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紹宋 第三十一章 店論
進入七月,若說并無新番故事也是自欺欺人,因為眼下到底還是亂世戰時。
不過,自七月至八月間,朝中處置了諸多大小事端,其中大部分都被恩科之事給遮蓋了過去也是事實……畢竟嘛,這一輪開科取士,絕非之前南陽那次倉促授官可比的。
一則,這是還于舊都后的第一次開科,政治意義巨大,如果全程順利,然后朝廷又在接下來的‘秋后’守住東京城,那么即便大宋依然處于劣勢,依然處于嚴重的軍事威脅下,依然面臨著國土淪喪極廣的現實,可局面卻多少能稱之為‘穩住’了。
二則,由于這一年的戰事早在正月間便事實上進入尾聲,即便是中原都來得及進行一定春耕補種,再加上東南軍亂平定、京東大勝,所以,雖然不敢說各地的政治、經濟秩序都得到了長足恢復,但最起碼的人員交通往來卻無疑恢復到了一定程度。
除此之外,再加上趙官家和呂相公的‘折中再折中’之策,卻是使得這一次開科,同時包括了正經的州學生、太學生考試;優秀吏員上殿授官;贖買河北流民的富戶豪家授予州學生、太學生身份;甚至還允許滿足一定條件的軍伍子弟參與科考……
一句話,這一輪科考,規模極大。
當然,這也是靖康之后,中原官吏幾乎一空的必然需求。
除此之外,官家還于舊都,對于之前或務閑或觀望的江南巴蜀士大夫們而言,無疑是一個強烈的道德與政治刺激,所以此番開恩科,東京復興,卻是讓不少身上已經有功名之人放棄了原本的猶疑態度,趁勢歸來。
當然了,其中幾多人是見勢而來,幾多人是秉義而歸,就不好說了。
但不管如何,隨著這次科考,外加今年秋收已經自南向北漸起,物資匯集,煌煌然之間,殘破了三四年的東京城竟然重新有了幾分文華盛世之態,不免讓一部分人暫時忘卻‘秋后’,稍微放松下來,以至于心生沉醉。
不過,到了八月,隨著贖買河北流民的‘義士’分檔完畢,州學生進太學考試結束,眼見著最后殿上大期將至,卻忽然又從西面傳來些許消息,引來朝中一時震動之余,又因為事情太過明晰,沒法遮掩,以至于事端迅速流入坊間,引來無數學子議論。
而太學生嘛,尤其是剛剛考過試,馬上又要殿試的太學生,誰能管住他們的嘴?
官家還是幾位相公?
趙官家和幾位相公真要去了,他們怕是說的更大聲,生怕官家和相公們聽不到呢。
總而言之,這件事很快就成為東京城內的焦點事件,尤其是以內城朱雀門以內、相國寺以南,昔日太學、國子監為核心的地方,周邊酒樓、小店,以至于街坊小攤,都能聞得此事被反復討論。
而這其中,相國寺正南的一條橫街之上,本有數家酒樓店面……照理說,對面相國寺內一直在日夜趕制各種軍械,噪音不斷,而且披堅執銳的軍士時常往來封鎖,此處生意應該不好才對。但實際上,因為有傳聞說官家屢次微服前來周邊視察,卻反而讓這幾家店生意興隆,太學生一多,就更是如此了。
“子止、彬甫,你二人自蜀中來,可能斷此事始末?”
店中靠街桌上,說話是個大嗓門之人,喚做胡銓,乃是江西人士,因為性格直接激烈,年紀又長(二十八歲),偏偏又博聞強記,文采出眾,卻是如今東京城內常見的太學生小團體中所謂老大哥。
故此,今日幾人聚會,依舊是此人不等上菜便率先捋開袖子開了張。
至于所謂子止,本名喚做晁公武,乃是個二十五六之人,聞言卻只是苦笑:“邦衡(胡銓)兄,我家本是濟州人,靖康末才搬去蜀中避禍,在那里才兩年,蜀中要害人物都不識得幾個,你問我此事,豈不是問道于盲?”
胡銓聞言也不在意,復又直接在座中努嘴:“彬甫呢,你怎么說?你家是蜀中幾百年的名門,張漕司(張浚)家里也是蜀中幾百年的名門,肯定有交往,更何況如今令尊應該正是在張漕司下邊聽令,總該有些見解吧?”
