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億萬富豪從相親系統開始  >>  目錄 >> 第0836章:東三郡

第0836章:東三郡

作者:菠蘿炒土豆  分類: 都市 | 異術超能 | 菠蘿炒土豆 | 億萬富豪從相親系統開始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億萬富豪從相親系統開始 第0836章:東三郡

三國魏、蜀、吳,多少英雄豪杰。

今天咱們就簡單,聊一聊,所謂的“倒霉”劉備。

劉備其實不倒霉,他是三國諸侯中家底最淺的,最后能混到三分天下有其一,已經是強中強了,誰敢說他倒霉?

可他又確實很倒霉,他一生征戰時間長達近40年,從無到有,打下蜀漢的江山,可他想要的僅僅只有這三分之一?

他公開的政治目標是“復興漢室”,也就是想要全部。

但直到他病死,手上也只有三分之一,還是最弱小的三分之一。

他沒能完全成功,是各種因素的疊加,政治、軍事、經濟、機遇、謀略等各種條件缺一不可。

不過,這些話題太龐大,網上也有好多分析文章,我就不多談了。

我只談談他不倒霉中的倒霉,也就是意氣風發時,突然因意外緣故出現的失敗,主要是指背叛事件。

劉備一生遭遇了四次比較嚴重的背叛事件,這些事件的發生,其實也是造成劉備最終只能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原因之一。

曹豹、許耽背叛,劉備丟徐州,失去在北方爭雄的根基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原徐州刺史陶謙病死,臨終前把徐州這個富庶的地盤讓給了劉備。

這是劉備從家鄉起兵近十年后,才獲得的足以讓他成為一方諸侯的根基之地。

有了這一州之地,他才能不以別人附庸的身份,參與天下爭霸。

但這塊地盤有毒,當時在劉備麾下的陳群就勸說他不要接手徐州,認為用小馬拉大車的話,會出事,《三國志·陳群傳》中記載:

時陶謙病死,徐州迎備,備欲往。群說備曰:“袁術尚強,今東,必與之爭。呂布若襲將軍之后,將軍雖得徐州,事必無成。”

但早就受夠了寄人籬下之苦的劉備,哪經得起成為徐州刺史的誘惑?

于是,劉備大大咧咧的進了徐州,從幫公孫瓚打雜的小弟,變成了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北方諸侯之一。

而陳群的判斷,也很快應驗。

劉備入徐州后,沒有很好的處理好原陶謙舊部,丹陽兵將領曹豹、許耽等的待遇問題,雙方有了一定的裂痕。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劉備出擊袁術,呂布受袁術之邀,準備偷襲劉備的徐州。

關鍵時刻,張飛還在下邳城中跟曹豹起了爭執,雙方勢同水火,結果,許耽派人去迎接呂布大軍,并打開城門,把徐州獻給了呂布。

劉備當時打袁術也不順利,吃了敗仗,轉頭連老巢都丟了,差點就一蹶不振,只能跟呂布求和,再次寄人籬下。

這一次丟徐州,讓劉備失去了繼續在北方爭雄的可能。

等到他從曹操那邊跑出來,第二次占領徐州時,此徐州已非彼徐州了。

原徐州的士族和實力派,大多已經被曹操拉攏過去了,劉備在曹操的強壓下,根本待不下去,很快,徐州就又丟了。

劉備丟徐州,不僅僅是失去了在北方繼續保持存在感的根基之地,最重要的是,讓部分有心在他身上下注的北方士族對他失去了信心。

陳群、陳登等后來都跟了曹操混,陳群成為曹操的部下后,還舉薦了好幾個人才給曹操。

他在劉備手下做事時,可一個人才都沒有舉薦過,顯然,劉備沒有經受起士族的考驗,區區一個徐州都守不住,憑什么能獲得士族的支持?

