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春秋大領主  >>  目錄 >> 第770章:漢氏子姓

第770章:漢氏子姓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榮譽與忠誠 | 春秋大領主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春秋大領主 第770章:漢氏子姓

以人臣的身份取代舊主成為一國之君,不是沒有相關的例子。

比如成湯取代了夏桀,還有姬昌取代了帝辛,不都是以人臣之身干挺了舊主嗎?

問題是兩個例子都太久遠,并且作為大領導的周天子固然不行了,但是當今的歲月依然是姬姓諸侯到處都有的時代。

晉國的公族打從事實上已經不行了,韓氏留在晉國成了一家獨大,他們有的是辦法取代晉國公室,需要擔憂的是來自外部的壓力。

呂武將韓起送走,回去大帳陷入了沉思。

按照韓起的暗示,一旦韓氏取代晉國公室,韓氏不是不能將老巢挪給漢國,并且還將“荀”地也一并給出去。

中行吳已經放棄了“荀”地,作為交換是獲得了晉國東北部的一大片地盤。

這樣的交易很有必要,不然就是荀國的都城遠在西邊,大片大片的疆域卻是在東邊,兩塊地盤還被晉國給攔腰切斷了。

同理,士匄也跟晉國交換了大量的城邑,一樣是出于實際的需要。

呂武這邊就沒有那樣的煩惱,建國就是各座城邑改換城頭的旗幟,壓根就不需要遷徙人口和轉運物資。

遭到肢解的晉國非常苦逼,都城“新田”成了一個突出部,只要漢國想的話,不用多久就能玩一手兵臨城下。

并且,晉國的城邑分布成了一種狹長的現狀,源于大量的城邑城頭改換旗幟,基本上已經沒有什么山川地利可言。

呂武心想:“現在沒地理課,韓起不至于完全不懂這個吧?”

最為肥美的南方落到了范國的口袋里,西部和北部的交通要道變成了漢國的地盤,東側只要荀國愿意就能出兵吞占晉國城邑使兩塊疆域合并。

這種局面之下,韓氏哪怕是成功玩了一手取而代之,開國之后就是一副被三大強國緊緊裹住的局面,有意思嗎?

其實哪怕韓氏在當下跟著立國,局面一樣對他們好不到哪去。

韓氏最應該做的選擇是三選其一投靠,韓起這么選的原因是心里接受不了。

畢竟,韓起跟呂武、士匄是同輩,少年時代就認識了,朋友成了一國之君,國家看著也很強大,自己建國卻會是小國,心態能平衡嗎?

另外,作為小輩的中行吳成就也遠遠超過了韓起,還是以一種抱大腿的方式獲取那等成就,必然使韓起心中變得更加苦悶。

韓起可能知道哪怕是晉國公室取而代之也極可能是爽一把就死,關鍵是不試試怎么都會覺得

不甘心呀。

或許,只是或許啊,韓氏能夠獲得很好的機會,不但成功取代晉國公室,還能解決面臨的困境。

說到底,韓氏也是公族,曲沃能代翼,他家就不能代曲沃嗎?取而代之不過是歷史重演而已,遭到的非議不會太大,還能是在短時間內平復內部,有余力窺探外部的。

敕封結束,影響卻會有一段時間極長的發酵。

首先是晉國遭到削弱,然后秦國、鄭國和衛國相繼滅亡,以后“東方世界”將會多了三位異姓諸侯,不知道會給局勢帶來什么變化。

人心方面肯定也會出現波瀾,大量有實力的貴族會思考自己某天能不能獲得立國的資格,一旦無法憑借功勞獲取,是不是能仗著武力或玩弄陰謀來搞?

諸侯們,有的留在“洛邑”搞東搞西,有的則是在周天子的宴會結束后就歸國。

不管是為了商議事情,還是做姿態給眾諸侯看,呂武、士匄和中行吳選擇了結伴而行。

這么一搞,隊伍到了“原”多了一次哲別。

“今日一別,不知何日再會。”士匄是東道主,已經宴請了漢國以及荀國的君臣不止一次。

呂武看著滿臉惆悵的士匄,笑著說道:“怕是不隔三五載。”

隨著漢國、范國和荀國建立,形勢肯定是出現了新的變化,不出現會盟的話,呂武、士匄和中行吳的確很難再聚首了。

他們在立國之前極力地削弱了眾諸侯,最為關鍵的是極大地削弱了楚國。

現在局勢突變,諸侯怎么都需要一年半載的時間來消化消化,再加上用修生養息來恢復實力,三五年應該是不會爆發大戰的。

士匄的惆悵是壓力挺大,除了楚國之外,還有宋國和曹國表現出來的不友好。

宋國一些城邑被士匄派兵給占了,討要無果之下肯定記恨范國的呀。

曹國不止是恨上了范國,漢國和荀國也在記恨之列,原因當然是晉國遭到了三家的瓜分。

說實話,呂武對士匄派兵攻打宋國的行動挺迷惑,國家剛剛建立起來就毆打鄰國,哪個國家不會心生忌憚呢?

