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在1982有個家 433.改裝漁船從電路開始
傍晚,百舸歸來。
雙帆船也回來了。
王憶爬船上去,看到船頭爐子火焰熊熊,歐家兩口子正在圍著爐子忙活著。
爐子上放了一個挺古怪的鍋灶,應該是個陶壇,但形狀卻像是個盔,個頭挺大的,直徑得有一米,坐在爐子上正在熱氣騰騰。
王憶一冒頭,歐母便沖他笑著揮揮手。
這個疍家婦女很靦腆,她不太跟社員打交道,可是為人很好,自從來到天涯島她不顧自己感冒還沒有好徹底這回事,便幫助社員去補漁網。
她一輩子都在船上,都在跟漁網打交道,她補起漁網又快又好,手工隊的春紅看過后想吸收她去一起搞編織。
手工隊現在不光編織平安結了,王憶帶過來的編織繩和小飾品眾多,還給她們帶來編制手冊,她們現在天天一起學習討論怎么編織新的工藝品。
都是小東西,比如項鏈、手串、風鈴等等。
但在滬都小商品市場賣的挺好,特別是一些貝殼做成的風鈴,配上金絲粉線價格還不低。
可惜歐母不肯。
她只忙活漁活,對別的工作有些抗拒,就像歐人民對于上岸定居有些抗拒一樣。
他們兩口子都把雙帆船視作自家的大寶貝,王憶想讓他們把帆船改成機動船不是簡單事。
得動用腦子。
歐母向他打招呼,他便熱情回應,遞上去一袋子油炸花生米說道:“晚上去我那里喝點?”
歐人民愉快的說道:“好,喝點,有花生米怎么能不喝一點?”
他打開袋子抓了一把花生米給他老婆,剩下的攥在手里攆起一顆看了看,塞進嘴里倚在船板上慢慢吃。
王憶看向罐子,里面燒的是馬尾藻,于是他便問道:“你這是要煮鹽吧?海藻鹽?”
“對,海藻鹽。”歐人民點點頭。
王憶問道:“隊里門市部有鹽,你買兩斤就是了,不貴,干嘛還要自己煮鹽?”
歐人民笑了起來:“我們歐家人不買鹽,自己會煮鹽。還有這是不是給我家里準備的,我家里有鹽,這是我煮了要分給一些同志的。”
這白水郎漢子比較沉默寡言,有什么話他不會一口氣說完,得有人詢問他才會往下回答。
于是王憶繼續問道:“你怎么還要煮鹽分給咱們的社員?有社員吃過你家的鹽說好吃了?”
歐人民搖搖頭:“沒有吃,是他們請我吃飯,我沒有能給他們的,就煮鹽分給他們。”
說著他拍了拍罐子自信的說:“歐家人的鹽,好吃!”
罐子里是鹽鹵水而不是尋常海水,外島有鹽場,這些水就是在鹽場取出來的,可以自己煮出鹽分了:
鹽鹵水在罐子里沸騰,水分蒸發,慢慢的鹽分就會凝聚在陶罐四周,這時候用刀子刮下來就行。
這樣的鹽多有一些礦物質成分,鎂呀鉀呀鈣呀之類的。
王憶第一次看到有人用如此原始的方法煮鹽,便坐在旁邊烤著火看起來。
罐子里不光有馬尾藻葉還有一些貝殼,仔細看是文蛤貝殼和藤壺殼子。
他問道:“你們煮出來的鹽帶有鮮味不光是海藻的事,還跟你們用的這些貝殼有關吧?”
歐人民搖搖頭。
王憶疑惑:“沒有關系嗎?那你們……”
“我不知道。”歐人民繼續搖頭,“這都是老人傳下來的煮鹽方法,我們都是這樣煮鹽,煮出來的鹽很好。”
火焰燃燒,海風吹拂。
夕陽迅速落下,夜幕要降臨了。
王憶抬頭看了看,說道:“你們船上沒有燈,晚上太黑了,我看你們白水郎白天都要忙著捕撈,這煮鹽是慢活,白天怕是沒有工夫干吧?是不是得等晚上才能煮?”
歐人民說道:“對,晚上有時候也要下網,不過晚上煮鹽確實多,主要是晚上煮鹽。”
王憶問道:“可你們船上沒有光呀,這怎么煮?”
