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朕就是喜歡偷怎么了 第304章逆水行舟
從大漢去往南美洲,理論上可以橫穿太平洋,直接到達,但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來這是逆風而行,而古代的船只都是以風力為主,二來這個距離上都是茫茫大海,沒有中轉站可供停泊。
現代常見的貨運路線,是遠東南美西海岸航線,從北方沿海各港口出發的船只,大多都是經過琉球庵美大島。
硫黃列島,威克島,夏威夷群島之南的萊恩群島穿越赤道,進入南太平洋,最后到達南美西海岸各港。
這條路線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避開海上大風區,缺點是路程十分遙遠,只是以現在的航海速度,一來一去,恐怕是曠日持久。
實際上從中國去南美還有一條路線,澳,新南美西海岸航線。
由澳大利亞,新西蘭至斐濟,取道社會群島,過法屬波利尼西亞,再到夏威夷群島,最后到達秘魯或者智利中部。
然而這條路線是有爭議性的,傳統觀點認為,在遠古時代,經過波利尼西亞島,是不可能駕船穿越太平洋前往南美洲的。
原因很簡單:由于地球自轉,位于赤道一帶的信風通常是自東向西吹過太平洋的,所以波利尼西亞島上的人根本不可能逆風航行。
然而,這種觀點在后來被證明是錯誤的。
通常來說,從南美洲吹向太平洋自東向西的信風,會有規律地改變方向。這種情況在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時就會發生。
如果太平洋的海水溫度升高,信風就會朝反方向吹,厄爾尼諾現象平均每隔三到七年的時間就會出現一次,影響范圍覆蓋全球。
而每次持續的時間,為九個月到兩年不等,因此,古時候從波利尼西亞借助風力駕船,在汪洋大海上航行是能夠抵達南美洲的。
可如果單純依靠厄爾尼諾現象,往返一次甚至比遠東路線更加困難。
那么,撇開風力不談,古人有能力從波利尼西亞到達南美洲嗎?
真實的答案是,能夠。
聽起來似乎很不可思議,但卻是事實,因為在一千年前,一群波利尼西亞水手劃著獨木舟逆風而行,到達了南美洲。
劉志曾經在偶然的情況下,得知了這件軼事,經過他的苦思冥想,終于回憶了起來。
古代波利尼西亞探險者于約公元前一千年的時候就在斐濟、湯加和薩摩亞群島上定居。
其他一部分人,在大約公元三百年來到了夏威夷群島。
最終在公元七百年至一千二百年的時候,一些波利尼西亞水手們來到了距離南美洲大陸海岸兩千五百英里的復活節島上。
隨后不久,他們就在這里建造了傳統的波利尼西亞巨石像。
然而,波利尼西亞探險者們,仍沒有就此終止他們向東前進的腳步。
如果不斷發現的考古學和語言學證據都是正確的話,波利尼西亞探險者們,最終駕駛著他們的帶帆雙體獨木舟,到達了今天的南加州、厄瓜多爾、秘魯海岸和智利中部。
比如在南加州圣巴巴拉海峽的沿岸和附近島嶼上,便發現了丘馬什和蓋博利諾文化時期,用貝殼制造有溝槽和刺的魚鉤,和波利尼西亞部分島嶼,以及智利海岸發現的幾乎一模一樣。牺如 yxlmxsw.com 牺如
而在加利福尼亞州發現的那些魚鉤,被認為出現于公元九百年到一千五百年。
這也正好是波利尼西亞人擴張的高峰期。
除了波利尼西亞文化,還有南加州的丘馬什和蓋博利諾文化、智利中部海岸地區的馬普切文化中,都出現了構造復雜的,用木板拼接制造的獨木舟。
要說這樣的技術是他們各自獨立發展起來的,似乎有些不太可能。
同時,對厄瓜多爾椰子樹的DNA研究表明,這個種類的椰子樹本來是生長在菲律賓群島上的。
它只可能是被人帶到南美洲來的,任何其他的能讓這種植物安全抵達這里的設想,比如椰子順著洋流漂來這里,似乎都非常不合情理。
最后,還有南美洲和中美洲都有的甘薯,在美洲各地出現了演變,在公元七百年之后,被帶到波利尼西亞并在此廣泛種植。
波利尼西亞語中甘薯的說法是“庫馬拉”,與厄瓜多爾的瓜亞基爾海岸地區的卡納里人對甘薯的叫法“庫馬”很相似。汜減zuizao小shuo汜
現在的觀點是,這些寶貴的塊莖植物,就是由抵達南美洲的波利尼西亞人,在返回南太平洋時放在他們的雙體獨木舟上帶回去的。
所有這些不同學科的證據加在一起,強有力地證明了:不是新大陸的筏船,而是波利尼西亞人駕駛的帶帆雙體獨木舟。
曾經多次地、有規律地、有目的性地穿越了太平洋,為的就是尋找更多的陸地供人們居住和探索。
所有這些論調中最關鍵的部分,就是帶帆雙體獨木舟。
那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到底有何特別之處。
著名的探險家、地圖制圖者和航海家詹姆斯·庫克船長,是最先見識波利尼西亞人大型“海上獨木舟”的人。
這種船體型巨大,能承載五十至一百人,1777年,庫克在湯加島上寫道:
在平常的風速下,這些獨木舟在指定時間內可以航行多遠?
