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警花追我到元朝 第927、928節 “耕牛戰爭”
瑪巴朗結,其實是吐蕃地方割據政權拉加里王的外甥,瑪巴家族也是拉加里王國的貴族。瑪巴家族和拉加里家族,可謂世代聯姻,類似遼朝皇室和蕭氏的關系。
那么,拉加里國又是什么來歷呢?吐蕃王朝滅亡后,贊普后裔的一支在曲松建立了一個小國,統治了后世山南地區的一部分。
李洛清楚,拉加里家族就是金成公主的后裔。也就是說,是李唐的外甥一系。
所以,瑪巴朗結也算文成公主的后裔,和李唐也有血緣關系。
李洛以李唐后裔自居,論起來和瑪巴朗結父子當然也有一些久遠的血緣關系。這也是瑪巴朗結臨死前要求給其子女賜姓李的原因所在,他有這個底氣。
拉加里國由于是吐蕃王室的后裔所建,所以雖然是小國,卻在整個吐蕃地區地位尊崇,僅次于吐蕃最高統治者。
如今,吐蕃由薩迦政權統治,最高首領就是薩迦家族的家主、蒙元帝師、宣政院大臣八思巴。
歷史上八思巴應該在十年前就被楊璉真迦一系的政敵毒死。可因為李洛的作用,歷史被改變,大名鼎鼎的八思巴仍然活的好好的。
不過,被封為大寶法王的八思巴雖然是吐蕃地方政權的最高首領,可他本質上不是政客,而是一個學者。所以,八思巴不理俗務,吐蕃大事都交給薩迦政權的本欽(最高執政官,類似大相)處理。
八思巴名義上統轄吐蕃十三個萬戶區。這十三家萬戶,就是薩迦家族(款氏)之下的一等貴族。
但是,十三大貴族并不是款氏之下最頂級的家族。款氏(八思巴家族)之下,十三家之上,還夾了一個大貴族,那就是吐蕃贊普后裔的拉加里氏。
拉加里氏最為僅次于款氏的大貴族,地位超脫而相對獨立。所以拉加里國并沒有納入萬戶制度,而是保持了相對的獨立,只是名義上服從款氏主導的薩迦政權。
瑪巴朗結作為拉加里王的外甥,當然是有根腳的貴族,得以入仕元廷。但要說他本人對舅舅拉加里王有多么親近,也就是扯淡了。
據特察局以前的情報,瑪巴朗結之母與拉加里王是同父異母的姐弟。拉加里王是在干掉自己的兄長,奪取王位的。而這個被拉加里王謀殺的兄長,正是瑪巴朗結之母的同胞弟弟。
本書由公眾號整理制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
看書領現金紅包!
瑪巴朗結之父,也因為支持自己妻子最親的弟弟,被拉加里王殺死。
作為姐姐,丈夫和同父同母的弟弟被同父異母的弟弟謀殺奪位,可想而知這個姐姐有多么痛恨同父異母的弟弟。
于是,少年時期的瑪巴朗結,就聽從母親的命令,率領家兵攻打自己的舅舅。結果兵敗,母親被其同父異母的弟弟無情毒殺。瑪巴家族的封地,也被剝奪。
瑪巴朗結卻逃出拉加里國,找到十三家大貴族中有親戚關系的郎氏和霍氏,讓他們主持公道。可郎氏和霍氏不愿意為他得罪拉加里王,怎肯幫忙?
瑪巴朗結只好加入了元軍,做了元廷將領以求自保。
所以,瑪巴朗結雖是吐蕃人,可對舅舅拉加里王很是痛恨,對其他十三家吐蕃大貴族,當然也會耿耿于懷。
李旺珠作為瑪巴朗結的之子,當然知道這些事。所以,聽到皇帝要對吐蕃用兵,立刻請求出征。
他要親自看著,拉加里國被大唐滅掉。包括整個吐蕃,都要納入大唐版圖。
李洛清楚,拉加里家族就是金成公主的后裔。也就是說,是李唐的外甥一系。
所以,瑪巴朗結也算文成公主的后裔,和李唐也有血緣關系。
李洛以李唐后裔自居,論起來和瑪巴朗結父子當然也有一些久遠的血緣關系。這也是瑪巴朗結臨死前要求給其子女賜姓李的原因所在,他有這個底氣。
李洛看著虎頭虎腦的的李旺珠笑道:“你在中原長大,還能適應吐蕃的水土么?”