歐人民訕笑道:“沒事,有火光。”
王憶搖搖頭:“這多誤事?我給你改造一下船吧——其實也不是改造,就是給你船上裝個電燈。”
歐人民一聽他要給自己改造船立馬搖頭。
但一聽只是‘裝個電燈’他又猶豫起來。
電燈是好東西。
碼頭上就有路燈,特別亮,他第一次來天涯島準備賣蝦的時候,就是被這些燈給震住了。
他沒有見過這么亮的燈,讓他有些不敢靠上碼頭來,因為在他的認知中,尋常村莊不可能有這么亮的燈。
此時太陽落山路燈又亮了起來。
燈光雪白。
照耀的碼頭和周邊地帶大為亮堂。
對于習慣了夜晚便是黑暗的白水郎們來說,這種燈光下的環境用亮如白晝來形容毫不夸張。
所以聽到王憶說可以給船上帶來這樣的光亮后,歐人民兩口子便心動了。
王憶笑道:“放心吧,就是安裝個電燈而已,不會拆掉你們船上什么的,只不過需要在船艙一些板子上打個洞穿過電線就是了。”
島上倉庫里還有閑置的腳蹬式發電機,他下船去取了一臺,又帶來一卷電線、一盒燈泡。
歐億、歐赤腳等幾個孩子歡笑著跑上碼頭。
孩子的世界是簡單的。
他們融入天涯島的速度比大人還要快,當然這也跟王憶的個人威信有關,王憶介紹了歐家孩子后讓王丑貓、王新釗、王狀元等人領著他們去玩,然后學生們就忠誠的履行了他的吩咐。
王丑貓跟他們做了朋友,跟他們分享零食;王狀元領著他們在山上四處亂鉆、亂轉,讓他們體會山上與海上不同的生活。
王新釗這邊都想要發展他們進入自己統帥的兒童團。
王凱現在跟歐億關系最好。
他說這叫‘武林好漢不打不相識’,雖然‘他是挨打的’,但這也算是‘不打不相識’。
歐億他們一人捏著個熱乎乎的地瓜跑上來,看到王憶拎著機器爬船,便趕緊上去幫忙。
他們共同帶著機器、電線上了船,歐赤腳問道:“王老師,你這是什么啊?”
王憶笑道:“這是魔術道具,給你們變個魔術。”
“什么叫魔術?”歐家小妹疑惑的問。
王憶便換了個說辭:“這是耍把戲的,我給你們變個把戲——把戲你們知道吧?”
有的點頭有的搖頭。
歐赤腳給弟弟妹妹解釋說:“就是變戲法,我跟哥以前去賣魚的時候看過……”
“張開嘴能吞下一把劍那個?”
“對,就是那個!”
娃娃們頓時開心了,吃著地瓜瞪大眼睛興致勃勃的準備看熱鬧:“王老師,你快點吞大寶劍!”
王憶說道:“什么吞大寶劍?王老師玩的是更高端的,來,歐億你過來給我使勁蹬這個,坐在上面然后蹬……”
幾個孩子都沒有騎過自行車,甚至可能都沒見過自行車,所以他們不會蹬腳鐙子。
還好這發電機是改造過的了,上面有座椅,坐上面蹬腿即可。
王憶把電線接好,掛起一條電線,其中電線前端連接了燈頭,等到蓄電池上黃燈亮起,他擰上了燈泡。
然后燈泡猛的亮了起來!
船上有一瞬間的安靜。
歐家人全吃驚的看向燈泡,看著這昏黃的光芒露出震驚之色。
我家的船,亮了!
他們都已經認識了電燈,所以看到燈泡亮起他們只是震驚不是難以置信,很快娃娃們先反應過來并發出歡呼聲:
“呀,我們家也有電燈了!”
“船上有電燈了,哈哈,電燈亮了,咱們的船也亮了!”
“以后等到沒月亮的時候不用怕觸礁啦,不用爹蹲在船頭瞪大眼睛看海上了……”
歐人民兩口子欣喜的笑起來。
是啊。
自家這艘船晚上有電燈可以用了!
