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走進不科學 第八百一十七章 王通的奇妙之旅(下)
或許是數字人技術太過擬真的緣故,如今的王通已經把朱祁鎮當做了一個真人來看待了。
所以再問完之前的問題后他頓了頓,又補充說道:
“雖然我不搞MR和AR技術,但數學算法方面我多少還算了解,這樣做的技術成本.要比復印仿品大上許多倍才是吧?”
“成本啊”
朱祁鎮很坦然的點了點頭,強大的算法讓他瞬間理解了王通的意思:
“沒錯,這樣做的成本很高甚至可以說極高。”
“但是對于國博而言,自然也有支持這種做法的理由。”
說著,朱祁鎮深吸一口氣,解釋道:
“第一個理由比較直接,就是如果直接將仿品放在其中展覽,那么陳列品是原本這種話就沒法說出口了,這在宣傳上對展館是不利的。”
“其次呢,這種無字書籍在游客的體驗角度上看是很新奇的,同時由于只要做舊封面的緣故,無字書籍在生產成本上更低一些,所以博物館方面可以作為小禮品贈送給游客。”
“像你們手里的無字書籍頁內實際上是筆記本,實用又有紀念意義。”
“但如果是印刷仿品就不一樣了,一來沒有筆記本的實用價值,二來它的技術成本雖然低,但工業成本卻要比無字書籍高很多,搞印刷品國博要虧死”
王通聞言思索片刻,微微點了點頭。
也是。
國博的這種障眼法很有趣味性,同時也能一定程度的科普科學技術。
譬如大部分游客在知道真相后應該都不會生氣,而是會感嘆現代科技的發達,連自己眼睛看到的、雙手感觸到的東西都能是假的
接著游客被告知這本無字書籍是給大家的紀念品,觀展體驗基本上瞬間就被拉滿了。
而印刷品則不然。
全文印刷的首卷成本在無字書籍的數倍以上,除非國家補貼,否則以國博免費預約的規則,估摸著沒幾天就得倒閉了——畢竟國博總不能學春秋航空那樣上機了還從頭到尾搞推銷吧?
“更重要的是”
在王通沉思之際,朱祁鎮又豎起了一根手指頭:
“這種展覽模式一旦成熟,是可以下沉到全國各地的中小型城市去的。”
“屆時不僅僅是成年人,大學、中學乃至小學都可以組織類似的觀展,這在宣教層面將會帶來難以預估的收益。”
王通眨了眨眼。
下沉到中小型城市?宣教?
這他倒是沒想過.
不過如今聽朱祁鎮這么一提,王通倒也意識到了這項技術在科普尤其是未成年人科普領域的價值。
這年頭的互聯網很發達,很多小孩子看似什么都懂,但實際上有很多未成年人的世界觀依舊沒有樹立完整。
尤其是在文化領域,無論是理科還是文科知識,不少未成年人仍然一片空白。
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將MR技術下沉到未成年人群體,又或者普及到五六線的小縣城,往大點說對于提高全民素質都是有幫助的。
所以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國博的這次MR展會可不僅僅是一次單純的展覽那么簡單,技術成本自然不是首要考慮的問題了。
想通了這些,王通內心便也釋然了不少。
隨后他看了眼朱祁鎮,指著自己與張瑩手中的《永樂大典》無印版說道:
“朱先生,按您的說法我們手上的這兩本書是可以帶出博物館的?”
朱祁鎮點了點頭,笑著道:
“是的,按照國家博物館的規劃,這種小禮品今后應該會普及開來,算是給游客們的紀念品。”
“另外印刷版的《永樂大典》則會進入紀念品商店和國博官網商城,售價不會很貴,只要保證國博不會虧本就行了,到時候游客們可以按需購買。”
王通見狀又看了眼手中的無印版《永樂大典》,小心翼翼的將兩本書放到了張瑩的挎包里。
這可是《永樂大典》發放的首批無印版筆記本,紀念意義極高,哪怕是放在書房里也是個不錯的小藏品。
待王通收好書冊后,朱祁鎮便繼續帶著這對小情侶走向了下一處展柜。
早先提及過。
《永樂大典》這部曠世巨作足足有兩萬多卷一萬多冊,這個龐大的數字注定了它的目錄索引同樣不會是個小數字。
實際上。
《永樂大典》光目錄便有整整六十卷,也就是三十多冊書。
除了首卷上記錄著王通此前看過的序言之外,剩下那些索引的內容都相對有些枯燥。
當然了。
這里的枯燥只是從閱讀角度得出的感受,對于解析《永樂大典》的史學家來說,這些目錄的價值就顯得很高了。
“根據金陵大學翁同教授團隊的匯總,目前我們已經基本上確定了《永樂大典》中每一部所對應的內容。”
朱祁鎮與王通張瑩始終保持著一米左右的距離,很有風度的一邊引路一邊做著介紹:
“《永樂大典》內容包括經、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等多個方面。”
“譬如話本、雜劇主要記載在卷13542至14003,戲文一百零二種,雜劇兩萬四千多則。”
“詩詞方面則主要分布在卷3453到卷4355之間,跨度接近一千卷,發現有諸如王維、韋莊、王貞白、李群玉的作品,其中很多詩詞都沒被康熙年間編纂的唐代詩歌總集《全唐詩》收錄。”
“目前這些詩詞已經匯錄到了文化部的檔案中心,接下來會逐漸對外公開揭秘,其中有部分詩詞應該也在今后幾年陸續添加到中小學生的教科書里。”
“當然了,除了這些之外,最重要的資料還是.史料以及古代科學——準確來說,是古代的工學與醫學。”
聽到朱祁鎮這番話。
張瑩頓時來了興致:
“朱先生,您詳細說一說唄?”
