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 第0725章 南方推新政,北方培養工業人才
在古代,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學習一門手藝都是極其困難的,不知多少人一輩子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
不知道多少有天賦的聰慧孩子受困于家境、環境等諸多因素無法發揮自己應有的才能。
喜歡木工的也許只能偶爾自己做點小東西,喜歡數字的最后可能連個賬房先生都當不了。
畢竟在古代,一技之長乃是家傳手藝根本不會外流,不提什么傳男不傳女,就是侍奉自己的徒弟都不可能得到親傳,甚至到了后世依舊有許多手藝不會傳給外人。
一門手藝對如今的大明百姓來說,尤其是對那些正值青壯年的百姓來說,無疑是一門能養家糊口的技能。
眼下大明普及的學塾只負責最初級的讀書識字明禮,而想要靠學問養活自己乃至一家老小,學塾是肯定不夠的,這就讓很多無法接受更好教育的人最終只能回到田地里。
如今已經是十七世紀了,工業的大門對著大明敞開,朝廷需要合格的工人,一座座工廠需要熟練的技術工種,這些都需要培養。
一所職業學院,也許無法給所有渴望有一技之長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但會給這些人一道曙光。
有第一所,就會有第二所,第三所,這會給千千萬萬大明百姓提供更多的出路和機會,這的確是功德無量的舉措。
學問不好做,哪怕是如今的大明,那些真正的學士也不過寥寥無幾,而朝廷的資金眼下也不可能建設遍布大明各地的學校,一年五六千萬兩銀子的稅收,換算成大明寶鈔不過五六千億而已,看著是筆驚人的數字,但拋去大明各地官吏的薪俸,數十萬新軍的薪俸,那么多匠人的薪俸,還有各種硬性開支,地方建設朝廷建設后,還剩下多少?
朝廷的錢都是有目的的,眼下朝廷所建設的大同書院培養的也不過是初中級人材,這些人才里最頂尖的才能進入太學、國子監、翰林院、工科院等地方,被學士們領著言傳身教的培養。
如今朝廷沒能力在大同書院外普及職業學院,但是商人們有錢啊。
「陛下,這建設職業學院,給天下百姓一條出路,給朝廷培養職業工人,這等事,朝廷總是要支持一二的。」
聽著張好古的話朱由校點了點頭:「的確,眼下是讓商人們出錢建設職業學院,朝廷是要支持一下。這是關乎大明未來的一件好事,內閣可以討論下,建設職業學院可以有什么優惠政策,然后招募多少學員培養合格可以有怎樣的稅收減免,包括朝廷補貼等等。」
張好古聽著朱由校的想法,又補充了一句:「除此外,臣竊以為陛下可去學院視察一二。」
朱由校點點頭:「可,等那職業學院建設好了,朕去看看這大明的第一所職業學院。」
離開武英殿后,張好古對隨行的顧炎武吩咐著:「寧人啊,你去大明報那邊走一遭,讓他們多多宣傳下這職業學院的事,從各方面都寫一寫,也算是給南邊的商人們提個醒。」
顧炎武說道:「學生這就過去。」
等顧炎武到了大明報這里將張好古的要求一說,大明報的各個主編立刻表示絕對重視職業學院的事情,會馬上派人去下面采風走訪,保證把這件事給宣傳出去,絕對的積極正能量。
一時間,京師大街小巷都在談論著職業學院的事情,談論著張國紀和周奎這老哥倆的格局,毫不客氣的說,如今這建設學院一事極大的扭轉了張國紀和周奎在民間的風評。
內閣又一次例會召開,張國紀、盧象升、喬允升、黃立極、錢謙益已經抵達,文淵閣這座三層小樓之中已然飄起了茶香,放眼望去,滿座仙鶴緋袍,玉帶梁冠,端的是大佬云集。
當穿著大紅蟒龍袍的張好
古進入內閣,眾人紛紛起身:「元輔。」
面帶笑意,張好古與一眾閣老聊著最近的風聞趣事并請眾人坐下,當張好古坐到首位上時,侍者也端上來了茶水。
抿了口茶水潤了潤口,張好古說道:「有什么東西,大家盡管說便是。」
戶部尚書盧象升開口了:「今年這上半年各地的開支匯總遞交過來了,戶部經過盤點,發現又有幾處地方對不上,戶部已經派人去核查了。」
張好古微微皺眉:「對不上,哪幾處?」
盧象升將一本賬簿遞過去:「元輔你看。」
張好古翻了翻賬簿,雙眼微瞇:「福建、廣東。」
記住這兩個省份,張好古說道:「戶部是要好好核查。各省的稅收半年遞交朝廷一次,眼下正趕上這個關頭,偏偏地方財政支出對不上,朝廷的款子用到哪里去了,總要有個說法。」
盧象升說完,張瑞圖又開口了:「如今朝廷強盛,如大日橫空光耀四方,這四海來使數不勝數,眼下會同館是又不夠用了,要不要再擴一擴。」
盧象升有些疑惑:「之前不是擴過一次了?東西會同館的擴建才過多久,又不夠了?」
