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人在大唐已被退學 第三百六十章 貞觀八年
狄知遜連忙對李正說道:“長安令放心,這件事老夫絕對不會告訴其他人。”
李正搖頭嘆息,“也不知道怎么了,為什么長安這么多人盼著我英年早逝。”
狄知遜干笑兩聲,“既然長安令沒事,老夫還要忙著去給太子處理東宮的事務,就先告辭了。”
“狄叔慢走。”李正送別道。
狄知遜走了,李正見孫思邈還站在原地問道:“孫神醫?怎么了?”
孫思邈坐在李正的面前說道:“你的醫術雖說沒有貧道高明,倒也是另辟蹊徑。”
你是藥王孫思邈,怎么能您老人家比,照道理說還得叫您一聲祖宗才行,李正心想著。
醫術當然沒有孫思邈高明,要不是沒有那些特效藥自己也是兩眼一蒙抓瞎而已。
孫思邈說道:“據說你有一種可以讓人補充血氣的藥。”
“孫神醫說的是補血的藥?”
孫思邈點頭,“李正,若是有治病良方可拿出來,可以救治這天下多少人,貧道前些日子聽說你找馮盎要了很多的甘蔗。”
李正這才想起來,“孫神醫說的是紅糖吧。”
“紅糖?”
“對,紅糖配姜湯確實補血。”
孫思邈若有所思,“那應該就是紅糖了。”
李正起身來到自己的廚房,這一次馮盎送來的甘蔗不是很多,能夠做出來的紅糖也很少,只有小小幾壇子。
拿出兩壇紅糖,放在孫思邈的面前,“孫神醫這個就是紅糖。”
孫思邈端詳一眼,還嘗了一些。
李正看到這一幕說道:“孫神醫就不怕有毒嗎?”
孫思邈笑道:“當年神農嘗百草,貧道雖說沒有嘗遍百草,可世間草藥好壞也是一嘗便知。”
看著孫思邈的神情,李正懷疑這個傳聞中的孫老神仙遍地拔草就嘗,真擔心他哪天真的一命嗚呼。
嘗著這個紅糖,孫思邈說道:“這東西怪甜的。”
“孫神醫是要補血嗎?”
“非也非也。”孫思邈撫須說道:“秦瓊的身子這些日子越來越差,尤其血氣太弱。”
“那確實是需要補血。”李正點頭。
孫思邈說道:“若是貧道救治不得力,還請你李正出手。”
“那是自然。”李正點頭。
秦瓊戎馬半生落下的病不少。
貧血這種毛病不能用猛藥,小孩若是貧血,長大之后可能就會緩解不少。
人到中年貧血,想要重新恢復元氣需要長期服用補血的藥材。
李正首先想到的就是食補。
補血的食物其實不少,尤其是補鐵。
李正回到自己的屋子,好在咱們中原地大物博,補血的食材很多很多。
把食譜交給孫思邈,李正說道:“是藥三分毒,要是食補能夠緩和還是不要動用猛藥的好,紅糖煮湯可以多喝。”
孫思邈看這這個古怪的食譜問道:“海帶是什么?”
“一種海草,最好是新鮮的,補鐵的食材。”
“補血的人為什么要補鐵?”
“這叫微量元素。”
孫思邈倒吸一口涼氣,涉及到了自己的知識盲區,“敢問什么是微量元素。”
“這個……”
李正不知道從何說起,三緘其口。
孫思邈端坐著一副不想走模樣。
“其實就是人體不可或缺的一種東西,少了鐵元素人就會貧血。”
孫思邈思量半晌說道:“人之五行,六合之內,不離于五,五臟六腑存有生機,缺一不可?”
李正也是想了好一會兒,“好像是這么一個道理。”
“貧道明白了。”孫思邈像是大徹大悟一般爽朗一笑。
李正深吸一口氣,“沒想到這都能聊下去。”
提著兩壇子紅糖,孫思邈就要走又說道:“若是這個紅糖和你的食譜管用,貧道也不會白拿你的。”
“送孫神醫了,您老千萬不要客氣。”
“不可,貧道怎能白拿你的,若是管用一定讓翼國公秦瓊親自來向你道謝。”
似乎無法反駁。
李正送別孫思邈,這個老神醫一路走著還一邊品嘗著紅糖。
紅糖若是吃多了,李正又開始擔心孫思邈血糖問題。
當初的涇陽縣令現在的京兆府少尹再次來到馬圈的時候,李世民也終于把細鹽的一部分份子錢送來了。
送來的不多,只有五千貫。
不得不說皇家摳門起來,真是讓人沒地方伸冤。
涇陽縣令也就是現在的京兆府少尹,正在向李正匯報著如今金兆府的情況。
李正是長安令,是京兆府的最高長官。
身為長安令的二把手,京兆府少尹每個月都要向李正匯報最近的工作情況。
當上長安令以來,總要做好一些事情,真要是撒手不管也不太好。
聽著匯報,首先眼前就是長安清潔的問題,
李正把村子里的一些要求交給了他,以后長安的清潔情況都按照村子里的來。
一個大城的清潔很重要,衛生處理不好,容易出現很多的細菌。
長安城的生活污水隨處傾倒,李世民的心挺大。
自己村子就不能這么干。
想要長命百歲的第一個要求,最基本的衛生還是要講的。
長安城的一處,宅院之中。
稱心自從被人買出來,一直不知道是誰買了自己。
這些日子以來一直都有送來食物和衣服,每日都會有關外人來教自己關外的語言。
許敬宗坐在長安一處酒肆,聽著四周的人議論,言語中聽到最多的議論就是李正是不是快要死了。
面對眾人的議論,許敬宗站起身付了酒錢之后朝著涇陽而去。
李正坐在馬圈旁搖著手中的扇子,看著天空的云卷云疏,武媚終于把魔方解出來了。
不過她是怎么解出來的,李正也沒有多問,給了她蛋糕。
收到蛋糕的欣喜之后,武媚很失落,因為李正至始至終也沒有提過一句要收自己為女弟子的想法。
武媚神情沮喪地坐在自己家的家門口,看著朱雀大街上來來往往得行人。
貞觀七年的日子平淡也充實,秋去冬來。
過了一年剛入春的天氣還有些清冷,一個太監站在長安城的南城門口,宣讀著李世民寫下的新一年的昭告。
貞觀八年到了。
新年開朝的第一天,長安周邊的小國都趕著這一天來到了長安。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