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西游:開局對弈贏了老君 第二百一十一章 三尖兩刃刀
楊戩聞言,心中稍安,他就怕自己所見到的那些場景會變成真實,所以不敢隱瞞,一五一十都告訴給了蘇尋。
但是現在聽了蘇尋的話,恐怕那些場景,很多都是那人編造出來的,自然便不在意了。
蘇尋道:“你此來,應該還有其他事情吧。一并說來罷。”
楊戩道:“蘇子料事如神。我此番過來,確有要事。”隨即將蜀地水患的事情說了,言及那業煞孽龍乃是因自己而逃竄到蜀地的,如今雖被斬殺,但魂靈不滅,仍然引發洪澇,禍及蒼生,如果不能平息,自己心中不安,便來求化解之法。
蘇尋道:“此事我都已知曉。不過,這件事情并怪不得你。那業煞孽龍,乃是當年我將東勝神洲、南瞻部州的妄心集聚了起來,與你在灌河之中大戰。如今三百年已過,但你并未證得清靜,自然會有業障逃竄出來,引發禍患,這亦是因果也,即使洪災去了,天災仍然存在,臨危唯有自救,如此方能真正化解。”
楊戩道:“話雖如此,但我若證得清靜心,洪災便可避免。生民罹難,我難辭其咎。若日后真有天災,也該一并顯靈,助人脫困。”
蘇尋點了點頭,眼中浮現出激賞,道:“你能有如此善心,真乃難得。既如此,我便傳你一則化解之法,你須得善用。”
隨即,將手指一點,一道靈光點入到了楊戩的眉心當中,乃是一則煉鐵之法。
蘇尋道:“那孽龍引發水患,若要化解,可將昔年大禹治水的避水劍、開山斧折毀,與其相融。則水患自能化解。只是如此,這兩件神兵也保不住了,你可愿意?”
楊戩毫不猶豫道:“這兩件神兵本就因治水而生,非我之所有,我所以取二兵,乃是為了救母,今母已得救,若能化解洪澇,救助災民,又有何惜?”
蘇尋道:“既如此,便就此去罷,若解了此禍,可再來太極宮中尋我。”
楊戩領命,又化作童子,拜謝離去,言及水患難待,日后再來拜復師恩,隨即便離去了。
他得了化解之法,歡歡喜喜,先回去稟告黎山老母,旋即又去到郡守府中,助李冰治水。一連數月,楊戩用從蘇尋這里得到的煉鐵之法,把避水劍、開山斧都損毀,取其靈魄,與那邪龍的怨念混成,又幫助李冰建造水渠,疏洪澇以灌溉田地,頓時,災情大解。
蜀人大感恩德,李冰待楊戩甚好,且其亦有經天緯地之才,懂天文地理,楊戩和他共事,受益良多。
李冰長子早逝,楊戩年輕,又被稱作二郎,蜀人便以為是李冰次子,便為楊戩建廟,乃二郎神廟,因此民間又將其稱作李二郎。
數年后,洪澇漸漸平息,李冰問道:“如今水患已止,不知君愿往何處去也?”
楊戩道:“我當回往拜復恩師,隨即回向驪山,與母、妹長相廝守。”
李冰道:“今天下大亂,道統爭端,民怨沸騰。雖水患止,但天下亂未平。君有才能,不如我以引薦,一同為大王效力,匡正天下,如何?”
楊戩聞言,沉思片刻,道:“此時容后再議,我當先稟復恩師。”
李冰自不阻止,楊戩便又以紫氣元君的符箓,化作道童,再上三十三天外,直入太極宮,再與蘇尋相見,道:“稟恩師,水患已平,特來復命。”
蘇尋道:“汝在凡間所作之事,我都已知曉。此番治水,又立了大功,不久后當可功成正果,封授仙箓。”
楊戩大喜,對蘇尋再三感恩。
他雖然不慕神名,但是也知道,一旦此次被封授仙箓,日后便不必在這么遮遮掩掩的了,而且母親和妹妹的罪責也將徹底洗凈,可得安寧。
蘇尋也笑了笑,忽然又道:“楊戩,你平定了水患,那開山斧、避水劍如今何如了?”
楊戩聞言,道:“如今已成廢鐵,再無大用。”
蘇尋道:“可曾帶來了?”
楊戩便使神通法力,將那避水劍、開山斧都重新拿了出來。只是如今兩樣神兵,卻已無光澤,成了數塊黝黑巨大的生鐵,上面隱隱還有業煞流轉,乃是那孽龍的殘魂。
蘇尋道:“汝將得正果,卻沒有件趁手的法器,倒也不好。我便再助你一助,數日后可再來取。”
楊戩開心不已,再拜恩情。兩人一番清談,楊戩離去。數日后再來,臨別時,蘇尋將命人將一把兵器抬出,冷光凜然,寶氣蘊藏,楊戩仔細觀看,乃一把三尖兩刃刀也。
他不由自主將這把兵器拿在手中,只覺得無比趁手,這寶兵也仿佛有靈一般,輕輕躍動,大為歡喜,似乎與自己的心靈契合。
有詩贊曰:
此寶本是治水兵,老君爐中親手煅。
禹王求得號神珍,開山避水甚靈驗。
真君借來救生母,折寶助民方稱贊。
金闕府中復重生,兩刃三尖功無限。
又有詩贊曰:
如意變化可心懷,能大能小號靈兵。
日月星辰此中藏,天地氣象鍛精英。
成形自在能騰挪,霞光綻放飛太清。
攸攸冷氣逼人寒,條條殺霧鬼神驚。
蘇尋道:“汝雖在灌河之中歷練了三百年,但并未得悟清靜心,只因戰勝了那孽龍,而成就了不生不滅、道德自化的法力。這把寶兵,乃是以那孽龍魂靈所煉,其已被你鎮服,如今攜帶,有益無害,可助你靜心自在。”
楊戩愈發感恩,難怪這寶兵如此趁手,當即拜謝不已。
楊戩得了兵器,將其收入心中,與蘇尋再聊了許久,忽然將李冰所提到的,為秦王效力的事情跟蘇尋說了一番,道:“請師父指點,吾該如何?”
蘇尋問道:“你是如何所想?”
楊戩道:“民眾既然奉我,我亦當庇于民。”
蘇尋點了點頭,道:“既如此,你便庇護蜀地的生靈便罷,凡間爭端,無善惡分別,動則必沾因果,難以福澤眾生。”
楊戩當即明白,謝恩離去。
又數日后,天庭果降封文。言道楊二郎昔年雖惹了些許亂子,但念及并未造成什么后果,且其當年斬殺無支祁、驅逐金烏,如今災滿脫困,也并未生事,凡助民治水,便從輕發落,不予追責,另賜灌江口為封地,令其功成正果。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