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漢道天下 第1064章 有心無力
楊彪最近很忙,需要一個得力的幫手。
張松有過目不忘之能,又熟悉益州的事務,正是最合適不過。
即使還在戰爭期間,司徒府依然是事務最繁劇的部門,不僅要處理好各郡縣的度田,還要為大軍籌備糧草,在規定的時間內送到軍需部門。
楊彪年過六旬,經驗很豐富,體力卻有些跟不上。劉協多次和他商量,要適當的擴大司徒府掾吏的員額,給楊彪配備副手,只是一直沒找到合適的人選。
劉先原本是選擇之一,但事實證明,他并不適合。
看到張松,劉協放心了。
這是又一個禰衡。
禰衡能夠一改輕狂,成為政務高手,與楊修的引導有莫大的關系。張松不可能也去漢陽,劉協只能親自上陣。
從益州南部開發的實際困難說起,劉協和張松縱論古今。
文明要擴張、融合,就像人要走出搖籃一樣,是無法阻止的必然趨勢。既然要擴張、融合,就不可避免地對邊遠地區進行開發。
曾幾何時,當華夏文明剛在河東地區萌芽的時候,周圍的太行山、中條山,以及大河對面的華山都是邊遠地區。可是現在,這些都是華夏文明的范圍。
以益州而言,巴蜀文明最初也是益州的一部分,四面的大山就是宇宙的盡頭。如今巴蜀文明與華夏文明融為一體,秦嶺、大巴山都成了大漢腹地。
歷史如長江之水,滾滾向前,沒有人可以阻止。
大巴山曾經阻擋在他的面前,卻擋不住流水的沖刷侵蝕,最終形成了三峽。
聽到劉協這些話,張松顯然格外興奮。
他能感覺到,劉協對益州沒有歧視,也沒有因為他的相貌而虛以委蛇。
這是一個真正胸懷天下的天子,一個不以貌取人的明君。
劉焉、劉章父子連給他提鞋都不配。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張松也將自己的方案和盤托出。
既然是交融,就應該是雙向的。
一是派儒生進入邊遠地區,推行教化,讓更多的百姓子弟能夠接觸文明,知道外面有更大的世界,不受其他人的蒙蔽;二是將各地的優秀人才納入朝廷的系統,讓他們有機會到各地做官、游歷,增廣見聞。
交往多了,閉塞自然會打開。
總的來說,張松的方案并無新鮮之處,與文翁的教化有相似之處。
若說區別,只在于他是雙向的,而且更近一步。
文翁當政時,益州的基礎還很薄弱,只能吸引中原文明,無法輸出。如今的益州今非昔比,已經可以向外輸出人才了。
張松說的是益州南部諸郡,但他要代表的卻是整個益州,或者說,是以成都為中心的益州腹地的利益。
他們急切的想融入朝廷,甚至愿意做教化益州南部的急先鋒。
將來能夠進入益州南部山區的,肯定還是益州北地的士子為主。
劉協理解這一點,也樂見其成。
他也早就有這個想法。
要想邊遠地區融入華夏文明,支持朝廷,自然要相應的給一些優待。如果是在和平時期,這會擠壓中原地區士族的利益,畢竟官職總數是有限的,邊遠地區的人多一些,中原地區的人就會少一些。
但現在不同,觀念改革使人才分流成為可能,制度改革則提供了更多的崗位,可以在不傷害中原人的情況下,招攬更多的邊遠地區人才進入系統,擴大統治基礎。
劉協與張松一拍即合,相談甚歡。
張松回到司徒府,帶著天子的手詔。
楊彪多少有些意外。
他本以為天子會留下張松,留在身邊做個尚書或者侍中。
但他不反對這個安排,司徒府的確需要人,更準確的說,是需要人才。
隨著新政推行,司徒府的事務與日俱增,比以往幾乎翻了一倍,他根本忙不過來。天子曾讓他增加吏員數量,減輕工作負擔,他卻以老臣特有的沉穩婉拒了。
他認為很多新增的事務都是臨時的,比如度田,忙過了就沒了。現在增加了人手,將來怎么辦?
每增加一個人,都要多支出一份俸祿,對原本就捉襟見肘的朝廷財政來說,就是增加一份負擔。
朝廷永遠都缺錢,開源很難,節流就顯得格外重要。
對楊彪來說,他更愿意選擇優秀的人才,以一當十,以彌補人力的不足。
將來這些人還可以走上更重要的工作崗位,遍歷郡縣,最后回到司徒府,主持大局。
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得到張松,楊彪很滿意,就像當初培養禰衡一樣,先安排他處理一些小事,考察他的能力,再逐漸加大壓力,付以更重要的任務。
張松表現得很好,短短幾天時間,就贏得了司徒府上下的認可。
其他部門也知道了,司徒府來了一個其貌不揚,身材短小,卻能力過人的益州人。
天子和司徒都很欣賞。
誰說益州沒人才?是劉焉、劉章父子不會用。
誰說天子不重視益州,秦宓、張松都得到了天子賞識。只要是真正的人才,天子一視同仁。
這兩個結論不僅鼓舞了益州籍的士子,也給其他州郡的人士增加了壓力。
楊彪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往江陵,交給趙溫。
你趕緊回來吧,天子需要聽取你的匯報,以決定下一步對益州南部采取何種策略。
趙溫接到消息后,立刻起程,于五月初趕到宛城,拜見劉協。
相隔三年有余,君臣再見,劉協不禁唏噓。
趙溫須發盡白,身心俱疲,看起來就像風燭殘年的老人,看不到半點大丈夫當雄飛的意氣風發。
劉協起身,扶起趙溫,看了又看,眼眶有些濕潤。
他能想象到趙溫這三年是怎么過來的。
身體的辛苦是一方面,更難的是心理上的煎熬。
他想盡一個老臣的責任,卻力不從心。在朝無能為力,他就想回到自己的本州,促成益州和平稱臣。可是益州人也讓他失望了,在利益面前,沒有人在乎他這個老臣的體面。
最終,他灰頭土臉地回到了朝廷。
他盡力了,但,一事無成。
與此那些剛剛展露頭角,便成績顯著的年輕人,他的心里有多無奈,可想而知。
“趙公辛苦了。”
“陛下,臣……”趙溫涕淚交流,打濕了雪白的胡須。
“趙公,你已經盡力了。”劉協將趙溫扶起,將他送往座位,又命人取來水,讓他洗去臉上的塵土。“事有必成,不必成于己。趙溫雖然沒能看到最滿意的結果,卻已經種下了希望的種子。還望趙公能保養身體,努力加餐,親眼看著益州重歸朝廷,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趙溫且喜且愧,再拜道:“臣愿以殘軀,隨陛下左右,見天平盛世。”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