沒有了士族的支持,劉備又如何能留在北方,跟強大的袁紹、曹操等抗衡?只能跨過長江南下,繼續尋找機會。

這一切,都是因原陶謙舊部曹豹、許耽等將領背叛劉備,導致他失去徐州而帶來的后遺癥。

糜芳、傅士仁背叛,劉備丟荊州,北伐中原失去先手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獲得了跟曹操之間進行的“漢中之戰”的勝利,并進位漢中王。

此時的劉備集團,勢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時期,照此下去,北伐中原也許不再是夢想。

但很快,孫權就給了劉備當頭一棒。

當年秋,關羽出師北伐襄陽、樊城,孫權以呂蒙、陸遜等為將,出兵偷襲南郡,關羽大意失荊州。

在東吳偷襲南郡的過程中,正常情況下,關羽并非無法援救,他距離老巢并不遠。

雖然遭逢夾擊,但如果能舍棄一半兵馬當死士,擋住曹仁、徐晃,帶一半人退回到江陵或公安城中,局勢還有翻轉的可能。

即使無法擊敗東吳,至少,關羽也能守到蜀中出兵援救。

不過,這需要鎮守江陵的糜芳和鎮守公安的傅士仁先頑強防守個十天半月,等待關羽回援。

從東吳歷來打攻城戰的戰例看,在江陵和公安這樣的大城中,守這么長時間是完全可以辦到的。

當初,周瑜奪南郡,可是打了一年多,才打下來,還讓守將曹仁安全撤退了。

但糜芳和傅士仁卻全部不戰而降,拱手獻出江陵和公安,關羽部的家眷全部落入東吳之手。

關羽連挽救的機會都沒有,最后只能是敗亡。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關鍵,其實就在糜芳和傅士仁的背叛,否則,東吳未必就能在關羽回援前,攻下江陵和公安這兩座城池。

糜芳是劉備的小舅子,沒有糜家的財力幫助,劉備在徐州時就被打垮了。

糜家兄弟在劉備心中的地位不一般,劉備稱王時,給糜芳的兄長糜竺的官職,比諸葛亮還高。

傅士仁是劉備的幽州老鄉,從北方起就跟隨劉備,也是劉備集團的元老。

劉備留他們在荊州輔助關羽,幫助關羽鎮守后路,就是因為對他們相當信任,偏偏,兩人全部背叛了劉備,背叛了關羽。

根據史書記載,責任是在關羽身上,他因攻打樊城不順利,把脾氣發在了糜芳和傅士仁身上,結果被孫權撿了便宜,《三國志·關羽傳》中記載:

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咸懷懼不安。于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

糜芳和傅士仁的背叛,后果相當嚴重,直接導致荊州戰局無法挽回。

劉備集團失去荊州,也直接喪失了從三分天下有其一到完成一統的機會,“隆中對”中描繪的戰略從根本上失去了意義。

當然,也失去了關羽這樣一位可以鎮守一方的大將。

關羽大意失荊州后沒多久,輔助劉封鎮守東三郡(西城、上庸、房陵)的孟達,率自己的數千部曲及家眷投降曹魏。

孟達背叛劉備的原因是,受到了劉封的打壓,《三國志·劉封傳》中記載:

又封與達忿爭不和,封尋奪達鼓吹。達既懼罪,又忿恚封,遂表辭先主,率所領降魏。

但實際上,孟達投降曹魏的根子是在劉備身上,劉備對其不公。

孟達是跟著法正一起投奔劉備的,麾下有數千部曲,但他跟了劉備八、九年,卻在劉備集團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最早,他在南郡跟著關羽混,后來被派去守宜都郡(今湖北宜昌,關羽最后就死在宜都境內的臨沮,夷陵之戰也是在這里打響),沒讓他參與什么戰爭,蹉跎了八年。

劉備拿下漢中后,派孟達統兵攻打東三郡。

在孟達一路順利進兵時,劉備派來劉封,成為孟達的上司,《三國志·劉封傳》中記載:

建安二十四年,命達從秭歸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為達兵所害。達將進攻上庸,先主陰恐達難獨任,乃遣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達軍,與達會上庸。

最重要的是,根據史書記載,劉備稱王后,大肆封賞屬下,但沒有見到封賞孟達的記載。

也就是說,當時的孟達,在劉備集團內是個什么官都不清楚,混了八、九年時間,還只能作為劉封的附庸存在。

而劉備派劉封來領導和監督孟達,顯然對其并不信任。

孟達熬了這么多年,好不容易有了建功立業的機會,卻被劉封來摘了桃子,還要被劉封欺負,升官發財更是不要想,他能不反?

