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1644我的帝國 第四十七章 寧鄉整頓
汾州地處山西腹地,戰略位置極為關鍵,關口眾多,連通三府之地,所以也是山西經過戰火最多的地方之一,比起太原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汾州又是一個小州,一州不過四城,分別是汾陽、孝義、平遙和介休。
這四城人煙不算多,且地貌多山林水川,在經過幾番戰火后,大量的百姓被迫進入山中落草,以至于這個極富戰略價值的地方變得很雞肋,打下來沒辦法獲得稅收,商隊想通過吧,又全是土匪,晉商的面子在這里都不好使。
加上局勢不穩,基本上四周都沒有割據勢力愿意耗費兵力去掃蕩藏在山中的土匪,本來趙毅對這一塊也是不怎么上心的,但是在一干左右的勸諫下,加上于潞王結盟,根據地暫時算穩了,這才有精力騰出手來治理這一塊地方。
按照倪元璐的方案,汾州一分為二,趙毅如果占據了汾陽的話,就有了北上的通路,可以從來時的路徑北上,出金鎖關取文水和交城,打通與太原府的路線,這樣自己在后方的根據地就有兩道保險了,一道黃蘆嶺,一道金鎖關,即使發生了什么不可抵御的危機,也有從容的時間撤退。
戰略定下了,如何打是關鍵。
完善軍制后,部隊的士氣就始終保持在高亢的狀態,大量的土地經過府衙和軍務司監督后一一落實到士卒的頭上,這些戰士們現在是求戰若渴,打贏了有地賺,殘廢了有人養,戰死了后代又有地又有人養,以后還有前途,從此再無后顧之憂。
但士氣只是組成戰斗力的一部分,戰術和實際的戰力還需要靠實戰來磨礪和提升。
汾州剿匪就是一個很好的練兵之路,正好也給新降的幾千人一個期盼和榜樣,看看在新民軍當兵是多么爽的一件事,這樣即使主將不可靠,也不用擔心會出現那種封建軍隊常見的主將帶領部隊成建制叛變的事情了。
趙毅親點了陳卓為此次剿匪的中軍主將,陳卓作為自己手下從一連長一路晉升到一團長的核心人物,一直被趙毅壓在后頭打打順風仗,清掃戰場等事情,沒有什么拿的出手的功績,在新民軍中頗受些風言風語,說他拍馬屁搏上位,他在承受巨大的壓力時,心中早就憋著一口氣想要證明自己了。
我陳卓雖然是地痞出身,但是跟著大帥以來從未停止學習好嗎?
孫子兵法早就記得滾瓜爛熟了,每次戰斗的筆記和總結自己做的最認真,親手寫的稿紙和圖冊都快一籮筐了,要知道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我陳卓絕不是什么碌碌無為之輩!
趙毅對手下這些人是看在眼中的,這一回,也就給陳卓一個出頭的機會。
除了陳卓作為主將之外,基本都是一等戰俘為主力的譚延和許威兩個團也被點出來溜溜,分別擔任左軍和右軍,趙毅交代陳卓安排些功勞給他們轉正,眼下地多人少,趁機收攏軍心,等到大伙兒地多了沒俘虜種地,到時候手下的將士們求戰的欲望會比自己強多了,這樣趙毅也省心些。
李震部則為后軍,擔任之前陳卓的工作,他一直以來都是作為警衛營營長,存在感不高,而且對于領兵作戰方面還是有些薄弱,正好這次帶出去歷練一番,剩余的人馬,一萬戰力稍弱的降兵守衛老巢,張計和劉雄兩部則和趙毅在寧鄉休整,等到十月后,陳卓他們也差不多回來了,就可以開始按計劃攻打平陽府了。
安排完一切后的趙毅終于有了時間,把練兵的事情扔給張計和劉雄,自己則一頭扎進在寧鄉新成立的兵工作坊,和董政、約瑟夫等人,還有大量抽調來的匠戶研究仿制和改進燧發槍的事情。
有了約瑟夫為主的傳教士們的幫助,工匠們上手很快。
大明此時的金屬工藝和鑄造水平本來就領先世界,雖然這些工匠們都是世襲的,且鑄造水平各有高低,但趙毅用后世的福特流水線生產法重新規劃了作坊的生產秩序,讓各自擅長的匠人做自己擅長的部件。
