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黃金屋中文 >> 帶著系統來大唐 >> 目錄 >> 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價有水分心卻純 |
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價有水分心卻純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帶著系統來大唐 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價有水分心卻純 “昕郎,報紙上寫百姓捐錢給邊關將士們買東西。”藍田縣,長孫昕的夫人拿報紙找到丈夫。 “看到了,限制捐的錢數,絕對是李易出的主意,他愛民如子。”長孫昕在練書法。 “咱家拿出去五百緡。”長孫昕夫人報出個數字。 “多了吧?”長孫昕略微不舍,賺錢辛苦呢。 “咱家買賣多,規模大,半個月收入而已,百姓們在看著。姐姐那里,總歸要有個臉面。” 他夫人提名聲和關系,她是王皇后的妹妹。 王皇后如今憑子而穩,她更要表現一下皇親國戚的姿態與氣度。 “一千緡,一個月的錢。”長孫昕一聽到妻子說姐姐,增加一倍。 不就是錢嘛!有,自己還交稅呢,憑身份其實可以不交稅。 捐一千緡,告訴藍田縣衙門,一個月不交稅,十分之一的稅,省一百緡。 “昕郎,咱家捐面粉,八零粉,按照市價算。” 他夫人一見丈夫支持,趕緊想個省錢的方法。 捐一千緡去買面,與自己家捐一千緡的面一樣,對吧? 實際上節省了賣面的時間,一千緡能買許多面,又省下稅錢。 “不要只捐免費,還有罐頭,按照市價算。”長孫昕舉一反三,罐頭利潤高。 如此算下來,相當于捐出去六百緡不到,說是捐一千緡,無人反對。 商議好,庫存的罐頭全拿出來,叫人繼續制作,湊上數。 需要出貨很長時間的面粉,一下子騰出來好多袋。 翌日早,第一批價值五百緡的罐頭和面粉開始裝船,順流去李家莊子。 長孫昕知道最后由誰來調動物資,李家莊子的管事們。 而且王皇后在李家莊子,陛下幾乎每天回去,還有太上皇跟豆盧貴妃、永穆公主、安西大都戶慶王李潭、隴右大都護商王李箋堯。 李箋堯就是小家伙,他是隴右大都護,其實什么都不管。 商王是以商州的地方命名,就在京兆府南面。 灞水、洛水、丹水的源頭都在商州。 長孫昕考慮著把東西直接送過去,大家全知道了,自己可捐一千緡的物資。 見到那么多的東西往船上搬,百姓們好奇,長孫巡查使要作甚? 稍微一打聽,知道了,原來捐一千緡的東西給前方將士,現在是五百緡的。 一時間藍田縣的百姓傳揚開來,紛紛稱贊長孫昕。 看人家,不但平時幫著百姓,給免費的面包和湯。 關鍵時刻,拿出來一千緡,厲害了哦。 太陽還未移動到正中的時候,市價五百緡的罐頭跟面粉抵達李家莊子。 長孫昕府上的管事吆喝著說東主捐了多少錢的東西,好叫其他人知曉。 宋德趕緊安排人去找朝堂的人,李家莊子不直接接收東西。 哪怕運來的東西可以放在李家莊子,交接方也要是朝廷的人。 百姓是為國之將士捐錢,李家莊子要代表大唐收? 朝堂上派人趕過來清點、交接,不運往別處,留在李家莊子。 “沒錯,按照零售市價,值五百緡,還略高一些。”清點的人給出如是答案。 他們也挺無語的,知道長孫昕家中有此買賣。 交接單上,清點的人給寫了個五百三十緡,零售就這個價位。 長孫昕府上的人高興地領了東西離開,宋德把情況匯報給李易。 李易點點頭,表示認可。 想要生一個公主的王皇后眉頭輕蹙:“長孫昕在作假,明明不值那么多錢的東西,他說有那些錢。” “若普通百姓買一個罐頭來捐,總不能說百姓捐的是罐頭成本錢。”李易對此看得開。 他認為長孫昕沒錯,數據對,如果之后還是五百三十緡的東西,算長孫昕捐了一千零六十緡。 李易說完,又補充:“至少長孫昕確實拿出來東西了,哪怕是五百緡的面和罐頭,對于將士們也是個大的幫助。” “倒是有心了。”王皇后頷首,她自己琢磨下,確實應該按照零售價錢來算。 按照成本,李家莊子的成本更低,小作坊比長孫昕的工坊成本高。 朝廷收稅的時候按照銷售價格來收,又不是看成本。 李易點頭:“就怕其他的官員跟著學,相互指責,如在城南居住的官員。 他們先前還租房子住,沒有補貼,家人在旁邊,他們有的品級不低。 捐多了,影響生活,捐少了又叫人瞧不起,所以要限制一下。” 李易知道官員并不是都富裕,各種各樣的原因造成。 如盧懷慎,他當宰相的時候俸祿高,他卻沒什么錢,都給別人了。 曾經租房子住,現在朝廷給分配房子的官員,他們擔心什么時候朝廷把房子收走。 自然想要攢錢,準備自己買房子、買地。 關鍵是如今京兆府的官員在努力工作,包括衙役在內,不允許出現任何問題。 本職工作干到這等程度,額外負擔其他的捐款,從而影響生活質量,對官員來講不公平。 “應該多少合適?”王皇后估算不出誰家有多少錢,她就知道自己有多少錢。 她在李易這里的一些小買賣中有股份,李隆基的大買賣的錢她知道數量,卻不去操心。 她現在有十六萬多緡了,沒有花的地方。 她用東西從李家莊子直接拿,宮中有定額的錢每月發放,朝廷給發,還有右藏給東西。 她琢磨著要不要捐出來幾萬緡,總歸是給將士們買東西。 武將世家出身的她最了解軍伍的事情,戰斗的間歇,如果能吃到肉和熱乎乎的飯,疲勞消除得快。 長時間作戰,越打戰斗力越低,不是沒有士氣,是肉供應不上。 “衙役們百錢為限,官員一緡為限。他們應該會頂格捐贈。”李易劃出線。 而且決定等大家捐完,他在日常生活中額外補貼給衙役與官員。 打仗的錢夠了,朝廷和李家莊子一起出,要不是有百姓非要捐,他根本不宣傳。 他答應收百姓的錢,是想讓百姓有個參與感,跟大唐命運與共。 到時候大唐打了勝仗,他們的好心情是十錢買不來的。 等著英雄紀念碑和烈士陵園修好,這樣的百姓便會去拜祭。 活著的將士受到鼓舞,他們為國而戰,國有香火。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
瀏覽記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