那字彬甫之人今年才約二十出頭,分明是這群人中最年輕一個,稍作思索,卻也搖頭:“不瞞邦衡兄,你若讓愚弟猜,愚弟總是能猜的,但……”
“那就猜一猜。”話未說完,胡銓便干脆打斷。“隔了幾千里,難道要你親眼見了才能說?”
此言一出,座中人都笑起來,便是周邊桌上不少士人、學生也都豎起耳朵……畢竟嘛,蜀中名門,而且此人父親似乎本就是張浚下屬,說不得便是當事人呢。
“若讓愚弟來猜,只以在蜀中見聞來講,張漕司(張浚)是能做出這種事情的。”這位最年輕的所謂蜀中名門子弟當即正色相對。“但此事未必是他一力為之。”
“如何說?”胡銓迫不及待。
“一來,張漕司(張浚)雖然總攬五路轉運之責,卻只是轉運使,又沒加節度使,所以此事必然要有宇文相公首肯,否則便是明明白白的越矩、亂行。”這年輕人坦誠言道。“二來,這王燮乃是曲大去后關西官職第一的大將,事關關西軍務,而如今代替昔日王經略為陜西兩路經略使,怕是一旦有戰事便要總攬五路軍事的,乃是胡經略(胡寅)……故此,若要處置王燮,反倒更像是是胡經略本務多一些,最起碼得讓胡經略知道。”
而聽到胡寅出場,這店中角落里,正在默不作聲等飯菜的二人,一個年長、一個年輕,堪似父子,俱為士人裝備,聞言幾乎是齊齊抬起頭來,稍微表達了一下關注。
“允文,你是想說,此事乃是關西三大員合力為之,處心積慮要殺王燮,而張漕司只是操刀之人?”飯菜開始端上,胡銓兀自斟酒,卻依舊張口便來,不管不顧。“而且,既然是三大員合力,那說不得官家這里早有底細,甚至以咱們這位官家之前做派,怕是出自他授意也說不定,只是咱們不清楚,當成新聞來講了?”
那名允文,字彬甫的年輕人,自然便是蜀中名門之后,唐時宰相虞世南之后的虞允文了,聞言再不說話,卻是微微猶疑之后,復又微微頷首……算是認可了胡銓的道破。
非只如此,周圍人也多有思索,唯獨角落里那二人中的年長者微微搖頭。
話說,所謂近來引起震動之事不是別的,乃是關西再次出現的將相之爭,而且跟當日曲端扣押經略使王庶、鞭打御史中丞一事相比,這一次更加過分,乃是巴蜀五路轉運使張浚忽然動手,直接宰了關西那邊武臣中官職最高的王燮!
事情經過非常簡單,也很清楚……之前宋江余黨史大郎在興元府(漢中)稱帝謀逆,攻打興元府城,而因為關西早已經有宇文虛中這等使相在彼處,朝廷卻是并未做太多干涉。
所以,幾乎是理所當然一般,知鳳翔府的王燮作為最近的,也是關西遠遠高于其他武將的武臣之首,即刻為都統制,入漢中總攬平叛軍事。
然而,這廝在漢中平了好幾個月的叛,東邊京東這里跟偽齊戰事都開了戰又都結束了,他那邊還在平叛……更有甚者,到了上個月,也就是七月份的時候,他居然讓史大郎從漢中山溝子里鉆出去了!
