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燕公子 第五十七章 雙王會(上)
四月的信都,本是一年當中最美好的季節。
可是,在信都大陸(今河北大陸澤)湖畔的原野之上,燃起的烽火,卻給這片大地增添了一片血色。
榮蚠、樂間、王石三人率部,掃蕩完滹沱河南岸的許多趙國城邑之后,隨即大軍南下至柏仁城,沿大陸湖西畔直撲信都。
此時,廉頗與龐煖兩位老將,也亦在信都會師。
面對三十萬精銳燕軍,趙國沒有屈服,趙軍也沒有膽怯,更沒有消極防御。
除一部分人馬留守信都城內,趙軍主力則主動北上,在信都到大陸湖一帶安營扎寨,阻擋燕軍,并尋機同燕軍決戰。
這個時代的大陸澤,為漳北、泜南諸水所匯之湖,水面遼闊,湖水浩渺,面積近四百平方公里,是趙都邯鄲北方的一道天然屏障。
趙軍只要能守住大陸西畔的信都城,燕軍是不可能南下到邯鄲城的。
廉頗與龐煖兩人商量后,在信都附近執行的是,邯鄲保衛戰中的堅壁清野政策,上千上萬的趙國民眾,皆被組織動員起來,守衛信都。
在信都城附近的百里之地,可以說是人際罕見了。
燕軍到達之后,軍營離趙軍的大營,相隔十五里地。
在兩軍大營之間,戰火紛飛,人煙斷絕。
雙方的游騎斥候,你來我往,各不相讓,拼殺的異常激烈。
姬康的舅舅趙王丹,先一步到達信都。
不顧廉頗與龐煖兩位老將的勸阻,執意來到了城外的趙軍大營之內。
趙丹對趙軍的眾將領如此道:“當下同燕軍的決戰,關系到我趙國生死存亡。眾將能拼死為國,寡人何恤此身?”
趙王丹的到來,給予了趙軍極大的士氣鼓舞。
在兩軍陣營之間,大陸湖畔,到處都是戰場,到處都是廝殺聲。
每天,兩軍皆有將士的鮮血,灑落在這片大地之上。
就是在夜間,戰斗亦然不絕。
雙方燃起的火把,在丘陵、叢林間點起大小數百處火頭。熊熊的火光,將戰場印得血紅一片,目所能及的戰場,均是兩軍追逐廝殺的將士,馬軀人體,伏尸處處。
沒有決戰之前,雙方的主帥,皆認為這樣的消耗戰是必須的。此時,拼得就是看誰更堅強一點,拼得就是敵我雙方的做戰意志。
雖然信都一帶皆是平原,利于燕軍騎兵縱橫。但即使這樣,趙軍也利用了為數不多的丘陵,把燕軍死死堵在了信都平原之上。
趙軍的意圖非常明確,就是要在此地同燕軍形成拉鋸戰,拖延戰事時間,以待援軍的到來。燕軍如果著急,一旦露出破綻,必會遭到趙軍雷霆般的打擊。
面對老將廉頗與龐煖二人,榮蚠,包括樂間與王石兩人,皆不敢有絲毫的大意。
他們知道,趙軍的這兩員老將,做戰經驗極其老道。只要讓這兩人找到燕軍的弱點,趙軍的主力,會毫不猶豫地投入到戰場上來。
就在這種狀況下,姬康要親臨前陣的消息,傳到了燕軍大營。
四月二十九日,天氣晴朗。
大陸湖畔,從柏仁到信都的官道上,馬蹄轟響。
在田光所率宮衛師的護衛下,姬康同韓非、鞠武等人,騎馬奔馳著。
一個宮衛斥兵帶著幾個燕軍將士,朝隊伍奔來。
隊伍前面的田光,把手一擺,大軍緩緩停了下來。
“報!將軍,榮蚠將軍派人前來面見王上。”這個宮衛斥兵向田光稟報道。
看到斥兵隊伍中,一個大校(準將)打扮的燕軍將領,田光非常熟悉。
“原來是衛瞞將軍。”田光笑道。
看到田光,衛瞞不敢怠慢,在馬上抱拳對田光道:“屬下衛瞞,參見將軍。”
衛瞞原先曾在宮衛軍任職過,故對田光自稱屬下。
“看來衛將軍在軍中是升職了,走吧,在下帶你去面見王上。”田光策馬轉身道。
“諾。”衛瞞忙答應了一聲。