約瑟夫帶來的燧發槍是剛剛興起的,還沒有具體的型號,但是槍管并不長,全槍只有1米的長度,趙毅對這種燧發槍有點印象,他曾參觀過歷史博物館,在里面見過于這種燧發槍相似的型號,但按照導游的解說,這種早期的燧發槍很快就被替換了。
所以趙毅一步到位,憑借記憶中的圖紙將一百年后歐洲戰場的主流燧發槍祭出來。
這種燧發槍又被稱為滑膛燧發槍,從出現到列裝,流行了一百多年之久,平均的使用壽命長達五十年,結實耐用,性能可靠,有效殺傷射程超過200米,在80米內能做到穿破一層板甲的威力,缺點就是對膛線的精度和維護要求較高,每發射十幾次就要清理膛線,發射五十次就要更換燧石。
實踐出真知,記憶也不一定可靠,有了思路后,趙毅決定還是動動手,他領著一百多人在兩天的時間中,連續趕制了十多條各種各樣的滑膛槍,最終在經過仔細對比后,有一款性能中庸,但是制作簡易的步槍脫穎而出。
趙毅將這個新型號命名為止戈式步槍,止戈式步槍全槍長達1.5米,在裝配上刺刀后可以達到1.9米的長度,其中鐵質槍管長達1.1米,口徑為17到20毫米,允許留有3毫米的誤差,結構簡單,全槍只需要一根槍桿加錐形的推彈桿和用燧石的點火裝置以及發射機構,后面的槍托部分和槍身則是木質結構,也不需要彈簧這種高難度的工藝。
發射時,取出包住火藥的圓柱形紙彈殼,里面含有鉛彈,咬開紙彈殼的末端,把鉛彈含在嘴里,把部分火藥倒入藥池,合上火鐮,接著把火藥和子彈全部放進槍膛,把紙張揉起來作為彈塞,推上推彈桿把里面的東西壓實,就可以發射了。
這一套動作下來,在早期的步兵操典里,往往需要十多個動作,極為繁瑣,訓練良好的士兵可以做到一分鐘發射兩次,后來一些有著豐富經驗的士兵為了在排槍擊斃的戰爭模式中爭取勝利時間,將這一套簡化的面目全非。
他們裝完子彈后,把槍托往地上狠狠杵兩下就代替了后面的步驟,這種裝填的方式簡單粗暴,可以做到一分鐘四次發射,缺點就是對槍的質量要求較高。
趙毅選止戈式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結實耐操作,唯一的技術難度就是雕刻膛線,但這個有了鉗工工作臺的幫助后,就不是難度了,事實上,以趙毅現在的知識,即使是大名鼎鼎的毛瑟步槍也能做出來,但在經過思考后還是被他淘汰了,止戈式用的的火藥是簡單的黃火藥,子彈是便宜的鉛彈,如果換成毛瑟步槍,首先就是制造銅制密封子彈的問題,這子彈在沒有車工基礎下,只能靠錘子敲,精度難以保證,還有火藥需要大量的雞蛋清去篩選加工,眼下山西都找不出幾只雞了,哪有雞蛋來這樣糟蹋,所以只能留待以后地盤大了,本錢雄厚了,再慢慢搞。
“董教委,以我們現在的生產速度,多久能生產兩千支槍。”趙毅看著熱火朝天的兵工廠詢問董政道。
董政一邊研究趙毅畫的其它圖紙,一邊不假思索的回答:“差不多五個匠人一天能造一條槍,等工匠們熟悉了,兵工廠一天能造20到30條左右,除去不合格的槍,一個月大概能造五百條槍,每條槍配三百發子彈。”
趙毅點了點頭,他知道人手緊張,這個一時半會兒也急不來,沉思片刻后道:
“人我會想辦法再給你弄點,生產速度得提升上去,三個月后,我希望全軍能有一萬人能夠列裝新武器。”
董政點了點頭,拿著圖紙給趙毅問道:“大帥,我觀這種槍的性能似乎更好,為何不做出來試一試?”
趙毅定睛一看,正是自己隨手畫的毛瑟步槍,苦笑著說:“我倒是想做,奈何養不起啊.....。”
接下來又把如何改良火藥、銅制子彈的難度、槍管的氣密性還有彈簧工藝等等工業概念講了一遍,把董政聽得是眼睛越來越亮,由衷佩服道:
“不想大帥竟然如此學究天人,不知大帥可否指點一二......。”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