具體是奇襲子午谷還是一意出祁山,沒人知道,反正史大郎忽然就出現在了長安西邊,準備打長安。
然后更荒誕的事情出現了,之前合鳳翔府、興元府、熙河路,還有巴蜀四路援兵之力,甚至還有武關守將、御營中軍統制辛興宗的協防,卻始終拿不下的史大郎,在胡寅匆匆派出的涇原路援軍攻擊下,一戰而滅,身首異處。
據說,真正參與交戰的只有涇原路兵馬都監吳玠率領的五千眾而已。
對此,王燮是有說法的,他的意思是,史大郎的精銳都已經在漢中被他王大將軍給消磨干凈了,跑到長安的史大郎只是一個空殼子,所以功勞苦勞還是他的,吳都監當然也有功,但未免取巧……你還別說,這個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最起碼邏輯很通順,很難辯駁。
于是乎,之前就在興元府邊上利州(廣元、葭萌一帶)坐鎮的巴蜀五路轉運使張浚,當時就發信過去,說他將親自帶著大批財帛物資,去興元府勞軍,讓王燮先等等他再回鳳翔府。
而接下來的戲碼跟當日趙官家在鄢陵干的破事幾乎一模一樣……張浚輕騎入漢中,入了軍營,先尋得算是自己下屬的熙河路隴右都護劉錡,然后又讓劉錡串聯匯集了各路兵馬主將,這才堂而皇之入了興元府城,去見王燮。
到此時,張浚已經事實上掌握住了漢中各路部隊的控制權了。
不過,張德遠畢竟是文化人,再怎么模仿也不至于像某人那般跌了份子,人家先是跟王燮吃飯,而且一邊吃一邊還在說勞軍的事情,吃了一半起身上廁所,再回來的時候,王燮就已經沒氣了。
據說,連劉錡都儒將作風,沒有親自動手,只是著甲士將他綁起來,然后用沾濕的麻布于席中活活悶死,半滴血都沒漏出來。
話說,這種事情,雖說有劉光世、丁進、范瓊,乃至于杜充之事打底,雖說閉上眼睛也能想到王燮肯定有跟劉光世那般的取死之道,但之前畢竟是趙官家以天子權威干下的破事,而趙宋官家的胡作非為,大家多少年都已經習慣了。
這一次,張浚以一個區區轉運使做下這般事,卻是不免讓之前沉浸于文華風氣的東京城上下一時悚然起來。
更不要講,蜀中那個特殊的地理環境,張浚殺了王燮,又以轉運使身份接手了軍權之后,萬一來個燒毀棧道什么的,那可就樂子大了。
那么,也就難怪御史臺上下紛紛上疏彈劾,而太學生們議論紛紛了。
“其實倒也難怪!”
眾人臨桌吃了許多菜,又強著年輕的虞允文喝了兩杯酒,說了一下對即將到來的殿試的期待,氣氛漸佳,大嗓門的胡銓卻忽然停杯嘆氣。
“難怪什么?”晁公武放下筷子,一邊抹嘴一邊順勢詢問……年輕人之間交流根本不需要捧哏,因為人人都忍不住攀談心性。
“難怪這事會引來如此動蕩。”胡銓感慨相對。“我也是剛剛想到其中道理……你們算過沒有,宋金交戰已經幾年了?”
“這還用算?”桌上一人隨口而答。“靖康一年半,建炎兩年半,恰好四年!”
“正是如此,兩國全線交戰已經足足四年了。”
胡銓搖頭不止。“這四年,金人每年秋后都來,自河北至中原,生靈涂炭,一瀉千里……子止全家自濟州走巴蜀,然后此番重歸,必然見識極多,就不提了,便是我自江西那邊看當地盜匪軍賊興起再滅,外加此番來京城沿途所見殘破城鎮,也覺得這世道足以稱之為亂世了。”
“確實。”
虞允文想起靖康后巴蜀內部的動蕩,以及此番順長江而下荊襄,又自荊襄至此的見聞,也是感慨難言……尤其是那些幾乎空置的城池,著實讓年僅二十歲的他為之震動。
“而亂世中,若按照允文猜度,有持節使相首肯,朝廷大員殺一個誤國武將,又算是什么大不了的呢?難道比靖康之變還要嚴肅?眼下什么制度,什么人,什么事,還是都該落在抗金上才對。然而,人心思定,總有人不愿意去想什么靖康之變,也不愿意去想二圣堂堂兩位正經天子尚被關在北國受辱,更不愿去想兩河淪陷,千萬百姓任人屠戮,他們只覺得如今官家似乎有些能耐,守住了黃河,又還于舊都,便想著把腦袋縮起來,在東京享一時安樂,結果西面張漕司如此作為,卻是輕易將傷疤揭開,顯得有些不合時宜起來,這才是此番有如此動靜的根本緣故……”胡銓繼續侃侃而談,肆無忌憚,卻也算是將傷疤當眾揭開,以至于酒樓中幾桌士人、學生一起尷尬沉默。
而胡銓根本不做理會,卻繼續揭疤不止:“但這些人到底有沒有想過,這次恩科之后,天氣只要轉冷,說不得便有金軍動向了?也不曉得,到時候再來一次東京圍城,這次恩科之后,又有幾多人會學拿偽齊劉豫、洪涯一般,輕易從了賊?”
