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巨星從鐵鍋燉自己開始 五百二十九 明明是坦克,但攻擊太高了......
藝術成就?
音樂作品的藝術性。
而藝術品到底又是如何劃分?
這些概念非常的抽象,甚至是非常的主觀。
沒錯,藝術品,或者是否具有極高的藝術性,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極大!
因為,藝術品雖然也是藝術家勞動成果的結晶,作為特殊的商品流通在藝術市場。
也是具備基本商品的基本屬性,具有價值。
只不過,藝術品的價值體現在精神層面,而并非是物質層面,甚至并非是剛需。
所以,如果路邊一塊圓潤的鵝卵石滿足了你內心的世界,也可以說這是藝術品,名家費盡心血,幾十年勞作結晶的紫砂壺,書畫,陶瓷,若是你對這些沒有興趣,那也可以說,這些東西對你來說就是廢紙土塊,沒有任何價值。
影響藝術品評估的,實際上大體只有三種。
作者本身知名度,在自己領域內,達成的作品質量,以及這件物品的稀有程度,構成了本身原因。
而外部的原因,則是源自于歷史背景,文化傳承,藝術交流,審美心理,價值取向,經濟狀況,甚至是政策,市場需求,炒作等等因素所影響。
甚至與消費者的鑒賞水平也有很大的關系。
而最后,就是時間意義了。
當滿足了“藝術家”的勞動結晶這一條件后,影響藝術品價值判斷的,自然就是看流傳的年月是否久遠。
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會有很多人依靠商業營銷與炒作,用最煞筆的作品,美其名曰藝術品,來牟取暴利的原因。
藝術價值難以量化的情況下,網絡上出現這樣的言論與節奏,徐馨蕾一點都不覺得意外。
李文音絕大多數的作品,核心就只有兩個字。
炫技!
所以,李文音那些幾乎很難被練習完整的曲子有時候確實容易被人難以接受。
兩極分化的趨勢實際上也在國內開始出現了苗頭。
哪怕是學術圈,也已經開始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就好像某些同輩,甚至是晚輩在某些技術上的成就高出了自己學習的能力范圍內,在驕傲的驅使下,人們極其容易通過否定他人來安慰自己!
至于這位網友所說的哲學思想,也更是難以讓人反駁!
就像是學術論文與雞湯的區別一樣。
側重點不同,但都可以稱為“文章”,去評估“價值!”。
只不過,藝術價值往往沒有那么嚴格的評定范圍,李文音的技巧
很難說是否有“藝術價值”!
有肯定是有的,而且很足。
但你要硬說過于炫技內容空洞,沒什么哲學思想,這似乎也沒什么錯。
畢竟
學術論文也沒必要寫雞湯哪怕是心理學的論文也沒必要
所以,在藝術價值這方面,撕b一向是非常嚴重的。
就硬卷!
從一開始比到底誰更深刻,更哲學,更有美感,技術更加巧妙,開始變得比營銷,比炒作,比流量。
也導致了不少普通人對這方面的觀感開始越來越差,甚至似乎有不少網友經常把一句話掛在了嘴邊。
大師在流浪,小丑在殿堂?
直到后面甚至出現了小丑裝成大師扮小丑的套娃營銷。
誘導觀眾覺得這就是流浪的大師
如果按照知名度,熱度,流量來稱為“殿堂”的話或許淡然名利的大師確實符合這個說法。
但殊不知,真正的大師,并不會流浪,小丑也很難進入殿堂,真正的殿堂肯定不是什么流量。
在這樣的大趨勢下,不少觀眾開始失去了自主的判斷能力。
不是很精通的情況下當真感覺這個說的有道理,那個說的好像也有道理。
所以,一旦接受了第一個設定,再看對面的說法,要么動搖,要么覺得你在狡辯。
網上抨擊李文音“藝術高度”的言論,支持者似乎也越來越多。
雖然反對者依然堅挺,但確實不知道該說點什么。
“不是,你說了那么多,所以藝術價值到底是什么?李文音又怎么沒有藝術成就了?!”
“別問,問就是不好說!”
“他們急了他們急了!”
各種各樣的言論在網上不斷的蔓延著。
“李文音的曲子根本沒什么感情的好吧,單純的炫技看著就枯燥。”
“就是,音樂就是為了情感服務的,一味的炫技我覺得并沒有打動我。”
“不能打動人的音樂和噪音又有什么分別的?!”
