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蜀山之玄門正宗 第八十八節潰敗2
那些早前潰敗的騎兵沖回蠻軍陣營之后,因為多摩的疏忽并沒有遭到斬首的厄運,但是他們將自己在戰場上遇到的面具殺神的遭遇告訴了身邊熟悉的朋友和親近的部落,那個面具殺神手中長槊沒有一合之敵,無論是蠻族中多么有名的猛士、戰將,只要遇到面具殺神就只能看到槊鋒一閃或者劍光躍動,隨后就統統倒在了馬下!
于是幾乎此后所有的蠻軍都在不由自主地繞著這個面具殺神走,甚至有的猛將極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比如將原來自己趁手的武器換成了普通騎兵手里的彎刀……要知道那位殺神可是在蠻軍最精銳的怯薛軍中橫行無忌,如入無人之境的啊!
于是殿后的蠻軍不由自主地開始后退,開始溜邊兒,開始,嗯,就是開始準備逃走了。
然已經開始沖刺起來的隋軍可不是現在駐馬停蹄的蠻軍能躲避的,一陣旋風過后,徘徊在隋軍圓陣后方的蠻軍騎兵就只剩下一匹匹無主的戰馬還在隨意的游蕩。
隨著大隋帝國騎兵的橫掃,很快蠻軍殿后的騎兵就被掃蕩一空,剩余的不是已經穿過隋軍無數圓陣,開始轉向再度進攻,就是依舊被困在無數圓陣當中,還在接受隋軍弩箭和龍槍的洗禮。
然而,很快這種情況就發生了改變。隨著蠻軍殿后部隊被清理干凈,一個個的隋軍圓陣解體,重新組合成一個個的橫列陣型,開始向隋軍后方的圓陣開始靠攏,而打頭陣的依舊是李青率領的重騎兵以及數量再度增加的輕騎兵。
就好象是一行行涂抹文書一樣,李青率領的隋軍就是那只粗大的毛筆,正在一行一行地抹去在隋軍大陣中筋疲力竭的蠻軍騎兵。
不過重騎兵的體力終究是有限度的,掃蕩了四個橫列之后,重騎兵也不得不再度下馬休息,不過這并不是說蠻軍就得到了脫身的機會,因為橫掃了四個橫列之后,騰出身來的隋軍圓陣已經足以排成橫列將前方留下的一個個缺口全部補全!
鏖戰持續了兩個時辰之后,不管是全力沖擊隋軍圓陣的蠻軍,還是以圓陣對抗的隋軍,手邊的箭矢都已經消耗殆盡!現在雙方作戰,依靠的都是手中的大刀長槍,只不過隋軍占據了優勢!誰讓隋軍裝備的甲胄比蠻軍更齊整,布置的拒馬槍也足夠的多呢——別忘了拒馬槍是經過巧手匠人改革的,不用的時候,可以分成三節,需要的時候只要則將三節槍身旋轉卡住,就是一桿長達三丈的龍槍,即使是最中間的一節,一樣可以單獨配上一個槍頭,變成一桿長槍!
只不過這種龍槍唯一的缺點就是比較粗罷了,但是粗是問題嗎?不利于格斗,難道還能阻止隋軍士兵將其當作標槍投擲出去嗎?這玩意又不是什么精致玩意兒,也不過就是用一根粗一點的硬木(當然還有用竹竿的)配上一個鋼鐵打制的鋼圈用來扭接其他槍身或者槍頭嘛,即使損壞,也是只需要換一根木頭就可以了,為了此戰,李虎這位國公可是準備了兩百萬根!幾乎是每一個隋軍都有攜帶兩桿龍槍的量呢!
當然了,這些東西平時都是放置在一輛輛大車上的,不需要將士們自己負擔,不過每一個將士都會組成小隊,小隊組成中隊,中隊組成大隊,以百夫長為基礎,一直到萬夫長,這才組成一個個的圓陣,載輔以數量眾多的木質方盾,這才構成了隋軍的烏龜殼刺猬陣。
就像蠻軍圍攻最急的隋軍中軍圓陣,就集結了不小三萬隋軍,雖然其中沒有騎兵,但依靠數量眾多的馬車車廂,隋軍足以扛住十萬蠻軍的同時猛攻!
這樣說當然是不現實的,因為此時隋軍無數個圓陣構成的大陣中,實在沒有多少空間,給蠻軍施展馬上功夫的地方。且不說戰馬天生就厭惡那些大大小小的刺兒一樣的東西看到了就會不由自主地躲避,就算是蠻軍戰馬在主人的驅趕下,強行接近,面對三丈長的龍槍,馬上的騎兵又拿什么傷害到圓陣中的隋軍士兵?
