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放怪物一條生路不行嗎 224 小小修煉
“……如果這不是真相的話,那又什么才是呢?”
這是肉眼能夠識別出來的最后一句話,剩余的文字已經被時光淹沒,盡管如此,還是能夠感受到日記主人的諸多負面情緒:
混亂。恐懼。慌張。絕望。
其實,整段文字都是如此,從最開始就能夠感受到龍蛇游走的慌亂,字跡和筆觸都帶著些許情緒顫涌的抖動,然后越來越混亂、越來越潦草,有些詞匯還使用了縮寫,僅僅閱讀日記就能夠感受到噴薄的情緒。
恐懼與慌亂能夠透過字跡清晰地呈現在霍登的眼前,那些驚嘆和困惑、那些猜測與膽怯,全部都沒有辦法遮掩,穿透紙面的力量完全激發出了靈魂顫栗的能動。
最后,更是陷入絕望的呼救,就連在自己的日記之中也沒有能夠隱藏求救的恐懼,哪怕這只是面向自己的傾訴——
與其說是求救,不如說是自問。
與上面一篇不同的是,下面的第二篇更像是真正的幻覺,而且還有些超現實主義,即使是諾斯尼斯大陸也應該不曾見聞過,日記主人也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恐怕阿德麗娜也認為那些描寫應該是幻覺——
所以她在制造投影的時候并沒有使用第二篇里的畫面,就連參考元素都沒有融合進去。
但對于霍登來說,第二篇的價值反而更高。
“這到底是幻覺,還是夢魘?亦或者是其他什么?”
人類的潛意識始終是一個捉摸不透的領域,只能通過夢境來捕捉一些支離破碎的細節,即使是霍登曾經所在的時空,也沒有能夠真正弄明白“潛意識”這個領域,至少還沒有達到能夠公開普及的程度。
然而,現在在諾斯尼斯大陸,霍登卻意識到夢境與現實之間的聯系可能比想象之中更加緊密。
主要判斷依據就是他自己的夢魘。
霍登一直認為,那個夢魘與自己來到諾斯尼斯大陸有著聯系,甚至可能隱藏著自己回家通道的秘密。
今晚,霍登又找到了自己夢魘之外的第二個判斷依據。
眼前的日記殘頁顯示著,“幻覺與現實/夢境與現實”之間確確實實存在著一定聯系,而曾經有人試圖尋找真相——至少日記主人就是這樣堅信的。
出現了第一個,也許就存在第二個,那么是否意味著,在霍登和日記主人之外,還存在著其他可能?至少,是否還可以發現更多日記殘頁呢?
當然,目前的所有一切都只是霍登按照自己的主觀意愿推演出來的猜想,內心深處渴望回家的意志還是占據了上風,或多或少影響了判斷,參考樣本還是太少,不足以進一步證實——
就連他自己的夢魘也還有很多細節都沒有弄清楚,眼前的日記殘頁也沒有了下文,無從得知日記主人的后續狀況。
現在距離得出結論還有很遙遠,就連一個框架輪廓都出不來。
盡管如此,霍登的興趣還是越發濃厚起來——也許,只是也許,除了回家道路之外,這里可能還隱藏著更加神秘的事情。
“不知道那個看起來好像章魚丸子的影子味道如何。”
端坐在書桌面前,霍登又反反復復地細細閱讀了日記殘頁兩遍,逐字逐句地理解那些用詞與筆觸,試圖通過這篇殘頁與日記主人完成“對話”,模擬出他當時的情緒和狀態,乃至于所見所聞。
隨后,霍登將日記殘頁放回桌面,左手手腕輕輕一翻,運用靈能在指尖模擬出日記殘頁里所描述的影響——
圓圓的頭顱、光滑的腦袋、張開的嘴巴、無數的觸角、垂涎的口水……
籠罩全身的斗篷,高大到足以比肩巖淵圖書館的高度,還有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濕噠噠冷颼颼的空氣觸感。
另外,霍登還雜糅了第二篇日記里的扭曲景象,用猙獰扭曲的人臉來拼湊斗篷下擺,并且制造出人臉試圖掙脫束縛的效果,賦予斗篷生命力,連帶著那個有些滑稽的章魚腦袋形象也跟著一起恐怖起來。
盡管今晚在眾人面前,霍登就嘗試模擬畫面來說明血液飛濺痕跡的科學演示,但此時卻是更加精細也更加深入的一種嘗試。
為了確保每個細節都能夠栩栩如生,真正地做到以假亂真,進而利用影像來達到迷惑對手的功效,他必須發揮所有想象力以及科學知識展開立體的三維構建,確保五感細節都能夠得以展現,這就沒有那么容易了。
這是一種十分奇妙的體驗,運用靈能操控元素,讓元素痕跡實體化,進而模擬出類似于電腦特效的真實效果,這讓霍登覺得自己好像是好萊塢的高級電腦特效工程師,正在為商業大片制作精美視覺特效:
高端一點,就好像“碟中諜”之中用3D打印機制造出人皮面具一般;低端一點,就好像“人鬼情未了”里深情款款地捏陶土一般。
但不管是前者還是后者,細節都是至關重要的,必須吹毛求疵地追求完美,盡可能讓成品栩栩如生起來。
從光元素到暗元素,再到其他五種元素,乃至于一些稀少元素的運用,這應該是霍登第一次如此全面而深入地運用靈能。
再加上今晚首次見證了兩場高手之間的對決,他們對于元素力量的運用也是令人大開眼界,尤其是對于左柱、中柱和右柱的理解,現在又反饋到霍登的靈能調度上,整個過程也就變得越發有趣生動起來。
原本只是想要隨便模擬出一個影像,試圖像阿德麗娜那樣投影出一個影像,卻沒有想到越來越專注、越來越投入,反而演變成為一種靈能的修煉,于是“特效制作”的細節也就越來越多——
霍登甚至還在人物身體周圍模擬出了水汽霧化的效果,那一顆顆晶瑩透亮的小小水珠,花費了無數精力。
五分鐘也就演變成為十分鐘,進而再演變成為三十分鐘,乃至于一個小時。
細節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還越來越多:總覺得破綻一點一點付出水面,然后又不得不彌補這些破綻。
最終,霍登得出一個結論:他必須先在腦海里構建出立體的三維影像,確定框架與脈絡之后再動手,否則最終局部特征與整體效果無法契合,那么所有工作也都是白費,遠遠無法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