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741章 地主家也沒有余糧了
呂布即將發檄文傳遍天下辱罵袁紹揭黑料的時候,諸葛亮并不在太原,劉備陣營當時的工作重點也不在這方面,所以看起來,一切都像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沒有什么幕后主使。
主要是諸葛亮身上還兼著河南尹的差使呢,今年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為李師做事,只分出了三個月的時間來履行“大將軍長史”的義務。
五月初北上,八月初確認關羽進了太原城后,諸葛亮就回來了。
不是李素要奴役諸葛亮,而是雒陽周邊地區重建,這才第一年,秋冬時節確實忙得不行。
這是益州移民來河南的百姓,第一季秋收,事關河南尹和河內郡明年能不能完全自給自足、存糧是否夠吃、還要不要朝廷從后方輸血運糧。
各級官府都得好好巡視勸農,遇到百姓有困難還得臨時想辦法解決,務求平穩過渡。
同時,今年也是劉備陣營工商稅改革后的第一年,八月份北方秋收之后,工商稅的征收工作才第一次正式執行。這個過程中同樣會遇到很多問題。
諸葛亮不得不回來,幫李素一起解決一系列的財政工作。
而且這項工作必須確保平穩推行,
因為今年全年都是雒陽新城建設和南陽博望運河施工的高峰期,劉備陣營今年的財政支出壓力,也是飆升到了歷年之最。
南陽郡那條運河,總支出已經確定會攀升到一百五十億錢,這筆錢是分配在兩年半之內花出去的,也就是去年小半年、今明兩年整年,后年(201)年初春耕前,還帶到一個尾巴。
而且因為今年是爆破攻堅和挖膨脹土的高峰期,施工強度大,全算下來運河工地今年就要花掉六十多億錢。
雒陽新城的建設,全周期也能花掉一百多億的政府基建投資。不過那個項目拉的時間比較長,而且不像運河要全程通航才能開始收回投資。
城市建設是造一點就有一點收益的,還可以增加稅源,所以可以用前面的基建養一部分后面的基建。
加上雒陽的“伊闕龍門高架水渠”項目已經說好了,起碼要等五六年之后、雒陽新城周邊人口膨脹到非建不可時再開工,到時候統一戰爭多半也已經打完了。所以這個五十億暫時不會產生財政壓力。
不過,河南尹地區今年還有一筆比較龐大的基建開支,那就是諸葛亮受李素之命,要在孟津、成皋修建新的船廠,并且儲備建造一批黃河里用的運輸船只和戰船,為將來對關東河南河北地區的決戰做準備。
畢竟,當初劉備剛剛拿下河內和雒陽時,之所以不能立刻追擊,最大的問題就是后勤補給很困難。
袁紹軍撤退的時候雖然沒有搞“焦土政策”、把城池和道路這些“不動產”都破壞掉,但車船這些“動產”可都是能輕易開走的。
眾所周知大中型船舶只能在使用水域范圍內建造,沒法在不連通的其他水域造好了把船陸路開過來。有三門峽的阻擋,劉備陣營占領雒陽和河內之后,只能是在黃河中下游從零開始重新造船,無論是戰船還是大型運輸船。
這個過程同樣要在兩年的時間內均勻完成,將來出兵時才能壓制住袁曹的黃河水上力量。而今年是第一年,上半年基本上都在忙著造船廠,下半年開始才是造船,明年一整年都會按計劃進度細水長流建造。
這樣既確保供應鏈平穩推進,也防止產能過度建設產生嚴重浪費。因為你不可能為了短期內要爆很多船,就一下子把船廠擴張到太大、將來幾年之后產能過剩,船廠又閑著浪費。
一言以蔽之,南陽郡今年的基建開支有七十億錢,雒陽河內這邊基建、恢復生產花費三四十億,還有一二十億是這兩個郡造船廠和船、儲備木料的開支。
全加起來,今年的基建財政支出,達到了一百二三十億錢。
軍費方面,看似今年打仗不是很激烈,關羽那邊收復整個并州,人員戰死和傷重不治也就兩千人左右。最后太原也被逼得和平解放了。
但人死得少,不代表錢花得少。關羽一開始是靠優勢火力和兵器科技,瘋狂火力壓制才把呂布的信心和士氣給打掉了,逼促了后來的和平交接。
箭矢累計花費兩百多萬支,光這一項就值十億錢了,九萬大軍人吃馬嚼三四個月,按照人月一石半,就是五十萬石軍糧。
或許有人會說:既然是最終和平解放,吃不完的軍糧還有多出來,或許能減少一點開支。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因為跟呂布的和平談判條件里,還要給呂布發遣散費糧食呢。
關羽軍沒吃完多出來的,全部給呂布還不夠。當然這筆錢也是該花的,主要是鮮卑對漢地的威脅一直沒有徹底解除,給呂布一筆錢,至少可以讓呂布幫著先扛住鮮卑劫掠的壓力,這是合則兩利的事情。
如果劉備自己光復并州的長城以內區域后、直接就親自分兵扛鮮卑,那開支還不止每年十幾億。
另外,南線的趙云對林邑國的征服,雖然是去年八月就出征了,不過仗卻是一直打到今年二三月份才打完。另外幾萬部隊萬里遠航的補給消耗也是一筆巨大的錢糧。
好在這部分物資都是靠荊南、交州和揚州沿海幾個郡的財政來承擔的,所以還算物盡其用,把運輸損耗壓到了最低。
畢竟這些州郡的錢糧本來就距離中原主戰場太遠,如果運到中原主戰場來支援統一戰爭,路上運輸損耗就起碼好幾成,不劃算,拿來對付林邑人,正好是就近吃喝花掉。
所以,倒是沒對中央財政產生多大拖累。
不管怎么說,今年基建支出一百二十多,關羽、趙云兩路遠征和呂布遣散費總共五十多億,還有三十億的基礎財政支出、包括地方衛戍民兵的軍餉、官員的俸祿。
全加起來,朝廷在199年的財政開支,居然達到了恐怖的兩百億錢!
