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燕公子 第十九章 遼東之戰(三)
在安城決戰到來之際,姬康一直軍事閣內看著墻上掛著的地圖,一站就是好長時間。
姬康的前世,被后人稱為“弱宋”的朝代。朝堂內的諸大人們打仗不行,可是寫出的詞卻讓人贊嘆不已。什么“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什么“……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仿佛戰事很容易,就在人們的笑談之間,就解決問題了。但真正等姬康來到這個世界,了解了戰事后,才知道這就是老百姓所說的“扯淡”。就如前世中那些專家學者們,什么事都講得頭頭是道,可老百姓在實際中最后一看結果,根本就不是這么回事!
也怪不得,萬里長城在這個宋朝,被這朝的士大夫們丟得一塊磚頭都見不到。更談不上自漢唐以來,我華夏先輩們歷盡千難萬苦、開辟的萬里西域江山了!
詞里面的什么邊塞風光,純屬都是這些士大夫們臆想。就是現在姬康所在的燕國地域,在這個朝代幾百年的時間里,也被異族所占領。
在姬康的前世里,在電視的“什么講壇”中,宋朝這種“以文制武”體制,被眾多的專家教授們贊美,而大講特講。說什么雖然導致了“靖康恥、蒙元入侵”的事件,但起碼在幾百年里,保持了國內的穩定,從而證明了這種制度,在當時先進性和合理性。
當時姬康都傻眼了,這些專家教授們是怎樣得出這樣的結論來的。自實現這種制度以來,武人們的地位極其低下。你能想象一個率領將士們剛滅掉一國的大將,被這個國家的士大夫們認為“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乃好兒!”的場景么?這讓國家的將士們,情何以堪呀!
在宋朝,國土淪喪不說,幾千萬的中原民眾被異族屠殺,這件事怎么解釋?這個偉大的中原民族的民眾,被淪為次等民族的歷史,不是近代開始的,而是在宋代就開始了。
這種“以文制武”的制度,純屬是宋朝的統治階層為維護自己的私利,而制定的一個“扯淡”制度。“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就是這個朝代的真實寫照。
任何時代的戰爭都是靠硬實力的比拼,大部分的戰役都是以強勝弱。能在歷史中留下“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都是極少數的。
姬康對目前的戰事心里真的沒有把握。所依靠的只有自己來遼地后,沒有停歇地打造的裝備武器技術優勢;還有自己在這個時代燕國基礎上所推進的,被后世稱之為“舉國體制”的這種東西。
至于,這兩種優勢能不能發揮作用,姬康心里真的沒譜。但在姬康的前世,卻是被國內外一致認可的。當然,所有的一切,都只能是在這場戰爭結束后,才能夠得以檢驗。
敵軍的投石車發射的石塊,已經有部分砸在城墻上。
旁邊的副將安民,開始著急地對王石說道:“將軍,可以讓我們的投石車還擊了。”
城墻上王石站在城墻上,看著排著方陣,如潮水般向番漢城撲上來的箕國軍隊。
對副將安民說道:“不著急,等敵軍再近點。箕氏軍隊怎么也預料不到,我們現在的投石車比他們的投石車,發射的距離能多四百多米。我們這次一定要把敵軍的這一百多臺投石車,至少砸掉一多半。”
看著越來越近的箕氏軍隊,王石對傳令官道:“舉旗,命令投石車發射,目標箕氏軍隊的投石車。”
傳令官舉起一面旗子,對城內中央矗立的投石車軍陣搖了搖,大聲喊道:“傳令,投石車立即發射,目標正東敵軍投石車陣。”
隨著接力般旗子的擺動,城內投石車終于發出準備已久的石彈。
看著呼嘯而去的一塊塊巨石,將箕氏投石車陣處砸冒起來的陣陣塵土。副將安民興奮地大喊道:“中了,又中了一架。好,又打中一架……”
望著扛著梯子,已經到達護城河邊的箕氏軍隊,王石又一揮手:“弓弩準備拋射。”
城墻之上頓時舉行了一排排的弓弩,鋼制的箭頭發著閃亮的光芒指向天空。
“發射。”
崩的一聲齊響,對面的敵軍頓時倒下一片。
王石繼續大喊道:“第二排發射。”
無數的箭矢在王石的大喊聲中,如烏云一般,向攻城的箕國軍隊撲去。
……
就在遼東郡南北兩端烽煙滾滾,薄望和王石各自率領遼軍與東胡、箕國大軍搏命拼殺之際。榮蚠正在軍營中,察看剛到的五十臺新型投石車。
榮蚠以為原來改裝的投石車已經足夠先進。
但這次剛剛組裝完畢的五十臺投石車,與以前的投石車又有著明顯不同,整個投石車的重要構件全部用鋼鐵制成。
底盤與原來改裝的投石車一樣,裝有轉盤,這樣就可以隨時支援戰場的各個方向。但投擲石塊的杠桿之處,則裝有工匠們所說的,剛研制出不久的軸承裝備。這也讓投石車的損壞率,大為降低。
這就讓這五十臺投石車,可以裝有的石塊達到至少三四百斤以上,并且發射距離更遠,所用人力更少,裝填更省力,破壞力更大。
而且所研究出來的軸承,今后就可以用于各種器械之上。
榮蚠對指揮投石車的校尉高大用問道:“此投石車如果用來攻城,效果如何?”