“沒問題。”
朱祁鎮痛快的點了點頭:
“沒問題,咱們一步步來吧,先從史料說起。”
說話之間,朱祁鎮停在了一處展柜邊,指著展柜內說道:
“古代的史料一般可以分成很多個類別,譬如說有關古代政治制度的匯總文獻,還有史官所寫的史料,以及地方的方志等等。”
“廣義概念上的史料在永樂大典中足足占據了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光是方志就超過了兩千多種。”
“例如咱們面前的這個展柜里存放的便是《梁益集志》,一共7冊14卷,記載了云貴川及部分陜甘地區從東晉時期到明代以前的各類資料。”
“其中有人物傳記、地理志以及編年史等要素,如果短期內沒有其他考古新發現,這本《梁益集志》應該會成為華夏時間跨度最長的地方志。”
“當然了,這樣說起來有點空泛,我找個例子給你們看看吧。”
只見朱祁鎮左手手掌在空氣中微微一晃,一冊《永樂大典》便出現在了他手里:
“在這冊《永樂大典》被發現之前,史學家對于古滇國的誕生一直持有爭議。”
“有些人認為古滇國的出現與中原有一定關系,而有些人則認為古滇國是當地自發形成的文明部落。”
張瑩輕輕點了點頭。
她和王通都屬于標準的北漂,王通來自江南地區,而張瑩的老家則位于滇省文山州。
因此盡管張瑩的所學專業與古代史無關,但在涉及到自己老家相關歷史的時候,這姑娘還是多少了解一些情況的。
朱祁鎮所說的古滇國位于滇紅的滇池地域,是一個兩千多年前的內陸國。
它在歷史上大約存在了五百年,創造過極其燦爛的青銅文化。
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中也曾經簡單提及過這個文明古國,1955年的時候滇紅省晉寧石寨山古墓群開始挖掘,經過14次大規模考古發掘,清理古墓50余座,最終出土文物4000余件,其中還包括了轟動全國的“滇王之印”,正式印證了這個古文明的存在。
當然了。
那次出土文物中名氣更大的是另一件銅鼓形貯貝器,鼓面上鑄52個人物和1豬1犬,中央立有1對蛇盤繞的圓柱,柱頂立1虎。
柱右和柱前是3個或被雙臂反綁、或戴鎖枷的裸體人,當為用來祭祀的犧牲。
旁邊1位乘坐4人肩輿的貴族婦女,可能是主持祭祀儀式的女奴隸主。
這個栩栩如生的銅雕反映了古滇國神秘的祭祀文化,專家們根據青銅器的用途和外形,將它命名為“西漢殺人祭柱場面銅貯貝器”,并在2013年的時候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之中。
古滇國在考古領域中一直都是神秘文明的代表,有關古滇國的來龍去脈,以前在我國的古代歷史研究中幾乎屬于空白。
有些人認為古滇國與中原文明有關,有些人則認為古滇國的青銅器與中原出入極大,絕不可能與中原有關。
如今聽朱祁鎮的意思.這個華夏考古學中的未解之謎之一,今天已經有了答案?
隨后在張瑩與王通好奇的目光中。
朱祁鎮熟練的將這本書翻到了中間一頁,指著上頭的內容對張瑩二人說道:
“而在這冊《永樂大典》之中,我們明確找到了有關古滇國文明的來歷。”
“你們看這里,始楚威王時,使將軍莊蹻將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饒數千里,以兵威定屬楚。”
“莊蹻麾兵越黔中,直取沅南,且蘭、夜郎望風而降,長驅直入至滇水之濱。欲修書報楚威王,忽聞楚地已陷秦,歸途既絕。遂駐滇水,揭竿自冕,建國滇越,自號莊王。”
“后莊蹻以其眾王滇,變服,從其俗以長之.漢元封二年,開西南夷,滇王降,設益州郡,領縣二十又七,漢王贈滇王滇王之印.”
“其中第一段與《史記西南夷列傳》中的記載完全一致,而第二段則是此前從未發現過的文史資料。”
“按照上面的說法,楚國時期莊蹻出兵云貴,打下了沅南、且蘭和夜郎,但就在莊蹻想要回兵之際,卻得知秦國攻下了楚國,于是便在滇水立國了。”
張瑩靜靜聽完朱祁鎮的介紹,忍不住摸了摸下巴:
“莊蹻啊我小時候好像聽說過這個名字”
朱祁鎮點了點頭:
“嗯,莊蹻是是楚莊王的后代,歷史上也確實率兵征服過云貴,結果打到一半后路被秦國人切掉了。”
“有些史料表明他在滇省自立為王,但后來的走向卻又眾說紛紜——有些人說他被手下反水刺殺了,有些人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派了一位叫常頞的人發動老百姓修建“五尺道”通滇,最終王翦發兵滅了滇國。”
“而如今這段史料的出現,算是給這個爭議畫上了一個句號。”
張瑩盯著朱祁鎮手上的《永樂大典》看了幾秒鐘:
“朱先生,這段史料是誰記錄下來的?可靠嗎?”
朱祁鎮掃了她一眼,報出了一個名字:
“班固。”
(本章完)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