來到隊伍的中央,衛瞞遠遠看到了豎立起來的一面王纛大旗,知道自家的君王就在前方,同田光一樣,甩蹬下馬,步行前來。
“末將衛瞞,拜見王上。末將奉榮蚠將軍之命,特來給王上引路。”
在姬康的馬前,衛瞞跪地,叩首參拜道。
前陣做戰,姬康自是不愿讓燕軍眾將,出營迎接自己。所以提前派人通知了榮蚠他們,自己前來,讓他們按部就班,不可勞眾。
“起來吧,衛瞞將軍。”衛瞞聽到了姬康熟悉的聲音。
“諾。”衛瞞站了起來,看到姬康正微笑看著自己。
“榮蚠將軍他們讓你來接駕,看來寡人同衛瞞將軍是有點緣分。寡人讓你到前陣磨礪,數次立功,如此年齡,就已升職成為準將,沒有辜負寡人對你的期待。”
姬康瞅著衛瞞,感慨地道。
凡是名留青史之人,確實都有自己的運道。衛瞞做為前世衛氏朝鮮的開國之君,姬康是很忌憚的,不管給他怎樣的一個舞臺,他就能發出璀璨的光芒。
衛瞞原先隨衛南氏到薊都后,在宮衛軍任職。
宮衛軍做為守護都城與王宮的禁軍,前世宋太祖趙匡“黃袍加身”的故事,姬康可是耳熟能詳,自是不愿把衛瞞放在宮衛軍中。
把衛瞞派遣前陣追隨大軍,看似提拔,其實是不讓他能獨掌一軍,更無法接觸到地方政務。再說,前陣為將,看著威風,其實本身就冒著極大的危險。
“這皆是王上與樂間將軍,對末將的恩典。”衛瞞連忙躬身對姬康說道。
姬康含笑點了點頭,讓衛瞞追隨田光,一同前往燕軍大營。
看著官道旁大陸澤清澈的湖水,姬康心情也不由開朗起來。
陪伴在姬康身旁的鞠武,見此,就向姬康介紹著信都附近的許多典故。
“王上,信都此地原不叫該名,最古老的名稱叫“邢”,因土肥水豐,百泉競流,又被稱為“井方”,黃帝曾躬耕于邢臺干言崗。”
“《詩經·國風》記曰:“出宿于干,飲餞于言”。據傳,黃帝親率邢人開發利用井水,建井田,史稱“黃帝鑿井,聚民為邑”。”
“后世邢人,為了紀念黃帝的鑿井筑邑之德,合“井”、“邑”二字為一字,這就是“邢”字的起源。”
韓非指著道旁的大陸澤,對姬康補充道:
“王上,黃帝與蚩尤曾九戰于這大陸澤畔;堯帝晚年也曾建都北部的柏仁城,并于大麓禪位于舜帝,此為我華夏禪讓制的根源;大禹治水于邢臺大陸澤,史書記曰:“北過逄水,至于大陸”。”
“我華夏先祖的遺跡,至今在此地很多,較為出名的有鯀堤、丹朱墓、堯山、堯臺、象城、柏仁城、干言崗等。”
“夏代《禹貢》鑄九鼎、定九州,邢屬冀州;商王祖乙遷都于邢,為京畿地,經祖辛、沃甲、祖丁等王,歷時百余年,商朝末年,紂王于邢臺筑沙丘行宮,酒池肉林、長夜之飲,商朝也因此而亡于此。”
“我周朝建立之后,周成王封周公旦第四子姬苴為邢侯,筑邢城,建邢國,統轄邢地,歷時四百余年,后被衛國所滅,又歸于晉。”
“趙、魏、韓三家分晉之后,邢屬趙國。王上的外曾祖父趙武靈王,就在此地發布了胡服騎射的國策,震驚世人的“沙丘之變”,也發生于此。”
聽罷鞠武與韓非二人的介紹之后,姬康策馬看著這片肥沃的土地。
轉身對鞠武、韓非兩人言道:
“此乃我華夏的發源地呀!信都就恢復古名吧!可稱之為“邢臺”。”
鞠武同韓非兩人都愣了下,此時的信都還不屬于燕國的呀!
自家的君王,就把此地的名字給改了過來。
不過看到年輕君王面帶自信的笑容,鞠武同韓非兩人皆抱持“順拙”的宗旨。
在馬上躬身道:“王上圣明。”
姬康哈哈大笑,一揮手中的馬鞭,縱馬前行。
一陣春風吹來,道旁大陸澤的湖水,微微泛起了層層波浪。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