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制霸諸天從華山劍宗開始 第六十一章 鼎立
蒙哥原本在大營中進行指揮,卻是由前線將領驚慌來報,始才知忽必烈已經兵敗被殺。
起初他自是不信,親自來到前線,只見霍邑縣門口,果真掛著一副鎧甲和一件認旗,都是忽必烈的。
就在鎧甲的旁邊,則用長槍挑著一個首級,那個首級用石灰銷制過,有些渾濁,不過蒙哥和一眾蒙古將領還是能夠認得出來。
他當即只覺一陣頭暈目眩,手腳發涼,險些從馬上掉落下來,心中大慟!
早在數日前,他還收到信報,得知忽必烈已經攻破蕭關,七萬大軍踏入關中,并將此消息傳至全軍,引得士氣大震。
全軍于陣前大開酒宴慶賀,以此來動搖霍邑縣與潼關守軍的人心。
這的確起到些許作用,使得他們接連拔除了幾座堡寨,令軍勢上稍稍取得些許優勢。
不過才沒高興幾天,被蒙哥寄托以厚望的忽必烈,居然大敗于關中,連首級軍旗都被奪了去。
不僅損失了五萬蒙古本部精銳,更令全軍士氣大跌。
可以說,當初士氣有多么膨脹,如今士氣就跌得有多么厲害。
現在該顧慮的是如何逃走,而不是如何繼續作戰下去。
這關中形勝之地,在日后恐怕只能拱手讓于邵鋒,屆時……這天下便如漢末三國鼎立,卻不知誰能笑到最后了。
陣前退軍豈是那么容易的事,這種事情當然被邵鋒給預見到。
他向潼關與霍邑各自派了兩萬騎兵,與五萬戰馬,自己仍坐鎮長安,充分相信梁天德與陳伯龍的能力。
他們二人也的確沒叫邵鋒失望,蒙哥與阿里不哥各自退兵,分別用出了不同疑兵之策。
但都被梁天德與陳伯龍識破,隨后銜尾追擊,擊殺俘虜大量敵軍!
來時兵力三十余萬,退回之時卻是不足十萬,還折損一員方面大將,可以說大敗虧輸。
同時,江淮戰場,以及襄樊戰場,亦先后得知關中勝負。
蒙古大軍震怖之余,立馬撤軍。
而大宋方面,亦未料到會有如此結局,同時不禁想到一個可怕的事實正在形成。
利州軍這個脫離于大宋,割據一方的新興勢力,獲得關中、川蜀此等易守難攻的形勝之地,恐怕就是強秦再世,日后若要化龍,這世間還有誰能抵擋得住?
現在恐怕無人再敢稱邵鋒為反賊,他所擁有的實力,既然能力敵蒙古,自然有實力擊敗大宋。
已經在事實上成為與趙宋皇室平起平坐的存在,若是再以利州軍相稱,恐怕已經不合時宜。
朝野討論之中,偶有人以秦軍相稱,就此似乎默認一般,稱利州軍為秦軍。
要如何對付秦軍,朝中上下并無太好的方法。說來說去,最終竟然說到要與蒙古結盟,一同對抗秦軍。
當然,此舉也受到一部分專注北伐的文官反對,畢竟大宋以秦軍,都是以漢人為主體的勢力。
若大宋與韃子結盟,卻去對抗漢人,會叫天下人如何看待?
可趙宋皇室卻顧不了那么多,他想到川蜀既在長江上游,而秦軍水軍又比大宋水軍強大。
他們只要自三峽而下,大軍盡出,整個江淮防線都會被沖得七零八落。
可不像蒙古,水軍弱小,騎兵又不適合在江淮水澤繁多的地區作戰,反倒沒有那么大的威脅。
所以為了自家皇位穩定,縱然秦軍是漢人又如何?
既然與韃子結盟,能保住自家皇位,那就與韃子結盟好了,先滅了他秦軍,拿下川蜀再說!
所以理宗皇帝力排眾議,當即安排官員北上,尋求結盟之法。
而在蒙古朝廷,先是替忽必烈舉辦了一場喪事。
不過忽必烈的尸體始終都未能要回,舉辦喪事之時,做的是衣冠冢。
同時,嚴格布防太原與洛陽,將進攻江淮與襄樊的大軍收攏回來,聚于兩地,嚴防死守。
當然,對于趙宋派來的使者,蒙哥以極高的規格進行接見,對于結盟之事,自然慨然答應,且并未附加任何條件,讓大宋使者彈冠相慶般的離去。
可以說,天下的目光全部都聚集至了長安,而坐鎮于長安的邵鋒,則進行了一場浩大的閱兵。
邀集關中各地的胡戎蠻夷首領,以及關中川蜀的士紳豪強共聚于此。
而后令參與過這場戰役的各軍精銳,自長安城朱雀大道步行而過,攜俘獲的各種戰利品,如敵軍的將旗、兵器、鎧甲等等,共擲于宮城之前。
最后,更是將俘虜的數萬蒙古軍中大將、精兵,如游街一般走過朱雀大道,受盡本地百姓唾棄。
而后盡數于東門之外斬首,首級置于城外,壘成京觀,面東而向,以做示威之舉!
由此,利州軍聲威大振,并借此改名為秦軍。
有人在場勸邵鋒借此稱王稱帝,但邵鋒卻表示,韃虜未除,天下未寧,則絕不稱帝,自稱統帥,節制關中川蜀。
已經不再將大宋當作一回事,更不再懼怕蒙古。
手下將領當中,有因這次大勝而沖昏頭腦的,勸諫應當再度聚集軍勢,出潼關,奪洛陽。
卻被邵鋒非常理性的拒絕,首先這場大戰,因蕭關被克,他損失了一萬成建制的精銳部隊,是個重大打擊。
其次,忽必烈縱橫關中之時,給各地帶來極大破壞,許多田地被馬蹄踐踏所毀,無數村莊被屠,民間十分厭戰,需要進行一番休養生息。
最后,這一戰持續了三個月,前線消耗巨大,關中舊日庫存已經無法再支撐下一場戰爭。
除非能確保以戰養戰,否則進攻洛陽,純屬自蹈死地。
尤其洛陽位于中原四戰之地,遭受三個方向攻擊。
縱然人口繁多,土地肥沃,經濟發達,也絕對支撐不起常年鏖戰。
除非有把握在奪取洛陽之時,能順手拿下太原、山東,否則邵鋒絕對不會輕舉妄動。
當然,他還有一條策略,就是威嚇蒙古,卻從上江上游而下,進攻大宋。
大宋經濟發達,若能滅宋,則無后顧之憂,且能獲得極大的經濟上的支持,再北滅蒙古,將不再是難事。
不過他畢竟曾為宋將,勢力的發展在前期也多受大宋扶持,手下川蜀人心,雖然不服大宋,多數卻仍以宋人自稱。
若滅原宗主國,難免要動用大批川人,到時軍心士氣難料,再加上大宋此時也不乏名將名臣,恐怕未必能輕易成事。
除非他勢力當中,北方漢人占據相當龐大的基數,如此引北方漢人滅宋,就沒有此等后顧之憂。
事實上,南宋也的確是由北方漢人所滅,張弘范滅宋于崖山,雖有后人在張弘范之前加個宋字,可張弘范從祖輩算起,就沒一個吃過趙宋的飯,還真不能說人家是宋人。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