張瑞圖也很無奈:「沒辦法,如今來京師朝貢的外國使節太多了,總不能一些異邦貧困,禮部就不接待吧?那朝廷的面子往哪擱?」
黃立極點了點頭:「會同館乃是招待外使所在,是彰顯大明威儀,朝廷顏面的地方,如今外使過多,擴建是應當的。」
張好古對此也沒什么意見:「的確,眼下還只是周邊藩國和異邦,但未來,來我大明朝貢的國家絕不止眼下這個數,是要未雨綢繆一番。」
張瑞圖順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西會同館所在的那條街,其已占了半邊,不如那條街盡數化作會同館所用,修建列國使館,以供藩國異邦朝貢之用。」
將一條街建設成列國使館,這個想法倒是可以,畢竟會同館是要招待列國使節,如今大明京師的會同館在東西各一個,分管麻煩,還不如合并到一起,也好進行治安管理。
尋思了下,張好古說道:「若是全部擴建,未免有些浪費,不如把東邊的會同館并到皇城西邊去,把那條街建設成新的會同館,根據規格建設列國使館,樣式參考如今朝廷提供給百官的府邸就行,保護工作交由兵馬司負責。」
張瑞圖點點頭:「可行。」
黃立極也沒反對的理由:「可行。」
盧象升說道:「那張相您回去讓禮部并會同館列個條子,戶部好撥款。」
張瑞圖笑道:「好極,好極。」
說完會同館的事,錢謙益開口了:「元輔啊,如今朝廷開海與列國通商,這東南沿海的倭寇也跟著變多了,其頻頻襲擾商船,不僅是我大明商船被襲擊,各國來通商朝貢的船只也被襲擊,弄得大家苦不堪言啊。」
黃立極撫須說道:「以往禁海,東南沿海雖然倭寇猖獗,但陸地防倭總是有手段的,修筑烽燧,建設碉樓,足以防備倭寇進犯我大明土地。」
「如今這開海,商船外出,在海上行事,朝廷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元輔,水師能否用來防倭啊?」
張好古沉吟道:「東南沿海的倭寇變多了,不管其是真倭寇,還是打著倭寇的旗號,無疑是對如今朝廷開海的一個沖擊。」
「東南沿海的水師可以動一動,無論是陸地還是大海都是我大明疆土,這在我大明沿海劫掠商船,朝廷不能坐視不管。」
盧象升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但是東南沿海的水師,如今可堪用嗎?」
沉默,自禁海以來,片帆不得下海,朝廷的水師早就荒廢了,船只爛在岸上,水師官兵各忙營
生,這東南的水師能用嗎?
黃立極想到了個注意:「長江之上還有朝廷不少水師,能否讓他們去防備倭寇?」
盧象升搖了搖頭:「這江河水師與大洋水師不同,適應江河的船只不一定能適應大海啊。」
張好古說道:「朝廷在北方建設船廠培養水師,如今已經有了些規模,可以調一支船隊先去東南沿海應急。」
「而廣東、福建、浙江等地,選擇良家子弟,漁民子弟,訓練一支可戰的水師,這件事隨后交由兵部負責,所需費用上報內閣,由戶部撥款。」
錢謙益知道這是眼下最好的解決辦法了:「同意。」
黃立極也是說道:「附議。」
說起來,這倭寇的肆虐,很大程度上影響的是東南那些士紳豪族的生意,他們眼下好不容易等來開海,大家都可以愉快地向外賣東西賺錢,偏偏遇到了倭寇劫掠,誰愿意平白損失錢財啊。
東南的士紳豪族很大程度上都是東林黨的支持者,如今這些士紳豪族利益受損,作為南方東林黨如今在朝廷的最大代言人,錢謙益是必須發聲的。
就如同如今北方的商人、工人以及諸多官吏,富民、百姓都是新黨的支持者,如果他們利益受損,新黨也是要必須想辦法一樣,這沒什么好說的,在其位謀其政。
隨后一眾閣老又說了如今新政在南方推行的問題,張好古在這方面態度非常嚴厲:「自新政推行到南方,如今都多久了?」
「眼下天啟十一年都過去一半了,新政在南方各地推行還是頻頻受阻,江蘇浙江都能推行新政甚至草原都能做到均分草場,為何這些地方就推行不得?這南方的士紳還不如他們看不起的草原蠻子嗎?」
張好古手指點著桌子:「其他的先不提,均分田地,官紳一體納糧這件事,必須要徹底的落實下去,如果這些地方的官實在是覺得難辦,那就從北方派人去。」
「大同書院不提,各地那么多官都盼著升遷呢,他們要是做不好,那就換個能做好的人去,總不至于這件事還需要本閣親自走一遭吧?」
見張好古發了火,喬允升眼觀鼻,鼻觀口,一言不發,而錢謙益則是有些坐立難安,這新政推行是國策,如今南方各地抵抗的太過頑強,的確讓朝廷惱火。
如今張好古說出自己要親自走一遭這話,就是讓錢謙益等人表態。
錢謙益連忙說道:「元輔,這件事我會親自跟進,督促南方各省快速推行。」
錢謙益說出這話,張好古還是有些疑惑的,他真能代表他身后的東南士紳豪族,東林黨人嗎?