我親自登上了一條獨木舟進行了幾次測試。發現這種船在微風條件下,可以達到迎風7節,即每小時7海里的速度。羋何ZuiZAOxiAOSHuO羋
據此我判斷在這片海域中通常的風力條件下,這種獨木舟的中等時速能夠達到每小時行船七八海里。
庫克不但發現波利尼西亞獨木舟的船速比他自己的船快,還發現這些獨木舟像歐洲的船一樣無論順風逆風都可以航行。
所以波利尼西亞人根本不需要等待厄爾尼諾現象來改變風向,就可以自西向東駛向南美洲。
實際上,他們可以駛向任何他們想要去的方向
庫克一直猜想,波利尼西亞島上的居民是自西向東擴張,而非自東向西擴張的觀點是正確的。
但獨木舟的風險依然很大,在茫茫大海上,這樣的船只太容易顛覆了,完全就是在搏命。
因此劉志雖然派人將雙體獨木舟的圖紙帶給了鄧演,卻并不建議他采取。
之所以送過去,是用來以防萬一的,由于這種獨木舟建造比較容易,在大船不小心出了問題時,可以臨時制造,總比困在半路上的強。
他要解決的仍然是帆船的逆風行駛問題。
汜減zuizaOxiaOsHuO汜。明代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時,帆船技術比現在也先進不了很多,但卻能靠駕駛技術解決風向問題。
在那個尚未出現發動機的時代,風力幾乎是海船唯一的動力。
順風時自然是不用說了,只需要張開大帆,借助風力全力向前就好了。
而當遭遇側風的情況時,水手們就必須轉動風帆,使帆與船體形成一定的夾角。
此時帆會把從側面刮來的風分解為與船體平行和垂直的兩個力,而船體由于吃水的原因會抵消掉與之垂直的那個力。
于是剩下的那個與船只前進方向一致的力,就成了推動其前進的主要動力。
那么逆風時又該如何應對呢,說起來挺復雜復雜,當然也最為取巧。
因為此時無論怎么改變風帆的朝向,都不可能使船平直地向前航行,所以船員需要同時調整船體與風帆,并最終將逆風轉變為側風。
一旦調整為側風之后,境況就與上述第二種情況如出一轍,但船的航向也因此改變了。
所以每航行一段時間之后,艦隊必須停下來,將船體與風帆朝對稱方向調整。
這樣再次行駛時就相當于沿“之”字行走,這種方法因此也被稱為“搶風行船”。
當年浩浩蕩蕩的明朝艦隊,正是靠這種辦法遠涉暹羅、真臘、爪哇、占城、蘇門答剌、錫蘭,直至東非。
到了近代,歐洲人在結合了中國縱帆技術和阿拉伯的三角帆技術之后,發明了多桅三角帆船,加上“戧風行船法”,便可以輕松的行駛八面來風了。
之所以劉志能懂得這么多,是因為他曾經玩過游戲大航海時代。
只是因為相隔兩世,記憶有些模糊了,需要經過努力的一點一滴回憶,然后漸漸拼湊出來。
此時的大漢樓船,雖然無法達到鄭和時期七寶樓船宏大的規模,但在同時期的國家中,絕對是巨無霸的存在。
最高可達五層,大多數為三層,可旋轉的縱帆技術,靈活的尾舵,船上最高可容納三千人。
由于此前造船之時,劉志提前把隋唐才發明的橫隔艙技術,運用了上去。
用倉板將船體分割成互不相通的倉區,這樣即使船體進水,也可避免沉沒。
實際上,當時有經驗的水手已經掌握了側風行駛的奧妙,卻還沒能破解逆風而行的訣竅。
牺如 tianlaixsw.com 牺如。劉志讓畫師畫下了多桅三角帆的詳細圖解,又去信講解了“戧風行船”的之字走法。
