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黃金屋中文 >> 明天子 >> 目錄 >> 第四十一章 南洋都司 |
第四十一章 南洋都司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明天子 第四十一章 南洋都司 第四十一章 南洋都司 在南洋最不少缺少的就是雨水。 不管北方是什么天氣,但是對于嘉定來說,只有雨水大與雨水小的區別,還有就是永遠過不完的夏季。 而嘉定,就是太子朱見濬所定下的南洋都司治所所在。 這里不是別的地方,就是湄公河三角洲所在地。 在后世稱過西貢,后來又該為胡志明市。 這里天氣濕熱炎熱,可以說是一片莽荒之地。本來就是一個小漁村,是劉大夏向太子推薦了這里。 因為這里水土太好了,或許在土人眼中,是一片荒蕪之地,但是在劉大夏看來,簡直是一塊天賜寶地,一年可以三熟四熟,十二個月幾乎雨水不斷。 但是在江南出身的劉大夏眼中,根本就是又一江南。 要知道,在秦漢時代的江南,或許就是這樣的模樣。 但是千年過去了,江南的富饒甲于天下。可見只要下力氣整治,這里是可以變成魚米之鄉。 也正是如此,劉大夏向太子進言。 太子親自來考察之后,圈定了這里。 帶了數萬軍隊,與大量安南百姓,還有當地招募的其他各族百姓,有十幾萬之眾,就在這里扎下根來。 命名嘉定。 大明朝新建的南洋都司,包括嘉定府,也就是整個湄公河三角洲,還有南海衛,就是萬生石塘嶼。還有舊港宣慰司。 當然了,對南洋諸國都有管轄權。 當然了。 太子之所以這么容易,在這里建立城池,并將以嘉定為中心,這一大片土地并入南洋都司之中。 不僅僅是因為大明滅安南的天威,還有這一片土地都處于尚未開發的地方,大多數地方都是沼澤泥塘,大量熱帶雨林,還有鱷魚毒蛇出沒。都沒有多少人居住。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一帶地域的區域霸主,也就是吳哥王朝,在宣德年間轟然崩潰,為暹羅攻破都城吳哥,不得不遷都金邊,就成為了后世的柬埔寨前身。 這個時代的柬埔寨稱為真臘。 雖然已經過了近五十年了,但是真臘依然沒有重振的樣子。甚至一直沒有重振。 歷史上安南阮氏從柬埔寨手中奪得了這一片土地,也沒有花費太大的力氣,柬埔寨也是什么也不敢做。 而今的真臘更是希望大明政治上的保護,自然不敢與大明作對。 這才痛痛快快的將這一塊土地交了出來。 太子之所以開發嘉定,并非為了開荒的。而是完成征服南洋偉大構想。 因為太子很早就知 道,這一件事情,是他的父皇給他的考題。 在安南慢慢平定的事情,太子其實也想過很多辦法想要回到京師。 畢竟京師才是大明的政治中心。 作為大明未來的繼承人,豈能不想回去? 不管在外立下再大的軍功,對太子也沒有什么卵用。 這一點古人早就有很精辟的論述了。 古人一般不用太子當將軍,因為即便勝利,對太子來說,也是錦上添花,但是一旦失敗,就會大大損傷太子的威望。 甚至動搖儲君之位。 但是太子想過很多辦法,都無法動搖朱祁鎮的想法,只能照著做了。 不過基于剛剛的原因,太子寧可穩一點,也不愿意冒險。 故而,他遷移治所,遙控南洋爪哇戰事。 因為有大明為后頓,以占城,真臘,暹羅等大大小小的婆羅門教與佛教為主的國家,紛紛支持滿者伯夷,對抗淡目國。 這反而引起了回回教的反彈。 于是這一場大戰,斷斷續續打了好些年,還沒有終結的意思。而且擴大化了。早已不是滿者伯夷與淡目國爪哇島上,新舊霸主的事情了。 佛教與婆羅門教之間是藕斷絲連的關系。經過大明的撮合,自然能走到一起。 