很強的可看性和懸念。
懸念在于,這些人被害,現場都有著非常強烈的儀式感。
再加上兇手并不是直接殺死受害者,再延伸出“七宗罪”的宗教教義,于是讓觀眾對案件有一個非常清晰的脈絡。
再次就是創新部分了,第五個案件之后,兇手出現,但是卻直接自己去自首了,可以說,直接打斷了所有觀眾的所有的猜測。
也推翻了所有觀眾的猜想。
最后,是結局部分,再次出現反轉,而且關鍵是,兇手獲得了最后的勝利!
是的,這一點或許在國內是最難過審的關鍵,但是在老美這邊,這個結局,就是無數觀眾最喜歡的。
但是偏偏《七宗罪》又并不是那種完全的“結局式影片”。
所以,迪恩影業這邊,幾乎可以說集體看好《七宗罪》這個新項目。
畢竟不是第一次合作了,所以合作的相關條款什么的,很快地就談妥了,之后就是進入電影籌備階段。
拍攝場景的搭建這些,對于迪恩影業來說,不,應該說對于好萊塢來說,搭建一個過去的舊時代的街景,真的太容易了。
其次就是布置那些富有儀式感的重口味的犯罪現場。
這些,好萊塢也同樣的有專門的人來做這種事情,是的,電影工業化,牛逼的地方就在于此。
他們可以細分出很多職業來,每個職業各司其職。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像《七宗罪》里面的那些犯罪現場,那些受害者尸體等等,這些是靠化妝師道具師什么的去布置。
但是實際上并不是!
不同的電影,不同的題材的電影,需要的是不同的場景,但是在好萊塢這邊,卻都可以有“參照物”!
因為在好萊塢工業化之中的是有經驗積累和套路成型,其實看多了之后你會發現,所有的公主電影都有著相似的故事架構,這是他們在最開始就明確了主要受眾和寓意的前提下,在每制作一部電影的過程中,各個分工領域的專家積累了寶貴經驗的結果,特效人員、設計師知道怎么再做一個新的公主,營銷人員、配樂師知道怎么再去做公主的配套工作,這些人就成了公主領域的專家。他們的每一次成功都為下一部的成功奠定了基礎,不同的電影公司有自己擅長的方面,因為他們幾乎把這個類型像做機器一樣,分配成了很多個不同的零部件,專業的人完成專業的事情,然后組裝起來。
當然,不是說導演不重要了,事實上恰恰相反。
因為,好萊塢的工業化體系,他們能夠做出你想要的場景,道具,可是卻需要伱的想象力,比如《七宗罪》!
七宗罪里面每個受害者,最終是什么樣子的,必須李易去畫出概念圖,然后他們才能夠按圖索驥。
接著就是很關鍵的,演員部分。
《七宗罪》其實涉及到的主要演員真的不多。
除了前面五個受害者,剩下的主演其實就三個,兩個男主角,以及兇手,當然還要加上戲份不算多的女主角。
而最關鍵的自然是兩個男主角和兇手了。
好萊塢的政治正確,李易同樣的也需要遵守。
所以《七宗罪》里面,同樣的男主角方面李易也會沿用原版的劇情,當然其實原版上映的時間,那個時候還沒有那么夸張。
但是一黑一白,可以說是標準配置。
再一個連環殺手這方面,不能是黑人!
其實這也是好萊塢的潛規則了,連環殺手幾乎就沒有黑人的。
李易偶爾也會胡思亂想,怎么說呢?
這算不算是歧視?
比如連環殺手通常你可以說他精神不正常,極端主義者,但是不可否認,他們很聰明。
而偏偏連環殺手卻很少有黑人的設定,這是為什么?
這算不算歧視?
可是反過來,你真要用黑人,那么可能他們又要說,你這是在歧視。
所以,這就很尷尬了。
好在李易根本沒有想那么多!
首先是老警探的角色的選擇,其實李易的選擇真的不多。
因為這個角色,前文說過了,這是一個老而彌堅的老警探,他冷漠,但是卻又不缺乏睿智,這種演員,又是黑人,這就PASS掉了很多普通的演員。
必須找的是那種好萊塢的金牌綠葉。
好在這種演員,雖然選擇不多,但是目標卻非常明確。
最終,李易直接敲定了好萊塢的多次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黑人老演員,丹尼爾·摩爾。
試鏡之后,李易表示相當滿意。
因為這位是真的可以說好萊塢的金牌綠葉!
當然,對方的片酬不低,不過,對于李易而言卻完全不是事兒。
他不需要關心這個東西,而且畢竟只是一個老綠葉,再高能高到哪去?
男主角方面,其實反而并沒有那么難選,因為男主角的角色,年輕沖動,有正義感,同時野心勃勃,這種角色不是說不需要演技,只不過相比之下,這個年紀的演員在好萊塢不說比比皆是,但是卻至少可選項很多。
最終李易在試鏡了幾個人選之后,選定了好萊塢一線男明星,派爾·波克!
無他,純粹是因為性價比高。
好萊塢在演員這一塊,可以說不說都是演技派,但是卻至少的確沒有所謂的“流量小生”之類的。
當然,演員選定之后,不是說馬上就可以開拍。
哪怕是丹尼爾·摩爾,他在拿到角色之后,也同樣的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比如去接觸這類角色的原型人物,去了解他們平時是如何辦案的,去了解他們說話的語氣,對待案件的時候的想法等等。
好萊塢的觸角早就涉及到各行各業,所以這同樣的不難。
其次,就是這電影,雖然李易有原版的作為參考,他也完全可以復刻,但是還是那句話,如果你自己都不了解電影里面的社會背景,這些東西,那么哪怕復刻出來也是沒有靈魂的。
所以,劇組特意雇傭了一個退休的警探,以及一個退休的FBI。
這種人在好萊塢并不難找,事實上,他們的職業在好萊塢其實還是很吃香的,聘請這樣的人做顧問,的確會給劇組省掉很多事情。
李易當然也有事情要做,他必須隨時關注布景,拍攝場地,以及繪制導演分鏡頭,布置拍攝計劃等等這些。
當然,劇本圍讀也是必不可少的。
《七宗罪》是一部比較特別的好萊塢電影,但是仔細去看,其實這部電影依然嚴格地遵循了好萊塢的商業片的模式。
電影的頭30分鐘左右提出一個主要沖突——冠以7種罪名的連環殺人案;接下來表現這個沖突之下的各種事件——殺手不斷犯案,警探一點點接近真相;最后解決這個沖突——情況急轉直下,兇手居然投案自首了。他到底想干什么?。在這個結構里,什么樣的內容表現最多?毫無疑問,在這部電影里表現最多的,就是“罪”。而這個“罪”,不光是連環殺人案的犯罪,也是現代社會各種畸形病態的“罪”。
也就是明線表現兇案,暗線表現社會病態。這兩點電影說得非常明白,毫不晦澀,根本不用猜。再次,《七宗罪》完全沒有什么“幕后真兇”這種設計。任何一個成熟的劇作人員,都不會干這種畫蛇添足的事情。商業電影劇本一個很忌諱情節轉折次數太多把人繞暈了,第二個忌諱前后矛盾自己拆自己的臺,第三忌諱過于晦澀,指向不明確。所以《七宗罪》一點都沒有脫離商業電影制作體系規則。
這就是一部黑暗向的好萊塢商業電影!
(本章完)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