“就是!貝多芬的音樂就是充滿了感情,并且包含了社會,道德,文化理想的深刻哲學內涵,這才叫藝術,李文音那是個什么藝術?”
話題似乎愈演愈烈。
“說實話,每次看到網友們說李文音的音樂沒有感情只有空洞的炫技我就想笑”
一個動態,在網絡上突然引起了無數人的關注。
“臥槽!這個是央音陳國濤教授?!”
“陳教授怎么還玩起微博了?”
網友們吃驚不已。
一名老教授下場發微博?
有瓜吃了!
外界幾乎都知道,李文音與陳國濤教授的私交很好,而且一開始剛出道的時候,陳國濤就非常看好李文音。
但是這句話卻讓不少人感覺到了疑惑。
李文音不就是炫技嗎?!
情感這個東西本來就不是在意的啊!
你給我弄糊涂了!
“陳老,怎么回事,解釋解釋唄?!”
不少網友紛紛開始留言。
但似乎很長時間都沒有回應。
“???好家伙!就硬洗?!”
“注意不要晚節不保啊!”
“誰不知道你陳國濤和李文音關系好啊!”
反正網絡上又不會露臉,別人也不知道你是誰,就算你對大佬開炮,只要看起來好像是一回事,就會有人支持你。
“怎么說話呢!?”
“你以為人家陳老會像你一樣無恥?!”
在陳國濤教授的微博下,差點再一次引發撕b大戰。
良久后,在網友們已經開始等的不耐煩的時候,陳國濤也終于更新了動態。
音樂并非是非黑即白的,不是說有感情的沒有技巧,技巧強的沒感情,而是李文音的技巧過于驚艷,導致很容易忽略其中的情感,文化,思想。
或許與很多人想象的相反,李文音并非只是一味的追求炫技,他的音樂理念其實跟大眾想的完全相反,真正的李文音,實際上就是一直助力推動音樂與情感關聯的音樂家,如果你真的看過他的演奏就知道,他的曲子能表達出極其強烈的感情,甚至這種感情表達滲透到了他的演奏風格以及表演時的肢體動作!
這些言論,頓時讓無數的網友們目瞪口呆!!!
說好的炫技狂魔呢?!
怎么突然也變成了所謂的“感情大師”?!
網友們頓時陷入了疑惑中。
但陳國濤教授的話應該是真的。
難道真的是大眾理解出現了偏差?!
繼續往下看。
按照李文音的話來說,更強更多的技巧,就是為了表達更強烈的情感,更鮮明的情感對比做服務的,事實中他也是這么做的,只不過做法更加的激進,姑且稱作激進派吧!
而音樂的學術圈中,還有另一種“保守派”,他們就覺得需要遵循前輩框架,覺得李文音的演奏情感過于強烈,過于張揚,很浮躁,沒有深刻的哲學思想。
保守派與激進派的學術之爭一直很強烈,持續了幾乎百年,但我不太明白“李文音過于炫技情感空洞”是怎么出來的,因為.這很好笑!
剛剛看到有人談論貝多芬,但實際上,保守派將貝多芬視為無法超越的巔峰,因為貝多芬確實在人性,社會,道德,哲學,藝術層面相當高,而且具有非常嚴謹的規范以及創作技巧,貝多芬之所以偉大的原因之一,也是因為他在本來很理性,偏向宗教哲學的古典音樂中,加入了強烈的情感。
而李文音代表的激進派,是將貝多芬視為一個音樂紀元的新起點,更加助力探尋音樂更多的可能性,讓情感與音樂的聯系更加緊密。
因為貝多芬是古典與現代音樂承上啟下的關鍵人物,所以兩種學派,都將貝多芬視為精神與藝術領袖。
李文音確實著力推動音樂與情感的聯系,但很多人似乎陷入了誤區,音樂是要有情感,但音樂不等同于完全為情感服務,而且,情感也并非只是人類的喜怒哀樂而已,人是復雜的,音樂也是復雜的,音樂可以表達事件,表達意境,表達情感,表達畫面,甚至是表達哲學。
李文音的《魔王》令人心弦緊繃,欲罷不能,這難道不是調動了聽眾的情感嗎?《流浪者之歌》難道不是充滿情感的么?《梁祝》難道不是對文化,道德的哲學表達么?
如此巨大的信息量沖擊著不少的網友。
懵b,當場懵b!