場面愈發尷尬,但同桌之人相處已久,多知道這位江西才子的性情,反而不敢來勸,只是搖頭。
倒是虞允文算是個眾人中最年輕的小老弟,而且本身才學出眾,性情又好,平日多得大家看顧,所以此時適時出言來對:
“邦衡兄放心,且不講我剛剛只是亂猜,便是朝中真有一二不妥之人也無關大局,官家和相公們總是明白的……別的不說,這大相國寺內日夜不停,東京城四面壕溝深邃、城墻加固,還有汴河清理挖深,顯然中樞并無絲毫懈怠之心。”
胡銓當即頷首,卻又微微搖頭:“是此論,又非是此論……眼下是,將來呢?我只怕官家年輕,這才振作兩年便為他人所惑,他又不是沒被惑過……”
此言一出,饒是秋日暑氣未散,這酒樓中也不免一時冰冷起來。
話說,周圍士人學生早已經聽出來這一桌人的大略底細了,很顯然,這是一批年輕且格外主戰的太學生。
當然了,太學生這種團體天然主戰,何況當今官家根本不許議和,所以想要做官,只能主戰,于是莫說尋常太學生,就是那些靠贖買河北流民來京城的不尋常太學生,也是人人皆為主戰派的。
所以問題不在這里,而是說,這個大嗓門的江西來的太學生,此番當眾議論官家舊事,未免有些‘指斥乘輿’的嫌疑。偏偏眼下這位官家的所謂舊事,與太學生、指斥乘輿幾個詞連在一起,又不禁讓人想到那位冤死的陳東。
只能說,此人如此毫無避諱,只能是真有種,真主戰無誤了!
實際上,此言一出,莫說周圍士人、學生一時沉寂,便是同桌之人也多不敢說話了,唯獨那個虞允文,不知道是不是年輕,依舊面不改色,討論如常:
“愚弟還是覺得邦衡兄過慮了,官家那是以親王之身倉促登基,一開始沒有半分成算與打算,所以才會被黃潛善、康履一時所惑……后來種種,儼然決心已定,這兩年也幾乎無所動搖。”
“我還是心存疑慮。”胡銓還是坦然搖頭。“既是對官家,也是對有些人不放心……不過,若說對官家的話,此番既然來考,若能被取,自然要盡為臣之道,時時刻刻直言相諫的。唯獨有些人,并非存心,卻迂闊誤國,偏偏這些人又能操弄經典、迷惑眾人,不免憂慮自己將來會無所能,以至于坐視官家會為此輩所惑。”
座中幾人這才松了一口氣。
晁公武也順勢來問:“邦衡兄是遇到、聽到什么事情了?”
“不錯,”拎起筷子的胡銓忽然失笑。“你們還記得嗎?我初入京中,因為年紀仿佛,又是南方人,所以太學中不少人見我交游廣闊,都把我猜想成那位胡經略的弟弟……”
座中人也紛紛失笑。
但笑聲中,一人忽然若有所思:“說起來,近來聽聞那胡經略的父親與弟弟也一起來東京了,而且剛一入京便受官家召見,邦衡兄可是指此事?但胡經略父親乃是天下聞名的道學家,他那位與邦衡兄同歲的弟弟也頗有名聲,難道也有不妥?”
“當然不妥!”胡銓嚴肅相對。“我在劉子翚那里知道了胡經略父親胡安國面圣言語,甚覺大謬!”
