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明末親軍錦衣衛 第626章 目標牛莊
牛莊,就是后世的營口。
“牛莊,是滿清唯一的食鹽生產基地,是滿清向他所統轄的蒙古,提供食鹽的重要基地。也是滿清政府戶部的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在這一點上,我認為,我們砸爛牛莊,斷絕滿清的食鹽供應,給滿清的打擊作用,反倒比鞍山更致命。”
當他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一向悠然在外的錦衣衛錢千城,就站起來,走到了前面,面對著趙亮舉等一群金花官員,耐心的解釋。
其實若論嫡系,誰也比不過錢千城這一群人。
所以在外面,趙興不在的時候,他們的意見,就舉足輕重了。
“毛代總兵官說的對,既然我們這次進攻的目的,依舊不是收服整個遼東,只是給皇太極一個打擊。那么打擊哪里都是打擊。而咱們家大人要求的,就是削弱滿清的國力。那么切斷他的唯一食鹽供給基地,我倒是認為,這比直接攻擊鞍山,效果更加好。”
錢千城說的對。
自從滿清從努爾哈赤那一代開始,占據了廣寧之后,其實就將整個遼西,壓縮在了一個小小的遼西走廊地區。
遼西走廊之外,比如說后世的阜新,彰武通遼以及敖漢地區,就都成了滿清的國土。
而在后世的阜新,敖漢,就有足夠的煤鐵礦場,現在滿清已經對他們進行了開發。只是鞍山開發的早,似乎是滿清最重要的鐵料來源基地。
但真的這塊地方丟了,卻不能真正掐斷,滿清的鐵料生產。這樣一來,對滿清經濟的打擊,卻有一點無關重要了。
但是牛莊的鹽場卻不同。
這是整個遼東,唯一的食鹽生產基地。
當然蒙古地區也有幾個鹽湖。但在這個年代,食鹽的提取工藝不足,在蒙古地區后世那幾個巨大的鹽湖,出產的都是苦鹽,是有毒的,吃了會死人的。
所以整個滿清,以及他所囊括的蒙古地區的食鹽,就全靠著從大明走私過去一部分之外。唯一的就靠著這個牛莊地區生產供應了。
而自從孫傳廷和楊嗣昌整頓邊軍,東江鎮的再次崛起之后,大明對蒙古遼東的走私,就徹底的斷絕了。那么整個遼東以及蒙古的食鹽,就只能靠一個牛莊了。
皇太極的政府,國庫的主要收入,就是靠國營這些食鹽給蒙古地區,一來穩定住蒙古的民心,更掐住了他們的咽喉。同時也給滿清政府,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政巨大收入。
由于皇太極建立了大清帝國,更加進一步向中原文化靠攏。對于滿族八旗和蒙古人的官員,依舊靠他們的封地來養活他們自己。但啟用了大批的漢人官員,還有整編了漢八旗,他皇太極就必須給這些官員將士們發放俸祿。所以財政的壓力也就相當大了。
人不能不吃鹽,如果不吃鹽的后果,大家是有目共睹。
而馬匹牲畜牛羊,也必須吃鹽,否則牲畜馬匹就會得病,最終紛紛倒斃。
從這一點上來看,拿下牛莊,真的比拿下鞍山,對滿清的打擊效果更大。
毛仲明就指著自己岫巖到營口的這一段路:“而從我們這里出發,沿著沿海的這一條路,不過是一些低矮的丘陵,沒有險峻的地方。這樣就可以保證我們后勤源源不斷的運輸安全。
而最關鍵的是,我們的水師,也可以在沿海,配合我們作戰。”
登萊巡撫管轄的張大可水師,在獲取了趙興的搶劫證之后,縱橫黃海渤海以及南海。每年搶的是盆滿缽滿。
再加上有趙興東江鎮皮島的軍火廠開了的供應。現在張大可的水師,那就好像氣兒吹的一樣,規模龐大無比。已經徹底的掌握了整個大明帝國周圍的海域。
什么紅毛白毛海軍,什么鄭子龍的海盜,在他的面前,只能乖乖的納貢稱臣了。
所以現在的張大可,就將它的軍隊分成三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在大洋里巡邏,找那些不開眼的人晦氣,一部分就是駐留在登來港口作為警戒,隨時替換前面久戰疲憊的兄弟。
還有一部分,就是那些久戰疲憊的兄弟,撤退回旅順,在這里獲得東江鎮的物資補給,修整整頓。
這樣的安排也是趙興提議的,這就是后世的航母戰斗群的辦法。
一個在戰斗,一個在準備戰斗,一個在修整。保證大洋的海面上,總有一只戰斗力充沛的艦隊的存在。
被張大可留在東江鎮的副將,也站出來:“如果這樣的安排,我的水師,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然后接過錢千城手中的指揮棒:“我可以先一步出擊,攻占遼河口的鲅魚圈。這樣,進攻牛莊的隊伍,就可以得到我海上的配合,做到沒有后顧之憂。而你們的運輸線,也完全可以不走沿海道路,就在海上直接運輸到前線。這樣就可以保證萬無一失。”
面對著有理有據的規劃,趙亮舉也就不能再說什么了。
這就是不管是哪一股勢力,最終他們的根源都出在趙興的手中。而這些年,趙興一直嚴格的打壓窩里斗的。所以就沒有出現東林黨人那樣,外面要外斗,里面要內斗的現象出現。
趙亮舉還是負責任的提醒:“諸位的意見是諸位的意見,但我們這里所有的意見,都僅僅是意見。我們必須上報給趙大人,上報給皇上。我們必須要按照皇上的旨意來辦事。這一點,絕對不能僭越。”
這就是趙亮舉這些金花錢的人,在東江鎮所起到的作用。
這也就是不久之前,趙興這個老師悄悄給他們傳過來的指令——一定要在潛移默化之中,改造東江鎮的思想。慢慢的讓東江鎮的文武將士百官,讓東江鎮的百姓知道。
東江鎮是大明的東江鎮,是我趙興控制下的東江鎮,不是他毛家父子的東江鎮。
這一點非常關鍵。
于是幾個人,就仔細的推敲了理由和結果,最終謹慎的寫了一份報告。
在這個報告上,包括趙亮舉都簽下了字。
然后緊急送往了北京城。
當趙興和崇禎接到這樣的報告之后,心里是相當欣慰的。于是崇禎皇帝毫不猶豫地批下了幾個大字:“身處海外,戰況刻不容緩,非原則問題,不必請示。”
這樣的批示就在說明,崇禎已經開始對東江鎮放心了。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