王憶試過機器、電線沒問題,這樣就是策劃著怎么在船上走一條電路網了。
這事相對簡單,因為船上的用電環境簡單,駕駛艙、住宿艙、船頭船尾能通電力即可。
于是他把王向紅、徐橫、祝真學、祝晚安和楊文蓉等人叫了上來,一行人共同出謀劃策做出了簡潔有效的電路鋪設圖。
接下來便是在船艙上打洞通電線。
腳蹬發電機存放在了駕駛艙,雙帆船的駕駛艙很簡單,里面就一個船舵沒有別的東西,空間很大。
這樣船頭船尾和各艙房走主線路再分流出一條電線接燈泡就行了。
人多力量大。
線路很快通過去,用絕緣膠帶將電線進行分流,上面掛燈泡、下面上按壓式開關——
隨著最后的燈泡安裝結束,他們打開所有開關,整艘船都亮堂了起來!
看到自己的漁船有了電力,歐人民激動的熱淚盈眶。
這是一個里程碑。
王憶趁熱打鐵,說道:“光通電沒什么稀奇的,歐大哥、嫂子,明天我安排木匠上來給你們把門窗修整修整,你們船艙的門窗都是木頭板子,這樣白天還沒有晚上亮堂呢。”
“我們隊里有玻璃,給你們門上開鑿一扇窗戶,把原來的窗戶都換上了玻璃窗,這樣子才好呢。”
歐人民高興的說道:“好好好,王老師你真是厲害,你真有本事,真有能耐。”
王憶搖搖頭說道:“嗨,我這算什么有本事有能耐?要是我真有本事,那我應該給你船上安裝一臺螺旋槳,到時候你在船艙里掌控方向舵就行,用不著船帆用不著撐桿,全靠螺旋槳就能橫行四海!”
“可惜我沒有這個能力呀。”
他遺憾的發出感嘆聲。
歐人民聽的也下意識感到有些遺憾。
雙帆船先改電再換門窗,這些修修補補的動作并不大,可是卻讓一艘傳統原始的木船變得先進起來。
讓船上人的生活幸福感飆升。
他開始更加信任王憶的安排了。
王憶做完修改門窗的決定后便跟其他人下船了。
王向紅已經看出他的意圖,是要徐徐圖之,所以他不著急,沒有追問王憶怎么動員歐人民改船。
只要歐人民愿意給船上安裝電路、改了門窗,那距離他愿意給這艘船大改就不遠了。
這點王憶比王向紅更清楚。
因為22年的手游都喜歡玩首沖的把戲,幾塊錢就能得到一大堆的厲害道具,而一旦玩家進行了首沖,那就很大概率會大沖。
徐橫奇怪的問了王憶一句話:“班副去哪里了?今天怎么沒看見他?”
王憶簡單的說道:“我安排他去縣里頭查點事了,讓他查查教體局那邊是誰在幕后算計咱們,到時候我好有的放矢收拾他!”
徐橫點點頭,給他留下一句話:“要用我的地方你說,我給你辦的干脆利索。”
王憶說道:“肯定要用,不過不著急,先等班副去打探消息,等他拿到消息了咱們再從長計議。”
自從上次寒流來襲之后,小陽春天氣回暖,外島的氣候還挺舒服的。
白天陽光好,加上有清冷的海風吹,二豬壘起的浴池干的很快,王憶覺得可以正式把浴池給修起來了。
正好麻六他們又要回來一趟了,王憶便去給滬都的倉庫和翁洲的丙110倉庫都放入了一些東西,讓麻六捎帶回來一些,也讓生產隊派勞動力去市里碼頭接應的時候搬運一批。
滬都倉庫里的是輕快有用的商品,比如農田用的塑料膜、比如防水黑塑料紙之類,而丙110倉庫里有建筑材料:
他搬運了一些水泥。
一袋子是五十千克一百斤,王憶搬運了兩噸進去。
搬運水泥和搬運糧食一樣簡單。
他晚上去買了水泥讓工人裝上自卸三輪,開進時空屋后卸進丙110倉庫即可,很省事很省力氣。
如果生產隊買水泥比較吃力,那他就準備從22年搗鼓水泥。
每天晚上睡前搗鼓兩噸,一個月下來就是六十噸!
收拾了水泥他上網看了看太陽能熱水器。
這東西要帶過來不難,但相對82年,22年的熱水器帶著一根根整齊劃一、光華通透的太陽能熱水管,多少還是過于驚艷。
跟八十年代不匹配。
然后大數據幫了他一把。
他搜索太陽能熱水器后屢屢不下單,估計被大數據判定為窮逼了,就給他推薦了一個叫太陽能熱水袋的東西。
這東西跟八十年代太搭配了!