李旺珠磕頭道:“臣在九年前,曾經隨先父去過薩迦,并無不適,請陛下放心。”
李洛贊許的點點頭。李旺珠今年只有十七歲,卻性格沉毅,很有乃父之風,不但愛武事,還喜讀書,是個將才種子。作為少年侍衛,在宮中也能勤勤懇懇,很得他喜愛。
“好。朕就允了你。”李洛笑道,“兵部,任命松藩侯李旺珠為行軍司馬,讓他先歷練歷練。”
“謝陛下隆恩!萬歲萬萬歲!”李旺珠心中喜悅,臉上卻毫無得意之色。“不過,臣更希望能做戰將,為大唐沖鋒陷陣。”
李洛道:“你亡父只有你一個獨子。這沖鋒陷陣之事,還是等你成家生子后再說吧。”
李旺珠雖然有點失望,可心中也很溫暖,“諾!臣遵旨!”
大臣們都有些羨慕皇帝對這少年的喜愛。嗯,年僅十七,就做了丙等侍衛,襲爵松藩侯,繼承好大家業,加上儀表堂堂,舉止得體,這就是東床快婿啊。
頓時,不少有女兒待字閨中的大臣,就打起了李旺珠的主意。
烏圖出列奏道:“陛下,收復吐蕃,乃是重大軍務。可是臣之前聽瑪巴朗結生前說過,這吐蕃氣候,不是吐蕃人很難適應。大唐營帥以上將領,可沒有一人能適應。這統帥人選,卻是個問題。”
眾武將聞言,都是一起點頭。黨項將領李憶出列道:“陛下,完顏侍郎所言極是。臣是涼州西南人士,靠近吐蕃高地,可就算是臣,也未必能適應高地氣候。年輕將士還好,可年紀稍大些,就更難克服了。”
他們雖然沒聽過高原反應這個詞,卻知道是怎么回事。
李洛也有些犯難了。
十萬大軍的統帥,何等重要?那不管要知兵,還有有統帥之才。
如今的唐軍之中,目前有能力統帥十萬大軍遠征的帥才,也就是文天祥、江鈞、陳淑楨、楊序、朱頷、武巖、虎古、蕭北、張斂、申花生這十人,其中幾人,還只是勉強能勝任。
可是這十人,沒有一人能適應高原反應的。像文先生這樣年過五十的人,只要上了吐蕃高原,也不用打仗了,估計直接用棺槨送回來。
更年輕的,如劉衛泰,劉大刀,顏隼等人,如今只是統兵兩萬的營帥,擔任方面之將夠了,可作為十萬大軍主帥,還不夠火候。再說,他們也不適應高原反應。
營帥以下的將領,有不少是云貴高原和川西人,倒是勉強能適應。可是這些將領,更沒有統御十萬大軍遠征的軍略能力。
李洛忽然想起哲札。哲札是蒙古將領,肯定能適應高原反應。可是,哲札只是騎兵將領,又不是帥才,還是不行。就算行,李洛也不放心把十萬大軍交給一個蒙古人。
要是瑪巴朗結還在世,那就是最好的人選了。
到最后,李洛竟然悲催的發現,只有自己這個大唐天子,才是最合適的進蕃大軍統帥。
他沒有高原反應。
后世,他為了文物,在拉薩等地活動了很長時間,到處尋找“伏藏”和古代吐蕃贊普的王陵,也算是有了適應。
“那朕就親自去。”李洛有些無奈的說道。
說實話,他現在真的不想再御駕親征。他的軍功已經很大很多,足以加持他這個開國皇帝的光環了,根本不需要再親征。
可是他不親征,讓誰去?
古代醫療保障條件很差,高原反應可沒有藥物來有效緩解。后世解放軍進藏,可是有醫療保障的。
清軍入藏,主力也是云貴高原的兵和高海拔地區的青海兵川西兵,主帥也都是長期在川西和青海作戰的岳鐘琪、福康安等老將。
“陛下乃天子,怎可親蹈不測之險地啊。萬一有所閃失…”林必舉立刻出列勸諫,“臣請陛下三思!”
其他大臣也紛紛出列,勸諫皇帝不要親征吐蕃。
實在是,自古以來,沒有一支中原大軍,能收復吐蕃的。為何?還不是因為吐蕃地勢太高,中原軍隊很不適應?