對,沒錯,宋國那些城邑挺好攻占,問題剛剛建國的范國有楚國這個大敵的同時,徹底跟宋國卯上了。

一個國家剛建立,尤其是周天子沒有敕封就大肆擴張,攻擊性著實是太強,無法不使諸侯懼怕。

看一看中行吳吧?他在“洛邑”那邊就約見齊君呂光,雙方談了什么外人不得而知,只看到

后面兩人見面了能夠有說有笑。

荀國肯定還會跟齊國繼續交戰,中行吳卻能做出愿意跟齊國以及任何一個國家友好相處的表態,甚至低下頭去找人商談,充分展現了什么叫能伸能屈。

士匄低嘆了一聲,對呂武和中行吳行禮,說道:“我等三人不可忘卻同源之實。諸侯敵視我等,盼可守望相助。”

呂武回禮,說道:“自是此番道理。”

中行吳亦是慎重回禮,又看了呂武一眼,說道:“必當守望相助!”

走了。

呂武率軍向西。

中行吳率軍向東。

在接下來的歲月中,諸侯頻繁派遣使節往來邦交,看起來都挺有想法的。

呂武成了位處“東方世界”西面的諸侯之一,由于“長安”還沒有完全建成,暫時去了“涇陽”那邊落腳。

“就實而論,落實政策乃是當務之急。”呂武當然是坐在首位,下方是漢國的眾臣。

這些人以前要么是呂武的家臣,不然就是同盟,也就是附庸或追隨者。

什么政策?當然是注重農耕,還有推廣新的律法,再來就是關于二十等爵的廣而告之了。

在體制方面,呂武知道會引起猜忌,還是沒有執行周天子的宗法,并且對國家的官職進行了變革。

漢國有一國之君,往下卻不再是執政,執政的職權被分為左相和右相,雙方互有職權,一些職權又有所糾纏。

左相的職權包括了掌錢谷和租稅,再來就是財政審核,以及對官員考核之權。

右相的職權包含了財政支出,選任賢能和拔舉官吏,另外就是刑名之權。

僅僅是從兩個職位的職權來看,互相之間多有糾纏,乃至于是形成了對立,算是一種制衡了。

軍事方面,呂武設立了第一武職為“國尉”,也就是“國尉”作為一國軍事主官,第二武職則是取名為“上將軍”。

在職權方面,國尉沒有領兵作戰的權利,管理的是平時的督導工作,也就是訓練。他還有謀劃軍事的職權,也就是關注列國動靜,尋找開疆拓土的機會,謀劃應該怎么出兵等等。

上將軍則是擁有領兵作戰的權利,非戰時的權利則是被壓到最小。

如果拿現代的制度來解讀,國尉其實就是總參謀長,上將軍則是統兵的將軍。

漢國當然還有其它的官職,呂武將所有官職的職權進行了細化,里面參考了三公九卿以及九品中正制的制度。

呂武其實有想過直接拿三公九卿或九品中正制來用,比較尷尬的是壓根無法完全記住兩種制度都有什么官職,某個官職到底又是負責什么。

沒辦法,呂武的記憶力有限,不是專門學那個,更沒有特別去研究過,能夠將全部的官職和職權記得仔仔細細才是有鬼了。

當時的呂武就在想:“要是能上網查就好了。”

新國家,又有新制度,辛虧呂武是“化家為國”的方式立國,不管是從資源還是人員,以前就是呂武的私人財產,哪怕是有一些家族投奔到漢國,他們的實力占比也就兩三成,一樣還是由呂武一個人說了算。

崔杼對自己被任命為右相是感到驚喜的。

有點尷尬的是,崔杼一時半會還沒有搞清楚職權,需要花時間來吃透,才能行使右相的權利。

擔任左相的葛存說道:“各城邑皆有公示,另有遣人于牌坊處廣而告之,必使國人得知。”

文盲率幾乎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年代,別想著發“傳單”就能完事,需要派人專門弄“口口相授”才行。

