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直播鑒寶:寶友你很不對勁啊 第一百三十五章 夏國失傳書籍,消失的永樂大典
,
“還是挺多的。”
寧帆停了幾秒,說出一大串書名。
“《青囊書》《連山》《歸藏》《推背圖》《太平要術》《永樂大典》《魯班書》……”
洋洋灑灑,不到一分鐘竟然足足念出了二十幾本書。
直播間眾人聽著名字一片嘩然。
“我去!還真的有寧大師都沒看過的書啊?”
“這……這些書我有些連名字都沒聽過,太慚愧了,果然寧大師太高端了。”
“有一說一,這些書要是都看過,那就不是人了!”
之前的姑蘇檔案館寶友重新出現在直播間,一出來就是這么一句。
“哎,兄弟你怎么罵人呢?”
直播間觀眾看到這句忍不住叫起來。
檔案館寶友連忙解釋。
“我這真不是罵人,而是我恰好聽過這些書的名頭。”
“《青囊書》是華佗當年行醫的手冊,記錄了華佗畢生的醫學思想和藥方案例,只可惜失傳了九成九。”
“《連山》《歸藏》一般是連在一起說的,相傳是記錄了先天八卦用來推演萬事萬物的變化的。”
“《周禮》中記載過這兩本書,不過在當時記載的時候就已經失傳,據說是因為太過逆天,天不容,所以被毀了。”
“《推背圖》大家都清楚,相傳是唐代李淳風、袁天罡寫的一本命書,精準預言了夏國未來幾千年的變化,可惜也早都有無數版本,流傳至今的都刪改無數遍,可信度很低。”
“后面的那幾本基本也是一樣的,都是在失傳和瀕臨失傳之間搖擺的存在。”
“唯獨不確定的就是中間的一套書。”
檔案館寶友話音落下,直播間眾人都好奇起來。
剛剛的解釋都說的很清楚,這些書不是都是基本都失傳或者消失在歷史中了么?難道還有什么書有例外?
這次寧帆沒有讓寶友多等,自己開口說出答案。
“是《永樂大典》。”
“這是當年朱棣命令解縉和姚廣孝等人主編的一本集合了明代及之前所有能夠找到的書籍集合而成的一本類書。”
“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等夏國流傳了幾千年的知識在其中,全書共計兩萬卷,近四億字。”
“從開始到結束,共有三千人編纂,耗時五年。”
“最早完成的時候是放在石頭城的明皇宮,而等到永樂十九年,朱棣遷都天都城的時候,將正本帶到了天都城,又在石頭城留下了一套謄抄本。”
“光是謄抄就耗費一年時間,足以看出《永樂大典》的內容量。”
直播間寶友聽到消息也忍不住咋舌。
他們平時看書,三五百萬字都覺得長,四億字,那得看到什么時候?
有網友甚至掏出計算器算起來。
“我一天極限時間看一百萬字,那么不跳過,全部看完也要一年半的時間啊!”
這個算法扔出來,直播間里其他嚴謹的寶友立刻提出問題。
“寶友,你這個算法是不對的。”
“一天看一百萬字那得是小說才行,這個可是各行各業的專業書,搞不好一天看十萬字都費勁。”
“你得十年才能看完這些書!”
看到這個解釋,不少寶友都頭皮發麻。
花十年時間看一本書,他們還真的沒有想過。
被問到的寶友也不甘示弱,叫囂一句。
“就算我有時間看,你有書給我看么?”
“沒有。”
眾人看到消息,想起正事,重新詢問寧帆這是怎么回事。
按理說《永樂大典》這樣的書就算是朝代滅亡也不可能被損毀才是,怎么會失傳呢?
寧帆微微一笑,講起這段事情。
“因為誰都知道《永樂大典》比較好,所以明代的皇帝也想擁有這套書。”
這話說出來,寶友們都有些懵了。
等等?
為什么說皇帝還需要擁有這套書,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難道還有不屬于皇帝的東西?
“當然有。”
寧帆看著屏幕淡淡道。
“活著的時候擁有那是使用權,死了之后還擁有,那才是真正的擁有。”
寶友們幾乎剎那間就明白了寧帆的意思,接著就是滿頭問號。
“用《永樂大典》陪葬?哪個皇帝這么大膽子?”
“嘉靖皇帝。”
寧帆說出一個名字,繼續普及起來。
“其實《永樂大典》這套書的命途還是很坎坷的。”
“撰寫的時候在石頭城,寫好了后留了一套副本在那邊,正本跟著朱棣去了天都城。”
“結果正統十四年,石頭城文淵閣大火,《永樂大典》付之一炬。”
“嘉靖三十六年,天都城皇宮失火,三大殿均被焚毀,《永樂大典》正本也差點燒了。”
“嘉靖皇帝立刻下令讓人抄書,一直持續到自己死的時候才抄完。”
“這也是后人推測嘉靖皇帝帶著《永樂大典》陪葬的一個原因。”
“因為當時嘉靖皇帝死后并沒有第一時間下葬,而是等了三個月時間。”
“此后明代典籍中再也不提當時的《永樂大典》去向,仿佛成了一個禁忌的詞語。”
“一直到清代,這套書零零散散地消失在歷史,存留不到幾千卷,這才又被清代皇帝想起,命令重新編撰《四庫全書》。”
“當時用的基礎材料和勘誤本就是剩余的《永樂大典》。”
“而《四庫全書》在儲存的時候也吸取了教訓,直接手抄了七部,分別在七個地方分別貯藏保存。”
“至今流傳下來的也有全本。”
寧帆說完,看向屏幕,等著寶友們的提問。
不過入眼盡是三個字的回復。
“了不起!”
“太強了!”
“給跪了!”
眾多彈幕中,只有一條長回復顯得格外寂寞。
“寧大師,他們為什么不用活字印刷呢?那樣不是更快么?”
“哎,好像是啊?”
直播間寶友也看到這條回復,疑惑起來。
活字印刷術都是夏國北宋時候發明的東西了。
到了明朝,紙墨印刷技術都很成熟了,按理來說印刷明顯更快一些吧?
看著直播間眾人都在響應,寧帆有點愣住。
沉默數秒。
“你們覺得,當年的活字印刷術難道和現在的打印機一樣方便嗎?”
閱讀悅,閱讀悅精彩!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