于是幾乎所有的蠻軍深入隋軍大陣之后,都身不由己地從騎兵變成了步兵,依靠自己手里的小圓盾和彎刀、狼牙棒,一邊招架隋軍圓陣中不停刺出、收回、再刺出的龍槍,一邊試圖穿透龍槍林攻擊到隋軍士兵。
當然也不是沒有隋軍的圓陣被蠻軍攻破,只不過一個是那些圓陣規模都比較小,一般都不超過千人,另一個蠻軍也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與隋軍的交換比足足超過了十倍之數,即使如此,還是因為驅趕了大量的蒙眼戰馬,才取得了勝利,再有就是隋軍中也有強有弱,不少隋軍乃是沒有經歷過什么戰事的新兵,一旦有人因為血戰而發生了動搖,在這種四敵環伺的環境里,難免就會造成某一個角度防御上的缺口,于是就會導致這個小型圓陣的崩潰。
其實李青雖然停止了不停沖刺的腳步,不僅僅是因為麾下的重騎兵體力消耗過大,還有一點,那就是前方的地面已經不利于騎兵的沖鋒了。
映入李青眼底的是遍地的人馬尸體,滿眼的殘損折斷的兵器,還有燒著了火,依舊冒著青煙的馬車車廂,仍然飄動的被撕成布條的旗幟,就連天空看起來都是一片血色。
與蠻軍越戰越無力的表現截然相反,同樣筋疲力竭的隋軍此時卻是斗志昂揚,盡管疲憊,但是越來越多的圓陣被李青解放以后,他們已經有時間有精力分批次地補充食物和水,并且得到短暫的休息,然后再度滿血復活,重新回到與蠻軍作戰的第一線。
蠻軍可就沒有這個待遇了,深入隋軍大陣的蠻軍是四面八方都會遭遇到隋軍的攻擊,哪里有時間吃點兒東西,喝口水,兩個時辰的劇烈運動,和精神亢奮的結果,就是每一個蠻軍士兵都是滿臉的蒼白,兩眼充滿血光,而嘴唇都已經干渴的泛起了白色的唇皮。
蠻軍在前方與隋軍廝殺,但是蠻軍大營中卻鴉雀無聲。
不是蠻軍大營中的留守部隊不愿意出動接應主力,而是短短眨眼功夫,原本在蠻族貴族眼中的勝勢就發生了逆轉——隋軍多大十多萬騎兵的出擊,令蠻軍后隊迅速完結,而解放出來的隋軍圓陣已經構成了一道略顯薄弱的龍槍防線,與此同時,橫掃了四列圓陣之后,隋軍的重騎兵開始下馬修整,但是每一個蠻軍騎兵都知道,那絕對不是重騎兵作戰的極限!
蠻族大營距離戰場的距離,也有十里之遙,如果從大營發兵,那么就在蠻軍整隊的時候,就足夠那些殺得蠻軍尸橫遍地的重騎兵重新坐上戰馬,甚至都有時間開始沖鋒。
輕騎兵和重騎兵之間的較量,是從來不講對沖的,而是要輕騎兵不斷的反復接近、拉開這樣的作戰,直到將重騎兵的體力耗盡,才是輕騎兵進攻的時刻。但是對沖?呵呵,除非是自己找死是沒有一個輕騎兵愿意干的事情。大營中的蠻族貴族是不會逼迫自己麾下的士卒干這種事情的,與其那樣做,還不如趁機掉轉馬頭,逃回大草原呢。
其實幾乎所有留守在大營的蠻族貴族都讓手下做好了這樣的準備,唯一還讓他們猶豫的地方,就是現在大汗多摩的死活還不清楚,一旦多摩戰死或者重傷,那么就是他們逃走的時候了。大凡蠻族的貴族頭領,都會有與其親近的蠻族王子,誰讓蠻族的統治就是這樣的特點呢。
只要有新的蠻族大汗登位,就會立刻開展與各個部族的聯姻,那么他的子女也會有各自的母族支持,一旦大汗駕崩,唯一能決定下一位大汗的就是各自麾下聚集的實力是否足夠壓服其他兄弟了!
隋軍的主將李虎對于草原蠻族的特點十分清楚,所以根本就沒有打算將此次出兵的蠻族一網打盡的想法,所以對于蠻族的大營里的兵力,給予李青的唯一命令就是:只要蠻族大營不再出兵,就只需要用騎兵監視就好;如果出兵,那么就堅決地將他們打回去!決不能影響隋軍主力與蠻軍的決戰。
沒錯。李虎的計劃只是擊潰蠻軍,包括蠻軍主力在內。李虎知道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道理,正面對決,不給蠻軍留下逃跑的余地,換來的只有蠻軍的決死攻擊,這樣只會換來隋軍同樣的重大傷亡,所以即使進攻,隋軍也是準備好了無數的大車,依舊是以守為攻的圓陣方式。除此之外,隋軍還給蠻軍留下了從隋軍圓陣另一方向沖出大陣的通道,并且反復強調只要沖出了大陣,并且不再回身進攻的蠻軍就可以不再理會,只需要監視即可,而將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無數圓陣相互之間的通道上,以箭矢為主進行殺傷,而不是以龍槍做刺猬式的進攻。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