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黃金屋中文 >> 大明豪賈 >> 目錄 >> 第八十三章:借書 |
第八十三章:借書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明豪賈 第八十三章:借書 “你想借閱” 國子監祭酒李時勉看了看劉建后,問道。 “稟祭酒,今日晚生在書館之內讀了一天,只覺得意猶未盡,故而想請祭酒準許晚生將書籍借回家中細細研讀,晚生保證,此書絕不會有損,且最多數日,便會還回” 劉建向李時勉拜道。 “恩,劉郎好學,我心甚慰,此事到不無不可,只是不知劉郎今日所觀何書” 李時勉捋了捋胡須,看著劉建,笑道。 “稟祭酒,乃西洋地理志也,為三寶太監七下西洋的記述,另外四院,五院之內的書籍晚生頗有興趣,想一一研讀” 劉建拜道。 李時勉聽后,心中一緊,皺了皺眉。 “劉郎明年八月便會鄉試,后年二月會試,三月殿試,如今對劉郎來說最關鍵的是儒學典籍,經義,最多加一些算學,農學知識,四院與五院所記述知識,劉郎暫時無需用工研習,待以后慢慢研讀不遲” 李時勉打量了一番劉建,說道。 “稟李師,所謂典籍,經義實則萬變不離其宗,晚生有自信,不會誤了鄉試,會試,故而如今晚生想多學一些雜學,以擴寬視野,增廣見識” 劉建再拜道。 李時勉聽后,心中有些微怒。 這劉建的才學可謂罕見,哪怕被李時勉寄予厚望的彭時,也略有不足。 而且蔣群益曾也書信李時勉,信中大贊劉建,再加上最近劉建所為和李時勉幾日的觀察。 李時勉對于劉建不僅大加贊賞,寄予厚望,且常將其和古賢比較,可謂前途無量。 未來說不定可成為我大明擎天一柱,支撐大明天下之人。 所以劉建要借書回去研習,李時勉并無反對之意。 要是其他人李時勉早就駁斥了。 何況劉建也是嗜書如命之人,借回去后,必然愛惜有加。 故而劉建借書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只是聽劉建所言,似乎劉建對真正需要的儒學經義,典籍視若無睹,反而對那些沒用的雜學頗為上心。 這讓李時勉心中頗為失望。 “非也,非也,自古君子立世,當謹言慎行,上對天地,下對黎庶,所謂立言立行,皆在于此,豈不聞君子修身養德,潔身自愛,躬身諫言,此立世之道也,學海無涯,哪怕八旬老翁,亦以經義為先,清流之士,聞達天下,些許雜學,只做愛好可也,豈能占據主流,劉郎可不要誤入歧途啊” 李時勉瞪了劉建一眼,揮手說道。 “李師所言,晚生必謹記在心,然明年鄉試在八月,距今尚有一年,時間充裕,并不沖突啊” 劉建再拜道。 李時勉所言,劉建可大大的不認同。 想我華夏并不是創造不出科學和技術,只是正是有士子們這樣的思想存在,故而最后只能黯然神傷。 書館里的那些書籍,要是放在國子監中。 最后估計難逃付之一炬的厄運。 哪怕大明不燒,后來的滿清也會燒之。 所以還不如讓自己帶走,拿去發光發熱呢。 劉建心中想著。 “看可以,然不能將其作為主業,而且四院之內藏書五十八萬五千六百八十五本,五院之內藏書四十五萬七千二百九十三本,這百來萬本書籍,哪怕一天一本,你也看不完吧,還是多學學經義,典籍更好” 李時勉點頭笑道。 劉建聽后大驚。 原來有這么多的書籍啊。 把這些書籍放在書館里蓬灰,真是可惜了了。 如何才能全部帶走呢。 明年八月九日便開始鄉試。 而如今已是八月五日。 也就是只有一年的時間而已。 一天一本也不過三百多本。 哪怕一天十本,也就是三千多本。 百萬本書,劉建一天要借個兩三千本才能全部帶走。 不過這李時勉想也不可能同意劉建一天借幾千本書吧。 當然這之中這些書籍有大有小,大的數萬字,小的數千字,甚至數百字。 要是劉建,一天看個幾百,甚至近千本幾百字,幾千字的書應沒多少問題。 但是能記住多少,劉建就不清楚的。 看來這挑戰不小啊。 要不專門借那幾萬字的厚書,幾千,幾百字的薄書就自己記憶,能記多少記多少。 反正后世高考,考研,考博等不也要學,要記很多很多書嗎。 劉建心中暗思著。 “國子監不是上午教學嗎,下午晚生便在書館中讀書,晚上借幾本書籍回去研習,如此也不沖突,無論是雜書還是典籍,晚生都能學到” 劉建拜道。 “恩,如此也好,不過這樣你豈不是休息不足了嗎,再讀書也要注意休息吧” 李時勉問道。 “不瞞李師,晚生一天最少四個時辰的睡覺時間還是有的,如晚生安排,四個時辰在國子監教習,研習,四個時辰在家的研習,再四個時辰睡覺,休息,如此刻苦一年,也無不可啊” 劉建笑道。 “學海無涯,寒窗苦讀,確也無不可,好吧,我會給你一個木牌,有此木牌,國子監內的書籍任你借閱研習,但是我還是說你當多休息,也別太勞累,還有就是多讀讀典籍,經義,經典,雜學只能愛好,但絕不能為正途也” 李時勉也笑道。 劉建聽后大喜。 如此以后自己拿書豈不是更方便了。 字少的自己就反復研習記憶,回家默寫,印制。 字多的就借回家中印制,之后再通過船運回舟山新家中安置。 以后慢慢研讀,教授眾人學習也無不可啊。 只是靠我一個人,估計未來一年要累死了吧。 要是多幾個人幫助就好了。 或者要是國子監遭竊,書籍被盜。 劉建忽然想到了什么,心中暗暗竊喜,但仍面色不改。 “多謝李師,晚生必謹記教誨” 劉建一拜后,便告辭李時勉,出了國子監向西,往家中而去。 一路步行,劉建暗暗思索著。 國子監位于太平門和神策門之間,背靠內城墻,城墻以外就是玄武湖。 太平門南便是南京皇城,神策門內又有軍營,武庫。 要想組織劫掠國子監,那可比登天還難啊。 只是想著國子監內的那些書籍,劉建就心癢難耐,巴不得全部帶回舟山。 可是要怎么操作才能順利完成呢。 劉建腦海里將南京內城,外城的地圖過了一遍。 要想完成這個看似天馬行空的操作。 首先就要從國子監順利拿出那四百多萬部書籍。 混入國子監問題到不大,然搬運這些書籍就有些麻煩了。 那可是書籍啊,這得要多少馬車,牛車來搬運啊。 時間又得花多久啊。 書籍運出后,還得來到岸邊裝船運走。 這之中又得花多久呢? 國子監西北部的神策門內便是軍營,之中最少有三萬駐軍。 要是有人敢劫掠國子監。 這些駐軍在沒用,也能迅速反應抵抗吧。 走長江也會遇到明軍水師擋道,何況大明會允許你順利離開嗎。 所以劉建很快便拋棄了從國子監盜書的想法。 除非占領南京,否則這根本就是不可能辦到的事。 算了,還是能拿多少拿多少吧,先把主要的書籍弄出印刷復制。 之后再慢慢弄其他書,弄不完就算了,以后有機會再說。 劉建一邊想一邊走著。 就在劉建入讀國子監,劉信準備代理商競價時。 南洋呂宋島新杭州城內。 西洋和大明來的海商正在城內云集。 下一步行動,即將來臨。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
瀏覽記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