于是,孟達投降曹魏后,還反過來幫助曹魏打跑劉封,攻占了東三郡,曹魏改東三郡為新城郡,孟達成為新城太守。

東三郡是個比較夾生的地區,地理位置不好,在東三郡用兵,只能從漢水到漢中或襄、樊,或走陸路攻宜都。

劉備死后,蜀漢和東吳再次結盟,攻打宜都是不要想了,于是,如果劉備集團繼續擁有東三郡的話,只能起到援助漢中,或佯攻襄、樊的作用。

因此,有很多文章分析,在荊州丟失后,對于劉備集團來說,沒有荊州之兵配合的東三郡,已經沒有了意義,是個雞肋之地,丟了后損失不大。

但顯然不是,孟達后來在諸葛亮出兵北伐前,試圖反曹魏,司馬懿卻緊急出兵,八天趕到東三郡,就為了趕快干掉孟達。

從司馬懿的反應來看,東三郡的戰略地位未必就小了。

有這么一塊地盤在手,有這么一支軍隊在手,在戰術大師手里,估計還是能玩出些花來,不可能一點戰略地位都沒有。

起碼,從東三郡可以攻襄、樊,即使是佯攻,也能牽制不少曹魏的兵力不是。

孟達的背叛,讓劉備集團在失去荊州之后,又失去了東三郡,徹底堵死了劉備集團在荊州方向跟曹魏交手的可能和戰術應用。

我認為,損失還是蠻大的,特別是在劉備集團已經很虛弱的時候,任何一塊地盤都有存在的意義。

蜀漢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準備出兵伐吳,但在出兵前,張飛的部將張達、范強背叛,殺掉張飛,投降東吳,《三國志·張飛傳》中記載:

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發,其帳下將張達、范強殺飛,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

張達、范強的背叛不是劉備的錯,他們是張飛的部將,他們的背叛也是張飛自己對部下苛刻造成的后果。

之所以把這件事算在劉備集團的嚴重背叛事件中,是因為他的政治后果很嚴重。

軍事上就不說了,張飛的死,讓劉備伐吳時,失去了一個重要助力。

但更嚴重的是,張達、范強干掉張飛,讓劉備集團內部的政治優勢,全面倒向了荊州派,是后來蜀漢政權的大權被荊州派掌控的一個主因。

劉備死時,其勢力內部的元老派已經沒人可以扛旗了,關羽死了,張飛死了,糜竺死了,孫乾死了,簡雍或許還在,但他扛不起。

最受人喜愛的趙云也還活著,但從劉備的態度以及一直以來對趙云的使用方式看,趙云也扛不起元老派的大旗,否則,劉備不會在托孤時對他視而不見。

至于魏延,資歷差了些,出身也差了些,只能輔佐,不能當主導。

在關羽死后,劉備集團內,只有張飛能扛起元老派的大旗,歷史上張飛有這個能力。

可張飛卻因小小張達、范強的背叛而枉死,這就相當可惜了,特別是對劉備來說。

別看在史書記載中,劉備聽到張飛死后的反應似乎一點都不驚訝:“噫!飛死矣。”

可實際上的苦,他哪能不明白?

一個政權中的政治勢力,需要平衡,否則,不管是劉備也好,還是劉禪也好,都要受制于人。

關羽死后,張飛可以領導元老派制衡荊州派,張飛死后,荊州派一飛沖天。

劉備死前托孤,都只能找李嚴這樣的人來制衡諸葛亮,如果張飛活著,哪需要用言語擠兌諸葛亮?

