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穿越明朝當暴君 第五十七章 朕得有自己的親信勢力
增加財源的方法有很多種。
但在朱由校看來,開辦官營商業更加符合大明帝國的長遠發展需求。
畢竟大明帝國新增的社會財富已集中于商業是事實。
因為現在的大明可不是十九世紀的那個落后于世界先進國家的滿清。
現在的大明依舊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擁有著世界最先進的生產力。
因為大明好歹有數千年的技術沉淀,在工業革命出現以前,就是鐵器時代的先進生產力代表!
所以,地理大發現后,全球貿易一大開,幾乎全世界的白銀都流入了大明。
據朱由校所知,有歷史學者說過西洋殖民者把美洲搶來的白銀幾乎都拿到中國換取了中國的絲綢和瓷器這些產品。
也正因為此,可以說因為全球化,大明賺的是盆滿缽滿。
這后世的發達國家一樣,因為占據生產力上游,借著全球化的春風,大發橫財。
但可惜大明賺的錢大部分是為私人所有,集中在權貴士紳手里。
偏偏這些權貴士紳還免稅逃稅。
所以,大明朝廷是根本就沒享受到這方面的福利。
老百姓自然更加享受不到,甚至還會被更有錢勢的權貴士紳通過兼并田地逼得更加的走投無路。
而朱由校作為皇帝要想讓朝廷更有統治力,讓大明的財富利益分配更公平,就必須把全球貿易開始后的利益奪過來。
另外,大明朝廷的主要收入雖然還是農稅,但大明不可能再在農業上增加很大收入。
因為大明田地有限,而農業技術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進的。
而且農業受氣候影響大,可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氣候對農業都是不友好的。
何況,大明有免稅資格的權貴士紳隨著帝國的延續是越來越多,他們占有的田地也越來越多。
所以,大明的農賦正常情況下只能越來越少,除非加征農稅,可一直加征下去,大明的百姓遲早要反,大明的統治體系遲早崩盤。
因此。
大明要想不亡,繼續強盛下去,只能去商業上開辟財源。
而開辟商業上的財源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加征商稅,一種是以搞官辦商業。
萬歷已經搞過商稅,派太監去各地收礦稅就是例子。
但遭到的反對聲很大,以至于在泰昌即位后,東林黨就當即慫恿泰昌把這個制度廢除了。
當然,因為宦官們不是專業的稅收人員,的確在征稅過程中造成了很多問題也是事實。
而且宦官本身也是既得利益者,所以導致很多時候加征的礦稅還是轉移到了普通工人身上,使得底層矛盾更加尖銳。
所以,朱由校沒有打算一開始就恢復礦稅以及加征商稅,畢竟這需要大量專業的稅收人員和一個完備的稅收制度建立起來后才能實現征收到豪紳權貴的稅而不是被豪紳權貴們借此機會盤剝百姓。
所以,朱由校選擇了第二種即搞官辦商業。
這也是孫承宗和徐光啟所建議的一種。
可見孫承宗和徐光啟也知道加征商稅的利弊,所以沒有直接建言朱由校讓朝廷加征商稅。
當然,至于孫承宗和徐光啟是不是因為自己也是權貴士紳的一員,而不希望朝廷加征商稅,只接受讓朝廷和自己家族都跟著賺錢的方式,朱由校就不知道了。
本來朱由校沒打算讓孫承宗和徐光啟這些文官替自己搞官辦商業,而是直接讓太監和宗室勛貴來搞。
不過,朱由校細想后也不得不承認,如果要搞官辦商業,他還真只能讓徐光啟和孫承宗這些文官來做。
因為太監們從小在內廷長大,哪里懂什么產業經營,即便有所涉及也是當別人保護傘然后參與分紅或者請職業經理人給自己經營。
宗室勛貴們也一樣,大明的宗室勛貴因為有鐵飯碗差不多也養廢了。
而孫承宗和徐光啟這些文官就不一樣,他們有以宗族師生等關系為紐帶的人脈基礎,可以招攬到善于經商的人才和組織招募到各種工匠,在江南沿海這些商業發動的地區也有自己的田地,而且自身智力和能力是經過各種考核篩選出來的。
所以,朱由校想要搞好官辦商業只能靠發動一些開明忠誠的文官來做。
這和歷史上洋務運動基本上都是漢族士大夫完成的一樣。
朱由校承認他不得不依靠一部分文官來和其他利益集團爭奪利益。
所以,朱由校在采納了孫承宗搞官辦商業開辟財源的建言后就還是讓他來辦這事。
本來朱由校更加屬意江南富商出身的徐光啟,但因為徐光啟有更重要的任務,他就只能讓主動提出這個建言的孫承宗來。
另外,朱由校也通過讓魏忠賢加強東廠的力量而通過東廠調查到孫承宗家是種棉花和賣棉花的大戶,所以,他便干脆直接讓孫承宗去開辦大明第一個官營棉紗廠。
當然,朱由校要想要孫承宗和徐光啟的人力資源和土地又想要讓人家為自己忠心辦事的話,自然不能直接抄其家,沒收其家產。
所以,朱由校就想了個賜少部分官營產業股份給徐光啟和孫承宗的辦法。
讓徐光啟和孫承宗把自家的田地作為股本參與進來,這也算是革新大明社會的經商模式。
同時,這也是朱由校把徐光啟和孫承宗各自背后的家族和大明皇室綁在一起的陽謀。
朱由校知道單靠他自己這個皇帝是不可能和整個既得利益集團斗爭的,也不可能把大明改造成功。
甚至說不定還沒改革完成就鬧得天下皆反甚至死都不知道死的。
所以,在朱由校看來,他得需要拉攏一幫人有跟自己一起改革大明的動力。
另外,朱由校不得不承認,清朝的皇帝之所以比明朝的皇帝更舒服,想下江南就下江南,想建行宮就建行,對士紳們想殺就殺,甚至還能直接來個官紳一體納糧,就是因為清朝的皇帝是異族皇帝,他們背后有個滿洲軍事貴族集團因為自己要剝削所有漢人的利益與皇帝一致,所以就無條件支持皇帝,使得清朝的皇帝可以肆無忌憚地殺漢族官紳,而漢族官紳也就拿這些清朝皇帝完全沒有辦法。
可朱由校不是異族皇帝,自然沒有什么絕對支持自己卻又和大多數人族別不一樣的勢力集團為基本盤,所以就沒法像清朝皇帝一樣那么有權。
所以,朱由校決心自己組織一個對自己絕對忠誠的親信集團,用利益捆綁和強化思想的方式,利益捆綁是基礎,畢竟人的本性的就是趨利避害,思想是理論手段,畢竟要保證忠于自己的人都是品性與能力絕對優秀的人。
而孫承宗和徐光啟就是朱由校要拉攏捆綁的一類人。
所以,朱由校主動賜給這兩人家族富貴。
朱由校希望有一天他也有一個足夠強大的帝黨集團制衡其他勢力集團,并維護他的權力。
那樣他這個皇帝也能想下江南就下江南,想去承德避暑就去承德避暑,或者去塞外打打獵也沒誰敢阻止。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