如果換做桓帝時期和靈帝初年,這個消耗已經等于當時國家五年的財政收入了。
(注:靈帝中后期稅源愈發崩壞,一年是收不到四十億錢的,只有二三十億。但靈帝敞開了賣官和收“修宮錢”后,把這部分加進去,政府和皇帝內帑的總收入,是遠超四十億的。
估計巔峰時加起來能有六十億,也就是說靈帝賣官的收入已經跟原來的正常財政收入一樣多了。)
這已經比去年和前年、大軍跟袁紹相持一年多打河內上黨之戰時,還要恐怖了。197年的時候全年開支才九十億,第二年也才一百二十多億。
河內上黨之戰時,二十多萬大軍以戰斗狀態消耗了一年半,花了一百五十億,那還是分攤到前后兩個年份里的。
就這,當時已經讓劉備捉襟見肘極為窘迫了,不得不開始謀劃工商稅改革,并且靠預先認捐攤派糊弄了一年多。
今年開支再次比去年這個峰值繼續暴漲六七成,哪怕是正式按新法足額征上來工商稅,那也是解決不了的了。
如今,總算是秋收結束,工商稅也正式開始征收,這里面的賬目缺口,讓李素、諸葛亮和劉巴都觸目驚心。
畢竟年初的時候,正式落實工商稅法改革那陣子,劉巴就給劉備算過賬:
改革后每年朝廷的鹽鈔鹽引能賣二十多億錢,鐵稅只有兩億,茶、酒稅分別四五億和十億左右。
剩下的水能稅費十二億、通航費加關稅八億、織機稅七億、瓷器稅三億……
(注:具體見第700章,這里稍微回顧一下免得大家忘了)
全部加起來,所有工商稅都足額繳,一年可以增收六十多億。這個數字不可謂不高——因為已經比劉備陣營目前收到的農業稅總額還高了。
農業稅是按照壯丁人口數乘以每年兩石糧折六百錢來算的,劉備陣營現在1800萬人口,大約折合800多萬完全納稅壯丁,一年的農業稅是1600多萬石糧食、折價五十億錢。
百姓服的徭役折價是七十多億、人頭稅折價二十多億。所以七十億的工商稅已經超過了五十億的糧食稅,跟百姓的徭役折價一樣高了。
但問題是,即使這么高,面對一年兩百億的花費,還是堵不住啊!
更關鍵的是,因為前一年已經“透支”過了,把未來要征的商稅都攤牌下去讓大家認捐認購提前納稅憑證。
所以今年的商稅其實是被去年的河內上黨戰役軍費給預支了,今年本來應該是還債不收錢的。
要想繼續收,那就得巧立名目,繼續“寅吃卯糧”,跟后世那些軍閥似的,提前把未來的商稅給收了。
在這事兒上面,劉備都有些不好意思,諸葛亮和劉巴倒是看得開些,但他們地位不足以勸劉備直接下這個決心。
而作為有現代人靈魂的李素,從情感上來說,他對于這種“政府借債常態”倒是不那么反感。畢竟他原本接受的教育是“保持一定規模的政府財政赤字有利于刺激經濟發展”。
可問題是如今是199年,世界上哪來的“財政赤字”概念。
連歐洲人在羅馬時代,都沒有這種傳統,得到中世紀后期、靠近文藝復興那陣子,才算是出現最早的金融業者,對國王們搞投機、認購戰爭國債,打贏了翻倍問國王們要回來。
李素不能破壞劉備朝廷的信用,他必須巧立名目,以自愿的原則,讓關西和南方的商人們主動認購“戰爭國債”,和平接受財政赤字的概念。
整個八月份,李素都在忙活這事兒,連關羽和呂布那邊的交接工作,乃至呂布是否有發檄文揭袁紹的短,都暫時顧不上了。
八月底的時候,李素總算是拿出了一套可行的方案,還有配套的補充措施。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