即使在劉備死后,劉禪執政時期,張飛家族也是元老派的領頭羊,張家兩個女兒嫁給劉禪當正妻,就是這種政治認可的體現。

只不過,張飛的后人在政治上肯定不是諸葛亮的對手,除非張飛活著。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表示要:“宮中府中,俱為一體”,如果張飛還在,他有這個膽?

張達、范強一點都不出名,如果不是殺了張飛,誰知道他們是誰?

但他們背叛的后果,在劉備集團中的影響太深遠了,讓劉備集團中的元老派失去了跟荊州派抗衡的可能。

以上是我統計的劉備自參與諸侯爭霸后,遭遇到的幾次內部嚴重的背叛事件。

后果都比較嚴重,如果沒有這些背叛事件,劉備集團會走得更遠。

不過,歷史沒有如果,出現這些背叛事件,本身就是劉備、關羽、張飛在很多事情上考慮不周造成的。

爭霸天下,在大家機會都相等的情況下,誰少犯錯,誰就更有優勢。

何況,劉備本就在機會上,落后于曹操和孫權,又出現了這么多嚴重的背叛事件,其建立的政權最早衰亡也是當然的!

蜀漢缺乏培養人才方法,導致一代不如一代,才是諸葛亮的麟子諸葛瞻,首戰便敗于鄧艾的關鍵原因。

公元227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異常忙碌,剛對孟獲七擒七縱后,便馬不停蹄的屯兵于漢中,早上忙于準備北伐各項事宜,晚上還要創作《出師表》,

一晚他在和魏延趙云商討對策是,一封蜀漢的密信卻諸葛亮眼睛一亮,并且激動不已的抱著魏延和趙云,罕見的白了三大碗酒。

素來謹慎不茍言辭的諸葛亮,為何會如此興奮和激動,原來書信里黃月英告訴諸葛亮,長子諸葛瞻出生了。

此時的諸葛亮已經46歲,現在稱為中年得子,但是在三國則算是晚年得子,諸葛亮有了子嗣傳承,能不開心能不激動嗎?

縱觀三國歷史,蜀漢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蜀漢重要人物劉備和諸葛亮等都是較晚才得麟子,

兩人曾經過繼別人的兒子為繼承人,劉備曾經過繼了劉封,諸葛亮則把諸葛瑾的兒子諸葛喬過繼在膝下。

這到底是巧合還是另外有原因,至今無法說的清楚,但是幸運的是兩人的來都有了親生后代,劉禪和諸葛瞻,諸葛亮對兒子有多痛愛呢?

神機妙算的諸葛亮雖然在三國演義中被描繪的接近了仙人一樣,可是他也是個凡人,

即便是一生謹慎,但是和普通的父親一樣,只要一提到寶貝兒子,諸葛亮高興的合不攏嘴。

公元234年,諸葛亮六出祁山,屯兵于五丈原時,閑來無事就給動吳兄長諸葛瑾寫了信,信中提到兒子諸葛瞻,

諸葛亮可以說非常的驕傲,他對諸葛瑾說:你的子侄諸葛瞻,如今也有七八歲了,長的非常的像我,聰明伶俐又很像他母親,我就是擔心有點太優秀了,將來反而不成器”。

諸葛亮在書信中對諸葛瞻既有一絲得意,也有一絲的憂慮,但在諸葛瑾的看來更多透露了諸葛亮的心思,諸葛瞻比諸葛喬更聰明更適合接替蜀漢的諸葛家族大任葛

同年,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享年46歲,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曾經布下北斗七星陣,希望向天再借12年,

其中原因是為了恢復漢室的千秋功業,還有一個目的則是為了兒子諸葛瞻,因為當時諸葛瞻才8歲左右,

現在也是小學的期間,正需要父親的循循教導之時,任誰也不想這時候離開兒子,但天不從人愿,諸葛亮還是在五丈原病逝。

諸葛瞻幼年喪父,在母親黃月英的教導下長大成材,可能由于他諸葛亮的獨子,為了延續諸葛亮一脈,蜀漢天子劉禪和諸葛亮的弟子姜維,

說什么都不讓他上戰場歷練,生怕出個萬一不好給蜀漢子民交代,所以姜維九伐中原,一次也沒有諸葛瞻的身影。

公元243年,諸葛瞻十七歲之時,劉禪把蜀漢的公主許配給他,招其為駙馬并授予騎都尉,此時的諸葛瞻走上了仕途之路,一出仕則受到了器重,怎么個器重法呢?