只是印度教總就不行的。 如果行的話,也不會在印度本土上,都被別人壓著打了。 沒有大明的支持,早就崩盤了。 很多時候,太子不得不指使一些漢人力量參與進去爪哇之戰。剛剛開始回回教還不清楚,時間一長,誰也不是傻子。 回回教與大明的對抗,也不僅僅是爪哇島上了。 雖然爪哇島乃是南洋的中心。但是南洋不僅僅是爪哇島,還有其他地方,比如舊港都司在施長安之前,施長安的姑姑與姑父,就投奔了回回教。 雙方的對抗不僅僅是戰爭之上,還有文化之上,這也就失望為什么陸家一到舊港,會被如此禮遇的原因。 當然了,太子對于領軍南下作戰,還是有一些疑慮的。這才沒有站上前臺,而回回教這邊,他們霸占這南洋到阿拉伯的航線。但是他們同樣需要的大明的貨源,還有畏懼大明的強大,也不愿意撕破臉。 畢竟,他們這些回回教也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 內部也有矛盾。 只是這種對抗,讓太子有些不好掌控局勢,他又不想去南洋,雖然大明在南洋有兩塊飛地,但是這兩塊飛地都有地頭蛇。 南洋衛更不用說了,在大海之中一個小島,根本不能屯駐大軍。 能去的只有舊港 但是舊港施家兵強馬壯,作為大明插在南洋的一根釘子,得到了朱祁鎮的關注,以優先級非常高的得到了大明各種武器與資源。 施家兵馬數萬,商船更是數百艘,又是南洋漢人之首。背后又有皇帝的光環。 太子去了,強龍與地頭蛇之間,恐怕也不會愉快。 這才有太子思來想去,派劉大夏勘察南洋各地,尋一個立基之地。最后就是這里了。 不過太子忙于南洋事務,對嘉定城之中的大小事務,都是有劉大夏處置的,而劉大夏也正式成為太子庶子。并主持南洋都司政事。 劉大夏也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事情,用了三年的時間,開出數萬頃水田,可以讓大軍糧食自給自足。 并且招募了不少當地百姓,編戶齊民。 讓嘉定城也越發繁華起來了。 只是這一日,劉大夏正在處置政務,卻聽人來報,太子有請。 劉大夏立即放下手中的公務,去了太子府。 太子一身薄紗,依然大汗淋漓,只是他面色嚴肅,似乎沒有感受到這里的炎熱,故而所有被召來的大臣們,都一個個雖然穿得很是單薄,但也不敢有一絲失禮。 被太子召來的人并不是太多。 只有劉大夏,張懋,等幾個人而已。 太子說道:“汪直你去外面守住著。” “是。”汪直答應一身。 汪直而今已經是太子信重的小將了。 甚至在爪哇戰場之上也是歷練了好幾次。 太子說道:“陸麟死了。死在亂軍之中。”隨即將手中一張紙傳遞下去。 此言一出,劉大夏心中一動。 陸麟就是太子的人。 而且是劉大夏引薦的。但是即便陸麟是太子的人。也不僅僅是太子的人。每一個人都有很多重的身份。 他的所做所為,太子并沒有什么指使。 太子之所以收納陸麟,一來是因為陸家在舊港的特殊地位,二來的是江南的地位太重要了。 太子要在江南安插幾個人手,也是非常正常的。 就好像西域也是太子的人。 太子早就成為朝野之間的一位大佬。 但是江南與南洋之間,距離太遠了。很多事情,太子知道也是相當有限的,只知道陸麟死了。 死了的很蹊蹺。忍不住讓人有過多聯想。 而政治上,很多少時候,不是太講證據,很多事情都是自由心證。這也是為什么太子將幾個心腹大臣叫過商議的原因。 幾個都看了過去。心中也有一些疑慮。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
瀏覽記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