“稟告將軍,根據我們實驗,砸現在夯土的城墻,只要瞄準,就靠著五十臺新型投石車,一輪即可。就是最堅固的磚石城墻,就靠著五十臺新型投石車,四五輪下來,也足以讓其坍塌。”
榮蚠仰天哈哈大笑,對旁邊都面露驚色的眾將說道:“有此神器,還有何城池能阻擋我遼軍的征伐。對……對,這就是公子所說的‘降維’打擊,‘降維’打擊呀!”
看著更加不明白的眾將,榮蚠把大手一揮道:“就是公子所說,高級文明對低級文明的打擊,就……就猶如人踩螞蟻一般,對,就是這樣的。”
隨后對傳令官道:“來人呢,敲鼓聚將。”
回到軍中大營的榮蚠,坐在主位,看著帳下的眾將道:“原先有許多將領,不明白我為何主動把戰線推到安城?但公子知我,又派人送來更多糧草軍資,甚至把最先進的投石車都送了過來。
現在我可以明白地告訴大家,我率領的是總計十萬的主力大軍,雖然已探知,高句麗的軍隊不是原來的十萬,而是十二萬,已是舉國而戰。
但我們的裝備、戰斗力等都高過敵軍,尤其是我們的騎兵部隊,更是現在整個中原諸國中都沒有的精銳。
現在我遼地三方受敵,正需要我們迅速打開局面。若按原先計劃,引敵軍到我國境內,徐徐消耗,曠日持久之下,就以我繁榮之遼地,也是不可承受之重。
剛何況西安平,武次一帶,多山脈、丘陵,更不利于我軍大規模騎兵的展開。但安城不是,此地廣闊,利于我騎兵突擊,更利于我大規模軍團的決戰。
我已更改此次作戰計劃,在安城我們要徹底打垮,高句麗相國朱哲帶領的敵軍,而且要占領安城,然后迅速向北援助薄望,再擊潰東胡軍隊,這一計劃已得到公子的支持,請眾將努力。”
帳中眾將都齊聲:“諾。”
高句麗相國朱哲帶領著的十二萬大軍,已經到達安城。大營則背靠安城,與數里之外的榮蚠大軍遙遙相對。
在榮蚠與眾將在大帳中商議軍務的同時,朱哲也在軍中大帳商量著即將面臨的大戰。
銳利的目光掃過帳下眾將,朱哲緩緩說道:“我沒想到,遼軍居然脫離其穩固的后方,前來我安城與我對決。好,很好。
我高句麗大軍現有三利。
一利為,現我三國人馬犯遼,遼地疲于奔命,此為天時之利;
二利,今我大軍背靠安城,又在本國境內做戰,此為地利;
三利,據探,我戰車三百,而敵軍僅為二百數。而我舉國而來大軍十二萬,對方十萬。我大軍士氣高昂,而敵軍疲憊。此為人和之利。
有此三利,此戰我軍必勝。眾將需齊心一致,打敗敵軍,攻入遼地,否則軍法從事。來人呢,給敵軍送信,約其三日后決戰。”
在接到敵方主帥朱哲送來的戰書后,榮蚠哈哈大笑,對眾將道:“我還害怕對方龜縮在安城,等我前去攻打。沒想到對方竟如此著急與我決戰,正合我意。來人呢,派人速報知公子。”
決定遼地命運,高句麗國運的安城大會戰。在雙方主帥都認為自己必勝的情況下,徐徐拉開了帷幕。
五月二十,會戰的當天。襄平城內君侯府的公子姬康,在昨晚看到緊急送來的情報后,一夜未睡,看著東方天際微微發亮,對石敢道:“安城,決戰開始了。”
與此同時,在高句麗都城紇升古,王宮內。
高句麗王朱琮,也在昨晚接到前線主帥朱哲的緊急來信后,一夜未睡。清晨,站在王宮內,面朝西方,喃喃自語道:“決戰開始了。”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