說起來的確會讓蜀漢的群臣羨慕不已。

公元244年,新婚一年的諸葛瞻,累遷為羽林中郎將,并且還被任命為射聲校尉、和侍中。

這時的諸葛瞻歷史上并沒有太多的建議,此時蜀漢的主要管理人是蔣琬和費祎,并且這年魏國的曹爽率領十萬人進攻蜀漢,

沒想到卻被蜀大將軍費祎在漢中阻擋,曹爽苦戰不得,損傷甚眾后撤軍,蜀漢打贏了一場漢中保衛戰。

但是這一年后蜀漢凡是有頒布一些對百姓有利的措施,很多都不是諸葛亮提倡的,

多數都是蔣琬和費祎的努力結果,可蜀中的百姓都會算在諸葛瞻頭上,民間都會互相說,“這是諸葛武鄉侯所提倡的

這結果,導致諸葛瞻的賢名遠播,但盛名之下難副其實。

縱觀三國志和資治通鑒,都會發現諸葛瞻的一生,是成長在諸葛亮的光環之下,他從十七歲當騎都尉,

到公元260年這十多年的時間里,諸葛瞻雖然歷史上沒多少拿的出手的成績,但是卻累遷為尚書仆射,加官軍師將軍,

公元261年,成為了蜀漢內務的實際掌管人。不過此時劉禪開始信任黃皓,諸葛瞻并沒有處理好和黃皓兩人之間的摩擦,因為也為蜀漢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當時為了黃皓,廖化還打算上找宗預和諸葛瞻商議,可最終宗預以不在管紅塵之事為理由推脫了,黃皓得到了劉禪的寵愛后,愈加和諸葛瞻姜維等不對付,本來諸葛瞻應該在此時聯合姜維對付黃皓的。

并且在這十多年中,蜀漢實際話事人卻是九伐中原的姜維,但是在姜維又一次北伐失敗后,諸葛瞻竟然和志同道合的戰友姜維決裂,

不但不再支持姜維北伐,還上書給劉禪,削了姜維的對蜀軍的實際掌控權,調去地方當個益州刺史,而這個決定沒多久就讓劉禪和諸葛瞻后悔不已。

可見諸葛瞻雖然精通書畫,記憶力過人,并且一心忠于蜀漢,可在智謀和戰略格局上,遠遠不如司馬懿的后代,

他看到是姜維連連北伐導致的蜀國的耗損,但卻沒想到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諸葛亮制定的以攻代守方針,才是蜀漢得以鼎足而存的所在。

姜維被貶的結果,就是在263年,司馬昭三路大軍伐蜀,由于漢中缺少姜維的運籌帷幄,等姜維安排好防御戰線規劃后,蜀漢的防御線已經被鄧艾,鐘會,諸葛史緒的大軍撬開了幾個缺口,失去了天險的蜀漢軍隊,

