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超級農業強國  >>  目錄 >> 第336章 沙漠里的開荒牛(上)

第336章 沙漠里的開荒牛(上)

作者:凌煙閣閣老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凌煙閣閣老 | 超級農業強國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超級農業強國 第336章 沙漠里的開荒牛(上)

16天的奧運盛會一晃眼就結束了,我國奧運健兒們不負眾望,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名,清源啤酒也爽快地按照承諾向邊遠地區中小學捐助了5100萬以修建體育設施,一時倒也收獲了一波贊譽。

但對于遠在西北沙漠的嘉谷團隊來說,熱鬧與他們無關,一切都是為了剛起步的治沙。

修建大型水庫與聯通西北的水道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大計劃,在確認了地下水系的存在后,開始進入了立項論證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工作不僅是涉及到阿拉鄯盟,還要涉及大半個西北地區,肯定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

相比之下,隨著出水量的增加,嘉谷的沙漠治理開發計劃已經大踏步地推進了。

以出水點為中心,首先治理騰格里沙漠的一百萬畝沙地。

治沙先固沙。嘉谷實驗室之前圍繞著出水點,用苔蘚、地衣等隱花植物連同細菌、真菌在沙地上生成一層生物地毯從而固沙的做法被證明卓有成效。

但無論是生物土壤結皮固沙,還是植樹種草固沙,都首先需要鋪設草方格。

治沙戰需要大量人力。上百萬畝的沙地,僅靠嘉谷的員工治理絕對是捉襟見肘的,因此更多的“臨時工”被招募過來。

在很多人眼中,沙漠是一個充滿挑戰性的地方。然而,除去惡劣環境,有人更想要“征服”這片不毛之地,讓它重新鳥語花香。

“沙漠是地球生的一種病,它需要綠色的藥。漫天飛舞的黃沙阻止不了植樹造林的腳步。但植樹造林永遠不是說說而已,而是需要付出實實在在的行動的。沙漠化也不可怕,不去改變,任其惡化才是最可怕的事情。”來自首都的志愿者小邱說道。

在西北,有一群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參與治沙。而嘉谷的這次大行動,在這個群體中可以說是一呼百應。

當然,更多的勞力是當地的民眾。無論是阿拉鄯盟還是肅省的明勤縣,深受風沙之苦的農牧民們紛紛響應號召,加入嘉谷的治沙行列。

(本章未完,請翻頁)

“再不治理沙漠,明勤就會消失了,我們也很快會變成無家可歸的人。”因為切身的體會,明勤縣的劉師傅多年前開始參與治理沙漠,并一直堅持了15年之久,“咱們苦點,下一輩人就不再會受風沙苦了!”

如果加上嘉谷自身的員工,在這片沙漠中,共有近千人投入這場治沙戰。

雖然有靈陣暗自防護,沒有強沙塵暴的侵襲,但沙漠氣候依然惡劣,想改變并非易事。白天烈日曝曬,地表溫度甚至高達60,筆趣閣地址別說植樹,長時間站立都是問題;晚上則溫度驟降,特別折磨人。

因此,嘉谷對這些奮斗在治沙工作前沿陣地的人們不可謂不盡力。參與治沙的民眾不是白干的,干一天有一天的工資;至于志愿者,嘉谷也為他們提供一筆“生活補助費”。

嘉谷在沙漠出水點附近建設了一個治沙基地,雖然主體由帳篷組成,但里面吃穿用行一應俱全。

水是不缺的;電力則主要靠柴油發電機,這是營地最主要的供電設備,煮飯、取暖、充電等全靠它來維持。因此,它的正常工作與否直接關聯著營地的生活。

雖然每天晚上人們都要在發電機的隆隆聲中入睡,早上又在隆隆聲中睜開雙眼,但還真的沒人嫌它吵。恰恰相反,一旦聽不到它的聲音,就知道它“罷工”了。它一罷工,受罪的可是所有人。

在這個信息化高度發達的時代,嘉谷本部員工在剛開始的一段時間里卻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手機沒有信號,無法與外界取得任何聯系。但后面基地建設后,公司專門購置了信號增強器,營地里終于可以接打電話了,雖然信號不穩定,但無論是嘉谷員工還是治沙民眾,心里都是挺高興的。

又是一天的開始。

每當魚肚白淺與淺藍交匯之際,睡在帳篷里的治沙人們在發電機的隆隆聲中睜開惺忪的睡眼,簡單地吃過早飯后,便開始了一天的治沙工作。

如今還沒有機械固沙設備,草沙障鋪設全

(本章未完,請翻頁)

靠人力。艱難的是,沙漠里交通不便,設備運不上去,想修路都不容易——要通車就得先修路,但這里只有沙子,土石全靠外面拉,一塊磚拉進沙漠都需要兩毛錢……嘉谷目前正在修建一條通往營地的簡易公路,更多的暫時就無能為力了。

