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時代之2010 509 國產化的特斯拉
“或許吧。”馬斯克接著問道:“周先生,據我所知,你也特斯拉的股東?”
“對。”周宇杰點點頭說道:“之前奔馳集團準備拋售特斯拉的股票時,我收購了下來。”
自己持有特斯拉的股票,是瞞不住的,畢竟馬斯克名氣太大,特斯拉也一樣,奔馳當初那么大的轉讓動作,人們不可能不關注,再者,這種交易也不可能不讓美國證監委員會知道。
但能讓外人知道的,也就是周宇杰持有特斯拉5的股權,因為特斯拉屬于高科技企業,而美國的證券法明文規定,任何外國機構以及個人,最多只能收購美國上市科技公司5的股權,超過了不但沒有投票權,還必須在限期內降低股份至法律容許的范圍,要不然就是嚴懲。
因此,除了明面上的5,其他的特斯拉股票都是利用各種避稅天堂的注冊公司所持有,因為每一家持股非常的少,一般也不會引起關注。
最近一年特斯拉的股票總市值大約在500億美元左右,離幾年后的一萬億還差的遠呢,因此,周宇杰從比特幣的套現最近中,留了一部分出來,專門不停的購買特斯拉股票,反正自己不追求投票權,只要經濟收益就行,只要不被美國政府發現,一切安穩。
馬斯克笑著說道:“那等到下次股東大會的時候,希望你這個大股東也能來參加。”
“沒問題。”周宇杰點頭說道,也就最近兩年能去美國了,去看看特斯拉的超級工廠也很不錯,順便再度個假。
周宇杰接著問道:“馬斯克先生,聽說特斯拉很快要來中國建生產基地了?”
“周先生的消息渠道可真不錯。”馬斯克點點頭說道:“中國市場非常的龐大,我自然也希望能夠實現特斯拉在中國的本土化,我想大家很快就能開到國內生產的特斯拉了。”
這句話針對的是臺下觀眾,自然又引起了一陣小范圍的歡呼,雖然周宇杰名氣大,但似乎馬斯克的特斯拉更吸引人,畢竟一方只是好玩的APP,另外一方則是最新功能的汽車,對于大部分男性用戶來說,開車的吸引力顯然更大。
周宇杰大方的笑道:“很希望也能夠與特斯拉成為競爭對手。”
特斯拉的國產化,雖然會給每一個廠家很大的壓力,但對于用戶以及國家來說,益處顯然更大,周宇杰也清楚特斯拉未來的策略,通過本土化,外加重要零部件自己生產,以求拼命的降低電動車的成本,這樣一來,不僅僅沖擊的是其他新能源競爭對手,連傳統的燃油車也是壓力山大,馬斯克曾經說過,2030年之前,特斯拉的年產能要高達2000萬輛,這已經接近了2016年全球汽車產能8290萬輛的14.
不過周宇杰倒也不是很在意,特斯拉的進場,其實才能真正的鍛煉出國內新能源汽車的能力,從前世的數據來看,在20年之后,整個全球的電動車市場,只有國內這一塊,特斯拉碰到了無數對手,雖說這其中沒有一個比得上特斯拉,但群狼加起來也可以與老虎對抗的。
而海外市場,如大眾、豐田、奔馳、寶馬這些傳統的燃油車巨頭,有著雄厚的資金、數量眾多的人才儲備、龐大的銷售渠道、悠久的品牌優勢,但從全球電動車銷量排行榜來看,卻還比不過只在國內市場爭雄的比亞迪、蔚來、理想、小鵬、五菱(這個特殊)、長安等等。
國內電動車只在國內發展,也是因為產能不足以及缺乏海外渠道,未來雖然不確定性很強,但總會有機會進入海外市場,但海外傳統燃油巨頭,卻已經晚了數步。
國內電動車之所以這么強,一方面是國家很早以前就開始布局電動車這一塊的市場,意圖在汽車制造領域以電動車顛覆燃油車,另一方面就是很早的引進了特斯拉,逼著國內車企不得不全力提高自己,在血海中殺出一條路。
光束自然也會有自己的壓力,但這其實也是想成長起來最快的方式,沒有壓力就沒有成長,實體高科技行業與互聯網行業還是相反的,而且汽車行業,類別價位太大,不可能有什么企業能夠真的形成壟斷,特斯拉也不可能。
馬斯克聳聳肩說道:“周先生,這很快就會成為現實,特斯拉已經有了研發一款A級轎車的計劃,我們也希望能夠為各個階層的消費者提供最好的產品。”
A級也就是緊湊型轎車,與光束以及國內大部分電動車的定位一樣,如比亞迪秦。
周宇杰笑著說道:“這樣也不錯,我也希望能夠早點看到這樣的產品。”
說沒有壓力,那也是假的,不過周宇杰也知道,在未來幾乎十年的時間,困擾特斯拉的就是產能問題,全球民眾對特斯拉新車的需求遠超過特斯拉的產能。
要知道,當年蘋果手機缺貨,整個電子代工創業全力迎上,也花了幾年時間才解決這個問題,而對于只能夠自己建廠的特斯拉來說,即使中國速度再快,汽車制造行業本身的限制會長久困住了時間,因為手機出問題頂多就是錢的損失,公司態度好點認真負責,不要學三星那樣也就沒什么事了。而汽車,出現大的質量問題,可是會出人命的,對于品牌來說,影響也非常龐大。
特斯拉在未來幾年的主打產品就是Y與3系列,這兩款價格屬于中上定位,而即使有緊湊型轎車,也會屬于中低端定位,后者更容易普及,但普及就意味著產能要求更大。
連利潤高的產品都做不過來,怎么可能去生產利潤低的產品呢?除非馬斯克敢同時在中國拼命的興建超級工廠才有可能。
還有重要的一點,馬斯克能在中國建廠,甚至全資,是因為它的鯰魚效應,對于中國來說,可能有兩三個超級工廠就夠了,想再拼命擴建然后再控制國內市場,打趴中國政府意圖扶持的國內企業?
誰會同意?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