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黃金屋中文 >> 明天子 >> 目錄 >> 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 |
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明天子 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 第七十一章大朝會 朱祁鎮與孫氏說了一陣子話,王振在身邊低聲說道:“小爺,時辰到了。” 朱祁鎮說道:“母后,孩兒去了。” 孫氏目送朱祁鎮離開。 就在太陽升起的那一瞬間,陽光照射在大地之上,并沒有多少暖意,只有清寒之意,朱祁鎮也感受到刺骨的冷意。 縱然他身穿著厚厚的棉襖,依然擋不住這冷意。 鼓樂齊鳴,各種朱祁鎮說出上名字的樂器都奏響了,這都是宮廷雅樂。節奏緩慢悠揚,但是卻給人莊嚴肅穆的感覺。 朱祁鎮在無數侍衛的簇擁著來到的乾清宮正殿。 乾清宮正殿已經大變摸樣了。 二十四把黃旗,上面有各式各樣的圖案,大多都是山海經上面的各種圖案。這些奇珍異獸,在旗幟之上,隨著風吹而上下浮動。 本來,朱祁鎮應該在奉天殿之中舉行的,但是三大殿被焚燒之后,還沒有修建,只能臨時放在乾清宮之中。 朱祁鎮沿著紫禁城的中軸線,乘車從正門進入乾清宮。 朱祁鎮一路上,發現以中軸線分開,文武官員分立兩側,見了朱祁鎮路過,紛紛下跪行禮。 朱祁鎮看見的有些熟悉的,有些不熟悉的面孔。 朱祁鎮在乾清宮門前的御座坐定之后。 大朝會就開始了。 首先來朝的,是越王。 在洪武時,藩王也有來參加大朝會,只是后來,就全面免了。越王與朱祁鈺是兩個在北京城的親王。 只是朱祁鈺還太小了。 太皇太后做主,免了朱祁鈺參加。 所以越王就是第一個。 越王在朱祁鎮的御案之前行禮,然后三呼萬歲。 朱祁鎮再撫慰幾句,說道:“叔王辛苦。”不過,在朱祁鎮看來,越王也真是辛苦了。 國之大事,在祀在戎。 而今總體上來說,大明朝沒有什么大戰,九邊一點點小摩擦,不過是小問題而已。但是各種祭祀,卻是免不了的。 皇帝不能親臨,自然要親貴代行之。 而代行最多的,就是越王了。 而越王的身體本來就不是太好的。很多事情的確讓越王的身體,有更加不好的跡象。 朱祁鎮看越王臉色不好。私下吩咐王振,派御醫常駐越王府上。 越王之后,就是各家勛貴了。 大明后期雖然是文貴武賤,但是在大明體制建設上,卻是武在文上,所以這樣大朝會的排序之上,很明顯就是勛貴在文官之前。 為首的自然是張輔了。 除卻張輔之外,還有成國公朱勇,定國公徐景昌。 朱祁鎮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徐景昌身上。 只是見了徐景昌卻有些失望。 因為很簡單,徐景昌老了。 朱祁鎮知道定國公一脈想挑選人才,就要從下一輩里面選了。只是大明勛貴從來是一代不如一代的。 徐景昌估計也比不上他老爹徐增壽。 而今即便是徐增壽,這個國公雖然是他用命換來的,但是徐增壽本身也不會打仗。 至于大明還有兩個國公,一個是魏國公,一個黔國公。不過一個在南京,一個在云南,都沒有到。 隨即下面各式勛貴。 大多都是靖難功臣。 朱祁鎮每一個人都細細觀看,其中也有一些老將,但是精神很好,一副廉頗雖老,尚能上陣的樣子。 但是更多卻是,年輕一輩。甚至還有幾個一看都沒有成年的。 卻也沒有辦法。 父輩都去了,爵位傳到他們的身上,他們自然有資格上大朝會。 朱祁鎮暗道:“青黃不接。” 之前,朱祁鎮知道大明將領有青黃不接的苗頭,但是從紙面上看來,卻是淺薄的,今日真正看了一下大明勛貴的陣容。 