呂武倒是想學朱大帝設立“社學”來掃盲,問題是沒有那個本錢。

倒不是財帛不足,關鍵是沒有師資。這個還是需要慢慢來的。

另外,對于呂武和漢國最為緊要的其實并不是進行掃盲,趕緊地讓尚武成為“國風”才是正經事。

呂武在漢國的改變還有一個,也就是建立起了常備軍,說白了就是建設國防軍,不再是春秋時代常見的貴族出兵服役制度。

關于這一點在漢國不存在障礙,反正那些“士”和“徒”、“羨”本來就是呂武的私人武裝力量,改為國家的軍隊而已。

真正受到影響的是投奔到漢國的貴族,他們的私人武裝沒有遭到取締,要命的是以后不能成建制參與國戰。

一旦無法參與國戰,等于也就不存在納賦的渠道,稅什么的則是要交。

其實稅還是小事,他們麾下的武士,以及治下的口眾,想不想獲得二十等爵?

獲取二十等爵是改變自身命運的途經,現實階段參與國戰成了獲得爵位的唯一途經,沒有誰會想放棄的。

之所以參戰暫時是獲得二十等爵的唯一途經,主要是呂武清楚勸耕暫時無法落實。

現在漢國超過八成的土地就是漢氏子姓一家持有,大約兩成在各級貴族名下。

呂武已經執行了二十等爵,土地慢慢會獎賞給有功之人,等待越來越多的人擁有了屬于自己

的土地,勸耕的政策才有施展空間。

當然,呂武也不是無法搞勸耕,麻煩的是跟釋放奴隸出現了糾葛,只能暫時先擱置。

漢國的體制是不是很熟悉?呂武給直接快進到商鞅變法的時代了。

除了關于體制上的“快進”之外,看看漢國所持有的版圖,一開局的局面比秦國奮六世之余烈的嬴政登基初期還要好上不少。

對于關中最為緊要的東面出口,也就是河中之地在手。

漢國還掌握了河東之地!

所以是,漢國根本不用像秦國那樣歷經苦戰,開局掌握了河中和河東的地盤,一種“鉗狀”戰略布局已經形成。

河東那邊在當前的戰略價值,僅僅是諸夏內斗的話,其實價值方面并不太高。

能夠讓河東產生價值的是開拓向北或東北。向北就是對上林胡或樓煩;朝著東北方向則是搞仇由、鮮虞、肥國和鼓國,進而威脅山東諸國。

“捋順國中農耕之事,首要在修渠。”葛存說道。

原先還作為陰氏的時期,葛存就負責農耕事項,事先早就知道滅掉秦國會修建水渠,要將八百里的平川建設為產糧地。

解朔被任命為國尉,一聽就說道:“如修渠,各軍糧秣恐將不足?”

搞國家工程嘛,怎么可能不征發徭役?

目前各個諸侯國征發徭役的話,服徭役的眾人是要自帶工具和糧食,國家根本就不管。

漢國這邊行使了自己的體制,將發放工具以及日常糧食消耗的責任承擔了起來,修渠的的確確會耗費很大。

葛存說道:“三五載之內有所用兵,然不多也。”

現在漢國并不是絕對的和平,沒有去跟諸侯干仗,對烏氏、空同氏和伊洛之戎、陸渾戎的討伐在進行,并且需要對“冀”那邊的殘存秦人造成壓力。

再則,現階段好像是不用過多忌憚諸侯,但誰能百分百肯定沒有諸侯會搞事呢?

一提到先集中力量搞內政,還是兩頭兼顧的問題,負責不同職能的大臣也就爭了起來。

呂武聽了一小會,開口說道:“可分段而修,不取一蹴而就。”

媽呀!

哪怕是原歷史上的秦國,修三百里長的鄭國渠,動用的人力足足幾十萬,并且還修了十年之久。

漢國的總人口才多少?再則絕對沒有十年的和平。一下子干成這種事情,反正呂武是想都不敢想的。

那么,他們是要在哪里修渠?其實山川

地勢和合流分布就那樣,選來選去大體上就是秦國修鄭國渠的區域。

“依態勢而定、而變。如無大肆征戰年月,或可以修渠為首要。”呂武現在的身份決定不能將話給說死。

葛存心想:“如果不是跟那些俘虜約定修好‘長安’和‘別宮’就放歸自由,完全可以將那些勞力投入到修渠工程。”

當然,那些已經決定了的事情,誰敢提出顛覆建議?

呂武在想的是:“凡事不能急,需要有一段時間來過渡,讓大家適應新國家的存在,還要看清楚追隨過來的貴族,留下余地來應對。”

畢竟,漢國倒是沒有一下子拿出郡縣制,新的體制對貴族真的是很不友好啊!

三五第一_www.35wx.la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春秋大領主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25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