一瞬間,不少人似乎就覺得李文音現在奮斗的境界顯得那么陌生。
一時之間,甚至有些分不清李文音的音樂到底是怎么個種類了!
到底是炫技,還是在表達強烈的情感呢?
到底什么叫藝術價值,藝術高度?
炫技與表達感情又有什么界限?
網友們更懵了。
似乎有些理解,但將懂未懂。
其實,李文音的音樂非常的規范標準,很多人的誤區誘導,實際上正是由于李文音過于優秀,導致離譜的技巧遮掩了很多其他的光芒,是否具有“感情”實際上區別不在于李文音的風格,而是在于曲子的種類。
那些被人詬病而拿出來舉例子的炫技曲子,實際上大多數都是練習曲,練習曲顧名思義就是練習用的曲子,一切以技巧訓練為主,只不過李文音的練習曲也很優美動聽,極具音樂性,所以被人很難以練習曲去看待.....
實際上,李文音也有別的音樂類型的炫技曲,比如奏鳴曲,回旋曲,但那些曲子中表達的畫面,情感,也是非常強烈且具有感染力的,所以我覺得,很多人說李文音的音樂“技巧強但情感空洞”,就像一個笑話!
隨后看下去,陳國濤教授的話頓時讓不少心思活絡的網友們眼前一亮!
對啊!
嗨!你早這么說我不就理解了!?
這句話簡直就像是點醒了本質一般!!
不是李文音感情表達上太差!
只是因為技巧太強了而已!!
就好像明明玩的是一個坦克,但由于土豪氪金,攻擊卻出乎意料的高,攻速異常的快,還把把出暴擊,總是讓人以為這貨是輸出,卻忘記他是個坦克
而陳國濤教授,也在解釋了這些以后,對網友們講解李文音真正的藝術成就與貢獻。
實際上,李文音的超技練習曲,創造了演奏領域的輝煌技巧,或許很多人覺得這是一種無意義的炫技,但實際上,這極大豐富了小提琴與鋼琴的教學與演奏,能夠表達出更多,更不同的情感與層次!
尤其是是強調了鋼琴與小提琴的音樂效果,突破了前人的模式,讓鋼琴交響化,讓小提琴鋼琴化,使得能夠單樂器更好的去演繹史詩般宏偉的氣勢。
實際上,很多人或許不知道,李文音的論文很多,不僅一直致力探索新的技法或是較為冷門的更多技法,例如和聲常用不準備,或者不解決的九和弦增三和弦等等甚至從物理的方向來研究不同技巧的發聲原理,以便更好服務于演奏,而苦修心理學,來研究音樂中對人心理上的一些潛移默化的影響等等,在我看來,這才是真正的音樂家該做的。
這也是為什么雖然學術界很多專家教授學者對李文音的理念與技術抱有不同的看法,爭論非常多,但無一例外都對李文音非常尊敬的原因!真正攻擊的人并不是出于學術討論交流而抱有不同看法,而是為了攻擊而攻擊。
即使有很多不同學派的人有不同看法,也有很多人就學術方面與李文音一直持反對意見,但真正的專家學者教授們,還真的沒人否定李文音在藝術上的成就與高度!!
陳國濤的話,才是真正的事實!!
雖然學術會有爭論。
但實際上,如果貶低一個與你爭論不休許久的對手,等同于一并的貶低了你自己!!
真正良好的學術風氣,那就是“雖然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覺得你很nb,而且承認你的高度!”
“就是,喜歡就行了,至于有沒有藝術成就,高度如何,就讓專業的人去評判唄!”
網友們頓時想開了。
我為什么要操這份心?
陳國濤的發言已經非常的客觀了,就算很多抱有相反音樂理念的一些演奏家與大師,也紛紛在微博上點贊。
是的,雖然理念各不相同,但都是音樂人,學術氛圍的良好是要靠所有人維系的!
陳老客觀,李文音強就強在即使是音樂理念不同,但依舊會有很多持相反意見的專家學者去研究他的作品與技法,并且為之贊嘆。
講真,現在的學術圈很亂,但我還是希望音樂這方面不要走這條路!互相學習互相討論!
頂陳老一個!
本來似乎有些走偏的輿論風向,不知何時突然又變回了一片和諧。
之前的噴子似乎突然銷聲匿跡,甚至都讓人有一種無事發生的錯覺!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