劉子翚是樞密院都承旨劉子羽弟弟,言論自然可信,而胡銓是太學中的風云人物,與之年紀相仿的劉子翚也與他有所交往,告訴一些政治上的秘辛也屬尋常。
于是,這店中再度有些安靜,不少人都豎耳傾聽,唯獨角落中那對父子充耳不聞,只是低頭用飯如故。
“怎么說?”還是晁公武率先按捺不住。
“官家問他眼下局勢該如何應對……什么守住東京、提拔忠良、選用人才、軍事為先,倒也稱得上是道學名家之論;勸導官家親自祭祀皇陵、多開經筵、提防官吏結黨,也算是言之有物……唯獨說到最后,此人居然力勸官家養氣!”胡銓終于面露嘲諷。“官家問他什么是氣?氣有何用?他說,氣便是道,養氣便是養道,而用兵之勝負,軍隊之強弱,將帥之勇怯,都與人君所養之氣有直接關系,若官家養的一身剛氣,則政令通達天下,蠻夷賓服,四海安定……簡直荒唐!”
話至于此,胡銓已經漸漸怒氣起來,偏偏座中幾人對于什么道學名家口中之‘氣’明顯存了幾分小心,似乎還真有人信,卻是使得這胡邦衡徹底怒不可遏。
只見其人直接將手中筷子拍到桌上,厲聲作色,一時便引得滿店人一起驚住:“如此荒唐,偏偏劉子翚居然也覺得這什么氣有用……要我說,若是將來官家身旁俱是勸他養氣的這般廢物,然后官家也真去養什么氣,不要說收復兩河,怕是東京也要二次沒了!”
這番言語,終于驚得角落那兩人一起抬頭,但片刻之后,以那老者為先,還是一起低頭緩緩用飯。
“確實荒唐。”最年輕的虞允文也面色潮紅起來。“將帥的勇怯,在于官家能否賞罰得當;軍隊的強弱,在于軍械糧草財帛是否充分,士卒是否操練得當;至于用兵之勝負,在于觀天命而盡人事……真若有養氣的功夫,還不如去河堤上幫忙疏通一下汴河呢!怪不得胡經略久從官家,卻是天下公認的不知兵,攤上這種父親從小教養,若是知兵便怪了!”
“我意已決。”胡銓眼見著除了虞允文外,其余人多有猶疑之色,卻是忽然起身,并凜然四顧。“待三日后殿試面圣,我拼了這次前途,也要直抒胸臆,以正視聽!”
周圍人愕然一時,卻無人敢勸。
“我也如此……”虞允文大概是難得喝了幾杯,加上過于年輕,不免振奮響應。
“你不必如此。”胡銓嚴肅相對。“允文,我自問有識人之明,早就看出來你雖年輕,卻是個胸中有丘壑的人,非比我多半能耐都在文章與嘴身上……我若能此生做個御史中丞,你便是宰執之材……故此,三日后我自為之,而你當修身養性,潛心仕途,以待將來……須知,國家危在旦夕,官家心思牽扯天下萬眾黎民,你我既存濟世之心,又豈能將官家身側之位徒勞讓給那等迂腐誤國之輩?”
這番言語既出,在座學生再無人敢中立,紛紛起身表態安慰,便是角落中那對狀若父子之人也終于愕然抬頭,失態許久。
就這樣,一群精力過剩的太學生,一頓飯折騰了半日,終于散去,卻不知道又去什么地方放浪了,而一直此時,角落中的那對好不容易吃完一頓飯的父子也才終于首次開口。
年輕一些的,也就是胡寅的堂弟兼養弟胡宏了,小心出言:“爹爹,咱們還是去汴河堤上雇一個會做飯的婦人吧?”
那年長一些的,自然是胡寅的養父兼親叔叔胡安國,也是所謂教官家養氣的‘迂腐誤國之輩’了,卻又搖頭不止:“國家艱難,河上也辛苦……此番官家不信我的學說,幾位宰執也說我的學說荒唐,我本想歸鄉教書的,唯獨秋后戰事不明,不可以輕棄君父,方才留下受了館職……當此之時,咱們父子手無縛雞之力,不能助國,隨便將就一些便可,何必再浪費人力?”
胡宏欲言又止,卻只能頓首。
然后,今天是熊叔三十歲生日……本來不想祝他生日快樂的,因為他這人已經是有家有老婆,甚至兒女雙全還有幽靈熊(如果沒記錯)的人了,而我與他同歲,卻只是個租房子住的社恐單身狗……不免泛酸。。
但半夜酸完了,還是得祝他生日快樂,然后再去拿瓶肥宅快樂水安慰自己。
最后,祝天下所有書友都走上現充之路……晚安。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