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夢回大明春 489【武科大比】
明朝初年,是不設武舉的,主要原因為祖制約束。
朱元璋舉辦了三年文舉,認為那些年輕進士不堪用,于是決定廢除科舉制度。這一廢就是十二年,但找不到更合適的選拔方式,只能再次恢復科舉考試。
此時,禮部建議開武舉,朱元璋不置可否。
三年之后,禮部再次請開武舉。朱元璋便批復道:“另設武舉,是將文武分家,長此以往,天下就沒有文武全才的人了。”
有了朱元璋這句話,后代君臣不能違抗,大家都不再提武舉的事兒。
英宗時期,邊患頻發,盜賊四起,軍隊疲弱。
于是,文官們請求開設武學(軍官學校),英宗下令在南京和北京各辦一所。結果學校還在籌辦當中,突發土木堡之變,皇帝直接被俘虜了,軍官學校的事情就這么擱淺。
到了朱厚照的爺爺憲宗那會兒,世襲武官制度已經弊竇叢生。
敢作敢為的憲宗朱見深,以法律形式確定武舉,直接頒布了《武舉法》,并且宣布舉辦武科考試。
但很尷尬,大明全國范圍內,竟無一人報名參加。
憲宗皇帝的臉,都快被現實打腫了,從此再不提武舉的事情。
究其原因,那個時候的衛學還不興盛,軍戶子弟認真讀書的并不多。而讀過書的,又希望參加文舉,考進士做文官多爽啊,他們才看不起武舉前程。
真正想考武舉的軍戶子弟,又礙于學問有限,都懶得去報名碰運氣。因為當時武舉內容太“高端”,考試科目有《小學》、《大學》、《論語》、《孟子》和《武經七書》,筆試如果不過關,連參加武藝測試的資格都沒有。
明代第一次武舉,是在弘治年間,但辦辦停停,根本不成規模。
又因為沒有武舉殿試,皇帝不會親自過問,所以沒有真正的武狀元。比如許泰,說他是“武狀元”純屬順口,他只是武舉會試第一而已。
大明第一個武狀元,問世于崇禎四年。
當時參加會試的武舉人當中,只有王來聘、徐彥琦能舞百斤大刀,發榜時徐彥琦竟沒考中武進士。崇禎皇帝得知以后,認為肯定有人作弊,把主考官、監試御史統統革職下獄,下令重考并親自批閱試卷。
王來聘由此成為大明第一個武狀元,直接實授副總兵!
若非這次王淵增設武科殿試,恐怕報名者都不會很多。但既然有殿試,那就能入皇帝法眼,全國各地自然紛紛報名應考。
正德二十一年七月,俞大猷來到北京武學校場,同至者還有來自全國的近兩百個武舉人。
主考官:禮部左侍郎王淵。
副考官:吏部左侍郎汪鋐、兵部左侍郎王瓚。
監試官:右副都御史俞諫、右副都御使邊憲。
這個考官陣容堪稱豪華,全都是朱厚照親自挑選的知兵之人。
王淵就不說了,大明戰勝。
汪鋐在廣東主動出擊,拔掉那里的葡萄牙人城堡,被朱厚照欽點入京擔任左侍郎——歷史上,此人深受嘉靖信賴,成為明朝唯一身兼吏部尚書和兵部尚書的超級重臣。論實權,吏部尚書第一,兵部尚書第二,此君竟一人兼掌兩部。
俞諫擔任操江總督時,曾剿滅劉六劉七的江淮殘部,又在江西剿滅匪寇數萬,是在林俊之后、王陽明之前平定江西的大臣。
邊憲曾在直隸文安一帶,剿滅劉六劉七殘部。又擔任寧夏巡撫,率部抵御韃靼進攻,五日七捷,深得朱厚照器重。
除了王瓚沒打過仗,其他考官和監試官,都是縱橫沙場的文臣。
王淵身為禮部官員不能做主考?
朱厚照可不管那么許多!
“第一場,射藝!”