李洛肅然道:“朕也不想去。可朕當年,曾在邏些待過一段時日,并無大礙。朕剛過而立之年,尚屬年輕氣壯,也不懼高原氣候。朕不去,還有其他人能去么?”
什么?陛下當年曾在邏些待過?
陛下當年,當真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啊。
既然陛下在吐蕃待過,那應該無礙了。陛下說的對,大唐雖然戰將如云,可能統率十萬大軍收復吐蕃者,還真想不出有誰能勝任。
能當統帥的,年紀肯定不算很輕了,又不適應氣候,很可能出師未捷身先死啊。
“朕意已決,眾卿不用再勸。”李洛很果斷的表態,“織造司,立刻準備棉襖十萬套,供大軍所用。軍師府拿出軍略,兵部動員兵馬,轉運糧草物資。六月初,務必出兵。”
要是晚了,元軍加強吐蕃高原的防務,或者天氣變冷,就不好打了。
“遵旨!”眾人一起領命。
眼下是五月初,只有一個月的遠征準備,可要抓緊才是。好在大唐朝廷很是高效,雖然出征之事千頭萬緒,也能準備的過來。
李洛繼續說道:“元軍野心不死。除了吐蕃要收復,還有西域故地,漠南漠北也要拿下。這將來啊,要需要連年用兵。招募的十萬新兵,要加緊訓練,盡快用上。”
財部尚書松了口氣,他還以為陛下要再招募兵馬呢。如果那樣,負擔就更重了。
大唐有多少兵馬?
財部作為撥付軍糧軍餉的衙門,當然心里門清。
現役水陸兵馬,一共是九十三萬五千八百余人,包括數月前新招募的十萬北方新兵。
大唐有多少人口呢?財部也門清。
擁有唐民身份的國族,共是一萬萬零兩百余萬口。
除此之外,還有近三千萬人,是二等準唐民(中南半島人)、三等教化民(南洋群島和恒北土著)、四等奴隸。
全部加起來,四等共有一萬萬零三千萬人。聽起來不少,一百多人養一個唐軍,朝廷負擔并不重。
可其實不是那么回事啊。
因為,大唐除了九十多萬大軍,還有二十多萬警士要養!
而且大唐軍警,走的都是精兵路線,支出很大。過去的洪武四年,朝廷養軍警和裝備共花費兩千八百多萬銀圓。
這還不算打仗時的戰費和傷亡撫恤。要加上這些,洪武四年共支出國防治安費近四千萬銀圓,占了洪武四年國庫收入的四成多!
要是陛下再招募新兵,那這軍費也太大了,陛下就算“生財有道”,又能堅持幾年呢?
好在,陛下并沒有再次招募新兵。
不然,財部的日子就難過了。要知道,陛下還要求,財部必須每年有一千萬的盈余備用,等閑不能動。等于說少了一千萬能用的錢。
財部尚書事實上并不太擔心錢。
瀛州的幾座銀礦,天天在產出白銀,鑄造嘩啦啦的銀圓,他害怕沒錢?
他怕的還是缺糧。
現在大唐的糧食,也就剛剛夠吃。可糧食安全很脆弱,一旦發生大的天災,糧食立刻就會緊張起來。
制約大唐糧食產量的,不是水利,水利已經修的很完善了。主要是缺牛。
等到皇帝說完了軍務,財部尚書抓住時機奏道:“臣請朝廷增加耕牛。”
皇帝和大臣們都是皺眉。增加耕牛?沒辦法了。
恒北的牛,已經運了好幾十萬頭進來,也不能再運了。不然,恒北建設糧食基地的計劃,就要受到影響。
戶部的數目,大唐如今有牛五百三十多萬頭。就這,還是在和元廷交易之后,加上從天竺運牛的數字。
元宋戰亂和三國起兵之后,南方兵連禍結,土地拋荒嚴重,耕牛大量被宰殺吃肉,或被亂兵搶走,數量銳減。
雖然幾年來李唐一直想法設法的增加耕牛,可缺口仍然高達上千萬頭!
這導致幾戶人家共用一頭牛,耕地效率很差。百姓也就只能勉強吃飽飯,雖然比元據時期好過的多,可離盛世還差得遠。
所以,大唐才對宰殺耕牛之人嚴厲懲罰,最重處斬!
