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宋最狠暴君 第183章 繼續折騰
趙桓之所以忽然想起來要修訂遼史,除了要收買遼國遺民的民心以及接收遼國的遺產之外,還因為趙桓忽然想起來狗中哈士其的歷史書——
哈士其不僅論述了哈士其對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影響,還堂而皇之的論證出伏羲是哈士其人,甚至連夏、商、周的創立者以及贏胖子也都是哈士其人……
關鍵是還有很多沙雕相信這種屁話,抖陰上還有傻逼說高仙芝率十萬大軍結果XX帝國血虐。
趙桓覺得既然以后世的網絡之發達都能出現這么多沒腦子的玩意,沒道理遼國的遺民會比后世的沙雕網友們更聰明——
而且趁著現在修遼史,拿到后世就是妥妥的鐵證,就算子孫敗了家,這本《遼史》也是妥妥的自古以來……
但是對于李綱等朝堂上的大佬們來說,趙桓這種想一出是一出的玩法就很操蛋,因為太掉頭發——
官家說要永不加賦,官家說要廣建社學,官家說要用“四格八法”來考核官員,官家說要修訂《大宋律》,官家說要修長城……
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有哪一件是容易的?
就像是永不加賦,看起來只需要一道詔書就解決了,全天下的百姓可以敲鑼打鼓齊歡慶,可是實際上呢?原本的賦稅收入會不會受到影響?如何保證落實?
還有廣建社學——汴京城鋪開的速度自然是最快的,可是其他地方總要一個一個來吧?推而廣之,十幾個路的地盤,哪個能多建哪個能少建?先生從哪兒來?先生的待遇該怎么算?
就連官家登基之初就提出來的四格八法考核法,同樣也沒有那么容易就能落實好嗎?從開始折騰到現在也有差不多大半年的時間,連汴京城的官員都沒考核明白呢,還指望考核全天下的官員?
就像吏部扛把子李若冰說的那樣兒,真要是嚴格按照四格八法來考核,整個朝堂上都得宰個七七八八,弄個萬人坑倒是差不多夠用了,可是空出來的官位又上哪兒找合適的人來頂上?
現在官家又說要修《遼史》……
關鍵是官家不僅僅只是要修訂《遼史》,還要求在《遼史》之中突出遼國是怎么來的?遼國又是怎么跟大宋親如兄弟的?遼國又是怎么沒的?
李綱很想說遼國怎么來的不知道,但是遼國跟大宋親如兄弟是因為你祖宗不給力,遼國怎么沒的是因為你爹玩海上之盟,不光把遼國弄沒了,還差點兒把大宋也弄沒了。
但是李綱不敢說。
要是趙吉翔敢像趙桓這么能折騰,李綱覺得自己不把趙吉翔噴出屎來就算他拉得干凈,可是換成了趙桓這么折騰,李綱覺得還是閉嘴為妙。
既然官家愿意修遼史,那就召集人手修訂遼史好了,只求官家別再折騰其他的幺蛾子就好。
然而理想很豐滿,豐滿的就跟楊玉環一樣。現實卻很骨感,骨感得比維拉莉勒維提娜還要硌人。
身為一個不折騰不舒服斯基綜合癥晚期的患者,趙桓的思維發散能力是極為驚人的。
通過蕭德等遼國遺民的反應決定要修遼史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趙桓又通過他們要求正常交納賦稅的舉動想到了另外一件事兒——
老百姓能不能交得起賦稅,最根本的問題在于他們的收入能否支撐得起一家人的生活之外還有富裕。
能吃飽喝足之外還有閑錢,那老百姓自然也無所謂交不交賦稅。如果連飯都吃不起了還要交賦稅,那不是逼著老百姓造反是什么?
別看以蕭德為首的那些遼國遺民們現在叫得歡,可那是在完全免除他們的賦稅,而且這些人的收入并不是太低的前提下。
如果這些人都窮的揭不開鍋,還要讓他們按人頭交納賦稅,你看看他們會怎么選擇?螨清三百年里不斷有人反清復明,除了建奴不把老百姓當人之外,跟庸政玩攤丁入畝的關系也很大!
所以,趙桓決定提高天下百姓的收入。
想要提高天下百姓的收入,除了暗戳戳的推動工業化進程之外,最簡單最快捷的方法也莫過于提高糧食的產量。
當然,像土豆和玉米之類的高產作物暫時是不用想了。
趙吉翔那個沙雕把木蘭舟等等海船全都付之一炬,想要重建海軍,尤其是能夠遠航美洲的海軍,需要的時間可不是一天兩天。
但是沒有土豆和玉米,并不代表沒辦法提高糧食的產量——
《管子·輕重甲》記載了春秋時期的稻谷產量:平均畝產53公斤。
嵇康的《養生論》則記載了魏晉時期的產量,約合每畝90公斤。
而最近中國農業遺產研究室閔宗殿先生發表論文《宋明清時期太湖地區水稻畝產量的探討》,則推算出唐朝時期太湖流域的畝產約合138公斤,宋朝則為255公斤,明朝畝產為333公斤,螨清時期約合278公斤。
嗯,袁圣搞出來的超級雜交水稻畝產是一千公斤,除了養活了種花家十幾億的小兔子之外,順便還喂飽了一大票狗屁不通的滾著嘰歪患者。
趙桓自然沒有袁圣那么厲害,就算趙桓再怎么膨脹,也不會膨脹到自以為可以超越袁圣。
但是中國有句老話說的好啊——摸著石頭過河!
在發展全面火力覆蓋的同時研究如何精確打擊是摸著毛熊和鷹醬過河,提前上千年就開始研究雜交水稻,自然就是摸著袁圣過河——
盡管趙桓不太懂這玩意,上輩子在皇家學院時也沒太關注過,但是憑借著上上輩子混論壇的經驗,趙桓好歹也知道點兒大概。
論壇上不是說了么,雜交出來的水稻其實就像混血出來的嬰兒——混血嬰兒漂亮,雜交水稻的產量高。
就像是倭奴,倭女漂洋過海來借種的行為不就是雜交?
不行,不能讓他們借種,不能讓她們把大宋的優良基因帶回倭國,應該把來度種的日本娘們兒都扣下,發給大宋的百姓當小妾。
扯遠了,不能光琢磨倭國那些雜種,正事兒還是得研究雜交水稻。
可是問題的關鍵在于,盡管趙桓知道那么點兒大概,但是是雜交水稻這玩意也不是說弄就能弄出來的,除了要選種育種之外,還得想辦法鋪開。
而且就算成功鋪開了,也有很多問題。比如米價狂跌——無論米賤米貴,其實最后都特么傷農。
當然,當皇帝就得當的舒服,不能什么事兒都自己干。諸子百家里不是還有個農家么?
“所以,農家傳人到底在哪兒?”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