因此,無論是志愿者小邱還是劉師傅等當地民眾,都是靠人力將麥草、沙柳條、蘆葦、鍬鎬等工具徒步背進去。

五十多歲的劉師傅踩在松軟的沙地上,黃沙淹沒褲管,灌進鞋里,他也滿不在乎。

突然,一只腳深陷進沙中,他左右晃動了兩下,一旁的小邱順手扶了他一把,這才穩住身體。

“劉師傅,小心了。”小邱輕聲提醒道。

劉師傅無奈苦笑:“人老了,就是不中用了……”

“怎么會呢?您的治沙經驗最豐富的了,沒有您的指導,我們哪有這么高的效率呢?”小邱誠懇地說道,團隊中的另外幾個年輕人紛紛點頭。

鋪設草方格是按照團隊分配任務的,劉師傅在小邱這個志愿者團隊中的主要工作是組織協調和指導培訓。

談話間,順著延綿的沙丘前行1公里,前面便是草方格網格的盡頭了。

回首望去,連綿起伏的沙丘上,“雙眉式”網格狀沙障從無到有、漸次鋪開,把沙地分割成一個個約0.5平米“井”字狀方格,像一張張大網覆蓋于黃沙之上,以達到固沙效果。再在格子里植樹種草,又將有一片片綠洲在沙漠中盤根而起。

這便是他們之前的杰作了。

條件雖然艱苦,工作雖然苦累,可是每每看著一塊塊草方格鋪在沙漠中,阻擋著風沙的肆意蔓延時,大伙兒的臉上都會露出些許欣慰的笑容。

編織網格用的是麥草、沙柳條、蘆葦等,想把這些東西編織成網可不是容易的事,農牧民們都是在沙丘上就地編織。

而編織手藝沒那么純熟的小邱他們,將麥草一束束呈格子狀使堅立在沙地上,用鐵鍬軋進沙中,留麥草的1/3或一半自然堅立在四邊,形

(本章未完,請翻頁)

成草沙障。這樣一來,可以增大沙漠表面的粗糙度,消減風力,阻止流沙移動,截流雨水。

大家動作熟練,配合默契,或躬身鋪草,或揮鍬填沙……干勁十足,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

因年紀較大,劉師傅現在并非親力親為。他從數百米的沙障一頭走向另一頭,不時彎腰查看,有時他甚至半蹲在沙地上,把掩埋的沙障拉起來,或是觀察壓沙是否結實。

站在草方格網上便會有直觀的感受。

如果是在光禿禿的沙丘上站著,一陣大風刮過,沙粒便隨風飄舞,刮在身上就像小刀子一樣;然而站在大網之上,沙子確是飛不了多高的。

太陽升至天頂,黃沙滾燙,裸露在外的皮膚被灼得生疼。

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每天工作七八個小時,也就能鋪百平米的網格。每個人臉上的汗就像流水一樣,后背上的皮曬得黑紫。但多年來農牧民們就是這樣一點點推進,在沙漠里鋪滿了網格。

不過有一點讓他們滿意的是,嘉谷的后勤工作做得還是可以的。

這不,午飯以及水就有專人送過來了。

早上背來的一大桶水都喝干了,劉師傅先是喝了一口水,舒爽得呼了一口氣。

回頭便看到小邱他們把鐵鍬往沙子里一插,脫下工衣外套在兩個鍬把子上一搭,搭起一方遮陽棚,圪蹴在下面端著燙手的飯盒吃午飯——雖然對于整個被烈日炙烤的沙海來說,這一方陰涼幾乎無濟于事。

劉師傅就笑著說道:“現在都還好咧,以前我們治沙,吃飯都是一個難題。飯都是自己帶過來的。夏天打開飯盒,飯菜不僅已經被烤干,還浮上了一層沙土,時不時有螞蟻爬出來;冬天嚴寒,飯菜都跟飯盒凍在了一起……”

回想起往事,皮膚黝黑、身材顯得消瘦的劉師傅更顯滄桑。

小邱連忙說道:“劉師傅,您腰椎不好,趕緊過來歇息一會。”

他是知道的,作為最早那批工作的治沙人都很苦,純粹靠身體,得關節炎腰椎病很普遍。劉師傅的腰椎也因此落下了病根。

劉師傅欣慰地笑了笑,也過去接過飯盒,邊吃便休息。

“感覺累壞了吧?”他對狼吞虎咽吃完午飯的小邱問道。

小邱喝了一口水,點頭道:“真的是累,不過看到草方格一步步向沙漠腹地挺進,又覺得挺值的。”

劉師傅抬頭看了看上午的工作成果,感慨道:“是啊,其實我們就像開荒牛——沙丘上看到的網格,作用只是來固定沙子的,沙子不動了,才有可能在上面植樹種草。而真正能阻止沙塵的東西,并不是網格,而是大量的綠植。草和樹,那就是命根子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超級農業強國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104562