因為失去了重要的關隘,也喪失了斗志,很快各地諸多郡縣紛紛歸降,姜維不得已,只好率領蜀漢的精銳拒守劍門關,同時組織各地郡縣的守軍到成都勤王。

姜維的確也把握住了關鍵,在劍門關下,鐘會的十多萬大軍無法寸進半步,鐘會是利用了各種的方法,也沒成功,

這時因為運輸的原因,十多萬的魏軍在糧食已經接濟不上,正在眾將認為會前功盡棄的時候,

鄧艾思考了良久,提出了一個計策,就是繞道奔襲蜀漢軟肋,以奇兵奔襲蜀漢防守較少的江油,攻陷了江油后,

一,可長驅直入到成都,

二可調動劍門關下的姜維大軍,讓他首尾無法相顧,計策雖然好,但是卻非常冒險,能不能成功不說,從劍門到江油這條路,堪稱天險,

不但沒有道路更是人跡罕至,并且由于要翻山越嶺,鄧艾不能帶攻城的器械,反而是要輕裝上陣,不過鐘會已經沒有辦法,就讓鄧艾去試試。

沒想到,講話不利索的鄧艾,不愧為一代名將,還是個狠人,他率軍萬余走在荒無人煙之地,一路幾百多里,是開山造橋。

跨國高山和深谷,每天吃的只是隨身干糧,一路極為艱險,并且數次面對前進無路,后退又困難的窘境,

可鄧艾以高昂的士氣,身先士卒激勵將士們,在懸崖上還以氈自裹,推轉而下的勇氣,和將士們克服了種種的困難,奇跡般的出現在江油城下。

此時江油城可以說擁有關山之險,一面臨涪水,三面是懸崖,是蜀地有名的天險之一,其名氣不亞于劍閣,可是江油守將馬邈卻投降了,那么馬邈為啥會投降呢?

其實馬邈并不是一開始就打算投降了,他當時非常勇悍,打算率軍伏擊鄧艾的先鋒田章,卻沒想到實力不濟,竟然被擊敗了,無奈之下只好歸降。

本來馬邈完全可以憑借江油的關隘天險,阻擋鄧艾的前進,并且及時通知成都增援,這樣一來則不會出現錦竹之敗,

但是蜀漢人才短缺,和用人不當的弊端此時顯現了出來,這樣重要的關隘,如果選擇了霍戈,或者還有一絲希望,但是馬邈的誤判輕視鄧艾,在野外展開伏擊被反殲,完全讓蜀漢由主動變成了被動,

此時蜀漢精銳盡出,連老將廖化都出動救援姜維,可見當時的蜀漢真的擔當大任之人,面對江油的失陷,成都的劉禪是驚慌失措,商量來商量去,緊急狀態下派誰去救援江油呢?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點諸葛瞻身上,因為諸葛瞻此時不但是蜀漢的重臣,也是名相諸葛亮的唯一后人,有當年諸葛亮的風采,他去是估計是肯定是最穩妥的選擇,畢竟諸葛亮可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存在,對付鄧艾可說是手到擒來,

劉禪為了穩妥起見,還把蜀漢守城的主力包括部分的御林軍,加上張飛的孫子張遵,黃權之子黃崇,李恢的子侄李球等,連夜出發奔赴救援江油。這個陣容在當時堪稱豪華,畢竟都是蜀漢二三代人物的佼佼者。

可人比人氣死人,這些蜀漢的人才,在面對魏國的鄧艾時,突顯出了能力上的差距,同時也突顯了缺乏實戰經驗的弊端。

鄧艾在獲得江油后,則是一路勢如破竹,快速的推進到了錦竹城下,此時鄧艾面對的則是錦竹關內的數萬蜀漢精銳,而如果鄧艾垮不過錦竹這個坎,其結果可想而知。

錦竹之戰可以說是蜀漢存亡的關鍵戰役,可是當時諸葛瞻對錦竹戰役卻關鍵卻缺乏認識,只大軍出成都后,蜀軍雖然日夜兼程,但是在關鍵時刻在涪縣猶豫不前,

此時黃權之子黃崇曾經勸誡諸葛瞻,如果我們不盡量占據有利的地形,阻擊鄧艾的魏軍,那么憑借鄧艾聲威和士氣,我們要贏就顯得有些困難,但是諸葛瞻并沒有聽取黃崇意見,

而是選擇繼續觀望,這就送給了鄧艾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這樣讓黃崇因為諸葛瞻沒有聽取意見而痛哭不已,

