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的投資時代 191、信息流
臉書的會議室。
臺下坐著埃文斯等幾名技術骨干,夏景行在大黑板上一邊寫寫畫畫,一邊說道:
“在互聯網上,人們獲取信息,主要通過兩種途徑,編輯推薦和用戶主動的搜索。”
夏景行在黑板上寫了兩個詞,“反映到互聯網模式上面,就是門戶網站和搜索。
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探索第三條途徑——news
feed(信息流)。”
埃文斯和幾名技術骨干聽得一頭霧水,這是個什么東西?
概念比較抽象,夏景行也看出了幾人眼中的疑惑,拿著馬克筆,畫起了信息流的實現模型圖,同時解釋道:
“原本用戶社交和獲取信息,是要跟一個個場景結合,比如在學校跟同學社交,在社區跟鄰居社交……
信息流平臺,則可以將一切場景聚合在一起,作為一個聚合器,將人、信息和場景融合在一起。
這種被動式的信息灌輸,恰好又迎合了人們的惰性。
用專業術語來形容,就是:
根據用戶在社交網站上同用戶或者信息交互的頻率,使用算法來評價用戶對各種內容的喜好程度,將信息根據重要程度排列,實時推送社交網絡中的相關信息。
這種推送,包括用戶狀態更新和個人資料的更新。
比如你們有個好友叫杰克,他上傳了新照片、又發了一條新的博客……
你們所有人,可以第一時間通過臉書看到杰克的這種變化,并給杰克評論、點贊。
杰克也能迅速回復你們,大家一起產生互動。
反過來,你們在臉書的各種變化,杰克也能第一時間看到,并且給你們點贊、評論。
如果說之前的臉書是“死的”,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他“活起來”,用戶可以感知他們所關注的人,每分鐘,甚至是每一秒鐘的變化,并且立即給予回應。
我把這種社交,稱之為“實時”、“互動”或者“現場”社交。
人與人的關系,可以通過臉書的社交網絡來維持,甚至是加深。
即使你們和杰克半年不見面,但也能通過臉書關注到彼此的變化。”
埃文斯這下聽明白了,指著黑板上那個模型圖問道:“戴倫,你的意思是,讓臉書的信息流通得更快、更及時?”
夏景行點頭,就是這個意思。
埃文斯有些遲疑,“這種信息流,用戶會喜歡嗎?
比如杰克偷偷上傳了一張照片,是他昨晚逛夜店與某個美女接吻的照片,原本他以為上傳到相冊里,沒人會知道的。
結果第二天,他起床發現,他臉書上所有好友都知道了他昨晚逛了夜店,還有艷遇。
這些知曉的人,還包括他喜歡的一個女孩。”
埃文斯提的這些問題,在十幾年后看起來很搞笑。
但在眼下,一切都是創新,一切都在摸索,有顧慮是正常的。
夏景行笑著說:“所以我找你們來研究啊!用戶的隱私,我們自然是尊重的,可以設置一個按鈕,用戶可以自由選擇公開或者不公開。”
埃文斯恍然大悟,“那這樣的話,就沒問題了。我覺得其他的點,簡直是棒極了。”
凌凡問道:“戴倫,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用戶的主頁不再是靜態的、無聊的和無用的,而是不斷更新的“報紙”。
呈現在臉書用戶面前的是:臉書上發生的、我們認為你會關心的事情。”
夏景行微笑,“你這個“靜態”和“報紙”用得很好。
以后的臉書,將是動態的,不再只有一張張個人資料頁擺在上面。
用戶產生的信息,將像“報紙”一樣分享給其他人閱讀、知曉。
通常當大家想到報紙時,是什么印象?
都是一些編輯化的內容,編輯決定他們想說什么、他們想要印刷什么,他們在前一個晚上這樣做,然后他們把這些文章發給成千上萬的人。
但就臉書而言,我們正在建立一千萬種不同的報紙,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個極其個性化的版本。”
埃文斯團隊的一名元老舉手提問:“我感覺這和聚友網很像,他們每個用戶,也有一個個性化的版本!”
夏景行連連搖頭,“不不不,他們只是每個用戶可以自由編輯主頁,看起來就像一個大網站下面一個個獨立的小網站一樣。
用戶擁有的,也只是一個個五顏六色的網站主頁。
這只是外表!
我們要做的是內核,每個用戶的生活呈現在臉書,都是不同的、別樣的精彩。”
埃文斯有些擔心的說道:“如果想要實現上千萬人在臉書上的頻繁互動,工程量恐怕不小,需要處理的數據量,也是天量級的。”
凌凡補充道:“不僅如此,我們還要研究如何把用戶最關心的東西傳遞出來,究竟是圖片,還是文字,他們各自占據的權重是多少?”
夏景行攤攤手,“這我就沒辦法了,也沒要求你們立即開發出來。
只是提出一個方向,具體的設計方案還需要你們去一一完善。”
“或許可以建立一個分布式系統?”
臺下有員工提出設想。
埃文斯立馬就搖起了頭,“太前衛了,工程量也相當浩大。”
夏景行眼睛一亮,笑著說:“不要有太大壓力,大膽去嘗試,我覺得分布式系統就很好啊!
總之,公司會盡最大支持,去幫助你們完成這項開發任務。”
“具體的情況,我們還得跟工程師團隊討論一下,把所有的技術點都研究透了,才能給出詳細的開發方案。”
埃文斯望著夏景行,連他現在都還有點懵,信息流的產品構想倒是清晰了,可實現路徑、代碼、邏輯都還得細細地推敲一番。
夏景行微微頷首,他不是很急迫,因為這個信息流技術現在并不成熟。
直到2006年,推特才第一次把這項技術推向臺前。
但推特是以傳播信息為主,信息傳播是單向的,和微博差不多,信息擴散較快,你可以關注某人,并時刻看到對方的更新信息,關系為信息服務。
臉書則是基于互相加好友的雙向機制,圈子較為私人化,類似qq空間,信息為關系服務。
夏景行接著在黑板上畫起了模型圖,第二個產品——涂鴉墻。
他指著黑板說道:“跟信息流配套的,還得開發這么一個功能,用戶可以自由地在涂鴉墻上發布文字、照片、,可以是分享心情,也可以是表達事物觀點。
發布以后,會出現在用戶好友的動態列里,所有好友都能實時的看到該名用戶發布的信息,并給予評論、點贊。”
這個功能其實就是qq空間、微信朋友圈里面的“個人動態”,目前市面上還沒有類似的產品。
產品并不復雜,在座的人都聽懂了,埃文斯問道:“這和我們即將上線的博客有點類似啊?做限制嗎?”
“對,博客發長文,這個發短文,就這么理解就行了。”
夏景行說完之后,在場的員工都點起了頭,如果這樣分配,倒也不算產品沖突,并不是每個人都會去寫博客,這種短文無疑更受用戶青睞。
夏景行心里琢磨,這兩個功能推出后,臉書前世的雛形基本就出來了。
小麻子那里,不知道會不會搞出點什么新花樣?
天才一秒:m.24kwx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