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真不是個文青啊 353 我和我的祖國
劉建文見過這張臉,是在報紙上刊登過。86年底在成都《星星》雜志社舉辦的詩歌節上,還有就是去年全國作協舉行的“全國文學獎”頒獎晚會上。
和報紙上相比,現實中的他有點黑,沒有報紙上那么神采飛揚,但顯得更加成熟。
“你就是夏紅軍老師吧?我叫劉建文,《人民日報》西嶺站記者。”劉建文伸出了右手,主動自我介紹。
夏紅軍有點訝然,他沒想到記者會找到這窮山溝里。他來后溝村小學一年多了,別說記者,連縣上的干部也沒見來過。
劉建文又掏出記者證,夏紅軍看了確認無疑,就笑著招呼他去窯洞坐坐。
“夏老師,我想采訪你,不影響你上課吧?”劉建文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夏紅軍笑著說下節課是音樂課,他可以讓學生幫他上,于是他叫了一聲,一個女生從教室里跑了出來,夏紅軍對她說了幾句,女孩點點頭就走了。
“她會上音樂課?”劉建文有些懷疑看著女生瘦瘦的背影。
“她叫劉巧玲,嗓音非常好,我經常利用業余時間叫她學樂理知識,掌握的還不錯,所以幫我頂替一節課沒問題。”夏紅軍笑著解釋道。
劉建文聽了點點頭沒再說啥,看了看周圍環境說不如就在院子里,夏紅軍答應了。
端了兩個板凳,夏紅軍又泡了一杯茶給劉建文。對方接過輕輕喝了一口:“茶葉不錯嘛,西湖龍井?”
“不是。”夏紅軍搖搖頭:“我從老家帶來的茶葉。”
“你老家在哪里?”
“漢湖。”
“呵.西嶺南邊,那可是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我采訪去過。”劉建文笑著說起當年的經歷,氣氛變得輕松起來。
這是劉建文作為記者采訪一個小技巧,和被采訪者拉拉家常,讓對方放松,更有利于采訪順利進行。
當他剛準備切入正題的時候,突然聽到窯洞教室里傳來一個悠揚的女聲:
我和我的祖國
一刻也不能分割
無論我走到哪里
都流出一首贊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條河
裊裊炊煙小小村落
路上一道轍
歌聲悠揚動聽,情真意切。
果然是天籟之音!
“怎么樣,這你女孩唱的不錯吧?”夏紅軍注意到了劉建文的神色笑著說道。
“真不錯!好好培養,長大了能成為一名歌唱家。”劉建文附和道。
“是啊,其實像劉巧玲這樣具有一定天賦的孩子很多。”夏紅軍又興致勃勃說起了劉寶的事情,劉建文很耐心聽著。
“可惜,這里窮,好多學生小學沒畢業就輟學,太可惜了。”夏紅軍說到這里長嘆一口氣。
“這就是你不遠千里來到這地方志愿教書的原因?”劉建文很快將談話引導自己的采訪目的上來。
“也不全是。”夏紅軍笑道:“這里還有個故事,想聽嗎?”
“請講。”
于是夏紅軍就把自己寫那本科幻小說《鄉村教師》后,收到劉寶的來信,簡略知道了這個叫后溝村小學發生的事情,后來偶然的機會來到這里實習,最后因為楊為民的事情,決定留下來再教一年。
“劉記者,我知道要來采訪我什么,其實我不值得采訪,畢竟我才在這呆一年。你應該采訪的是像楊為民這樣的鄉村教師,他們把自己的青春甚至一生奉獻給了鄉村教育,是他們撐起了農村基礎教育的脊梁!”
劉建文聽了點點頭很是認同。
因為,他也曾經作為一名知青上山下鄉來到農村,當過幾年的鄉村教師!
“還有,咱們國家農村教育基礎太薄弱,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需要全社會幫助。”夏紅軍想了想又補充道。
“這個我贊同,今年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已經發起一項以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兒童為目的公益事業,名字叫“希望工程,聽說說你寫的那篇《鄉村教師》廣為流傳,在這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劉建文笑著解釋。
還真有作用?
不過夏紅軍知道,今年年初國家成立的“希望工程”好像要比歷史上提前一段時間。
聽到劉建文提到希望工程,夏紅軍突然想起什么,說了一聲你等下立刻跑回窯洞,沒過幾分鐘拿了一本相冊走了出來,翻開一頁指著里面一張照片說道:“劉記者,我覺得希望工程應該有個形象設計,你看這張照片怎么樣?”
劉建文仔細看了看,只見一個穿著破舊棉襖的女生,手握鉛筆頭、還有兩只直視前方對求知充滿渴望的大眼睛,仿佛說著四個字“我要上學”。
是班長吳春的照片。
“這照片不錯!一定會吸引人!”職業的敏銳馬上讓劉建明意識道什么。
夏紅軍聽了很高興,趕忙把吳春叫出來讓她接受采訪。吳春有些懵懵懂懂,但是夏老師的話她是聽的,于是劉建文問什么她就答什么。
“吳春,你想上學嗎?”劉建明最后問道。
“想.”吳春毫不猶豫大聲回答:“我還想讓夏老師這樣的大學生教我們,因為他懂的很多!”
這說了句實話,別說夏紅軍前世的經歷,就憑燕師大的學生,他的學識、教育理念也是一般中師生無法比擬的。
吳春高高興興走了,劉建文把注意力集中在夏紅軍身上,非要讓他說說來這里教書的感受,如何克服這里艱苦生活條件。
“這多虧了我的女朋友——就是和我一塊來的,也是我高中大學同學。”夏紅軍笑了起來:“如果不是她,我真的不知道怎么熬過這個冬天。”
夏紅軍就把陳招娣的事情說了一遍,如何勤快、如何能干,如何會照顧人,夸得那簡直就是一朵花。
劉建文有些啼笑皆非的感覺。
小兩口很恩愛啊。
但這沒法上報紙。如果是《知音》這樣的雜志來采訪,這絕對是好素材。
可我是要刊登在《人民日報》,這境界不夠高啊。
就在劉建文有些一籌莫展的的時候,突然看到一個騎著自行車的青年搖搖晃晃下了梁,直奔學校,加重自行車后面挎著兩個綠色大郵包。
是鄉村郵遞員。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