它們就是黑色的膠皮袋子,吸熱能力非常強,把水存入其中后接受陽光暴曬,輕易能升溫到五十度,夏天的話把水煮到七八十度都沒問題!
于是王憶就撿大號的開始買,一買下單一百套!
主要是價格便宜。
東子家給定價才不過40塊,因為王憶下單多,客服主動聯系他了,還主動給他一套便宜兩塊錢,送他一些軟管、噴頭之類的零配件。
有了太陽能熱水袋,這下子浴室徹底能開起來了。
要不是這年頭海草房漏風,社員們做不到家家戶戶都有密閉小房間可以當浴室,那王憶真愿意一家送一套。
現在生產隊還沒有家家戶戶設一個浴室的條件,王憶便準備等蓋新樓房的時候要把洗浴間給配置上,到時候一家弄一個太陽能熱水袋,每家每戶都可以全年洗熱水澡。
當然,這得需要陽光好、天氣好。
十一月的中旬天氣一直很好,各家島嶼又開始曬鲞了。
正好第一波帶魚汛來了,每個島嶼、每個村莊生產隊都捕撈到不少帶魚。
舟山帶魚好東西,個頭不長一米左右,但不管是曬鲞還是鮮吃亦或者蒸帶魚飯都很好吃。
除了帶魚,天涯島上還捕撈到不少的鰻魚。
歐人民知道一個鰻魚富集之地,王憶第一次上他的雙帆船給歐母治病的時候就看到他們捕撈到不少鰻魚。
以往鰻魚都用來換糧食,海上換糧食挺坑的,很多人故意欺負白水郎沒有社會生活經驗、不了解現在社會上的物價變動。
于是他們就用六幾年糧食匱乏時候的價格來衡量海貨,像是鰻魚他們給價給的很低,一斤鰻魚只給一斤玉米面!
所以歐人民前些日子打聽到‘天涯島王家人實在,買蝦給好價’的消息后,便連夜想要來賣蝦。
現在他們捕撈到鰻魚都歸于生產隊了。
歐人民兩口子也開始喜歡生產隊的大集體生活了。
一日三餐都是大灶上招待,隊集體還給他家分棉衣、分棉被,這樣他們本來對錢便沒有太清晰的概念,如今生活都有人負責了,更是不再去管錢。
鰻魚到手,那就要曬鰻鲞。
這是外島飲食風格,漁家人吃魚,四時各有講究,春天吃鮮、夏天吃活、秋天吃肥、冬天吃鲞。
每到冬日,外島各家漁民但凡有魚有條件有機會,那真是天天曬魚鲞,然后各家餐桌頓頓有魚鲞。
歐家捕撈到的鰻魚相對生產隊來說不算多,忙活一天最終收回來幾百條鰻魚。
于是王向紅就決定不全員曬鰻鲞了,找了幾戶曬鲞有名的人家曬新風鰻鲞,以后供應給王憶去送禮。
新風鰻鲞是魚鲞中的珍品,制作過程聽起來不難,就是把新鮮的鰻魚腌制后交給西北風與日光晾干一周便成了。
但實際操作卻不容易,它腌制前不是簡單的剖魚,還要先洗凈鰻魚外皮上的粘液并擦干水分,這樣曬一下,曬到風吹魚皮干燥起來了,才開始剖魚。
剖鰻鲞就跟剖蛇一樣,找一塊木板、釘一根鐵釘,把鰻魚頭掛在上面,接著給鰻魚開膛破肚,去除內臟。
王憶看到老漁家人剖鰻魚,那真是庖丁解牛、行云流水。
鋒利的殺魚刀反射著陽光劈上去,一刀切抬手扔,剩下的只有光滑平整的刀口和粉紅色的魚肉。
曬鲞講究好品相,鰻鲞的品相最難保持,自己家里人吃就罷了,如果要送禮那必須得找厲害人家幫忙剖魚,否則一個剖不好這魚就破相了——
其他魚鲞是肚子切開掏出臟器然后剖成兩片,這鰻鲞不一樣,它是要開背,從背部下刀,將鰻魚從尾部沿背脊直劈到頭部至嘴端,最大限度地將魚身攤開來。
這樣剖解的鰻魚可以在風吹日曬后依然保持漂亮的體型,同時如此一來鰻魚攤開的面積大,能擁有更好的曬制條件。
老木匠王祥高一輩子舞弄鑿子、刨子、斧子和刀子,他是個剖鰻魚的好手,王憶正好過來跟他商量給雙帆船上改裝門窗的事,便看著他來收拾鰻魚。
他也樂得給王憶演示,一邊收拾一邊說:“王老師,你是有文化的人,可別看不起我們只會干粗活的人,實際上這種地捕魚的粗活就跟你們搞科學研究一樣,都是技術活。”
“你說我們劈鰻魚吧,對吧?這個劈可不是簡單的劈,劈一條魚誰都會,但要跟我一樣那也不容易。”
他這句話不是說大話。
