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的意呆利 第186章 組合拳(上)
雖然意大利與德國談的差多了,但是同盟條約依然還沒辦法簽,因為還缺少另一個國家奧匈帝國。
所以很快兩方又轉移到維也納,準備與奧匈帝國談論續約的問題。
面對從柏林趕來的兩方談判代表團隊,奧匈帝國也是非常重視。
因為三國同盟條約算是德奧同盟條約的升級版,這對奧匈帝國也是非常有利的。
不過原本以為只不過走過場的續約,卻起了波瀾。
“俾斯麥首相,我們看過這次條約中的條款,我國認為應該進行更加符合三國利益的更改。”
三方一坐下,身為奧匈外交大臣兼部長會議主席的古斯塔夫·卡爾諾基伯爵,就開口說出奧匈有不同的意見。
多說一句,奧匈外交大臣在近二十年一直都是兼任部長會議主席,因為奧匈帝國是沒有首相這個職務的,只有奧地利首相與匈牙利首相。傳統上說的奧匈首相基本就是部長會議主席,而這個是由部長會議主席兼任的。(應該是翻譯問題,我認為該是大臣會議主席,但是饅頭看不懂德文不清楚,不敢亂改)
而卡爾諾基伯爵的話,讓德方內心感到咯噔一下,有一種事情即將脫離掌控的感覺。
果然,隨著俾斯麥首相一句,那么奧匈認為應該怎么更改的話,這位卡爾諾基伯爵立刻就說出了奧匈的意見。
“我國認為條約的第四條有些跟不上時代了,例如非簽署本條約的一個大國威脅到締約國之一的國家安全時,而該締約國被迫與其進行戰爭時,其他締約國有義務對盟國保持中立,井保留在適當時參戰的權利。這個我方認為需要改動。”
卡爾諾基伯爵一說完,德方代表臉色立刻變得好看起來。雖然俾斯麥首相已經有了一些猜測,但是擁有良好修養的他,還是忍著內心的不快,開口道。“那么該怎么改動呢?”
“我方認為,應該改成其他締約國有義務對盟國對保持幫助。”
隨后卡爾諾基伯爵說出的話,與之前意大利意見差不多的意思,都是需要盟友那里得到輿論和外交上的支持。
面對卡爾諾基伯爵的話,不用俾斯麥說,是個人就能看來,意奧兩國在這方面已經達成一致的意見。
這下俾斯麥全明白了,難怪意大利不再堅持,他們在等著與奧匈回合后一同發難。
面對這樣的局面,哪怕是外交出類拔萃的俾斯麥也感到棘手。
因為奧匈與意大利不同,如果用簡單點的詞來形容德國與兩國關系的話,那么意大利就是朋友。雖然平日大家還不錯,但是到要緊的情況下,說散就散了,德國也不會可惜。
至于奧匈,則是兄弟一般的關系,雖說平日里有一點點小摩擦,但是要緊的情況下,德國不會放棄奧匈的。
當然這樣說可能不太精準,但是大體上就是這種。不然也不會,在打完普奧戰爭幾年后,就又將其拉攏成盟友。
當然除了出于同種同族的歷史關系之外,還有法國這個因素在內。只要法國依然對德國構成威脅,那么其外交策略就不會發生改變。
所以俾斯麥在卡爾諾基說完后,考慮了一番后才開口道。“對于貴方的建議,我方會慎重考慮的,不過由于舟車勞頓我感到身體有些不適,希望能將會談放到明天?”
沒錯,俾斯麥也用了暫停牌。目前德國缺少情報的支持,所以并不知道為什么奧匈也支持意大利的草案。在不熟悉敵手有什么底牌的情況下,繼續談下去可是外交大忌。
面對俾斯麥以身體為由,提出暫停談判的理由,以卡爾諾基為代表的奧匈一方怎么可能不接受。
“既然如此,那俾斯麥伯爵多休息一下,我們可以等。”
隨著卡爾諾基的話,三方談判被按下了暫停鍵。
而急匆匆走出談判會場的俾斯麥,對身邊的副手外交大臣魏茨澤克小聲吩咐道。“魏茨澤克,接下來我不方便出面,你聯系一下奧匈的朋友,打探一下這是怎么回事。”
知道事情嚴重性的魏茨澤克,沒說話點了點頭示意知道了。
與急匆匆離開的德方代表相比,奧匈與意大利代表則是不緊不慢的走在后面。
“巴科納閣下,有沒有興趣一起去喝一杯?”
卡爾諾基伯爵對著身邊巴科納發出了邀請。
“聽說貴府上的葡萄酒在整個維也納都非常有名字,我非常榮幸得到要求。”
意奧兩方談判首腦如此表現,絕對會讓不知情的人驚掉下巴,兩國的關系什么時候變得這么好了?
其實這一點也不意外,因為兩人完全釋義了什么叫,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兩國如此迅速接近,正是因為利益在作祟。
意大利提出第四條的修改,對于奧匈來說,簡直就是意外之喜。
只要打開地圖就能看出來。
看看奧匈周邊都是些什么國家,德國與意大利現在是盟友,一點也不用擔心。東面是俄國是其造巴爾干競爭的對手,只要抗住俄國的威脅,那么巴爾干的國家就完全就扛不住奧匈的各種手段。
而德國身邊雖然還有一些小國,但是諸如荷蘭、比利時、丹麥這些國家,與其他歐洲強國都有些巨大的牽連,除非德國打算挑戰兩三個對手,不然他根本不能動。
這也是俾斯麥為什么不愿意修改第四條的原因所在,德國對改動后的第四條收益太低,完全就是在為其他兩國做嫁衣。
至于意大利,其陸地已經沒有擴張的可能,被法奧兩國鉗制住了陸地疆域,至于窮的窮的叮當響的瑞士,其所處的位置又讓意大利根本不敢碰其一下。
雖然意大利陸地上已無擴張的可能,不過誰讓意大利有一支優秀的海軍。憑借強大的海軍,可以對地中海沿岸各國進行侵占。
當然這也需要挑對手,而意大利這次挑的對手,至少不會讓其他列強插手。
當然除了這個原因之外,意大利還對奧匈做出的另一個巨大的承諾,也正是這個承諾,才讓奧匈的人,顧不得與德國的關系,也要硬挺的主要原因。
那么到底是什么承諾,具有如此威力?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