其后兩軍終于在錦竹城下對壘,此時堅守錦竹,等待援兵同時消耗鄧艾,但是蜀漢此時已經無將可用,無兵可援的局面,還休書給東吳請求救援,此時的東吳也算是給力,但是老將丁奉卻在關鍵時刻觀望不前,導致結果諸葛瞻要和鄧艾進行決戰,而這次決戰也成了蜀漢最后一戰,此時的姜維,廖化都不知道,沒多久蜀漢轟然倒塌。

諸葛瞻為何要出城與鄧艾決戰,后世推測的原因有三

第一:蜀漢大軍相比鄧艾擁有優勢兵力,又是在本土對抗鄧艾,無論是實力還是地理條件,都占據優勢,贏的機會很大。

第二:鄧艾的忽襲已經為魏國打開了一個缺口,如果不及時堵住這個缺口,吃掉鄧艾的魏軍,讓鐘會斷了這條路子的想法,只有盡快消滅鄧艾,而消滅最好的方法就是兩軍決戰。

第三:從裝備和休整狀態還有士氣上,依靠錦竹城的諸葛瞻,總體上都比鄧艾要強的多,更重要其部曲中還有蜀漢的御林軍,

諸葛瞻在雙方對比后,怎么看怎么都覺得贏,并且在決戰的開始,諸葛瞻是擊退了鄧艾的左右包抄的進攻,并且一度取得了勝利,鄧忠、師纂在初戰失利后退回,還給鄧艾抱怨說:“對方堅守牢固要贏難啊。”

可是鄧艾名將的素質就在此突顯出來,他有點像李云龍一樣憤怒的說:“生死之際,存亡再次一舉,沒啥行不行的!”

大聲叱責二將,從來狹路相逢勇者勝,二將就回去奮力再戰,鄧艾更是親自參加了戰斗,此時的蜀軍卻反而被這股狠勁給打愣了,數萬人抵擋不了如猛虎一般的幾千人,此戰結果蜀將諸葛瞻及張遵戰死沙場。

諸葛瞻的戰敗給蜀漢帶來的沖擊非常強大,也是劉禪最終考慮不堅守成都待援,而是獻城給鄧艾的原因之一。諸葛瞻錦竹之敗給蜀漢帶來什么影響呢

首先:在鄧艾面前在沒有可以抵擋的力量,所以他帶著幾千人就兵臨城下,

其次:諸葛瞻在蜀漢的地位很高,其聲望更高,而且還是諸葛亮的后人,在蜀漢是神一樣的存在,竟然敗給了鄧艾,嚴重的讓劉禪和成都守軍覺得自己贏不了鄧艾,畢竟諸葛亮的兒子都輸了,自己還能干嗎?缺乏自信導致劉禪要顧慮的很多,

其三:諸葛瞻爺倆戰死,打破了諸葛亮的神話,同時也摧毀了蜀漢人們的信心依據,沒了底氣的蜀漢群臣和劉禪,完全沒有了方向,此時只要有人提出歸降,

大部分人都是是盲從的跟隨,沒想到外面還有姜維和廖化的大軍,和各郡鎮守的將領,可以說這里展現了蜀漢人才的凋零,連一個敢于組織抵抗的人都少之又少,有怎么去碰士氣如虹的鄧艾魏軍。

最終劉禪選擇了息事寧人,開門歸降了鄧艾,并且休書給各地守軍讓眾將放棄抵抗,蜀漢就此被魏國吞并,

而諸葛瞻一家則以身殉國的忠義表現,得到了鄧艾的敬重,并且厚葬了他們,但是也因為諸葛瞻的去世導致諸葛亮的陵墓,到底在哪里成為了一個謎,畢竟諸葛亮再隱蔽,這事還是會告訴兒子和妻子的。

諸葛瞻作為錦竹之戰的指揮者,當時肩負著重任,也是因為諸葛瞻在錦竹的失利,導致蜀漢在尚有反擊之力的情況下全盤皆輸,而這一切的起因從諸葛瞻削了姜維兵權開始,

也是因此導致魏國三路大軍乘機攻蜀,蜀國失去了先機后,有多次錯失了重要的關隘,導致在錦竹城下和鄧艾決戰,可是諸葛瞻和兒子諸葛尚,并沒有認清當時的局面,沒能縱觀全局空間換取時間,并且堅固城防等待時機,而是選擇了盡快和鄧艾決戰,在戰斗是失利后,