真打的都老了。 看上還能上陣,但是能夠打幾年?朱祁鎮心中越發憂慮。不過,總體來說大明勛貴的將領,還是能鎮得住場子的。 一些五軍都督府的軍官,雖然身上沒有爵位,但是看來還是有精氣神的。 當然了,朱祁鎮能看到的也僅僅是這些? 有時候能不能打,當面是看不出來的,但是有些人在皇帝面前,就已經戰戰兢兢,看上去十分緊張,指望他們在千軍萬馬之中,鎮定自若,卻是不能的。 有幾個表現好的武官,朱祁鎮就命王振一一記下來,回去之后,再細細翻看他們的履歷。 隨即就是文官。文官就多了。 京中各級衙門,七品官以上的,都有資格來朝見。 朱祁鎮見了前面的文官大佬,如三楊,胡濙,王驥,等等大臣之后,后面的侍郎主事都是一批一批的見了。 之前,朱祁鎮看武將的時候,還費些心思,但是看著文官,卻變成認認真真走流程了。 忽然身邊的太監喊道:“順天知府于謙。” 一個三十多歲的大臣,上前行禮,三呼萬歲。 朱祁鎮頓時打起精神來,看著于謙。 于謙看上去很是嚴肅,樣子有些清瘦,三絡長須,帶著幾分南人長相。朱祁鎮問道:“你就是于謙。” “回陛下。”于謙說話也是一板一眼的說道:“正是。” 朱祁鎮有些話想問于謙,但是卻知道這個時候不是說話的時候。 可以說接見每一個人的時間,都是規定好的。從親王,勛貴,文官,使臣,過一遍,正好是中午,那時候是大宴儀。 即便是朱祁鎮也能耽誤太多時間。 耽誤時間長了,后面的事情就不好辦了。 朱祁鎮說道:“于卿賑災有功,賞賜寶劍一把。”隨即朱祁鎮將自己配的一柄劍,解下來,遞給王振。 王振大吃一驚,卻不知道這區區于謙在皇帝這里有這么大的分量。雖然心中滿心不解,但是也不敢怠慢。 雙手接過長劍。 倒退的下來,雙手呈給于謙,說道:“于大人,莫辜負了陛下的好意。” 于謙也大吃一驚,微微一愣。立即雙手接過,隨即放在一邊,大禮參見,說道:“臣謝陛下隆恩。” 隨即有太監喊下一位官員的名字。 于謙又雙手捧起長劍,一步步的退了下來。 而下一名官員也上來了。 一時間,這于謙這名字哄傳天下。成為天下的焦點。 朱祁鎮與臣下的每一句對話,都有十幾個大嗓門的太監,高聲喊出來,讓在乾清宮門前廣場之上所有人都聽得見。 這于謙異軍突起之事,自然被人聽在耳朵之中。 一時間,所有人都暗地交頭接耳,探聽于謙的底細。 于謙之前雖然貴為一省巡撫,但是在官場之上的名字,還沒有到所有人都知道的地步。以至于維持紀律的御史,頻頻出列,才將這交頭接耳的聲勢按了下來。 于謙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所過之處,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于謙手中的御劍之上,各式官員見了于謙,紛紛行禮后退。 而于謙在順天府的手下,也一個個俯首帖耳,對于謙的態度也完全不一樣了。 于謙將這一切看在心中,面上不動聲色,看上去安之若素,但是心中卻感動莫名。 看著手上長劍。 是很明顯的御劍,不是皇帝打造了用來賞賜人的長劍。上面的游龍浮雕隨著陽光在劍鞘之上不住的游動。 就好像是活著一樣。劍柄之上卻有兩個字:“正心。” 這柄劍乃是朱祁鎮自用的,朱祁鎮又用不著上陣,配著劍,唯一的用處,大抵是用來自刎。所以朱祁鎮刻上正心兩字。 也是朱祁鎮說賞賜的時候,之前沒有準備,這才將這一柄劍送出去了。 于謙卻不知道這些,他卻知道,而今全天下人都覺得于謙是得當今殊遇,想不以死報之,都不行了。 就連于謙自己也這樣想。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
瀏覽記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