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雄起北亞 第二百五十一章 明君的樣子
“拜見國主!”漢人喜歡稱呼兀魯圖斯為國主,而以蒙古人為首的漢化程度較輕的人則根據習慣,稱呼兀魯圖斯為大王。不過眼下書院中,從省考脫穎而出,參加京考的舉子,則都已經漢化程度很高了。
“都起來吧!不用多禮!”兀魯圖斯從容的下了馬車,邊說邊將王澮虛扶起來。
“國主,京考800舉子,已有721人住在此處了。另有56人歇在上京他處,還有23人尚未前來登記。”王澮起身向兀魯圖斯簡述著舉子的情況,同時又補充道:“另書院教習,已招募了五人。他們都是各省學堂表現頗佳的教習先生,經過當地學政和教育司的雙重考核,才被學院聘為教習。”
和傳統的儒學教育理念不同,上京學院是以‘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為立院之本。拒絕空談,拒絕毫無邏輯性、事實性的臆想和揣測。另外上京學院也不是要將學生培養成一代大儒、名儒或是學文家,而是以如何當官,如何當一個好官,以培養合格的明國官員為己任。往后已經當官的明國官員,會不定期的進入上京學院學習當官的經驗與知識,提高個人的道德修養。尤其是在思想上,忠于兀魯圖斯,忠于明國。
而那些沒有當官,但可以參加科舉的學生,則會在學院中熟讀《科考要典》《省榜中舉》《京榜提名》三本在未來,成為明國科考三寶的必考典籍。同時還有以思想教育為主的《忠君要論》與實事政治相關的策論。
但目前除了《科考要典》還在暢銷,并且教育司也在同步修訂外,其他的典籍都還在編撰中。至少這屆舉子,是沒機會學習后面的典籍了。
等未來他們都已經身在官場,發現后輩在苦讀科考三大寶時,會覺得自己當初參加科舉只考一本書,是多么的幸運。
“就是他們嗎?”兀魯圖斯對五位教習有些興趣。畢竟能從那么多的教習先生脫穎而出,確實是不簡單的。
“微臣蕭瀚拜見國主!”
“微臣周襟幕拜見國主!”
“微臣李孝文拜見國主!”
“微臣曹章······”
“微臣金成漢······”五人聽見兀魯圖斯詢問自己,連忙再次躬身行禮。作為書院教習,五人都被封了大學士的官身。雖說就論學問而言,定然是比不上那些宋金兩國的名家大儒的。但這符合明國自有的國情。每個人在思想、教書育人上,都經過了考驗,確實有幾把刷子,那就足夠了。
至于當不當得起,也只能由明國官府說了算。
且五人中,蕭斡是漢化的契丹人,金成漢是漢化的高麗人,周襟幕、李孝文、曹章三人則是漢人,沒有一個蒙古人。這也是明國當前的學堂罕有蒙古教習先生決定的。
在基數少得可憐的情況下,就更難有蒙古大學士脫穎而出了。
兀魯圖斯簡單的詢問了他們對上京書院的觀感,得知學院尚是初建,所以各種章程還在討論商定中,便勉勵道:“上京書院未來會是明國的第一書院,也是孕育官吏的圣殿。能否培養出忠君愛國,勤政愛民的好官,就是你們書院的責任了!”
簡單的幾句話,讓五人受寵若驚的同時,又頓感身上的責任重大。不由齊齊肅著臉,鄭重其事道:“定不負國主所盼,不負明國期許。”
其他的考生則都不自覺的對上京書院更高看了幾分!這座建立時間不足一個月,新的不能再新,教育理念迥異于傳統儒家學院的學府,竟然會是明國的第一書院,而且更關鍵的是,會培養明國的官吏。如果整個明國官場的官吏都出自這個學院,那關系網是多么的恐怖。若是自己也能在這書院就讀,那往后在官場上,豈不都是師兄師弟和同窗了。
起先還不知道上京書院重要性的舉子們,呼吸都不自覺的重了起來。再看上京書院書法一般,但卻蓋著兀魯圖斯蒙文印璽的牌匾,頓覺其高大巍峨多了。
鄭明儼和竇默兩人將目光從牌匾上收了回來,互相對視著。雖沒說話,但也都有了希望能在上京書院學習一陣的心思。
而這個時候,兀魯圖斯似乎是猜到了這些舉子們的想法似的,出聲道:“本王承諾。此次京考與榜單失之交臂者,也可在書院學習,以待來年備考。”
“這是真的嗎?”有舉子太過高興,特別是得知明年還可以再考的時候,想都沒想,就直接問道。
但王澮卻馬上臉色大變的呵斥道:“混賬,怎可藐視國主威嚴?”
那舉子也立時意識到不妙,就戰戰兢兢的下跪賠罪。
兀魯圖斯卻立即制止道:“不用怕!本王在這書院,也算是學生,與大家都是一樣的,不用如此拘禮。”隨即又沖王澮道:“他們以后可都是我們明國的棟梁之才,你可別嚇著他們了。”
“國主教訓得是。只是明尊卑,守禮儀,也是官場的規矩之一。這些舉子們,還是要多多學習的。”王澮身子微躬的解釋著。
“恩!但也不用太過注重繁文縟節。我們明國不同于宋國,沒有那么多的舊規矩。一切都要適度而止。”
“是!微臣定會謹記!”
兩人談話時,鄭明儼發覺兀魯圖斯的態度異常親和。雖然外表看上比自己的年歲還小,但身段不算矮。與教習還有院長的交談,都少有高高在上的國主姿態。
面對失禮的舉子,也并未懲處。還擔心嚇到了對方,好言寬慰。
不過國主畢竟是國主,親和的姿態中,還是會在舉手投足間,流露出一種上位者慣有的威儀與自信。就好像沒有任何事情,是能難住這個明國國主的。
隨后兀魯圖斯又挑選了幾個舉子攀談,簡單的了解了一下他們在書院的生活情況后,得知他們一天只有一頓飯食時,立即責令書院改正。并且還下令從自己的內帑中拿出部分錢財,以補貼舉子們的飲食。尤其是京考期間,必須保證一日三頓,而且還要有肉糜。如果做不到,還讓他們這些舉子向札魯忽赤衙門舉報。
這樣體恤民情的姿態,馬上就獲得所有舉子們的好感。等其離開時,雖然勒令不準恭送,但舉子們還是趴在墻頭,目送著兀魯圖斯的車駕離開書院。
鄭明儼也在目送的舉子之列,見馬車已經走遠了,不由悠悠出聲道:“漢卿,你說這就是傳聞中的明君嗎?”
“禮賢下士,不重虛禮,又體恤民情,重教重德。雖明國所為,在那些漢人大儒眼中多少有些離經叛道。但這本就是他們口中的蠻夷之邦,如此作為倒也算符合他們心中所想了。其實我也不知道真正的明君是什么樣子,但今天見到的明國國主,應當就是我心中的明君吧!”竇默所言,剛好符合了鄭明儼心中所想。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