相信改進了這兩點之后,逆風行駛將不再是難題,只是需要水手們進行大量的練習,熟練掌握轉換技巧。
因此熙元八年的秋冬季,劉志的大部分注意力都在此事上面,他讓人在京師附近建造了小型的多桅三角帆船。
指揮著一大堆經驗豐富的老船工,按照記憶不斷地進行調整,直至滿意為止。
隨后他讓內務府的工匠,制造了一個完美的帆船模型,派使者送樣南洋。
改造樓船,積累經驗都需要大量的時間,想來至少要兩三年,鄧演的南美洲冒險之旅,才有可能成行。
即便有他提供的方向,這一來一去,等到他們從南美洲回航,估計也要好幾年的時間了。
畢竟對航道完全一無所知,光憑經驗摸索著前進。
雖然劉志每次都假托是遠夷技術,或者干脆生硬地聲稱是丟失的古籍記載,甚至還假借上天的啟示為借口。
完全就是仗著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使得臣民們不敢質疑。
但若是這世上有一個人會懷疑他的身份,那肯定非鄧演莫屬了,畢竟這些知識太過于超越時代,哪怕是皇帝,也不可能憑空想象得來吧。
只不過鄧演聰明地選擇了裝聾作啞,從未有過一句疑問。
受此事的刺激,劉志又開始關注起蒸汽機的制造,如果有了蒸汽機作為動力,航海速度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理論上,只要有了成熟的蒸汽輪船,可以自由通航全世界。
同時,蒸汽機也可以廣泛應用于其他行業,例如蒸汽織布機,蒸汽抽水機,蒸汽汽車,蒸汽火車等等。
幾乎可以涵蓋冶煉、紡織、采礦、運輸、機械制造等等多個行業。
當年蒸汽機時代曾經造就了工業革命時期,隨著電力的興起,才逐漸衰落。
劉志在數年以前,曾經有過一個科技文明的高漲時期,當時他搬運了不少后世科技。
也曾有心將蒸汽機鼓搗出來,改變目前生產力落后的局面。
由于蒸汽機看似簡單,但其內在原理及細節卻很復雜,作為一個只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沒有接受過專業知識培訓的人來說,難度真的很大。
當時他只是簡單介紹了蒸汽機的外形,畫出了一個簡陋到他自己都不好意思看的圖紙。
然后就這樣極其不負責任丟給工匠們,讓他們去慢慢鼓搗,就連他自己都不敢抱任何希望。
最近一段時間,劉志突然發現自己前世的記憶有所消退,這讓他有些恐慌。
于是靜下心來,希望能夠系統地回憶出對此時有用的信息,先記錄下來,然后慢慢地去整理。
對于蒸汽機,他開始有了迫切的期望,苦思冥想希望能多回憶起一些有用的線索來。
小時候,他曾經跑到停靠在車站的火車頭上去玩耍,對里面的蒸汽鍋爐頗有些印象。
那時候的火車基本上都是靠蒸汽機驅動的,火車頭上除了駕駛員,還有一名專門負責燒火鏟煤的鍋爐工。
年少時他對此十分好奇,所以特意跑過去參觀。
火車頭幾乎都是個放大版的蒸汽機,仔細回想,還能想起很多之前遺漏了的細節。
簡單地說,蒸汽火車的發動機其實就是個燃煤蒸汽鍋爐。
羋何zUIzaoXIaoSHUo羋。通過煤的燃燒使水變成高壓高溫蒸汽,把蒸汽噴在發動機汽缸里推動活塞,活塞通過帶動其他機械使車輪前進。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