點了點頭,張好古說道:「錢相愿意跟進是最好的,希望今年年底之前,本閣和陛下能聽到南方新政的好消息。」
「錢相,如今是天啟十一年了,整個北方,乃至湖北、江浙等地都已經全面推行起新政了,還一個省一個省的負隅頑抗,就是打朝廷的臉了。」
錢謙益明白張好古的意思,如果新政再推行不動,朝廷就不是簡單的申飭這么輕飄飄的舉動了,如今南直隸的三大營,十幾萬新軍日夜操練著,誰也保證不了朱由校和張好古會不會讓新軍強行推動新政,畢竟這種事在北方又不是沒干過。
那些反抗新政的地主豪紳朱由校和張好古可是絲毫沒留情面,直接調兵碾壓的。
說完這些事后,張好古抿了口茶,他倒不是真因為南方新政推行不動而惱火,畢竟南方負隅頑抗也持續不了多久,只是該做的態度還是要做的。
端著茶盞吹著熱氣,張好古開口說道:「說起來,如今在京師傳的人盡皆知的職業學院一事,各位可了解過?」
聽著張好古的話黃立極想了想最近聽到的傳聞:「這事
我還真了解過,張國丈與信王丈人周奎聯合開辦一所職業學院,來教導百姓一些技術技能,這是件利民的好事,單單此舉,可以稱得上是善事。」
錢謙益對這件事也是很感興趣:「這職業學院培養出來的,都是有一技之長的合格工人,這是能保證一家溫飽的好事,朝廷支持是應當的。」
聽著眾人的分析,張好古很是欣慰,哪怕是東林黨人也學會從全局角度來看待事物了。
將茶盞放下,張好古說起了重點:「之前,本閣與陛下都說起過此事,這職業學院對朝廷,對大明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情。」
「如今大明在各地推行學塾,除了私塾,大同書院也開始普及,但這些只能保證最基礎的一些教育,更多的東西還是需要進入更高的學府去學習深造。而這些地方,往往很難涉及這些工業技能。」
「工業發展是未來的驅使,無論是眼下修建的馳道,正在建設的鋼鐵廠,還是造船廠,都是為了大明長遠的發展。」
「而大明要想有長足的發展,大量合格的工人是不可或缺的,不是說把百姓從農田里送到工廠里去,就能成為合格的工人了。」
「沒有專業的培訓,沒有足夠的知識簡介,很難培養出足夠的熟練工人來。」
「眼下張國紀和周奎的職業學院,無疑就是一個很好的思路,能給朝廷培養合格的熟練工人。」
錢謙益提到了一個關鍵問題:「可是元輔啊,若要在各地再開辦職業學院,這經費...」
盧象升直言:「如今朝廷財政支出那么多。依我看眼下還是要以基礎學塾為主,要保證百姓的基礎教育。」
「而除此之外,還需保證大同書院的開設,這個職業學院若是能延后是最好的。」
張好古提了一嘴:「本閣與陛下商討的意思是選擇那些接受了基礎教育,會讀書識字,知曉簡單格物數學等知識的人,他們有這個基礎,進入職業學院學習才好培訓。」
張瑞圖點了點頭:「眼下我大明億萬子民,以如今的學塾和大同書院規模,保證天下孩童都可以上學塾都做不到,若說在全國在普及職業學院,的確困難。」
「若按照元輔所言,只是給那些接受了基礎教育的人,那么倒還有解決辦法。」
黃立極感慨道:「說起來,這天下百姓生活不易,免費的私塾對家里來說就是缺少了一個勞動力,若是再上更高的書院,學院,無疑會給家里帶來困難。」
「不知多少孩童就是因此無法繼續讀書識字,學習道理。」
盧象升補充道:「即便是供應繼續上學,也不能一定能進入朝廷體系,畢竟從學塾到大同書院本就困難,尋常人家很難辦得到,還不如一開始就學門手藝。」
「這職業學院培養好了,就是一門養家糊口的手藝,足夠給百姓當中那些失去希望的人一個新機會。」
喬允升又開口道:「眼下朝廷的財政也不寬裕,每年的財政開支都是硬性開支,若說開辦職業學院,錢款何來?」
張好古點了點頭:「朝廷在教育方面的經費,主要用在普及學塾、大同書院以及對如今的工科院、太學等進行擴建,若說支持職業學院的建設,的確騰不出多少款子來。」
「所以本閣的意思是,既然如此,不如鼓勵商人們開辦職業學院,給予他們一些優惠政策,扶持政策,若能建設好職業學院培養足夠數量的合格工人,還有其他獎勵。」
喬允升很贊成讓商人出錢:「如此一來倒是一舉三得之舉,朝廷無需花費多少錢便能擁有足夠的熟練工人了。」
張好古看向眾人:「諸位若是贊同,那隨后就這么辦吧。」
WAP.到進行查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