十人一組,攜弓箭上場,每人步射十箭、騎射十箭。
步射最為精彩,所有武舉人,在試射之后,開頭三箭必然命中靶心。全是好手,沒有濫竽充數者,畢竟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武藝這種東西想作弊都難。
俞大猷步射十箭,九箭命中靶心,剩下一箭也離靶心不遠。可惜騎射比較拉胯,因為他家中無馬,沒有進行過長期練習。
接著又比力氣,不同型號的石鎖讓他們舉,不同型號的大刀讓他們舞。
強中自有強中手,俞大猷只能舞八十斤大刀,卻有四人能舞百斤大刀。這玩意兒,可不是舉起來就行,還要舞得精彩流暢,能耍開的都是大力士!
你可以想想一百斤有多重,明代的斤還更重一些,普通人連舉起來都難,這四個家伙居然還能舞刀。
“真壯士也!”汪鋐大贊。
邊憲捋著胡子頷首微笑:“行伍之中,能舞百斤大刀者,我巡撫南北數省,只在寧夏見過一個。不曾想,一場武科會試,就能見到四人!”
王淵其實對這玩意兒不看重,但又不得不承認,古代戰場確實需要武勇之輩。眼前這四位猛士,都可做破敵陷陣的驍將,關鍵時刻往往能夠創造奇跡。
又經過多項考核,終于來到器械科目。
一人一根木棍,捉對廝殺,限時三分鐘。三分鐘之后,勝者組、敗者組再各自廝殺。循環往復,只比十場,以勝利次數得出排名,最大程度的保證公平性。
這些都是王淵制定的內容,甚至加入了負重跑步。
俞大猷身著棉甲,頭戴鐵盔,提著一根沾滿石灰的齊眉棍,抱拳說道:“請指教。”
“不敢當!”對手回禮說。
旗令官揮舞令旗,鼓手敲擊大鼓,器械比斗立即開始。
對手突然挺棍刺來,俞大猷舉棍格擋,對方棍頭一甩,宛若毒蛇吐信般刺向俞大猷胸膛。
這明顯是槍法,只不過暫時化為棍法,若換成一桿大槍絕對威力倍增。
俞大猷則用棍使雙手劍法,他目前還沒跟著李良欽學劍,卻在趙本學那里習劍數年。趙本學主職民間大儒,兼職軍事理論家,再兼職民間武術家。
只見俞大猷輕移右腳,棒身斜挑,接著變招猛刺,棍首在對方胸口杵出一個白點。
對手驚呆了,都看不清俞大猷如何變招,只能感嘆道:“兄臺好劍法!”
俞大猷笑道:“承讓,兄之槍法亦不俗。若我拿劍,兄臺用槍,勝負還未可知。”
對手有了面子,頓時哈哈大笑:“那咱們約好喝酒,私下再用趁手兵器比試一場。在下河間獻縣李揚,敢問兄臺大名?”
俞大猷抱拳說:“泉州晉江俞大猷。”
“好漢子,今晚不醉不休。”李揚說完便退場,等著下一場比賽。反正要比十場,以勝利次數判出甲、乙、丙等,失敗一場并不礙事兒。
俞大猷運氣很糟糕,第二場遇到大力士,就是能舞百斤大刀的其中一個。
比斗開始之后,對方一棍橫掃而來。俞大猷閃避之后打算反擊,但對手明明力氣已經用老,卻又硬生生橫掃回來,這已經打破了武藝基本常識。
俞大猷終于切身體會到,什么叫做一力降十會!
人家就是力氣大,就是不玩花活,連續反復橫掃,偶爾還帶個斜劈,打得俞大猷只能不斷躲閃——這貨用的是狼牙棒法或者锏法,給他一件趁手兵器,他能在戰場上變成絞肉機。
三分鐘時間快到了,一個追,一個躲,居然還沒真正接戰。
那猛士急道:“你別跑啊!”
俞大猷笑道:“我又不蠢。”
時間到,此場平局。
可惜此時的俞大猷,尚未跟隨李良欽學劍,還沒進化為完全體,不是跟戚繼光并稱的“俞龍戚虎”。
歷史上,武藝大成的俞大猷,路過少林寺時專門拜訪。對和尚們的表演非常失望,認為少林寺的劍法真訣已失傳,于是讓少林和尚跟著自己習武打倭寇——史料記載只是這樣,傳到民間,就變成俞大猷單挑少林寺,把和尚們打得服服貼貼。
十場比完,俞大猷九勝一平,被三位考官判為器械“甲上”等。
甲上,共六人。
朱厚照喜歡打架,這六人在筆試結束后,必然被皇帝單獨召見。
請:m.vipxs.la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