老木匠剖出來的魚鲞切口平整,看起來便漂亮。
上個月曬魚鲞的時候也曬過鰻鲞,當時曬的隨便,王憶是看漏勺劈的,那劈出來的魚背切口凹凸不平,脊骨沒有完全顯露出來,曬好后壓根沒有品相可言。
這樣自然不能送禮,也不能賣,即使拿去賣也賣不到好價錢,自古至今這好鰻鲞都是要賣掉換錢貼補家用的。
新風鰻鲞有兩個曬法,甜曬和咸曬。
甜曬不加糖也不加蜂蜜,就是剖好了過蔥姜水鹵一下出去曬起來,這樣的魚肉吃起來帶著點淡淡的甜滋味。
島上一般是咸曬,剖好的鰻魚還要用鹽腌制兩個多小時,這樣是為了下飯。
甜曬下酒咸曬下飯,曬魚鲞自古以來就有說法。
曬鰻鲞用的工具也不一樣,不能隨便吊起來或者放到架子上,而是要精心鋪展在蓋墊上。
一個個蓋墊放在陽光下,這樣艷麗的陽光曬幾天,讓西北風吹幾天,鰻魚鲞就會漸漸變色。
曬好的鰻魚鲞色澤金黃,因水分完全蒸發,魚鲞干硬如柴,敲起來聲音挺清脆的,很獨特。
17號的時候孫征南回來了。
他帶回來一張自制地圖,把孫為民的辦公室、家里房屋布局都給繪制下來,也把這兩天進出辦公室和他家的人做了登記。
從工作和生活上來看,這孫為民不是貪官,而是兩袖清風的好同志。
他雖然是主任科員級別,但沒有獨立辦公室,是跟后勤上幾個同志共用一個辦公室。
而他所居住的房屋非常簡陋,不是住新樓房,住的是六十年代縣里建起的工人新村。
工人新村是六十年代縣里發展工業建起的一片居民區,就是簡易的兩層樓房,每層樓面有十戶人家,兩端各有一套公共廚房和廁所。
拿22年商品房的眼光來看這些房子簡直是貧民窟,但放在六七十年代這是工人們打破頭才能搶到的現代房屋——
農民和干部對這種居民區樓房都很垂涎,但這是國家進行工業化改革中給工人們特意準備的福利,其他階層還分不到呢。
畢竟我們國家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工人階級是有獨特地位的!
外島缺建筑材料,六十年代的工人新村是磚木混合結構,冬暖夏涼,房間比較小,往往一間三四十平米的房子里就要住上祖孫三代。
到了如今八十年代,社會進步挺快,這種老式工人新村被淘汰了,現在興起的是新工人新村。
新工人新村一般是三四層起步,斜頂青瓦,用紅磚蓋成,廚房和衛生設備更人性化,一般是家家戶戶都配一個廚房或衛生間。
即使沒有家家戶戶配也會是三兩家就配一套,不像是工人新村那樣一層樓住十戶才兩個衛生間、兩個廚房。
孫為民便住在這種六十年代蓋起來的工人新村里。
他不是福海本地人,是滬都人,家里人便住在滬都,他逢年過節和周末休假會去滬都。
現在孫為民是自己單住,他住的工人新村也是兩層樓,而他住二樓東邊戶。
這算是工人新村樓房的樓王位置,不過對于他的身份和地位來說,愿意住這種老式樓房已經算是發揚風格了。
孫征南把查到的資料說給王憶聽,然后疑惑的問:“我有一個感到奇怪的地方,孫為民住的那個房間靠東又是二樓,光線很好,所以住工人新村的人家都想要這地方的房子。”
“可是孫為民似乎并不喜歡好光線,他家房子的窗戶總是拉著窗簾,只有一天里早晚透透風才會拉開窗簾,真是古怪。”
王憶說道:“沒什么好古怪的,肯定是他在里面干什么違法交易,故意拉著窗簾擋住外面人的視線呢。”
孫征南搖搖頭:“我看著不應該,孫為民的家門緊鎖,不讓外人進入,我見過有人跟著他想進他家里去送禮,卻被他嚴詞拒絕。”
“我也打聽過了,孫為民在第四新村的名聲挺好、相當好,住戶們都能作證,他從不讓送禮的人進家門,但允許新村里的熟人進去坐坐,有時候一起喝杯茶,有時候是他請家庭條件不好的人家去吃頓飯。”
“據說里面家徒四壁,除了床啊桌椅啊衣柜櫥柜這些東西,其他的什么都沒有,沒有電視機沒有電冰箱,電器只有電燈!”