數月前,沔陽侯都烈的家臣,監守自盜,倒賣牛犢七十多頭,都烈入宮請罪,罰俸半年。結果,那家臣和買牛的商人,以及宰牛的屠夫,全部處斬。
因此大案被殺者,就超過十人。朝廷還突擊檢查各家貴族莊園的耕牛,查出販賣宰殺耕牛案十幾件之多。
一時間,人頭滾滾,前后處斬者,超過百人,天下震動。
皇帝整頓貴族家臣吏治,還親自下詔:“耕牛,事關百姓溫飽,事關大唐社稷,事關天下太平。自古以來,未聞缺牛而盛世者…當今天下,耕用尚不足,安殺而食之?貪口腹之欲宰殺耕牛,天道不容,人道不容,國法便斷不可容…”
這就是大唐建國來最嚴重的耕牛案。
沒有人再敢販賣牛犢。可耕牛數量的增加,仍然不夠快。
“陛下。”鄭和奏道,“干脆,下旨給恒北都護府,讓瞿世對中南天竺用兵,打服那群天竺小國,讓他們輸牛納貢!”
輸牛納貢?這倒是個好主意。
“準奏。”李洛毫不猶豫的說道,“讓瞿世動一動,聯合梁國理國衛國,對中南天竺用兵,打怕他們,讓他送牛。沒有牛,那就只能占他們的地,滅他們的國了。”
大唐天子的話,非常霸道。這樣的話要是在趙官家和朱皇帝說,眾正盈朝的大臣們,一定會極力反對,說什么不是仁君所為,有失天朝體統。
可是唐廷的大臣們,卻人人面露笑容,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
唐廷每一次對外用兵,都獲得很大的利益。華夏武士們固然熱衷戰爭,就是文臣們,也覺得打仗打得好,就是生財之道。
于是,事關耕牛的國政,轉眼間就變成軍事。竟然是對吐蕃和天竺同時用兵。只不過,天竺不用從本土調兵,直接動用恒北駐軍,再命令梁國理國和新建不久的衛國出兵助戰。
這就是后世著名的“耕牛戰爭”。
接下來一段時間,唐廷又開始了戰爭準備。
五月二十一這天,李洛和崔秀寧下朝之后剛回到寢宮,還沒坐下來好好說話,特察局李織就送來一個來自西方的重要情報。
原來,三月初八,元軍和第二批動員起來的十字軍,在奧地利國決戰。
早在二月下旬,西方各國就再次動員了二十多萬人,元軍兵少,又很疲憊,只能后撤到什么萊茵河之東。
到了三月上旬,真金太子親率十萬元軍從羅斯地區趕到,安西王得到援軍,士氣大振,決戰很快爆發。
決戰前,元軍在兩軍陣前,用戰馬踐踏的法子,殘酷處死了之前被俘的法蘭西王,打擊聯軍士氣。
決戰打了兩天,元軍騎兵用騎射和火器結合的戰術,大破西方聯軍,西方聯軍只剩下最多兩三萬人逃出生天。
元軍所到之處,一路屠殺,不知道多少黃頭色目被殺,也不知道多少人淪為奴隸。元軍把年輕男女用繩子一串串拴起來,拖在戰馬后面。
隨后,元軍兵分兩路,一路由真金太子率領,繼續西征法蘭西國,一路由阿難答率領,南下征討什么教皇國(意大利)。
李洛接到情報,讓李織退下,對崔秀寧說:“西方完蛋了。經過兩次大戰的慘敗,歐洲大陸的精兵都死的差不多了,國王大公都死了一堆。沒有人能阻止元軍占領歐洲。”
崔秀寧道:“還有英吉利和西班牙。他們的實力可不弱。整個歐洲現在也有好幾千萬人口,打游擊也夠蒙古人受的了。”
“晚了。”李洛搖頭,“英吉利和西班牙要是之前積極參戰,或許還能打贏也說不定,就算打不贏,元軍也沒那么容易吃掉歐洲大陸。可是現在歐洲大陸諸國精銳俱喪,他們就是再出兵,也遲了。”
“打游擊沒有的。元軍機動性高,騎兵小隊的戰力,除了大唐,天下誰能比得上他們?歐洲人打游擊,只能換來更狠的殺戮。”
“今年之內,元軍就能徹底拿下整個歐洲大陸。西班牙肯定是保不住了,就看英吉利,能不能又保全的機會。”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