也并沒有退回錦竹組織防御戰,而是選擇沖入戰陣中,最終倒是蜀漢失去了指揮,錦竹城不攻自破,本來帶著殘兵堅守錦竹的諸葛瞻,沖入敵陣中給出的自己的理由,

則“我于內不能除去黃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維,進軍又不能守護國土,我有三罪,還有什么面目回去呢?!

由此可見諸葛瞻不算是一位合格的將帥,反而更適合當個文人墨客,因為此時諸葛瞻不應該想到自己,而是失去了錦竹后蜀漢的命運,更讓人感嘆的是,

諸葛瞻的兒子諸葛尚也和他想法一樣,竟然沒想到收攏士卒進行節節抵抗,而是感嘆了一聲,“我們父子受了國家那么多的恩惠,而沒有提早斬除黃皓,以致慘敗,還有什么面目活下去呢?!”

好兩父子都是因為沒面目活下去,導致蜀漢失去了收攏將士依據有利的地形,繼續抵抗鄧艾的機會,這才是導致鄧艾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的原因,如果諸葛瞻和諸葛尚健在,

如李云龍一樣不擇手段的想法設法的對鄧艾進行拖延和阻擊戰術,以鄧艾的幾千人很難在蜀漢立足,并且還有可能等待廖化的大軍夾擊把鄧艾吃掉,問題是他們選擇的一走了之,成全了自己對蜀漢的忠義,卻讓蜀漢最終滅亡。

諸葛瞻帶著數萬人,決戰中失利于鄧艾,其原因最重要的還是蜀漢缺少培養人才的方法,在人才培養和歷練上相對魏國是差距太大,可以蜀漢創業的第一代都是頂尖人物,無路是五虎將還是諸葛亮龐統法正,劉備等人都是當時的佼佼者,

可是縱觀蜀漢的二代人物,竟然缺少一個拿的出手的人物,劉備的后人劉禪,相比曹操的后代差距就不用說了,

曹丕和曹植無論是文學和能力上,都比劉禪要高數倍,歷史上更沒見劉禪有詩詞流傳下來,這就是一個例證,更重要的就是司馬懿的后人和諸葛亮的后人一比,也就不用說了,一個建立了晉朝,一個卻在錦竹戰死,另外無論是關羽和張飛,

趙云的后人都是不算非常知名,成名的戰役不多,蜀漢后期廖化還要當先鋒,能夠成為頂梁柱的就是姜維王平柱的個人而已,

和魏國人才濟濟相比,蜀漢這點確實缺乏,正是人才上的凋零,才導致了蜀漢在錦竹戰敗,諸葛瞻其實不過是一個縮影而已。

試想一下,如果蜀漢人才濟濟,那么鎮守江油縣就可能不是馬邈,同時派遣抵御鄧艾的或者是具有一定實戰經驗的名將,

而并非是毫無戰場經歷,被趕鴨子上架的諸葛瞻,而諸葛瞻雖然熟讀了諸葛亮的兵書,但是因為沒有戰場的洗禮,

沒有一定膽魄和縱觀全盤的戰略思維,所以蜀漢的滅亡,總結起來就是人才缺乏,實力不夠,信心不足造成的。

諸葛瞻深知姜維北伐多次失敗,會影響蜀漢的根基,但是他削弱了姜維兵權后,并沒有及時調整蜀漢的防御規劃,導致蜀漢的邊界防御一盤散沙,

在魏國的三路大軍面前不堪一擊毫無準備,可以說諸葛瞻在蜀漢關鍵的時間中,做出的選擇葬送了蜀漢,也讓我們懂得了“好戰必亡、忘戰必危“一個千古不變的道理!

請:m.yqxsge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億萬富豪從相親系統開始目錄  |  末頁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419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