王憶說道:“嗯,大清官呀。”
“我告訴你,我以前曾經見過這樣一個大清官,他叫趙德漢,家里頭也是家徒四壁,吃的好飯就是面條,用蒜瓣配面條吃飯。”
“結果你猜怎么著?被檢查機構發現他私下里還有一棟大別墅,里面什么冰箱呀、柜子呀甚至墻壁呀,塞的全是錢!一沓一沓的新錢!”
孫征南恍然的點點頭:“王老師你的意思是,他在別的地方還有窩藏點?要不要盯著他找一找?”
王憶笑著擺擺手:“不用,他在公職單位上班,那他家里沒有什么電器總有電話吧?”
孫征南說道:“有,這個肯定有,工人新村是縣里第二批通電話的地方。”
王憶滿意的說道:“那就夠了,你等著吧,他會自覺主動的把干過的丑事交代出來的。”
一切就緒,只待東風。
王憶要等的是禮拜天。
因為禮拜六下班后孫為民會回到滬都老家跟親人團聚,禮拜天傍晚再回來,這之間有一天時間,房間是空著的。
王憶需要空房間來供自己發揮。
他把徐橫叫過來,然后把自己的安排告訴兩人:兩人要做的工作很簡單,先陪同王憶上門去踩踩點、看看第四工人新村的情況。
到時候撬開門讓王憶進去一趟,兩人在外面把風,剩下的便是王憶自己操作。
這安排簡單,他們正在聊著,去市里接麻六一行人的天涯三號回來了。
船的吃水深度要超過以往,因為這次拉回來的東西沉重,光水泥就有兩噸,另外還有黑色地板磚之類。
漁船靠岸,王憶去碼頭迎接他們。
大膽帶著建筑隊在防空島忙活,這搬運的活便由王東方來指揮了。
論吃苦耐勞,王東方跟大膽沒得比。
他看見王憶后直接露出個慘淡的笑容,說道:“王老師呀我的好王老師,你給我安排了個好活,今天我累的差點吐血!”
王向紅聽到這話氣的要吐血。
這個熊兒子!
他抽出煙袋鍋想抽兒子,但隔著太遠抽不到。
這樣他就對王憶抱怨說:“我跟你說,王老師,要不是我尊重我去世的妻子,那我都要懷疑這小子是不是我的種了!”
“都說老子英雄兒好漢,你看這家伙三十多歲的人了,怎么說話辦事還是沒個正行,他算什么好漢!”
王憶沉默了一下,欲言又止。
王向紅問道:“你想說什么?咱父子爺們的關系,你直說就行了,別這么不爽利。”
王憶說道:“行吧,隊長,那我直說。”
“你說有沒有一種可能,你其實并不是英雄啊?”
王向紅沖他舉起煙袋鍋。
我打不到船上的兒子,還打不到跟前的你?!
他自然是跟王憶開玩笑,實際上老隊長這會陷入狂喜和激動中了——王憶跟他說了,人家津門有一家建筑單位給他們支援了一噸的水泥。
這可是一噸的水泥呀!
先不說多少錢,哪怕有錢要買這些水泥就不容易,得找領導開條子才行的。
更讓他喜悅的是,王東方下船跟他說:“什么一噸水泥?兩噸!絕對的兩噸,一袋子五十公斤,我數過了,一共是四十袋子,絕對的兩千公斤,兩噸!”
一聽這話,王向紅親自竄上了天涯三號,上去彎腰就扒拉著袋子數了起來。
數過之后他高興的喊道:“是兩噸水泥!是支援給咱們兩噸水泥!”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